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早先曝光的“靈雀-B”試飛模型

據央視網4月1日報道稱,來自航空部門的消息,由國內獨立自主研發的“靈雀-B”民航客機驗證機模型首次完成了風洞自由飛實驗。從報道視頻和相關圖片來看,“靈雀-B”屬於典型的雙發民用大飛機構型,但又與我們常見的客機或貨機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其開創性地移植使用了兩項只在戰鬥機上出現過的技術,即翼身融合和大邊條翼。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國產殲-20隱身戰機

在民用大飛機上使用翼身融合和大邊條翼,這在全球是首創,無論是身為老牌航空巨頭的波音和空客,亦或是其他國家的飛機制造商,此前均未有實用先例。值得注意的是,這兩項技術均被應用於軍用戰機。放在國內來說,截至目前為止,同時使用大邊條翼和翼身融合技術的國產戰機有兩款,分別為殲-11系列(包含殲-15、殲-16)和殲-20。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靈雀-B”的風洞模型

殲-11家族脫胎於俄製蘇-27,而殲-20則是我們首款完全脫離俄式風格的國產新型戰機。從這個角度來說,“靈雀-B”等於移植運用了殲-20的技術成果。對於一款飛機,大邊條翼和翼身融合可有效優化氣動外形,起到減小阻力和增加升力的作用。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靈雀-B”風洞自由飛測試

具體來說,在發動機推力和外形尺寸不變的情況下,使用大邊條翼和翼身融合後的飛機可以飛得更高、更快、更遠,亦或是在同等飛行距離內讓發動機更加省油。顯然,在尤為看重運營效費比和經濟性的民航領域,這是個不小的福音。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波音客機生產線

當然,從硬幣的另一面來看,包括波音和空客在內的全球各大飛機制造商之所以一直都未引入這兩種軍用戰機技術,也是有著合理的考慮,即同樣是成本。相比起在圓柱形機身上插上兩片翅膀的傳統客機氣動外形設計,大邊條翼和翼身融合技術雖然能在運行過程中降低飛行成本,但卻會提高生產和設計成本,增加生產工藝的複雜性,更對工人和飛機制造設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靈雀-B”試飛模型起飛

那麼,國產“靈雀-B”民航客機驗證機模型為何要使用這種獨特的設計呢?原因或許有兩種:

第一,國內民航機市場容量巨大,採用大量高新技術的“靈雀-B”的預計產量和收益足以完全收回各項成本。從商飛公司去年公佈的報告中可知,未來20年內,國內客機需求量將達8500架,成為全球最大的民航機市場。若投入實用化的“靈雀-B”能夠從中切得一塊蛋糕,其收益應該不難收回各項成本。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空中加油機

第二,“靈雀-B”或不僅瞄準民用市場,也為軍用化打下基礎。軍用飛機對性能的要求遠高於民用機,也正因如此,各國才會不計成本地且儘可能多地投入新技術,能夠有效改善飛行性能的大邊條翼和翼身融合技術亦是如此。從這個角度來看,不排除“靈雀-B”在未來有成為軍用機的可能,以作為加油機、預警機、電子戰機和大型反潛巡邏機的改裝平臺。

國產新型大飛機風洞測試,兩技術移植自殲20,波音空客都從未用過

“靈雀-B”飛機模型

從“靈雀-B”的風洞自由飛試驗來看,此項目推進程度較為理想。一旦結束所有風洞測試,下一步或將是製造首架原型機和試飛,期待這款移植了殲-20戰機技術的國產新型大飛機一切順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