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弘晝與弘時的結局,為何反差如此大?

行者知趣


老八胤禩識人看人的眼光的確不錯。

他曾評價道:“你皇阿瑪這幾個孩子中,最聰明靈透,首推弘晝。”

在《雍正王朝》中,弘晝雖然是雍正諸皇子中最小的一個,但其圓滑世故、明哲保身的處事哲學顯然是最老道,最成熟的。他知道自己此生註定與皇位無緣,如果與皇阿瑪屬意的弘曆爭個高下,難免也會落個死無葬身之地,所以他不願接近奪嫡所帶來的血雨腥風,選擇知足常樂,做一個太平王爺。



而弘時不同,他是雍正這幾個適齡皇子中年齡最大的,也就是說,他雖排行老三,但卻是實際上的長子。別小看長子這個身份,它幾乎就可以和儲君劃等號了。嫡長子繼承製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政治傳統,雖然屢屢有人企圖顛覆打破這一傳統,但它在不少中國士大夫心中始終是大過天的信仰。而作為長子的皇子,往往也抱定了成為儲君的目標。

但是,作為長子的弘時卻無法得到其父雍正的青睞。相反地,弘時的弟弟,四阿哥弘曆後來居上,成為康熙、雍正兩代帝王都看中的最佳皇儲人選。眼看著弘曆更早地被封為親王,獲得更好更重要的差事,弘時又怎能甘心?



在基本失去爭儲奪嫡希望時,雍正的勁敵,老八胤禩不失時機地出現在他的身邊,一番威逼利誘下去,輕易地就將其拉入反對雍正的陣營之中。加之八爺胤禩多次強調,架空雍正後將扶弘時上位,這也讓弘時野心越來越大,與胤禩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密。

八王議政陰謀的失敗,讓胤禩徹底倒臺。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還要挑動弘時那顆野心,最終導致弘時鋌而走險,派死士刺殺弘曆。事洩後,為了避免老一代奪嫡的悲劇重現,給弘曆留下一個安定的環境,雍正忍無可忍之際,只好秘密處死了弘時。



而弘晝則早早遠離了紛爭,抗旨不遵,躲在家裡搞起了活出喪,反倒讓雍正放下心來,保全了自己的一生富貴。


達摩說


一個為人放縱,不知進退;一個明哲保身,藏愚守拙,弘時和弘晝截然不同的兩種處事風格,終究給他們帶來不同的命運。

弘時序齒老三,雖不是雍正的長子,但在雍正在位期間成年的三個兒子(弘時、弘曆、弘晝)中卻是年齡最大,所以基本等同於長子,他之所以敢覬覦帝位,大概是同他的這個身份有關,因為古代帝王選定接班人,有立嫡立長之說,但雍正這些存活下來並長大的兒子中沒有一個是嫡出,那麼剩下的可能性中就不排除要立長,所以,弘時能產生這種心思並不奇怪。

少年弘時,也是風流倜儻,一表人才,再加上等同於長子的身份,不但他自己有非分之想,就是朝臣們也有人認為他有承繼大統的可能性,所以身邊自然有人來巴結奉承,投靠鑽營,這弘時大概是被身邊時常有人左環右繞前呼後擁的感覺衝昏了頭腦,還真就做起了皇帝夢。

但是,弘時忽視了一個事實,在皇位繼承上,立嫡立長固然是傳統和規矩,但還有一條很重要,那就是立賢。弘時真應該好好看看自己祖輩上的傳統,其爺爺的爺爺也就是皇太極排行老八,其祖爺爺順治排行老九,其爺爺康熙排行老三,其父雍正排行老四,沒有一個是以長子身份繼位。

而在立賢上,他也沒能好好掂量掂量自己,先不說他弟弟弘曆曾被康熙養育在宮中,飽受皇恩,就說雍正在立世子時,他都沒能夠得上。

所謂世子,是指王公大臣家中有承襲爵位權力的兒子,皇位繼承人叫太子,王位繼承人則叫世子,是要由當朝皇帝來冊封的。康熙五十九年,康熙皇帝冊封胤祉(康熙三子)的兒子弘晟、胤祺(康熙五子)的兒子弘昇為世子,此時弘時已經17歲,已經到了受封年齡,且其父胤禛同胤祉、胤祺一樣都是親王,地位不相上下,但弘時卻沒得到受封,側面說明弘時行為必有不端之處,不配受封為世子。

那麼,弘時到底有什麼不端之處?

這一點史書記載很少,不過還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主要原因就是同八王爺胤禩走得太近,眾所周知,胤禩是胤禛最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也是康熙年間最大的政敵,甚至在胤禛即位成為皇帝后,胤禩非但沒成為雍正的左膀右臂,還處處掣肘,培植勢力圖謀東山再起。

此時的弘時,從種種跡象中大概已經判斷出其父立儲密詔所載的繼承人不是自己,因為雍正即位後連續兩年到景陵祭祀康熙忌辰,都是派小自己7歲的弘曆代為前往,這一舉動可以理解為“在位皇帝特遣未來皇帝向昇天皇帝致祭,奏告王朝百年大計已定,儲位已有所屬,並祈求先帝在天之靈佑護”。

弘時並不是傻子,當然他也能讀懂其中深意,應該頗為沮喪,再加上八爺一夥人想拉其加以利用,很自然便倒向八爺這一邊,這自然是觸犯了雍正大忌。

雍正五年,弘時被以“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為由受到嚴懲,到底嚴懲到什麼程度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電視劇《雍正王朝》中說的是被雍正用毒酒賜死,其實純是後人猜測,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弘時被嚴懲到再無翻身可能,而且此後不久便死去,只不過,被殺的可能性不大,患病抑鬱而亡或自殺的可能性倒是不小。

至於弘晝,開頭說了,非常有自知之明,他同乃兄弘曆同年生人,雍正即位時都只有11歲,他早就看出其父雍正屬意的繼承人既非三哥弘時,也不是自己,根本就無意去爭,只想安安分分、舒舒服服地做個王爺。至於他所做出的活人出殯等荒唐事,目的就是為了向其父兄表明,我是個無能之輩,荒唐之人,無意爭寵爭儲,你們放心好了。

事實上,弘時死後,雍正膝下只有兩個兒子,雖然後來又生了一個弘瞻,但年齡太小了,能輔佐幫助弘曆的親兄弟只有弘晝。為了不使弘曆繼位後孤立,雍正在世時對弘晝百般培養,非常溺愛,乾隆繼位後對這個弟弟也是非常驕縱,疼愛有加,以至於弘晝變得性情乖張,極其驕橫,當然,這都是後話了。


紅楓文史娛


根本的原因是雍正覺得弘晝是和光同塵,而弘時卻無惡不作。

雍正在《雍正王朝》中是以一個明君的形象來塑造的,對於歷史上種種誹謗他的解釋,這裡都做了情有可原的描述,比如為什麼殺弟,因為弟弟們沒有真正為國家做事的責任感,儘管雍正顯得有些無情,但是其在君主的吏治建設上卻是一把一的好手。

同樣在弘時這件事上,這部影視劇暗含著雍正是為了清除弘曆以後的政治麻煩就像當初八弟九弟十弟這三個人一生和他作對一樣,他想通了,他要親手把弘時處理掉,讓弘曆沒有心理負擔的做一個千古萬世之賢君,如果我們真正理解這他的做法,也就理解了二月河為什麼這麼寫的一片苦心。

但弘時的結局說到底還是咎由自取,或者說他是中了八爺的套子,我們知道在八爺被抄家的時候,他交給了弘時什麼?是一封長長的朝廷的八爺黨,他留給弘時是想讓弘時建立一份功勞,以至於可以與弘曆爭爭王位,但是說到底還是沒有爭過,反而卻因為其刺殺弘曆被雍正察覺出來,派李衛和圖裡琛保護回京,聰明反被聰明誤,就是說的弘時。

但是對於弘晝的放縱可不僅僅是因為雍正喜歡弘晝,而是因為弘晝確實看透了王宮裡的爾虞我詐或者因為他阿瑪也就是雍正這一輩人對於皇權的殘酷鬥爭在他心裡紮下了根,以至於在他的心裡一直都想要避免參與到中間,所以當皇上命令他們即弘晝與弘時一起去抄八爺的家的時候,他開始是假裝死了,還演了活死人喪禮,當他一再堅持不去而弘時拿聖旨壓他的時候,他還是說聖旨下來他扛著,他這個時候可能已經洞察到雍正並不會怎麼責怪他,這才是他的精明。

性格的差別才是真正的差別,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地方。


大師神馬是大師


這哥倆的結局讓人嘆息。弘時想成大事,但是不擇手段,傷及手足,雍正子息不多,乃是大忌。弘晝識時務,知道自保,也知道自己長短高低,所以生在帝王家的子女都不容易。


大李36


弘時急功近利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暗殺親兄弟弘曆,勾結八爺黨彈劾雍正。最後被雍正賜死。

弘晝表面上玩物喪志不務正業,實則有自知之明知道自保,在最後時刻聯合十三叔保雍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