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最大的不同在哪?

HUDSON


這個問題很大,我主要調幾點本質性的特種來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吧,希望對你有所用處

班級大小——大班授課VS小班授課

中國式的課堂大家都體驗過,一個班裡大約四五十人,老師站在講臺滔滔不絕,學生在下面認真聽講,學生水平參差不齊。

而英式課堂一般是小班制,一般不超過15人,這樣老師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瞭解每個學生的水平能力,因材施教。並且,班級人數少也有利於增加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

課程設置——固定科目VS自由選擇

在國內,學生學習的課程和教室都是固定的,都是按照一張課程表在同一個教室上課。

而在英國,學校會根據科目設有專門的教室,例如數學教室、物理教室等,學生根據所選的科目走班上課,除了基礎學科數學、英語、科學、歷史、地理之外,學生還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科目,例如戲劇、設計、烹飪等課程。

課時安排——起早貪黑VS勞逸結合

國內的學生都有體會吧,真是從早上睜眼那一刻到晚上閉眼那一刻,幾乎都是學習學習加學習,作業作業加作業,考試考試加考試。除了有早讀還有晚自習。

而英國的學校,絕不會搞疲勞戰術,也沒有國內這麼緊張,一般學校下午4點放學自由活動。學生都有自己的空閒時間參加一系列的社團活動或俱樂部。

教學模式——固定答案VS創造性思維

中國的教學思維就是預設所有什麼問題,都有標準答案。在這樣的教育下,學生的思維模式將漸漸固化,孩子自身的好奇心與創造力會逐步被應試教育所扼殺。

而在英國學校,則更加註重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提倡創造性思維和批判性意識。許多問題都沒有固定答案,允許天馬行空自由想象。

評價標準——分數至上VS全面發展

在國內學校視分數高於一切。分分——學生的命根。是不是好學生?分數說了算。分數成為評判一個學生優不優秀的唯一標準。

而在英國,學校更加註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你以為只要考試取得高分就能進入牛津劍橋,那可就錯了,英國學校更看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和創造性能力。

教育理念——應試教育VS 精英教育

在中國,每個學生在18歲的時候都必須接受高考,這幾乎是一考定終生。所以,他們讀書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通過高考,除了必考科目外,也不會學習其他東西。這樣的模式,對孩子的個性塑造是有很大負面影響的。

但英式教育不一樣,除了學術科目外,學校會讓孩子學習藝術、戲劇、運動,從中鍛鍊孩子的團隊合作能力、領導力,塑造孩子本身的個性,為他們找到信心。這是西方教育一貫堅持的全能教育,愛子老師認為,這才是最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西方教育的目的

  • 幫助孩子獲得人生的成功(包括學術、人際、社交、職業等各方面),迎接一個我們當前無法預知的未來世界。

  • 幫助孩子獲得目前還不存在的一些工作所具備的能力。

  • 培養學生掌握適應未來的核心技能

愛子教育20多年的留學諮詢經驗表明,家長在中學階段把孩子送到英國的私立寄宿學校可以提升孩子的幾大能力:

自我意識能力

  • 自信心

  • 獨立能力

  • 進取心

社交能力

  • 容忍力

  • 尊重他人

  • 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

  • 溝通能力

  • 優良的禮儀素養

生活能力

  • 堅持不懈

  • 適應能力

  • 主動性

今天的中國教育,無論自然科學方面還是社會科學方面,其最大特點就是超負荷的題海戰術、死記硬背、脫離實際,這是為大多數人所詬病的。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首要的不是傳遞、灌輸僵化的知識,而是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能力,培養具備獨立人格、獨立行動能力的人,同時這些人又把為社會服務作為自己的最高目標。這是西方教育給我們的有益啟示。


九里匠人


孩子在英國讀書幾年時間,和孩子一起走過了他中英讀書的生活,感受到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確實有很大不同。

我的感覺:

1、中英教育最大區別在於中式教育一般以教師教,學生聽、練為主要授課方式;英式教育學生小組活動多,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主動性強些。

2、其次是中式教育組織教學搞得好,學生紀律嚴明;英式教育好像不太強調課堂紀律,學生比較隨意。

3、中式教育教授為主,內容要深入,訓練廣也深;英式內容就淺顯了。特別是數學學科,英國學生學習內容簡直……比如99乘法口訣,比如生活中的超市找零……孩子曾說過他同學有幾張20英鎊的鈔票,是按照加法來數錢數的。

4、英式教育注重鼓勵學生髮展擅長的方面,中式教育高考是指揮棒。

曾遇到一對江蘇夫妻移民英國,談到孩子學習,深有感觸。他們說,姑娘在中國,厭學心理嚴重,英語更是一句也不會。剛來英國的時候,擔心孩子英語水平差,厭學怎麼辦。

後來,孩子非常喜歡學校,學習進步很大。因為開設的課程有騎馬、射箭、開飛機……她喜歡開飛機。

個人感覺,歡迎各位交流補充。


花自香17


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最大的不同在哪?


  相信很多人都清楚中式教育和英式教育存在著很大的不同,比如大班教學和小班教學的區別,比如內容設置的區別,比如課程時間的區別等等,有太多的文章也講到了,今天我們就不再重複地去描述這種區別,而是來分析一下產生這些區別的原因。


英式教育和中式教育最大的不同在哪?

  我認為最大的不同是在於培養的目的不同,外口過口少,就業崗位就比較充足,而相比於國內的人口基數,就業崗位和就業人數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因此通過中式教育培養出絕大多數人適應市場上絕大多數崗位,而從這些絕大多數人中選出部分人才,培養成適合高精尖崗位的專業人才。


  1. 滿足學習需求。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每年入學的學生根據人口基數來計算也不少,而這樣大數量的學生若用小班制學校來滿足的話,學校可能要一座接一座地建,老師要一個接一個地招,總之用錢的地方會更多。而實行大班制教學便能解決這些問題,雖然無法很好地因材施教,但能保證每個孩子都能上學。這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來說,已經是一件壯舉了。就像袁農平的雜交水稻解決了全中國的糧食問題一樣。

  2. 人才篩選。讓孩子們在大班當中學習,就可以階段性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比如什麼年級到了什麼程度,這些學生的學習內容都是一樣的。既然內容都一樣,那如何才能更優秀?那便是你是否比別人更努力,比別人更聰明。不夠努力,不夠聰明的人便不能夠拔尖,也只能保持中等。這便是一個人才的選拔過程,那些拔尖的學生自然能去重點學校,而表現一般的學生也能繼續上學。

  3. 職業選擇。好工作自然要求就高,回報就高,但崗位肯定不多,而基層工作自然要求沒那麼高,回報也沒那麼高,崗位很充足。誰都想找個好工作,但不是誰都有能力找好工作。基層工作總得要人做,而高精尖工作也要有人去承擔,通過人才的篩選,匹配到各自適合的崗位,讓社會正常運轉。


  中國式教育是提供了完全的基礎教育,而這些基礎教育只能培養出大多數的一般性人才,而那些高精尖人才就需要個人的努力。一個國家,當然希望高精尖人才更多,但基層工作也要有人做,若所有的人都成了高精尖人才,去到高精尖崗位,那基層工作就沒有人做了,社會職能就不能正常運轉了,國家就會亂套了。



  以上如有不適之處,請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