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太后刘娥临终前不断地拉扯衣服,宋仁宗想到了什么,下令给她脱下来?

文史砖家


这位太后是宋真宗的妻子,史称章献明肃皇后,也称章献太后。而在民间曲艺中这个刘娥又是“狸猫换太子”中的大反派——金华宫刘妃。章献太后是有宋一朝三百年天下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主,也是宋朝众多皇后中出身最离奇的一位,堪称东方仙杜丽娜。

章献太后本为蜀地孤女,《宋史》说她祖籍太原,爷爷是将军,父亲是刺史,还在襁褓时,父母双双战死,仅留下一女,被好心人带往益州收养(今四川),取名刘娥。这个记录是不是事实早已无法考证。因为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则说:“章献刘后,本蜀人”,也就是说章献太后刘氏本来就是蜀人,至于祖籍太原之说根本就是三人成虎的传言。

历史上章献太后十五岁与宋真宗邂逅,两人因为同龄所以很谈的来。甚至有人说二人彼此是一见钟情,但此时的章献太后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鼓妞,而当时的宋真宗已经是皇储,所以两人的恋情遭到普遍的反对。但于是彼此之间只能暗中交往,这种恋情维持了十五年。所以说宋真宗和章献太后夫妇二人是患难与共的贫贱夫妻也不为过。宋真宗统治后期,章献太后已经逐步的开始逐渐掌控了最高权力,并利用丁谓、曹利用等人,将她的政敌宰相寇准等人清除朝廷。

乾兴元年(1022AD),宋真宗驾崩,章献太后临朝称制。旋即以兔死狗烹之计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两年后的天圣二年(1024AD),章献太后穿戴着男性帝王的衮衣冕旒,出现在朝堂之上,而此时的满朝文武似乎早已忘了这位高高在上的天下至尊其实是一介老妪。天圣七年(1029AD),章献太后罗织曹利用谋反之罪,逼其自尽。此时大权已经完全落入章献太后之手。这一切当年武则天的一幕似乎细节上都不差分毫。

于是就要投机分子有臣子上书,请章献太后“依武后故事”,而程琳等人亦献《武后临朝图》,劝进称帝。但章献太后毕竟是冷静的政治家,她早就看透了这些机会主义者完全是想拿她做赌注,也就是曹操所说的“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耶”。于是将便公开将劝进表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明道二年(1033AD),章献太后最后一次穿着天子衮衣、戴上帝王冕旒仪天冠,步入太庙向祖宗致祭并接受了群臣给自己上的尊号:“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

两个月后执掌天下将近二十年的章献太后一病不起,弥留之际,已经说不了话的她几次扯动身上穿的衣物,即将亲政的宋仁宗开始不解这位又敬又畏的母后(按:章献太后驾崩之后一年,宋仁宗才知道自己的母亲其实是李宸妃。)究竟何意?于是参知政事薛奎提醒道:“太后的意思是千万不要让她穿着衮衣入殓。因为她最终还是要以妻子的身份长眠与夫君宋真宗的身旁。也许在章献太后早已领悟到在自己辉煌而不凡的一生之中,只有和丈夫宋真宗共同度过的那段岁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传奇。

日本漫画家笔下,身穿翟衣的章献太后。

据说是章献太后写真御容。

宋代帝王的冕旒冠、衮衣。


宗庙献礼。


不过宋代帝王一般都是戴通天冠、穿绛纱袍的时候毕竟多。


陳大舍


  明道二年三月初,垂帘听政十二年的章献太后刘娥驾崩。

  据说刘娥弥留之际,曾经几次用手拉扯衣服。宋仁宗询问太后何意,刘娥已经说不出话来。刘娥去世之后,宋仁宗非常悲痛,走出殿去见宰臣,商量安葬事宜。宋仁宗痛哭流涕,说起太后几次拉扯衣服的事情,询问宰臣,太后是什么意识。副相薛奎回答:“其在袞冕也。然服之,何以见先帝乎?”薛奎认为,是刘娥觉得自己穿着天子的服饰不好意思见丈夫真宗皇帝。刘娥到底是不是这个意识呢?以刘娥在临终之前还要穿戴天子服饰过把皇帝瘾来看,未必如薛奎所言。

  薛奎所言,既可以维护刘太后的体统,又保卫了宋仁宗的尊严。宋仁宗立刻赞同,太后必然是这个意思。宋仁宗下令为刘娥换上皇后的服色。

事实上,刘娥真的就是这个意思吗?

恰恰相反,这绝非刘娥的本意,而是宋仁宗与宰执大臣一番商议之后,为维护自身颜面做出的解读。

刘娥一生十分强势,即便是在宋真宗在世之时,宰执大臣也多畏惧这位铁腕皇后。宋仁宗称帝更是对这位嫡母畏之如虎。刘娥本人权力欲极强,否则也不会在去世的前一个月 要求穿戴天子冠冕进入太庙!

  明道二年的二月,筹备了两个月的庆典终于举行。整个仪式的规格极高,宰相吕夷简作为正使,次相张士逊作为副使。整个京城官员几乎全体出动。在文武百官的一片山呼中,刘娥身穿龙袍,头戴仪天冠,前往太庙举行祭祀。

  祭拜之后,刘娥登文德殿接受百官朝拜,宰相吕夷简带领百官尊奉刘娥为“应天齐圣显功崇德慈仁保寿皇太后”。这个尊号是吕夷简等宰臣苦心揣摩后确定的,是对刘娥一生功绩,尤其是出任太后垂帘听政十二年来功绩的认定。百官认为,刘太后是顺应上天、等同皇帝、拥有明显功勋、品德崇高、关爱儿子(仁宗)、必定能长命百岁的皇太后。

由此可见,刘娥是非常渴望这身龙袍,非常渴望称帝的。只是,身体不由人,老天爷要收她,她是皇太后也没法子!

其实,刘娥早在宋真宗晚年就参与政事,垂帘听政十二年更是独掌朝纲。宋仁宗初年年号“天圣”“明道”是什么意思?所谓天圣,就是二人圣,既两位圣人一同执政。所谓明道,就是日月之道,日月同样悬在天空。可见,刘娥始终要坐的,是与皇帝平齐。若是她也能与武则天一样活个八十岁,肯定称帝!

至于有没有儿子,那根本不是事儿!身前骂名都不怕,还怕什么死后的议论?


叶之秋


一说到封建王朝摄政主政的女人,一般提到的都是武后、吕后、慈禧太后,其实北宋的刘太后是可以和这三位并排的。

刘太后在历史中名气不大,大概是因为她的历史形象比较温和,很容易被历史尘埃埋没,不像武后、吕后。这两位一个称帝,一个等于称帝,都曾在各自的王朝掀起血雨腥风。刘太后在朝堂上虽然也有果断的一面,但却没有任用酷吏,也没有对政敌展开大肆杀戮。

这一点其实和慈禧太后有些像,在朝堂上玩弄权术都一流,但不残忍,不血腥。慈禧太后之所以比较有名,那是因为她所处的时代离我们不远,而且足够刻骨铭心。

但和慈禧太后比,北宋的刘太后在政治操守上明显高出一截。

刘太后虽然也嗜权,但最终做到了以江山社稷为重。而慈禧却是以牺牲江山社稷为代价,来维系自己的权力。

简单说这几句,为得是让大家伙对刘太后能有一个概念印象。

在封建王朝最终能摄政主政的女人,肯定都是百年一遇的狠角色。就传奇而言,刘太后其实传奇过另三位。

吕后是刘邦打江山的原配,情况比较特殊,优势比较明显;武后跟刘太后相似,靠美貌和才华征服帝王,但武后的身上多多少少还有母凭子贵的痕迹;慈禧太后更是如此,如果她没生下同治帝,根本没戏。

但刘太后却没有为北宋帝王家生下一男半女,而且出身还极贫寒,其登庙堂上君座,完全靠的是女人的美貌、智慧,还有不可或缺的好运气。

说的再俗点,她才是那个真正得到帝王真爱,并利用帝王真爱一步步登上权力巅峰的女人。

史书上说刘娥的祖父是后晋、后汉的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的虎捷都指挥使,领嘉州刺史,因此她从小在成都长大。但从她早先的贫寒经历看,她这个显赫的家族背景一定是编造出来的。

父亲干过都指挥使,再家道中落,昔日都指挥使的女儿也不至于沦落成街头摇拨浪鼓,卖唱的。

除此之外,从她早先嫁的男人也能看出来,她一定是寒门出身。

未来的大宋皇后、摄政太后嫁的第一个男人是干什么的呢?

银匠。

这银匠名叫龚美。

两人成亲后就一起到京城讨生活去了。

谁知,到了大宋京城后,刘娥不久便迎来了人生的转机。这龚美大概是个很会交际的银匠,在京城很是结交了一些朋友,这其中就有在襄王(后来的宋真宗赵恒)府里当差的张耆。

当时的赵恒尚未婚配,有意选姬。

张耆见刘娥有一品佳人的美貌,便给龚美搭了个人生的软梯子,让你老婆刘娥去试试如何,万一被襄王看上了呢?

另一种说法更干脆,张耆直接从龚美那里买下了刘娥,然后当成秀色可餐的礼物送给了赵恒。

不管哪种说法,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刘娥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跟龚美很一致,丝毫不介意老公把自个卖了,否则刘娥日后也不可能长期把龚美当成自己的娘家表哥。

该说这女人的情商高呢,还是该说她的性情很彪悍呢?

天公作美,始一见到刘娥,赵恒一见钟情,随即坠入情网。

由此,昔日的街头卖唱女,银匠的老婆摇身一变,成了王的女人。

但赵恒老爹宋太宗得知此事后很生气,大宋接班人怎么能找个二手卖唱女呢,于是一个严令,刘娥在王府呆不下去了。

女人最大的幸运就是能遇到一个真正对自己钟情的男人,刘娥就是这样一个幸运的女人。

又或者说,刘娥的美成就了她的幸运。

帝王老爹的严令虽然不得不服从,但赵恒并没有抛弃刘娥,而是把她偷偷藏进了张耆家。

这一藏就是十五年。

换平常女人,十五年没有名分不见天日,可能人早早地就废了。但刘娥却是另一种状态,利用这十五年时间,她把自己的美修炼到了更高的层次,有美的内涵,美的智慧。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继位,属于刘娥的春天终于来了。

此时的刘娥已经是36岁的妇人了,但这丝毫没影响赵恒对她的宠爱。一进宫,刘娥便被封为美人,虽然品阶不高,但因为宫中的女人除了郭皇后就她一人受了封,所以实际地位很高。

接下来的情节很像后来的慈禧,刘娥常常在宋真宗批阅奏折的时候打下手。这一打下手不要紧,刘娥非同寻常的见地就展现出来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一点点也摸熟了朝政。

当然,在深宫中,光有帝王的宠信是远远不够的,想上位,还得有不可思议的好运气。

这一点,刘娥又是幸运到了极点。

郭皇后生的三个皇子,外加其他嫔妃生的俩,没一个活过十岁。

搞的宋真宗年近四十,居然连个接班人都没有。

还没完,五个皇子全部夭折后,郭皇后在1007年也死掉了。

这等于是为刘娥扫除了当皇后的障碍,朝后看,也扫除了她摄政主政的障碍。

让刘娥当皇后,宋真宗是愿意的,但因为刘娥的出身太低,要想让众臣闭嘴,只有一个办法,想法让刘娥有个儿子。

种种迹象表明,刘娥应该不能生,因此两人想到了借腹生子。在这个环节,刘娥的运气依旧很好,身边的侍女李氏跟宋真宗比划了那么一下,结果就生出个儿子,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赵祯。

在民间,这事就传的腹黑邪恶了,所谓狸猫换太子,出处就在刘娥这里。

不管怎么说,通过这种方式,刘娥有了儿子,子凭母贵,冲破朝中的非议反对后,刘娥勉强当上了皇后。

到这里,刘娥的运气或者说属于她的时势依旧没有结束。

刘娥当上皇后后,宋真宗的身体不行了。

身体被掏空的结果便是权力被架空。

就此,刘娥慢慢地转型成了政治女强人。

宋真宗发现这个苗头后,也曾试图扼杀刘娥摄政的势头,但最终没能成功,带头反对刘娥的寇准等臣均遭到罢黜、流放。

1022年2月,54岁的宋真宗驾崩,留下遗诏: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杨淑妃为皇太妃,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此时的小皇帝赵桢只有11岁,所以刘娥实际成了摄政皇太后。

整体而言,刘太后摄政还是很有气象的,开明、宽仁、有作为。

但随着摄政日久,刘太后渐渐地就产生了称帝之欲。

走不走这一步,刘太后很犹豫,或者说底气有些不足。之所以底气不足,那是因为她在朝中并没有培植出忠于自己的外戚势力集团。

从这一点看,刘太后似乎又是有其欲,无其行。

1033年,在不愿归政又不愿称帝的纠结中,56岁的刘太后突然在朝堂上提出了一个要求,她要着天子衣冠入太庙行祭典初献之礼。

猛一看,这很像是称帝前的试探,正式称帝的前奏。

遗憾的是,即便此时的刘太后有这个心理,那也没这个可能了,因为她的身体不行了,生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难道刘太后玩的是过把瘾就死的自我抚慰?

让人疑惑的是,过了一把形式帝王的瘾,彻底还政于仁宗后,她并没有脱掉天子的衣冠。

因为这个,便有了临终之时她的那个怪异的举动,不断地拉扯自己的衣服。

仁宗起初不明白刘太后想表达什么。

很会说话的参知政事薛奎解释说:太后这是不愿先帝见她身穿天子衣冠入葬。

仁宗听了,恍然大悟,于是赶紧给刘太后换回皇后的衣冠。

可既然不愿穿天子衣冠去见先帝,刘太后为何不提前脱下这身行头,轻轻松松地死?

难道不到临终那一刻,不知道忏悔?

还是她压根就是另一个意思,为什么不早点穿上这身衣冠?为什么穿着这身衣冠不能多活两年?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刘太后还有10年可活,此前穿天子衣冠太庙祭祖极有可能演变成称帝的前奏。

总之,站在权力心理的角度,参知政事薛奎的解释只是皆大欢喜的答案,未必是正确答案,刘太后的举动更像一个谜题。


黑句本


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真宗死后,由宋仁宗即位。

这样,刘娥就成了太后。

刘娥在宋朝的历史上,是第一位临朝管理国事的太后,在历史上与吕后、武则天齐名。但是刘娥虽然“有吕后之才”,但是“无吕后之恶”。

她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丰富多彩。

据说她在死前不断拉扯身上的衣服。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穿越到久远的大宋时期,了解一下刘娥的人生经历。

或许,这个答案就迎刃而解了。

家道败落,无奈沦为平民妻。

刘娥的父亲是宋朝的开国功臣,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嘉州(现在的四川乐山)刺史。

刘娥出生后不久,父母双亡,家道中落。刘娥一个孤女,只能寄养在姥姥家。

她长大一些,就做了一名歌女。

后来,刘娥嫁给了一名叫龚美的银匠。

龚美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就带着刘娥去到东京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没想到,那里的生意也不好做,甚至夫妻二人生活都很难维持。

无奈之下,梦想破灭的龚美,只好把刘娥当成商品一样出售,以换取保命钱。

幸遇韩王,痴情等待十余载。

没想到,刘娥的人生转折点就这样悄无生息地到来了。

当时韩王赵恒的属下张耆看到了身上插着草标,像待售商品一样的刘娥,一下子就被她吸引住了。

他看这个刘娥虽然衣着破旧,但是遮不住天生丽质。这才真正是肤白貌美啊!张耆心想,要是把刘娥买下来,送给主子赵恒,也算自己的功劳一件。

于是,他便买下刘娥,献给了赵恒。

这个赵恒一见刘娥,也是非常喜欢。当赵恒跟他的父皇宋太宗赵光义说,要把刘娥接到宫中时,宋太宗死活不同意。

他嫌刘娥当过歌女,还结过婚。这样的女子被接到宫中,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无奈,刘娥只能继续待在张耆家里。赵恒时不时还要来到张府跟刘娥幽会。

时来运转,伴君左右受恩宠。

刘娥过了十几年寄人篱下的日子,终于等来了重见天日的机会。

公元977年,宋太宗赵光义死了。接下来,真宗赵恒继承皇位,并很快把刘娥接到宫中。

刘娥也逐渐从美人、修仪、德妃,升到了皇后的位置。

刘娥入宫以后,都以“母仪天下”的风范待人。

她以德服人,与后宫和睦相处,赢得了很好的口碑。宋真宗于是更加喜欢她了。

而刘娥也常陪伴真宗批阅奏章,直到深夜。有的时候,刘娥也能够对国家大事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真宗觉得刘娥有才有貌,对她更是宠爱有加。

欲望膨胀,大肆弄权掌朝政。

人的欲望有的时候也是很奇怪的。刘娥本来是帮着真宗处理国事,没想到,时间长了,她的心理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她觉得,权力可真是个好东西!后来,在1019年的时候,真宗得了病。权力膨胀的刘娥,不顾与真宗的夫妻情分,趁机拉拢党羽,逐渐架空了真宗。

可是真宗也意识到了这种危机,于是跟寇准商议让太子作为督察官,来消弱刘娥的势力。

其实那时候太子赵祯才9岁,这对于当时的刘娥来说,根本起不了多大的作用。

刘娥得到消息以后,就跟她的心腹丁渭来了个先发制人。

她先是逼着真宗罢免了寇准的宰相之位,并一再把他贬职,而让丁渭取而代之。

扳倒寇准以后,刘娥更加肆无忌惮起来。

1022年,宋真宗病危。她对刘娥说,因为太子岁数还小,刘娥可以帮着临时执掌朝政。之后,真宗驾鹤西去,宋仁宗继承皇位。

可是当时宋仁宗只有12岁,权力都掌握在刘娥的手中。她不断培养自己的左膀右臂,排除异己。

连当初给她卖命的丁渭,她也因为发现他野心太大,找个机会把他贬得远远的。

刘娥已经执掌朝政9年,这时候宋仁宗也20多岁了。

朝中大臣纷纷表达对刘娥的不满。

大家觉得,既然宋仁宗已经长大,刘娥就该把皇权真正还给仁宗。可是刘娥却不这么想。

她哪里肯放权呢?她想到唐朝有武则天当女皇,她也动了当真正女皇的心思。

刘娥就问朝中大臣,自己是不是也能像武则天一样当女皇?

朝中大部分人都不敢说话。不过有大臣说,武则天是唐朝的罪人,差点就葬送了大唐的江山。

还有人说,你如果当皇上的话,你把你的儿子放在什么位置?

刘娥对于权力的占有欲,毕竟还没有到丧心病狂的地步。她看到大家没有一个人支持她,不得不顺水推舟表态说,我一定不会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生命垂危,身着龙袍难闭眼。

刘娥的心理是矛盾的。她既想当皇上,又怕落得骂名。在1032年和1033年,刘娥两次穿着龙袍去太祖庙祭祀。天下人都以为她要当女皇。刘娥的心思也有一些游移。当,还是不当皇上的念头总在脑子里打架。

可是不久之后,刘娥就病了。

这时候,她开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她想是不是自己的言行冲撞了大宋的列祖列宗,还是自己本身就没有当皇上的命格?为了替自己过去的莽撞赎罪,她大赦天下,把冦准、丁渭等官复原职。

在刘娥病危的时候,宋仁宗命人给她穿上新的龙袍,觉得这样可以满足她当女皇的愿望。

没想到,刘娥数次拉扯身上的龙袍。表情急迫地想说什么。

可是由于身体虚弱,她发不出任何声音。

宋仁宗看到了,忙问旁边的大臣,太后这是什么意思?大臣们面面相觑,都说不上来。

这时候,大臣薛奎说,太后是不想让先帝们看到她穿龙袍的样子啊!宋仁宗听完后恍然大悟,赶紧让人给她换上了太后的服饰。刘娥才放心地闭上了眼。这年,她66岁。

真相大白,仁宗认母传佳话。

有朋友知道有一部戏曲叫《狸猫换太子》,其实这部戏就是根据刘娥和宋仁宗的身世经历改编的。

其实,刘娥没有戏曲中的刘妃那样残暴凶狠,真实的历史事件也没有戏曲中那样残酷。

刘娥死后,皇太妃杨氏才告诉宋仁宗,关于他的身世。

原来,刘娥并不是仁宗的亲生母亲。

他的母亲李氏,是刘娥的一个婢女。有一次真宗去刘娥的宫中,看到李氏漂亮温柔,于是就把她临幸了。

不想,这一次就怀孕了。李氏后来生下了赵祯。因为刘娥没有生育。因此,她就把孩子据为已有,说是自己生的。并让另一个妃子负责抚养。

得知真相以后,仁宗痛哭流涕。

他怀疑是刘娥害死了李氏,于是命人刨开坟墓,打开棺材看。

他看到李氏穿着皇后的衣服,并且因为李氏的棺材里放满了水银,她的面色与生前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才知道误会刘娥了。

宋仁宗的身世被传开以后,他诏告天下:以后不准对刘太后临朝的事妄加议论。因为仁宗的深明大义,刘娥的名声得以保全。

还好,当初刘娥在对待李氏的问题上,听从了大臣的话,以皇后的礼遇安葬了李氏。

并且,在她人生的最后日子里悬崖勒马,没有效仿武则天当女皇,没有滥杀无辜,才没有留下千古骂名。

尤其是她在最后要咽气的时候,还在拉扯身上的龙袍,实际上也是良心发现,在为自己过去因权力膨胀做出的错事,试图纠正和忏悔吧!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刘娥是宋朝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太后。她在政治上的能力极为突出,不光在她的努力下,宋朝完成了真宗和仁宗的平稳交接,还为宋朝的经济文化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后世赞她治国的能力与汉朝吕后和唐朝武则天有得一拼,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刘娥剧照)

说起来,以刘娥的出身,能做到皇太后,这本身就是一部励志大剧。

刘娥是蜀地人,出身低微,后来嫁给银匠龚美,并随之到都城开封谋生。

龚美是个手艺精湛的银匠,且为人和善,因此达官贵人都喜欢让他去做银饰。刘娥也没闲着,她能一边摇拨郎鼓一边唱歌,每天都会去街上卖艺。

刘娥生得漂亮,歌又唱得好,很快她就成了开封城娱乐圈里小有名气的红人。

当时,襄王赵恒正值婚娶之年,他听说蜀地女子漂亮,便暗中嘱咐幕僚张耆为他物色一个来做他的姬妾。偏偏龚美和张耆很有交情,得知襄王府选姬,就打起了小算盘。

回去和刘娥一合计,索性让刘娥去做襄王妃,以后荣华富贵肯定是短不了。

两人就这样,从夫妻变成了表兄妹。刘娥在龚美的帮助下,进了襄王府。

刘娥的容貌,果然引得赵恒为之倾倒,再加上她聪明伶俐,性情温婉,所以赵恒对她百般宠爱,一心想把她立为王妃。

(宋太宗剧照)

赵恒的乳娘秦国夫人却认为刘娥出身低微,配不上赵恒。所以一心要棒打鸳鸯散。然而赵恒和刘娥正是热恋期,小两口可不是说拆就拆得了的,因此秦国夫人又向宋太宗禀报了此事。

宋太宗见赵恒想搞自由恋爱,便摆起了家长的谱,下了圣旨,命他必须把刘娥赶出开封,并作主把忠武军节度潘美的女儿赐婚给他。

赵恒无奈,又舍不得刘娥,只好把她藏在张耆家中,与她暗渡陈仓,居然过了15年之久。

公元997年,宋太宗驾崩,赵恒得以继位。

赵恒继位之前,那位潘小姐早已病逝。宋太宗又指婚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女儿郭氏为妃。

所以,赵恒继位后,便将郭氏封为皇后,其他姬妾并未给予封号,倒是巴巴地把刘娥接进宫来,给她封了个四品美人。

这一年,刘娥已是一个36岁的妇人了。虽说只被封了了品阶不高的美人,但由于其他人没有受封的缘故,她的位分仅只在郭皇后之下。

(赵恒剧照)

如果说刘娥年轻,尚能以色事人。如今她这样的年纪,又没生下一子半女来,在后宫佳丽众多的环境里,想要继续得到赵恒宠爱,并非易事。

不过,刘娥的确是个极聪慧的人,她并没有虚度在张耆家的15年。

她把张耆家的藏书几乎看了一个遍,平日又以研习书法棋画为乐。因此,到她入宫后,已是个满腹经纶的大才女了。

赵恒就是那个感慨“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皇帝,他不仅提倡读书,还特别欣赏才识渊博的人。因此刘娥的才智和聪慧让他愈发着迷,平日里,他要批阅奏折时,便命刘娥在旁边为他研墨。

刘娥奏折看得多了,对朝政事务也能给予一些独到的见解,这让赵恒不免对她刮目相看,从此专宠于她。

公元1007年,郭皇后病逝。赵恒一心想立刘娥为后,但受到朝臣反对。一方面他们认为刘娥出身寒微,一方面就是刘娥没有子嗣。

赵恒为了堵住悠悠之口,先是给刘娥制造了一份好家世,说她“先家太原,后徙益州,为华阳人。祖延庆,在晋、汉间为右骁卫大将军;父通,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

接着,赵恒又生出“借腹生子”的计谋。当时刘娥身边的侍女李氏非常忠心,于是他便和李氏行了夫妻之实,不久李氏便有了身孕。

(荣登皇后大位的刘娥)

赵恒知道后,便对外宣称刘娥已有身孕。

十月怀胎后,李氏果然诞下皇子赵桢。按赵恒计划,这个皇子生下来后便管刘娥叫妈。

这下,刘娥不光有了显赫的身世,还有了子嗣,赵恒便又提出要册封刘娥为皇后。结果,大臣们都知道这个皇子是怎么来的,所以议论颇多,刘娥听说后,为了前朝稳定,不得不“固辞”。

赵恒无奈之下,只得给朝中百官加官进爵,这样才好歹堵住了大家的嘴。但册立皇后的事,亦不能隆重盛大,只得一切从简。刘娥终于低调地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国母。

赵恒身体日弱,不得不把国家事务交托给刘娥打理。

刘娥也不含糊,把朝中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原本一些不服她的大臣,也不得不感叹,她的政治才能不在汉代吕后、唐朝武后之下。渐渐地,刘娥不仅在朝中威望甚高,还笼络了一众重臣。

公元1022年,赵恒驾崩,赵桢得以继位,刘娥也随之被尊为皇太后。

由于赵桢才11岁,刘娥于是临朝称制,大宋的权力从此掌握在她的手中。

(赵桢剧照)

刘娥在朝政事务上,不光赏罚有度,号令严明。文治武功上,她也多有建树,丝毫不逊于历代皇帝。

但刘娥把持朝政后,却迟迟不愿意还政于赵桢。朝中大臣不免疑心四起,都担心她要学武则天称帝。于是有人故意向她敬献了《武后临朝图》。刘娥一见,颇为不乐,把画摔在地上,并说,我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事。如此,众臣才放下心来。

刘娥65岁的时候,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了。她深知自己时日不多,于是把多年的心愿向大臣们吐露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穿着天子的衮冕,祭祀太庙。

刘娥这个愿望引得朝臣一片哗然。但大家想到不久她就会还政于赵桢,所以还是满足了她的愿望。只是把衮冕上象征皇权的鸟兽,减免了几样。

转眼到了祭祀太庙这天。刘娥身着衮袍,头戴仪天冠,以皇帝的礼仪,举行了隆重的祭祀,待仪式结束后,刘娥正式将皇权移交给了太子赵桢。

次月,刘娥便病卧在床,尽管赵桢寻遍天下名医,但刘娥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还愈发严重。

刘娥临终前,已不能言语,她数次望着赵桢,又用手拉扯自己身上的衮袍。

赵桢不解,便赶紧召来大臣询问,刘娥的举动是不是还有什么心愿未了?

就在众臣百思不得其解时,大臣薛奎说,太后必定是不愿意穿着衮冕去见先帝。

赵桢恍然大悟,于是下令,让侍女赶紧给刘娥脱下了衮袍,并换上皇后的冠服。

由于刘娥并没有仿效武则天称帝,又为大宋王朝做出了卓越的政绩,因此后世评价说她“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参考史料:《宋史》)


张生全精彩历史


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是非常地位,能够被历史记住的女性厉害人物虽然不多,但也不少,在两宋的历史上却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女性,她堪比吕雉、武则天,她还差点继武则天之后成为中国第二个女皇帝,甚至在她去世时身上还穿着龙袍,而且她还在用手不停地拉扯衣服,连宋仁宗都懵圈了,不知何意,她就是宋真宗的皇后刘娥,那么刘娥此举是何意呢?


刘娥祖籍太原,父亲刘通是宋太祖时期的虎捷都指挥使,在一次奉命出征的时候牺牲在战场上,母亲庞氏只好带着尚在襁褓中的刘娥回到娘家,不久也去世了,父亲的相继离世,让刘娥从小就受到了苦难,外公家生活也是捉襟见肘,她在一边读书识字的情况下,却学会了一手击鼓歌唱的谋生技巧。

刘娥十三四岁的时候,外公作主把她嫁给了一名年轻的银匠龚美,她就随着丈夫来到京城开封谋生。

龚美虽说手艺不错,但还是难以维持生计,此时韩王赵恒正在选妃,龚美就通过结交的韩王府的一名侍从把刘娥卖到了韩王府,因为刘娥懂得很多的才艺,因此深得赵恒的喜爱,赵恒的乳母看到刘娥地位卑微,也是歌女,就反对他们在一起,赵恒不从,于是这个乳母又告知宋太宗,宋太宗下诏让赵恒把刘娥送走,赵恒不舍,于是在宫外找了一间房子把刘娥安置了下来。两个人还是经常的幽会,好心情一点也不受干扰。


宋太宗去世后,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他就将刘娥接回宫中,此时的刘娥已年近30岁,但刘恒对他的爱还是一如既往,入宫后的刘娥因出身卑微,所以并无名分。

直到景德元年,赵恒才封刘娥为四品美人,善解人意的刘娥还是继续地为赵恒排忧解难,所以在宫中刘娥一直都盛宠不衰,她的后位之路也是一帆风顺。


宋真宗去世后,赵祯继位,刘娥成为皇太后,代年幼的皇帝管理朝政,垂帘听政的形式严明有度,她的政策决策对宋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摄政时间越长,对于权力的欲望就越强烈,她曾经询问群臣,你们认为唐朝的武后是一个 什么样的人,以此来试探群臣的口风,但心怀不轨之人便借机向皇太后进献《武后临朝图》 甚至上书要刘娥当下一个武则天。

于是刘娥便再次询问朝臣的看法,这时朝中刚直的大臣柳宗道说 “如果真要这么做,那置宋仁宗与何地?”。

刘娥听后当即表态说“我绝不做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在古代时候,后宫女子干政是会遭到很多人反对的,但是刘娥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太过分的事,而且当时的宋仁宗还很小,在很多事情上都不知道如何处理,因此他非常需要刘娥的辅佐。刘娥的表态也让许多大臣们放下心来。


在明道二年,刘娥却不顾大臣的激烈反对,毅然决定身穿龙袍,参加祭祀大典,而且典礼结束后刘娥就将朝政大权交给了宋仁宗,就在典礼结束后的一个月,刘娥就因染病去世了,去世之前还在用手不断地拉扯衣服。

之后宋仁宗便召集朝臣议事,问她们为何太后一直在拉扯她身上的衣服,有一个大臣说也许是太后不愿意穿着龙袍去见先帝。

宋仁宗听后恍然大悟,当即下令将刘娥身上的衣服脱下来,换上皇后服饰下葬。


刘娥从卖艺的孤女到临朝的太后,在中国历代后妃中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后世对她的评价也相当高,称她为“有吕武之才,但没有吕武之恶”,可在民间,却因为“狸猫换太子”的野史、故事、演绎小说而被定格成了“一代奸妃”的形象,她也够冤屈的。





遗产君


题目中的北宋刘太后即章献明肃皇后刘氏,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名字不详,民间戏曲里称之为刘娥。

历史上的刘太后是可与吕雉、武则天比肩的人物,但后世熟识度却远不如吕雉、武则天,这是因为刘太后“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她虽嗜权专政却未大肆诛杀政敌,自立为帝,引起朝堂动荡,反而完成了政权从真宗时代到仁宗时代的平稳交接。

虽然名声不及吕后、武则天响亮,但其人生经历的传奇度绝不亚于吕后、武则天。

刘氏自称祖父是右骁卫大将军刘延庆,父亲是虎捷都指挥使刘通,是北汉刘氏皇族的后裔。从其早期经历来看,这应该都是她上位之后为提高自己的门望而编造的。

刘氏擅长击鼗,就是边摇拨浪鼓变唱小曲,典型江湖货郎的技艺,豪门千金即使家道中落也不至于以此为生。

刘氏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一位银匠,名唤龚美。二人成亲后便一起来到京城开封讨生活。龚美银器做得好,又深谙人情世故,在开封结交了不少朋友,尤其是与襄王府当差的张耆交情甚好。这襄王府就是宋真宗赵恒的潜邸,当时16岁的的赵恒也还不是太子。

恰逢赵恒尚未婚配,有意挑选一名蜀女。张耆觉得龚美之妻刘氏年轻貌美、颇有才情或许能博得赵恒欢心,便将想法说与龚美。本以为龚美会拒绝,毕竟将自己妻子送人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却不曾想龚美一口答应了。遂自称是刘氏表哥,将刘氏送进了襄王府。

刘氏容貌出众,又会讨人欢心,很快就得到了赵恒的专宠。而赵恒的乳母秦国夫人觉得刘氏出身卑贱,以色侍人并非良配,屡次劝阻赵恒远离刘氏未果,便把事情捅到了宋太宗那。太宗盛怒,命赵恒将刘氏逐出府,并迎娶忠武军节度潘美之女潘氏为妻。

赵恒对刘氏算是真爱了,和老爹玩起了暗度陈仓的把戏。明里将刘氏逐出王府,背地里将她藏在了皮条客张耆家里,得空便来私会。这一藏就是十五年。

在幽居的十五年里,刘氏没有终日对镜贴花黄或是抱怨年华易逝,而是潜心学习、博览群书,从前的击鼗小妹已经蜕变为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才女了。

赵恒继位后,续弦的郭氏封皇后,追封已逝的原配潘氏为庄怀皇后,随即便将刘氏接入宫中,封为美人。刘氏成为后宫中位分仅次于郭皇后的嫔妃,获得真宗专宠,可惜一直无子。

景德年间,宋真宗膝下五子先后全部夭折,郭皇后也随之病逝,后位空悬。宋真宗有意立刘氏为后,奈何刘氏出身卑微又无子嗣,群臣不同意。

后来真宗和刘氏想出了一招“借腹生子”,真宗宠幸了刘氏身边的一位李姓侍女,李氏怀孕后,真宗便宣告天下刘氏已有孕,待李氏生下一子(宋仁宗赵祯)便送到刘氏那,这样刘氏便有了儿子。当时已经四十多岁的刘氏精力不济,将这个名义上的儿子交给了与自己较好的杨氏抚养。

这就是有名的戏曲“狸猫换太子”的原型,只不过这场戏是真宗与刘氏合伙导演的,李氏也得到了名分,只不过一生未与儿子相认。刘氏掌权后对李氏家人都予以厚待。

虽然不少高官知道“生子”内幕,但无奈拗不过真宗,刘氏还是登上了后位。在辅佐真宗期间,刘氏熟稔政事,代阅奏章。期间还请将前夫龚美赐名为刘美,这位前夫哥对真宗忠心耿耿,颇受青睐,也为刘氏的摄政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真宗病逝后,留下遗诏“赵祯继位,刘太后辅政”。当时赵祯才11岁,刘氏成为了实际的掌权,杀伐决断,稳定朝纲。赵祯长大后,刘太后依旧不想放权,却也表态绝不会学武则天自立。

明道二年要举行祭太庙的盛典,刘太后自知天命不永,提出要在临死前穿一次天子衮冕祭祀太庙,过一把天子的瘾。群臣哗然,却也依了刘太后。祭典结束后,刘太后还政于宋仁宗。

仅月余,刘太后便病逝了。次日,宋仁宗在大殿询问群臣“太后临终前数次拉扯身上的衣服,可是有什么心愿未了?”大臣薛奎道“太后不愿穿着天子服饰去见先帝”,仁宗深以为然,命人为太后换上皇后的服饰入葬。

刘氏一生弄权却也是个坦荡善良之人,她不嗜杀政敌,厚待李氏一门,对仁宗视如已出,连前夫都好生供养着,这样的人在权利面前迷失数十载,弥留之际回归本性也说不准。

当然了,薛奎的解读未必是正确的,但保住了刘太后的名节与宋仁宗的颜面,就是最合时宜的。在政治漩涡里,真相不重要,有利的就是正确的!


史论纵横


刘娥的一生堪称传奇,她是历史上最接近武则天的女人,只差一步就能登上至尊之位,她在历史上的口碑比武则天更好,却在民间被黑到体无完肤,因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传奇的一生

刘娥出生在四川,她从小父母双亡成为孤儿。在男尊女卑的古代,一个孤女的待遇可想而知,她被母亲的娘家养到14岁,就嫁给了一个叫龚美的银匠。后来龚美带着刘娥到大城市开封打工,但混的很不如意,为求生计,他决定把自己的老婆卖给别人。

龚美很有心计,他告诉别人刘娥是自己的妹妹,希望能卖个好价钱,而他的运气也着实不错,把刘娥卖给了一个叫赵恒的人,这个赵恒便是后来的宋真宗。

赵恒对“二手”的刘娥十分喜爱,尽管宋太宗赵光义知道很生气,责令把刘娥赶出王府,但赵恒“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仍然偷偷和刘娥私会,等他继位后,把刘娥接入宫中,后来又不断晋升名分,最后又不顾李迪、王旦、寇准等宰执强烈反对,终于把刘娥封为皇后。

宋真宗身体不好,刘娥开始帮助他处理朝政,逐渐生出野心,由于她不能生育,便安排自己的侍女李氏侍寝,给宋真宗生了一个儿子(后来的宋仁宗),并把这个男孩认为自己的儿子——很明显,刘娥是一个心机极深的女人,她早就在筹划着未来。

刘娥的野心引发朝廷宰执们的不满,然而刘娥使用各种权谋手段,把反对她的人全部打倒,宋真宗驾崩,宋仁宗继位后,她当仁不让垂帘听政,完全掌控了朝政大权。

此后的11年间,刘娥不断强化自己的权力,她的权威已经不在当初武则天之下,野心也膨胀到了经常身着帝王龙袍、临朝称制,除了没公开称帝,和武则天没有两样,早已成年的宋仁宗只能当一个唯唯诺诺的傀儡。不管朝臣如何强烈要求她还政于皇帝,刘娥也绝不放手。

死前的举动

然而,宋朝的文官集团势力十分强大,刘娥出身低微,没有强大的后族支持,她一个人不足以对抗整个文官集团的力量,她最终抑制了自己的野心,没有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1033年3月,刘娥病倒了,她自知命不久矣,但仍坚持没有还政于皇帝,而是遗诏让自己的好姐妹、宋仁宗的另一个宠妃杨氏继续垂帘听政,然后很快便去世了。

宋仁宗眼见刘太后咽下最后一口气后,对群臣说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太后临终前数度牵扯身上衣服,是何意?”

群臣面面相觑,不敢说话,只有参知政事薛奎站出来说:

“太后不愿先帝于地下见她身穿天子之服。”

宋仁宗恍然大悟,“人之将死,其行也善”,刘太后是要和先帝合葬的,她穿着帝王龙袍,到九泉之下该如何面对先帝?于是下令给刘娥脱下龙袍,换上皇后服后入殓。

其实在我看来,刘娥的举动或许是完全相反的意思——希望皇帝能让自己身着龙袍下葬。颇有心机的宋仁宗把这个问题抛给大臣们,而薛奎则成功揣摩到了宋仁宗的意思,趁机表示这是太后不愿意身着龙袍下葬,宋仁宗便顺水推舟,给太后换了一身衣服。

现代医学家则对刘娥这个举动有一个科学的解释——人在死亡前会产生错觉,觉得身上的衣服很沉很重,哪怕是很轻便的衣服也是如此。刘娥身着龙袍凤冠,很可能就产生了这种错觉,想把衣服脱掉,才做出撕扯衣服的举动。


刘娥的举动到底是在表达哪种意思?恐怕只有她自己一个人知晓了。

刘娥的野心不在武则天之下,但她的野心最终被抑制,她没能成为武则天,不像武则天那样心狠手辣,按理说也不该像武则天那样被后世咒骂,可事实是刘娥在民间的口碑还不如武则天,甚至还不如后来的慈禧老妖婆,这一切都“归功于”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狸猫换太子

宋仁宗对刘娥其实是很怨恨的,因为当傀儡的感觉一点都不好,而且直到刘娥死后他才知道自己不是太后的亲生儿子,而自己却从未见过亲生母亲,当他知道生母是李宸妃时,李宸妃早已过世多年,这一切都是刘娥一手策划而成,每一个男人恐怕都不会原谅。

由于这一段恩怨的存在,宋仁宗的身世很快被改编为“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民间长盛不衰,妇孺皆知。这个故事中,刘娥被塑造成一个阴险刻毒、残害忠良的奸恶之人,很多老百姓对她恨之入骨,就连吕后、武则天、慈禧也没有这种“待遇”。

作者对刘娥谈不上欣赏,但不得不承认她在民间被黑的确实太惨,我们传统的演义、戏曲自有它的魅力,但一些不负责任的虚构,又歪曲了多少历史呢?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刘娥任皇太后,效法吕后、武则天,也有做″皇帝"的喜好。但她指是因为皇帝年幼,自己帮助掌权而以。

名不是皇帝,确干着皇帝的事。人言:″有吕后之才,无吕后之恶"。她虽攝朝政,确坐皇帝之心。但到晚年,也想穿″衮龙袍",无非想过过坐皇帝的瘾,大臣和皇帝也都默认了。

可在刘娥病重并不能言语之时,双手不断拉扯衣服。大家都不明其意,仁宗突然明白了,命人立刻脱下刘娥身上的″衮龙袍",刘娥这才平静了。

其中人们分析:也许刘娥想:我虽名义掌管过天下,但未登帝位,不可着龙袍过世。如不然,到了地下如何面对真宗?好似我刘娥夺了帝位似的,所以才在临死前、不断的拉扯衣服(也就是:衮龙袍)。聪明的仁宗,一下便明白其意,于是叫人脱下刘娥身上衮龙袍,刘娥才安然过世。


眸子8552


说起这件事情,还得从刘太后的一生说起!

刘太后是个“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女强人,这个在中国历史上是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女人,她的知名度却没有像吕雉和武则天那么有名,这个家境贫寒的女人,即便自己是有夫之妇却仍然和当时的赵恒私下相恋了10多年的时间。

就是这10多年的时间让赵恒彻底陷入了刘娥温柔乡。

等到宋太宗去世后,赵恒登上了帝位,他就是历史上的宋真宗。作为一个帝王的贴心女人,刘娥在进入皇宫之后展现了一个温情大度的贤惠女性,深得宋真宗的喜欢,等到宋真宗的皇后病逝之后,刘娥终于有了机会。

因为,宋真宗想要让刘娥做自己的皇后。

刘娥登上皇后之位的情景可以说和武则天几乎是类似的,当时的刘娥因为没有自己的子女,所以大臣们极力阻止宋真宗立刘娥为皇后,但是最后他们俩合计诈骗大臣说刘娥怀孕,宋真宗才将刘娥托上皇后大位。(这其中还演化出了“狸猫换太子”的景点故事)

登上皇后大位的刘娥开始和宋真宗一起处理朝政,还将宰相寇准斗趴下了,权谋之术被刘娥演绎的炉火纯青,等到了宋真宗身体渐渐孱弱的时候,已经成为刘皇后的刘娥开始了处理朝政的宫廷生活。

再过了一段时间,宋真宗病逝了,他的儿子宋仁宗继位,刘太后开始独掌朝政大全,成为了宋王朝的实际领导人,所以独掌大权的刘太后开始穿起了天子衣冠。

现在回到题主的问题。

刘太后独掌大权,还身穿天子衣冠,这一切都代表着什么?似乎那些朝堂之上的大臣都不言而喻,可是刘太后的身体不行了,在病逝之前,刘太后使劲拉扯自己的衣饰,宋仁宗手下的一个叫做学奎的人告诉宋仁宗,这是太后不想以天子衣冠去面见九泉之下的宋真宗。

于是宋仁宗给太后换上了皇后衣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