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D750配適馬art35 1.4還是50 1.4鏡頭呢?

圍著地球刷遍漆1


尼康D750配適馬35F1.4art還是50F1.4鏡頭呢?

適馬這兩個焦段的鏡頭我都有,我最早長用的就是35的焦段、後來拍攝人像才改用85F1.8,這個鏡頭的焦距拍攝戶外人像比較合適,我每次出門基本都會帶。

一般拍室外像我都以85mm為主,50為輔,大部份都是以室外拍攝人像為主,我用這個焦段時間比較長,拍攝很多人像照片。


如果你以室外人像攝影為主,我建議你選擇50mm比較適合。 尼康50mm鏡頭視角約46度左右,在室外怕攝人像很容易出片,特別適合半身或全身人像,構圖更加靈活多變。

在室內也能兼顧私房照, 如果你要拍環境人像、人文攝影建議你選擇適馬35mm、這款鏡頭更適合在狹隘空間的拍攝。


如果你已經有了變焦鏡頭、並且焦段覆蓋了35mm那就沒必要了。這兩款鏡頭我認為適馬50mm更合適,兩款鏡頭的畫質差不多、認為50點焦段更容易操控。

適馬35mm這款鏡頭我買了很久用的很少,一般出門旅遊或者隨拍只帶一個鏡頭的情況,我就選擇適馬35mm,因為這款能兼顧人像還能拍一些人文和風景。

適馬35mm偶爾有跑焦的現象,不過幾率比較小,我個人對適馬35mm的跑焦機率還能接受,它的畸變和透視效果比尼康50F1.4要稍微明顯一點,適馬art系列定焦鏡頭色彩有點黃、成像很銳利算適馬一貫的特點吧。


如果這是你第一支定焦鏡頭,這兩款鏡頭我建議你選擇適馬50F1.4更適合。因為尼康50F1.4的視角範圍更有代入感,視角範圍讓人更加舒服。


人像圖庫


首先關於適馬鏡頭art鏡頭,都是非常優秀的鏡頭,art 35 和50都是非常熱門的定焦大光圈鏡頭。有著出色的做工,優秀的畫質,尤其最大光圈下仍然有著不錯的銳度。兩個鏡頭都可以拍攝不錯的人像。



關於這兩個鏡頭焦段的選擇,重點還是在鏡頭視角上面的區分。

35mm視角

35mm的視角是我們經常說的經典人文視角,因為本身還是一個小廣角,在拍攝人物的時候也很輕鬆把背景拍攝進去。配合著f/1.4的大光圈在拍攝人像照片的時候也能有不錯的虛化效果。如果你喜歡拍攝環境人像,還有一些風景照,選擇這個鏡頭。

50mm視角

50mm視角差不多跟我們單眼的視角差不多,屬於一個承上啟下的焦段,往下就是廣角範疇,往上就是長焦了。在50mm鏡頭配合大光圈,可以拍攝虛化比較強的人物半身照,拍攝人物全身照片可能相比35還要往後退兩步。這個焦段的特點就是鏡頭的畸變不明顯,拍攝的照片非常的平和。這種平和感就猶如白開水,喝上去沒有味道,但是你會越用越喜歡。

選擇

兩個焦距地選擇,個人覺得關鍵看你的喜歡,你喜歡環境多一點就選擇35,你選擇人物多一點就選擇50,推薦你用個24-70拍一段時間然後去電腦裡回放,看看是35焦段多還是50焦段多。其實適馬的這兩個鏡頭價格都不高,你如果實在糾結不妨都買了。


感謝您的點贊轉發,更多攻略,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分享優秀攝影作品,學習實用攝影知識。共同學習共同進步,歡迎關注和留言。

浩影映像


適馬art35 1.4和尼康50 1.4鏡頭,我都使用過。都是不錯的鏡頭。如何來選擇呢?

先看看適馬35MM 1.4,35MM焦段,標準的人文攝影視角。適馬這款鏡頭體積不小,ART系列也是看家的質量。35MM視角,可以對環境更好的交代。是環境人像、環境人文的好鏡頭。

尼康的50MM 1.4,體積小,質量不錯,價格合理。50MM的焦段太經典,拍攝半身人像的利器。

這二個鏡頭都具備了1.4的大光圈,可以更好的虛化背景,提高光線不足情況下的快門速度。如果是拍環境人文作品,那就上適馬的35MM F1.4,如果喜歡半身人像,更好的背景虛化,50MM 1.4是個好選擇!

這二個焦段都是我很喜歡的,我認為都應該擁有,不矛盾。攝影師,對自己狠一點吧。


網際飛俠


我試著回答你哈,對和不對請多多包涵。

首先聲明我沒有適馬35,只有一個尼康35 1.8G ED。我也沒有50 1.4只有50 1.8D。要說成像素質啊那些我還真的就說不上來,只說我的選擇和使用感受。

當初入50 1.8D的時候就因為是錢的原因,那會兒只是想搞個定焦耍耍就行了,也就舍了1.4G,不過這個頭好在輕的不得了,小的不得了。不好的地方呢就是這個頭是D頭,對焦動靜大了些,滋滋的,還會有打手的情況,小光圈逆光是不能拍了,中心一個規則的多邊形大藍斑。

再說35毫米,那是前幾個月的事情,那會兒也糾結是原廠1.8還是適馬1.4,這倆頭差個千把塊錢,我說的是二手的價。為什麼不上原廠1.4呢,錢燒得慌。

我有選擇恐懼症,對比來對比去的,後來也才發現這事不難,首先你得知道你買來幹嘛呢,我是這麼想的,我買35是拿來街拍用的,好,這是目的,有目的就去看條件,街拍,不要太嚇人,包括你自己的裝束都不可太過於招搖,那照相機呢當然越低調越好,當然拿萊卡去街拍會拍的更好,據說,哈哈哈。

我說的低調就是輕點,小點,畢竟你要經常揹著照相機,一背一整天,這是第一。第二是小,不惹人注意。輕,便以你隨時可以揹著出門而不會厭煩;小巧不會逗人恨。這點上來說(健身器材)適馬顯然就刷下去了,再說一個老生常談,“據說”只是據說這匹馬會尥蹶子。所以就這樣,定了就不糾結了,入了個35 1.8G ED。

現在出門一個包能輕鬆裝下750+35 1.8G ED+50 1.8D,這不是什麼事。



所以我就這樣出門去拍照去了,無欲則剛,以上故事不是故事,但是還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總而言之,器材的選擇出發點是你要知道自己要拍什麼。



遊方者


這個實在沒有辦法直接了當回答你。


兩個鏡頭都是很好的鏡頭。但是都是人文鏡頭。所謂“人文鏡頭”,我個人的理解,視角FOV不大也不小,都不太好掌握。拍風景不夠廣,拍人物,容易引發透視變形。


我個人一直不推薦初學者隨便去買。但是用D750的應該是比較資深的攝影發燒友了。35好還是50好,完全應該有資格,有能力自己來決定了。不需要回答吧!


至於拍人像的用途,最好考慮85-135mm範圍內的鏡頭。50mm有些勉強,35mm更加勉強。


91拍照聊相機


具體要看你拍攝什麼題材。

由於35 1.4有更寬廣的視野,可以納入更多場景,所以,是拍攝人文紀實的最佳鏡頭。當然,也可以拍攝風光。而50 1.4,更適合拍攝人像。


關老爺V5


如果資金夠用,又是喜歡人文的,就這兩個定焦鏡頭而言,我建議選35-1.4的,50-1.4更適合人像拍攝(半身像居多),F1.4大光圈鏡頭對背景虛化效果非常出色,選擇這個品牌的定焦鏡頭主要原因是考慮到相對比較便宜實用,否則還是要推薦原廠鏡頭的,以免折騰。個人建議,僅供參考。





三農微報


我是攝影不是師,我又來一本正經的胡說了,我個人也是尼康d750 適馬art35 1.4和尼康50 1.4鏡頭那個更適合呢!

兩者都是在某方面非常出眾的鏡頭,環境人像頭適馬35mm1.4 35mm焦段,標準的人文攝影視角。適馬這款鏡頭體積也不小,35mm視角可以對環境更好的交代,也可兼顧人像絕對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環境人像鏡頭,人文利器。

尼康的50mm f1.4體積相對於適馬那款較小質量不錯,性價比高,50mm的焦段太經典是人像經典之作,拍攝半身人像的不錯選擇。



這二個鏡頭都是1.4的光圈,都可以更好的虛化背景,達到想要的虛化效果,提高光線不足情況下的快門速度。如果是拍環境人文作品,那就上適馬的35MM F1.4,因為適馬更能兼顧人像和周圍的環境,更好的交代人文攝影,如果喜歡半身人像,人像特寫更好的背景虛化,50MM 1.4是個非常好選擇。


這二個焦段我認為都很不錯因為拍攝人像兩個都是很優秀的鏡頭。


原創不易隨手給個贊啊!評論也行啊!別走啊!


攝影不是師


35mm定焦鏡頭與50mm定焦鏡頭的區別是:因為兩個鏡頭的焦距不同,因此視角大小也不同,35mm鏡頭視角約是63度,50mm鏡頭視角約是46度。焦距雖有不同,但因只相差15mm,視角也只相差17度,區別並不是很大。鏡頭的焦距(視角)不同,對攝影的影響、成像效果也不同,1、在相機位置不變的情況下,焦距越短,拍進畫面的景物範圍就越廣,被攝體也就會越小,縱深感越強烈。焦距越長,則效果相反的程度也越大。2、要將被攝體拍出相同大小,焦距越短的就需要相機更靠前,近大遠小更顯著,透視感更強烈。拍人像時容易變形。焦距越長,則效果相反的程度也越大。3、在其它條件都相同的情況下,焦距越短,景深越大,前後景物越容易都保持清晰,背景虛化效果也越差。焦距越長,則景深越淺,背景越容易虛化。具體到35mm與50mm這兩個定焦鏡頭,因為它們焦距雖有不同,但相差並不大,所以上述影響雖然存在,但不是十分明顯。佈列松用50森山大道用35寇德卡用2535能交代更多環境的成分,50更專注特寫。35專注環境與人的結合,50相比更專注人。35更重視“記錄”,50更重視“看”。(這不是我說的,佈列松說的)我個人體會,25、28、35是紀實,50才是人文。人文以人為主題,紀實以環境、景觀、靜物為主題。偏環境的紀實用25或28,偏靜物、或以人烘托景觀的用35,以景觀烘托人的用50。結論就是:35是“記景”,50是“看人”試想一個場景,你去拍一個人站在荒涼的城市邊緣,面對著遠處的城市汙染和身邊枯萎的樹木。如果你是拍這個人的背影,想表現人處在的現實的汙染環境中,那麼就用35,因為你在展示這個環境;如果你是拍這個人正面的面部難過表情,背景是環境,想表現人的無助和對環境的失望感,那麼就用50,因為你在表現這個人。35和50是最經典的兩個焦段,沒法相互替代。我個人感覺,日常35用的會較多,50則是你更關注人的時候會用。一般的攝影者,能從“景”看到“人”的寥寥無幾,通過照片講故事大多是靠景觀,所以很多人35更常用,反而覺得50中庸。那隻不過是因為我們水平沒到那個程度。攝影的高境界最終還是要從“景”來看到“人”的,所以用好50的很少很少,一旦用好就是高手大師。相反用好35的不少,因為它簡單。所以森山大道一直推崇“攝影是簡單的記錄”,而佈列松是“決定性瞬間”,這就是“記錄”和“特寫”的區別。不是說哪個好哪個不好,看景還是看人,depend on you.最後還想補一句:要是你拍的是一群人,展現一群人的狀態,特寫某個人用50,展現整體用35或者更廣。因為還涉及到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嚴格來說,我反對用35和50定焦來拍糖水片,破壞了這兩個焦段的本意。拍糖水的拍商業攝影的還是用變焦去吧。


愛養貓的倫


我配了適馬的35+50+85

最後出了35和50換成了24-70,因為懶得換鏡頭,你永遠只有一個頭會70%的掛機率。那麼2個以上的頭的話。必定有一個極少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