醉心創作
這樣的存款方式沒有跟上時代,不過在不瞭解新型的時代的前提下,去銀行營業廳存款依然不錯,畢竟很少接觸到互聯網帶來的便利,只能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存款了,只不過是多消耗一些時間罷了。
如今銀行也是發展和進步,可能是遭遇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衝擊吧,也給整個銀行業帶來了不少的衝擊,具體的表現就是銀行壓力逐漸增大,銀行員工攬儲的壓力劇增,香餑餑的銀行崗位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走。
以前的銀行不那麼重視個人理財服務和需求,只重視企業或者機構等大型客戶,結果讓支付寶,微信等在第三方支付業務上面崛起壯大,曾經馬雲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這樣的話語,在一定程度上面,可以說馬雲的確改變了銀行,大家可以發現銀行也是在“進步”了,各方面的服務水平等都在提高。
銀行在存款方面的表現就是可以在銀行的官方渠道,比如銀行官方APP以及官方網站等購買到銀行存款,用戶可以足不出戶即可買到銀行的存款,並且和在營業廳購買到的銀行存款是一樣的,極大方便了用戶的時間,很多人現在都喜歡在手機銀行裡面購買存款了。
不過有些年齡稍微大一些的人依然喜歡在銀行網點購買銀行存款,在他們看來,去銀行的營業廳存款更加可靠,也更加放心,小財曾經問過不少的人,他們都說:“銀行存款有紙質的存款證明,更加讓我放心一些,雖然互聯網渠道也可以買到,但是我還是更加相信線下的銀行網點”。從此,我們也可以看出他們要麼是完全不瞭解可以使用互聯網購買存款,要你是認為線下購買銀行存款更加放心一些。
小啟示
時代在進步,存款也需要進步,理財更是需要進步,我們不能僅僅只會在銀行網點去存款,而不會使用互聯網渠道進行存款,畢竟通過互聯網渠道給我們可以帶來更大的便利,線上和線下購買到的銀行存款都是同等的效力,完全不需要擔心安全問題。
小財建議大家如果要選擇銀行存款作為自己的理財方式之一,那麼就應該儘量使用互聯網渠道購買,畢竟十分方便,而且極大節約了時間和精力,在這段時間裡面,你可以通過工作或其他創造出更多的價值,這也是一種投資理財的思維,用更加高效的時間創造出更多的價值,注重考慮成本和效果。
更多理財,盡在小財,歡迎關注我,享受投資理財帶來的資產增值。
小車說理財
現在一般在銀行存款的都是在40到60歲之間。有些即將退休或者已經退休,他們這些錢的話,只想存在銀行,穩穩當當地作為他的一種保命錢。如果你負債累累和生活肯定不比那些有存款的人過的富足。
80,90年代到20世紀初,中國的理財產品比較單一。普通人的閒錢,除了存款就不懂放哪裡了,所以這種觀念一直延續到現在。
能夠錢生錢是最好的,但是目前就中國這種投資環境,沒有一定的投資經驗和技術,你投資會血本無歸,不如老老實實定期在銀行安全。這幾年來,p2p平臺集體爆雷,雖然目前我們的投資產品豐富多彩,投資方式多樣化,拓寬了我們投資理財的渠道,但是我們有幾個能夠投資理財賺到錢呢?
所以不要覺得在銀行定期的人就是傻子,當你用信用卡負債累累想要弄點啟動資金來創業或做什麼,你都沒有,你能夠說定期存款的人是傻子嗎?當今社會是一個商業利益驅逐的社會。社會上所倡導的一些投資理財的理念並不一定是對的。要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來匹配。這樣一句話,存錢到銀行的人越窮,越窮的人越往銀行裡面存錢。所以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存錢就等於窮。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富人從銀行裡面拿錢出來,不是拿來消費,而是拿來錢生錢。窮人從銀行裡面拿錢出來是拿來消費,比如說信用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很多人成為卡奴,然後用這樣一句話來,搪塞自己,存錢等於窮,所以不存錢,拿負債來要消費。
因此,很多東西我們一定要知道事物的本質,而不是僅僅看著字面的意思。存錢並不等於窮。透支過度的額度拿來消費就是窮人。
怎麼世界上窮人那麼多,用28定律說,世界上80%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也就是說從銀行貸款出來,80%的人都是拿來消費。只有20%的人拿來錢生錢。
是我對現在很多人還定期存款的看法,他們也許不是大富大貴的人,這至少他不是那種很窮的人。負債累累,守著那點工資的人才是窮人。
理財有道,看雪之道,幫助更多學會理財,對你有所幫助,點贊關注,謝謝合作。
雪之道理財
去銀行經常存定期的人,可能源於對我們的金融理財知識並不瞭解。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銀行的理財產品很多,收益率也是非常高的。近期有的金融監測平臺發佈的銀行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數據達到了4.3%。
人民銀行發佈的基準利率,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只有1.5%,兩年期是2.1%,三年期是2.75%。
國家已經放開了銀行的利率浮動,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利率的上浮比例。比如絕大多數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能夠上浮20~30%。像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能夠達到3.3~3.575%,這樣差距就跟理財收益不大了。
實際上從2015年開始,國家開始實施了一種新的銀行存款產品,叫做大額存單。它是一種大額存款憑證,個人的存款起點是20萬元,企業1000萬元。
關鍵是大額存單的利率更加優惠,能夠在基準利率上上浮40~55%。如果能夠達到上浮55%,利率實際上就可以享受到4.2625%的水平。
這樣的存款收益水平跟銀行平均理財利率水平只相差萬分之3.75,絕大多數人就會選擇銀行存款(大額存單)了。
為什麼呢?因為大額存單也是存款的一種,可以享受存款保險制度的保護,50萬元以內本息都可以得到保證。
其實,我們購買的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安全性趕不上大額存單,流動性也趕不上大額存單,唯有收益性能高出一些。
所以,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上平衡的找出一點,然後判定自己是喜歡購買理財產品還是存銀行存款吧。
當然我們有很多老人是非常相信銀行存款的,他們是定期存款的鐵桿粉絲。畢竟他們對社會的接觸新生信息不敏感,尤其是定期存款可以在承受利息損失的情況下隨時變現,還有國家的制度保障。
所以,只要我們擁有更多更全面的金融知識,就可以選擇更多適合自己的產品,獲取更高的收益。
暖心人社
蘿蔔白菜各有所愛。有人有錢就願意存銀行,而且存定期利率更高點,利息賺多點。而且不僅僅是老人,不僅僅是不會理財的人。
第一,習慣使然。一些人一有餘錢就跑銀行去存錢,他們是習慣使然,因為銀行是國家的,倒閉不了,存銀行既安全又產生利息收入,一舉兩得,沒有特別的投資想法。
第二,存取方便。存款在銀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要用去取方便,即用即取,如果買了投資品、債券、基金、股票,一時半會變不了現,所以急需用錢時,還是銀行方便,這也是老人、年輕人都得銀行存點錢的原因之一,即使定期存款也可立等可取。這是流動性好。
第三,理財惡夢。近來,許多人通過互聯網或銀行等金融機構購買理財產品,結果風險很大,特別是p2p讓許多家庭血本無歸,慘烈的教訓使許多人迴歸銀行,雖然定期存款利率一般,但目前的金融環境還是存銀行保險。
第四,投資面窄。中國百姓本來金融知識少,財商低。中國金融產品少,只有股市,這又是賭場,一般散戶投資者信息不對稱,只是賠本買賣。股權、基金投資又不懂,還不是存銀行踏實。
周思夢想
特別佩服那些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客戶,一來對最古老的理財方式不離不棄,二來堅持理財好習慣,三是對銀行業務鍥而不捨地支持。其實,在我周圍存定期的客戶還是挺多的,可以說大多數人閒置資金只要超過3個月以上都是存款到銀行,絕對是定期的,不知道是本地人守舊還是覺得定期存款比較安全。
不可否認,銀行定期存款依然是現在眾多理財方式中客戶最多的一個,在這個理財產品層出不窮的年代,實在難得,個人對銀行定存的客戶是這樣看的:
第一,對於最傳統的理財方式給予最堅定的信任。現在理財產品和存款新品一個接一個地往外冒,客戶都不知道選擇哪一個好了,在這個時代下,依然有一大批客戶堅持“任憑落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的理財理念,就認定期存款這個老牌子,特別是在不發達的縣城和農村,沒有多少老百姓選擇理財產品,也不瞭解理財產品的一些基本常識,在我周圍很多人依然還是喜歡去銀行存定期,而且打成存單的那種,特別是農商行和村鎮銀行的存單特下貨。
第二,堅持理財的好習慣值得學習。其實經常去銀行存定期存款,說明個人對自己的資金有理財的習慣和計劃,只有通過理財才能不斷地積累財富,財富才會越積越多。之所以說選擇定期存款,說明客戶對於存款的安全性比較認可和放心,對於理財產品的風險感覺不可控,就直接放棄了理財產品。安全現在是理財第一位的,比收益要重要,不能總盯著理財的收益了,保本保息才是理財的王道。
第三,對於銀行的支持和肯定。隨著很多互聯網金融平臺的興起,對於銀行的衝擊還是很大的,銀行的定存利率比互聯網平臺的要低很多,哪怕是同樣的存款,同樣的期限,可能都有很大差異。比如民營銀行的定存5年最高利率5.45%,而在物理網點存款的定存基本上最高利率沒有超過5%的年利率。
客戶選擇定期存款還有可能因為選擇理財方式的範圍比較狹窄,想理財,周圍的銀行壓根就沒有理財,所以只能選擇定期存款業務。比如村子裡只有農村商業銀行、村鎮銀行,除了存款還是存款,又沒有理財,只能選擇利率最高的定存。
財富公元
對於這樣的情況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人們的思想觀念——存銀行就是萬無一失絕對保險的方式。其次還有就是當下我國的金融體系的不完善也造成了很多人投資無門。當下社會存在太多的不是很正規的投資平臺,人們也沒辦法很好的辨別,正如前兩年不斷爆雷的p2p一樣——看著收益率很高,但是就像傳銷一樣,往往只有最開始加入的那一小部分人最終是獲利了的,其後的投資者不僅沒有了收益,甚至於本金也都被侵蝕殆盡!
所以很多的投資者,尤其是老一輩的60、70後中很大一部分人本著安全穩定的思想,最終大都選擇了銀行定期存款以及大額存單或者是買房投資這樣的理財方式。
但是在當下的經濟發展形式以及日趨完善的金融體系下,這樣的投資理財方式無疑已是不可取的了。
當下的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因銀行的不同最高的五年定期也就能達到2.8%-5.4%左右,勉強跟的上通貨膨脹,還達不到很好的資產保值的要求。甚至有的銀行的定期收益率不如餘額寶收益率高。連基本的通貨膨脹都無法抵禦。
老一輩的人也想高收益,但是因為當下的社會環境中存在了過多的虛假投資平臺,而大家也沒有統一辨別的好辦法,最終就造成了他們繼續選擇收益較低但是安全穩定的銀行定期存款!
自性無掛礙
對於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我們首先應該羨慕,因為他們的收入水平應該超過了多數人,在滿足家庭消費需求之後還能存下錢。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互聯網理財成為年輕人的首選,通過手機軟件可以輕鬆管理銀行存款,到銀行辦理業務的需求大大降低。但是對於中老年人來說,使用手機不熟練,對互聯網理財方式不放心,就會依然選擇到銀行辦理業務。
電信詐騙普遍存在,互聯網理財雷聲隆隆,各種投資理財騙局頻繁發生,也使得中老年人更加堅定了存銀行定期的信念。
總的來說,到銀行存定期的人理財更為保守,更加看重本金安全。
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人,難道真的不想有更高的收益嗎?多數還是想的,但是金融亂象叢生,到銀行存款都能變成保險,銀行很多時候都不那麼靠譜,選擇別的理財方式風險自然就會更大了。
正是有人堅持存定期存款,才給銀行帶來了源源不斷的利潤,五大行2018年盈利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都是億萬儲戶存款帶來的豐厚利潤。
現在真實通貨膨脹率很高,動輒超過8%,但是銀行存款利率很低,三年期以下存款基本在3%水平。錢存在銀行就是持續貶值,這是國人最大的無奈。
現在還有很多人到銀行存定期,更多反映了金融亂象叢生,老百姓缺乏更安全可靠的增值保值投資渠道,只能選擇收益率最低的銀行存款。正因為如此,銀行業成為最賺錢的行業,輕輕鬆鬆躺著賺錢,五家大銀行盈利都能輕輕鬆鬆打敗三千家上市公司盈利總和。
財智成功
不少朋友還選擇去銀行存定期存款只能說他們的理財知識太過於淺薄
現如今銀行的存款類產品有很多,但是在其中定期存款的收益是最低、最不划算的,甚至大部分銀行一年期、兩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還不如餘額寶的收益來的高,而且在流動性上更加無法比擬。
正是由於我們大眾缺乏理財的必要知識,所以才會做出這樣看似非常“不明智”、“不划算”的舉動。2019 年,定期存款的基準利率為:一年期 1.5% ,兩年期 2.1% ,三年期 2.75%,這樣的收益率確實是偏低的。相比之下餘額寶當前的收益率水平為:2.798%(截止3月31日)。雖然現在各大銀行可以根據自己的攬儲需求浮動調整攬儲的利率,但是總的來說定期存款的利率還是不盡如人意的。
銀行存款產品除了定期存款之外還有:大額存單、結構性存款、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項目。除了結構性存款的利率是浮動的,其餘兩款存款產品的收益都是和定期存款一樣較為穩定的。而且這些存款產品無一例外都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即便是銀行遭遇倒閉危機,50 萬以內的額度還是會全額賠付的,更何況銀行倒閉的概率是微乎其微的。
(1)大額存單
大額存款往往能夠在基準利率的基礎之上獲得最高 55% 的利率上浮,選擇大額存單的條件是資金滿 30 萬人民幣。大部分商業銀行的三年期大額存單利率普遍在 4.18% 的水平。
相比於普通的定期存款是不是利率高出了不少?而且部分民營銀行為了緩解攬儲壓力,還降低了投資數額的門檻,在選擇大額存單業務的時候我們不妨“貨比三家”,挑選出利率最高的銀行進行選擇。
(下圖為部分銀行的大額存單利率)
(2)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顧名思義不是完全的銀行存款,它在存款的基礎之上加入了一些金融衍生品,使之有望能夠獲得更高的利率。但同時也需要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結構性存款的利率往往是一個區間,不是固定的。
一般來說結構性存款的門檻是一萬元以上,投資的期限是一年,部分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率甚至都能達到 4-5%的區間。
(下圖為部分銀行 2018 年的結構性存款利率)
(3)智能存款
這是民營銀行為了與傳統銀行競爭,進行“金融創新”之後的產物,他所具備的優勢是利率更高,按檔計息流動性也更為可觀。
智能存款的模式其實和餘額寶的方式有點類似,銀行作為主體把資金提供給第三方機構,機構進行投資理財的操作,然後把獲得的收益按照約定的利率返還給投資者。
部分智能存款的投資標的三年期利率能夠高達 5%,這是非常驚人的利率水平了!
是否選擇定期存款只是大家對待理財、生活的一種態度和方式
現在社會的“中流砥柱”還是70、80後,他們掌握著家庭的經濟大權,但是整天埋頭於工作,牽掛於家庭,沒有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接受新的金融產品,也沒有興趣去學習新的思潮和知識,僅僅選擇自己認為最習慣、最安全的投資理財方式。
浮雲君覺得大家學習、具備一些必要的理財知識還是非常實用的,至少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就能讓我們的財富獲得更多保值增值的機會。
浮雲視界
你好,無論經常去銀行存定期還是購買理財、零存整取等理財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的區別。擁有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積少成多,在財富增值的道路上沒有捷徑。
在一個銀行網點工作一年多了,經常遇到一些定期存款的客戶,年齡階層從學生到80歲的老人都有,這些銀行的“熟客”存定期的原因各有不同,下面給你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類是一些未成年的客戶或者較年輕的客戶,他們大部分以“零存整取”這種方式進行存款。每個月固定的存入固定金額的資金,一年或者兩年後進行轉存。一些父母為子女專門開立的賬戶每個月存入1000或者2000元,作為子女教育基金;還有一些剛上班的年輕人,工資不太高,一個月3000塊錢左右的工資,每月固定存500-1000元,這類客戶不是以資產增值為目的,主要是作為強制儲蓄的一個手段,防止自己成為“月光族”,還是比較佩服這些年輕人的自制力的。
也有一類客戶從事各行各業生意經營,在每月的營業利潤中,會固定拿出一部分做定期存款,有時候一萬,有時候兩三萬不等,根據生意的好壞和淡旺季各有高低。這類客戶我遇到很多,不只在一家銀行購買產品,產品的種類也涉及理財、定存、天天利等,進行多種方式、不同風險種類的理財,同時會很注重各種理財的到期時間,保持資金的靈活性。他們定存的資金通常佔手裡可用資金的50%以下,剩餘的作為生意流通資金週轉。
定期存款較多的是一些年齡較大的客戶,他們真正注重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和資產的增值。在購買之前會多方對比,詢問的也比較詳細。他們的存款資金比較大,只要是上了40歲左右的客戶,多多少少都在銀行有幾十萬的存款。這些錢真的可謂是他們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血汗錢”。
前天還遇到一對40歲左右的夫婦,穿著的比較樸素,在我們行存了大額存單50萬,在與櫃員聊天時得知,這是他們奮鬥一二十年積攢的全部積蓄,但還是有很強的危機感。因為子女在上學,上學之後就要為子女在工作的城市購房、結婚生子都是需要資金的。50萬看似很多,但是在二三線城市也剛剛夠一套小戶型住房的首付款,子女同樣要面臨還房貸的壓力。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級較大的客戶,從與他們的交流中都能體會到他們對於未來生活的危機感,買房買車、看病住院、子女教育都是一座座大山壓在身上。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定期存款可能使他們認為比較保險同時適當財富增值的主要方式。有些客戶在購買產品的選擇時相當謹慎,即使是對於風險較低的保本型理財,也會衡量再三後放棄選擇。
我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畢竟生活不易,未來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存款是他們整個家庭的信心支撐。
財經札記
去銀行存定期的人,一般都是年齡偏大的人。七零後以上的人,他們的學歷一般比較低,甚至有相當一部分不太懂電腦和手機上的理財軟件等。
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保守型”的理財人,他們這種做法更好地保證了資金的安全,很好地促進了財富的穩定增長。儘管這種理財方式追不上通貨膨脹。
這類人群一般生活比較穩定,頗有積蓄,只是觀念有點守舊,但也不能認為人家這種理財方式有什麼不好。
這是個多元化的社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儲蓄習慣,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好,不能盲目的從眾。
君不見,2018年P2P的爆雷,雷倒了多少人!?有人說,2018年既使是不投資的人也跑贏了在P2P平臺上投資的大多數人!更何況那些定期去銀行存錢的人不是戰勝了2018年所有的投資者!?
廢話不多說了,且行且珍惜吧!不論是保守的投資人,還是依然激進型的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