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前幾年,有一個“三角組合”總是出現在電視上,讓我們想起了他們三人的經典合作大劇,而其中的主角就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大才子——紀曉嵐。他學宗漢儒,博覽群書,工詩及駢文,尤長於考證訓詁。不過,電視歸電視,歷史上的紀曉嵐卻是一個“悲哀”的主兒。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而要說他“悲哀”,完全是由於他的上司——乾隆給他的那句話:“朕以你文學優長,故使領四庫書,實不過以倡優蓄之,爾何妄談國事!”我們都知道乾隆是個愛美人士,尤其是在他老年時代,乾隆基本上就沉醉在自我美化的圈子裡無法自拔了。

當時,乾隆正在休憩,偏偏內閣大學士尹壯圖要上前進言,說:各省督撫“聲名狼藉,吏治廢弛”。但是,乾隆不願意聽,而一些見風使舵的大臣就在這個時候參本啟奏說:“要不把尹壯圖給斬了吧,免得汙了聖上的耳朵,影響了聖上的心情。”

這個時候,紀曉嵐想著自己和尹壯圖的爹是同年的進士,就上前替尹壯圖求情。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這不求情也就算了,一求情就撞乾隆的槍口上了。乾隆大怒,就說:紀曉嵐“不過當作娼妓一般豢養罷了。”這話一說出來,也不知道當時紀曉嵐怎麼想的,但是,世人都為他感到十分可悲,開始擔憂他的命運。

畢竟,這事兒在一千八百多年的漢朝有過相似的事件上演,這事和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有關。

司馬遷也因為替人求情被漢武帝大罵一頓,並且,漢武帝不解氣地給他施了宮刑,讓司馬遷以自身的血淋淋的教訓告訴後代——伴君如伴虎。以此強調自己的官職是非常低微的,從事的事情也不過是讓皇帝開心的活兒罷了,畢竟,也沒有什麼大的功績值得炫耀的。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所以,不要自視甚高,免得惹了皇帝不高興。

但是,紀曉嵐作為一個文臣,他飽讀詩書,卻沒有從前人的經歷中得到教訓。好在,乾隆雖然生氣,也沒有像漢武帝那麼暴虐,訓斥了一番紀曉嵐也就罷了。

這是紀曉嵐為官道路上的一件平淡的事情,被乾隆訓斥也只是家常便飯。這個時候,我們可能就會說了,紀曉嵐和乾隆的關係不是很好嘛。作為大學士,他風流倜儻,一表人才,才華橫溢,與上司乾隆的關係也是很不錯的,互相信任,時不時地還能調侃兩句,皇帝也生氣。

但是,實際上,歷史上的紀曉嵐遠遠沒有我們口中傳說的那般精明能幹。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據相關歷史資料記載,紀曉嵐真正的形象可能會讓大家失望的。畢竟,每一個流傳於口的歷史人物都帶著或多或少的個人色彩。歷史上的紀曉嵐,“貌寢短視”,就是說他長得難看,還是個近視眼,並且,還有口吃的毛病。

朱珪曾經有詩是這麼寫紀大學士的:

——河間宗伯奼,口吃善著書。沉浸四庫間,提要萬卷錄。

雖然,我們說紀曉嵐相貌醜陋,但是,他既然能夠憑藉考試就來到金鑾殿上,當上大學士,那麼,其相貌肯定不是那麼地醜,畢竟,考官們也知道自己家的乾隆大大是個“愛美的”,萬一選一個才華橫溢,卻是個醜八怪,汙了聖上的龍眼,那就是大大的罪過了。所以,紀曉嵐的相貌應該是還過得去的。但是在乾隆眼裡,紀曉嵐還是“醜”的級別的。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因此,他對紀曉嵐好感度並不高。

著名的清史家鄧之誠先生曾經分析過乾隆用人的原則,他是“以貌取人”,而紀曉嵐“貌寢短視”,又是個江北人,說官話又說不標準,真的不是乾隆的“菜”。就像翁覃溪、朱竹君、王蘭泉、鄒一桂這些人,都是和紀曉嵐一般遭遇的。而像於文襄、梁文定、于敏中,尤其是紀曉嵐的“對頭”和珅,那才是乾隆的“菜”啊。

統觀歷史,我們可以發現,乾隆身邊的近臣紅人,聰明機靈,機智靈敏這些自不必說了,在外貌上,都是英俊秀氣,可謂是“當時的當紅炸子雞”啊。所以,紀曉嵐就敗給了自己的相貌,他沒有辦法做乾隆的親近之臣,對於國家大事都插不上嘴,只能憑藉自己對文字的敏感度,做一個詞臣,給乾隆編編書。

關於紀曉嵐跟和珅,歷史上傳聞二人結怨頗多,事實上,紀昀與和珅的關係就像是忘年交。年輕的和珅處世外向潑辣。年老的、處世逐漸內斂圓滑的紀昀會時時善意地提醒和珅。兩人既有政見不同帶來的爭吵,也有默契的配合。同時,紀昀對自己的能力也非常瞭解,在文學上固然無人可比,但是,在治國和理財上他卻遠不如和珅。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說起這個,有一個事例可以佐證乾隆對於紀曉嵐並不重視的觀點。

當年,在紀曉嵐當都察院左都御史的時候,因為一次判案的失誤,應該受到懲罰的,但是,乾隆卻是說“他是個‘湊數的’,這難得錯了就錯了,又不是什麼大案子。不重要不重要。”這聽起來似乎是在給紀曉嵐找臺階下,其實,我們可以看到乾隆對紀曉嵐是真的不喜歡。不僅僅是他是“湊數”,還是“無用腐儒”。

而且,在一次次的任命當中,紀曉嵐這個才高八斗的大學士偏偏只能做幾個花瓶官員噹噹,比如鄉試考官當了兩次,會試考官當了六次,禮部尚書當了三次,看起來很是風光,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實權可以用。後來,一心想要給自己的這輩子功績吹噓一番的乾隆皇帝決心斥巨資編纂一部史書,遍觀朝野上下,乾隆終於把紀曉嵐給想起來了。

於是,他就任命紀曉嵐為總纂,去編寫《四庫全書》。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要知道,紀曉嵐在寫作方面是當時天下無二的,乾隆沾沾自喜,終於是把這個討厭的酸儒生給安置下來了,這回不用在朝堂上見到這個“貌寢短視”的“醜傢伙”了。乾隆這個時候也沒有把紀曉嵐當做重臣看待,只是想著他才氣不錯,應該能夠給自己的一生畫上濃墨重彩的幾筆,這樣他的一生便是文武雙全,輝煌燦爛了。

但是,紀曉嵐卻把這個作為自己的心血來對待,五十歲的他接下了編纂《四庫全書》的重任,用自己一輩子的學識來編寫,在這本書上花費了十三年的心血和精力,親自撰寫了《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和《四庫全書簡明目錄》。很多人可能只看到了紀曉嵐在這本書上的成就,他的榮耀和輝煌,卻不知道他為了這本書付出的艱辛。

雖然,《四庫全書》對保存和整理我國古代文化遺產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這本書也讓參與編寫者受盡了辛酸之苦。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當時,在編纂過程中,總纂紀曉嵐,陸錫熊和總校對陸費墀可以說是受到了乾隆無數次的呵斥,這還算輕的,還有交部議處、罰款等。就這樣,一次次的斥責和打罵,陸總纂在去盛京校書的途中,被乾隆的一番呵斥,外加天寒地凍,沒有保暖,就死在了路上。

而總校對也是由於沒錢承擔修纂費用而被革職,心中鬱結而亡,並且,在其死了之後,房產祖業通通被罰抄,充了公家。其實,紀曉嵐也並不好過,他受到的訓斥處罰也是不少的,在乾隆四十五年因為覆校後有許多錯誤,所以,乾隆又要求他和陸總纂同時承擔費用。

紀曉嵐此刻已經算得上是辛酸苦楚都嚐盡,卻又不得志。在這樣的政治高壓下,知識分子被異化、被扭曲是難免的。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本身,紀曉嵐就是一個文人,又是以文字見長,可是,偏偏他所處時代是在乾隆的“文字獄”時期,所以,這使得編纂工作變得十分艱難。一字錯,字字錯。紀曉嵐和同僚可謂是耗盡了半生心血,才呈現了這一部曠世奇作《四庫全書》。

其實,我們也都知道,紀曉嵐的才華是被當時的“文字獄”給埋沒了。他官場沉浮,定然是有許多話要講要說,但是,他說不出,寫不下,只給後世留下一本薄薄的筆記《閱微草堂筆記》。這本書為魯迅先生點贊,這其實是他對自己一生的感慨,是一生的寫照。

晚年的紀曉嵐在風雨中飄搖多年,為國效力的同時儘量謹守本分,不惹是非。可見,他已經被官場磨滅了稜角,沒有了少年時的意氣風發。不過,也正是他的中庸和堅持,才讓這部書得以見世,他的功績值得後人稱讚。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雖然,紀曉嵐沒有做成乾隆的近臣,但是,在歷史來看他活得通透,活得瀟灑。雖然一生坎坷,歷經艱辛苦楚,但是他還是用自己的才華博得了乾隆皇帝的“讚賞”。在乾隆皇帝的百般苛責之下,他與同僚盡心創作《四庫全書》,沒有懈怠一分一毫。

他將其視為自己一生的事業,為乾隆皇帝創下了一部鉅作。不過,在歷經了磨難之後,紀曉嵐依舊用一顆豁達之心面對世事。否則,他可能早就沒有辦法在官場立足了。“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這是他六十九歲是自題的輓聯,是他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雖然,在一生中,他都在宦海中沉浮,但實際上,他也感受到了自己內心的孤苦。好在自己的阿Q精神讓他能夠積極應世,為乾隆“打文字頭陣”。嘉慶十年,紀曉嵐在京城離世,嘉慶帝親賜碑文“敏而好學可為文,授之以政無不達”,故卒後諡號文達,這是對他才學的認可。

想必,紀曉嵐泉下有知,也是頗為安慰的。

電視上的紀曉嵐風光無限,其實,真實的紀曉嵐卻是個“悲哀”的人

紀曉嵐故居遺址和墓地均位於滄縣崔爾莊鎮,其故居遺址座落在滄縣崔爾莊村內,今尚存一眼古井。可以說,他的一生沒有白費,乾隆皇帝沒有重用紀曉嵐,是他的用人之錯;但是,令紀曉嵐編纂《四庫全書》,是他的正確之舉。最後再感嘆一句:一生兩面,紀曉嵐,悲哉。

【《清史稿.紀昀傳》、《嘯亭雜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