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提到保险谈及色变,但是出了事情却第一时间想到有没有保险?

Tellline


中国有句古话叫书到用时方恨少。大概也是这么个道理吧,好多人觉得买保险的时候。都觉得保险不靠谱,一旦出事儿之后的话,就觉得当初有份保险该多好呀。

第一,侥幸心理。

绝大部分不买保险的人都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觉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和他没有关系。觉得别人跟他讲风险故事的时候,只是听一个故事。殊不知,如果风险发生了,他就成了别人口中的故事,但是对于他来说,这就是一场事故。谈到事故就有损失,让我损失如何去规避,有几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自留自己处理这种损失?第二种就是转家,转家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保险。

第二,而且现在存在的一些问题。

寿险业在中国发展也就近30年的时间。确实是存在好多的问题,比如销售误导,夸大保险责任,故意引导客户不如实告知。而且有一些保险从业人员本身,对于保险的认识不够充分。在销售保单的时候,唯利是图,没有给客户设计合适的保险产品。导致客户在发生保险事故之后,难理赔。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传十,十传百,把这好多人对于保险车,保险从业者的信任度在下降。

第三,保险理赔

其实有好多人都是听别人说保险不赔,所以就不买保险了。如果看一下各家公司的理赔数据,我们看到中国保险业每年的赔付率都在95%以上。所以说保险在中国的理赔还是可以的,而且我国对于保险业的监管力度非常大,保险公司想在中国倒闭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有些客户在听到保险业务员说买了保险之后,可以获取非常高额的投资回报,才去买保险。这个认识是非常错误的。保险就是为了给客户提供保障而产生的,而不是为了提供高额的投资回报。如果说你买了理财险,而发生重疾或者生病住院,肯定是不能获得理赔的。有好多客户买了非常多的理财险,而发生疾病住院,导致不能理赔。从履行合同的角度去讲,这个是没有问题的。现在购买保险支出没有搞清楚他买的这份保险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

第四,如何买保险

买保险是有一个顺序。按照正常情况来说,保险先买意外险。然后是医疗险在然后是重疾险,再考虑养老和财富传承。所有人买保险的顺序大概都是如此,只不过是有一些人年龄比较大了,他不但要去考虑医疗重疾,还要考虑养老,个人建议在先解决了医疗和大病之后在考虑养老问题。


保险老炮


这类人非常的固执。讲什么都不要跟他讲保险,他不愿意听,他总以为你是骗他的,要从他身上捞不少钱吧!他总是这样想的,这个病不会发生在他身身上,她是世界上最幸运的人。果不其然,他非常的不幸运。生病不分时间,也不分年龄。也许你前一分钟还活蹦乱跳,但后一分钟可能就发生很多不堪回首的事情。可能他发生后,他就会恨以前跟他讲保险的那一个保险代理人。他都会说为什么当时这个保险代理人不坚持一下。为什么不能说服他?无论在什么时候,保险都不是万能的。但是有了保险,可能在某一个时刻能救一个人的命,也可能让他的家人活得更有尊严。常言道。你在拒绝一个人的时候,你好好的想一下以后你会不会受到别人的拒绝。



保险规划王保全


这是人性观念问题,谈保色变很正常,因为他们心里从一开始就以为保险就是骗人的,他们认为一旦买了保险,他们的钱就打了水漂,就上当受骗。

那为什么很多人出了事之后会想到保险,就是因为他们也知道如果以前买了保险,现在就不用花这么多钱。这就是人性,当灾难没有降临到自己身上的时候,一切都是安全的,也不会去未雨绸缪,倘若灾难一旦降临到自己身上,他们就觉得后悔,但现在后悔又有何用,自己不未雨绸缪,难道别人还会帮很多吗。

所以这也就告诫我们,无论是做人做事,都要考虑长远一点,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因为很多事情在发生之前都是没有预兆的。


掌上保


我觉得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

外部因素

怎么理解外部因素呢? 那就是中国保险行业的从业模式导致的。有最早期的保险业务组每天挨家挨户的上门询问保险,路上广泛的宣传单页。导致了一些人员的对保险产生了抵触心理。到现在市面上的保险公司五花八门,参差不急。出现了一部分出险客户理赔难,维权难的现场。所以出现了一部分一谈起保险就闻之色变。

内部因素

中国的真正发展其实是比较晚的,随着改个开外以后。大批的新鲜事物才慢慢流入中国,才被中国大众所知晓。保险理念有悖于于传统的中国消费。其实你们会发现国外发达国家对保险都是有着完整的系统支持的。从就业,上学到生病住院都是有着保险服务支持。所以国人的保险理念也是在慢慢培养的过程。而目前有些人保险比较抵触也是可以理解的。


肥猫的小世界


谈保险,就色变,这个是有历史原因的。

因为保险给大众的印象实在是不怎么样,主要是之前的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很低,卖保险全靠坑蒙拐骗,导致于很多人买了不适合的保险,真要用的时候却用不上。

我有个小弟,母亲脑溢血,花了三十万,新农合和商业险都交了。新农合加上大病二次报销,报销了二十四万。但是商业险一年交2万多,最后报销了两万。因为他父母交的商业保险,都是很久以前投保的,都是一些保障特别低的理财险。通过这个事情,让他对商业险满满地不信任。

包括现在也还有很多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业绩,推销一些并不适合的保险。客户要保障的,他推理财的。所以这个行业需要有一些专业的人员来维护这个行业的行风。

至于出了事情,却想到保险,说明保险的确是可以转嫁风险的。只是之前很多人的不信任感,导致不知道从哪里买到合适的,适合的好产品。

另外就是很多保险的理赔方面,虽然保险法是保障投保人和被投保人的。但是和保险公司来比,还是弱者,另外就是没有专业的人员来站在投保人这边来保护投保人的权益,很多时候,就容易拒赔。

这是现在的矛盾。有很多需要买保险的,却买不到好保险。不需要保险的,却被推销买各种理财险。买了保险,理赔站弱势,这就是这个行业的现状。


兔保保女王


人的本能有一种特质叫做:侥幸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就是趋利避害:

一方面我们要问:为什么不买保险?

根据统计学数据(1993-2012年),世界78家主要航空公司 发生一次空难的概率是1:4700000。对于世界各国民航(客运、货运)飞机发生空难的几率是470万分之一。我不买保险,我怎么可能是那470万分之一?

另一方面我们要问,为什么要购买彩票?

以体彩为例,其500万的中奖规则是:从0~9中选出的7个数字,每位必须和对应位置的数字相同,其中奖概率为:(1/10)*(1/10)*(1/10)*(1/10)*(1/10)*(1/10)*(1/10)=10 000 000,中出500万的几率是1000万分之一。我买彩票,我就有可能是那1000万分之一?

这样就是人性,非常矛盾,但非常现实的侥幸心理。


新见阳光


彩票中大奖几率比保险出险几率低万分之一,很多人还是相信自己可能中奖,却没有人相信自己出险,人的心里就是这样。

看看新闻、微信朋友圈天天有疾病和意外发生,其实现在出险几率挺高的。很多人报有侥幸心理,觉得意外和疾病不会是自己。从另一个角度讲是对家庭的不负责任。保险是家庭规划的一部分,只有提前把人生规划好,才能从容面对各种意外情况,不会因为一场意外导致人生发生重大改变。


亚辉说健康


说的简单点,这就是人性“只想占有,不想付出”或者说“只想占便宜不想吃亏”。

这些情况其实从现实生活中去领些礼品啊什么的可以看得出来:同样的东西,如果只是拿出来让人买,没人买,但是一旦说送,瞬间就没了。


易保再保


感性与理性

从人性感性的一面看,都希望好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希望倒霉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从理性的一面想,谁不知道自己一定会死。没买保险的时候感性在起作用,看到有人遇到风险的时候是理性在起作用——




云岭保险


我买过保险深知其中厉害,水很深的。如果家庭条件富裕的人,建议你买一些高级理赔险,如果家庭条件一般的就别给自己找难受了。穷人家买的保险和你自己存钱看病区别不打,如果真遇到大事情,低端的保险业务管不了大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