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兒童自卑的8個方法

消除兒童自卑的8個方法


兒童自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表現為過多地否定和貶低自己,抬高別人,影響了對自已正確、客觀的判斷,不能客觀地、正確地看待自己和周圍的人和事。自卑會影響到兒童人格的健康形成。

兒童自卑產生的原因

產生兒童自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經常批評是形成兒童自卑的溫床。在賞識教育普及的今天,仍有不少父母喜歡批評兒童,或者批評多於表揚,或說批評與年齡成正比。兒童年齡越大,父母越挑剔,早就忘記了兒童學走路時的賞識心態。處於幼兒期的兒童,由於心智發育不成熟,還沒有自我評價意識和自我認知能力,對自己的認識和判斷往往來源於成人的判斷。自卑感又導致形成兒童膽小畏縮、儒弱謹慎、優柔寡斷的性格。

(2)家長過高的期望導致兒童追求完美。父母對兒童的期望比較高,即使父母很少批評兒童,也會從言談舉止中向兒童傳遞著高期望值的信息。兒童的壓力相當大,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讓兒童學會在無意中追求完美,苛求自己,給自己定高標準。當這種標準超出了兒童的實際水平,無論怎麼努力也達不到預定的目標時,他們往往把失敗歸咎於自己,認為自己努力不夠、能力不行,產生了處處不如人的自卑感。

(3)把兒童放入橫向或縱向比較中。家長最愛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進行橫向和縱向比較。實際上,拿孩子與他人比,只能讓其產生自卑和牴觸情緒。因為,兒童都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他們不是不想努力,而是因各種原因達不到家長所期望的目標。拿別人的優勢對比孩子的弱點,除了讓孩子自慚形穢、抬不起頭外,也極大地刺傷了孩子的自尊心。當這樣的比較多了,兒童聽麻木了,自尊也沒了,自然不會求上進了。

(4)從小家長包辦代替過多。在兒童出生的頭幾年,都有喜歡嘗試、敢於探索、好奇求知的願望。那個時候父母應放手讓兒童多嘗試、多活動,讓兒童多幹力所能及的事,而不是事事為他們做好,事事包辦,剝奪兒童的鍛鍊機會。這樣就不會造成兒童因動手能力差、獨立生活能力差而與同年齡孩子拉開距離,併產生自卑感。因為,兒童畢竟要融於社會、適應集體,家長的過度保護,讓兒童對大人產生依賴心理,這樣的兒童從小缺乏自信,覺得自己是渺小的、無能的,一旦發現自己與別人有了不同,別人會的自已不會,就會產生自卑心理。

消除兒童自卑的8個方法


兒童自卑的表現

自卑對兒童的心理健康將產生負面影響,更對一個人的身心兩方面的正常成長起消極作用。美國兒童心理治療專家霍夫曼指出,家長必須關注自己的孩子有沒有自卑心理,一旦發現,應儘早幫助克服和糾正,以避免隨年齡的增長最終形成自卑性格。霍夫曼還認為,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出以下早期徵兆:

(1)常年情緒低落。如果兒童常常無緣無故地鬱鬱寡歡,那很可能就是自卑心理使然。

(2)過度害羞。女童略有害羞純屬正常,但如害羞過度,包括從來不敢面對小朋友唱歌,從來不願拋頭露面,從來不敢接觸生人等,則可能內心深處隱含有自卑情緒。

(3)拒絕交朋結友。一般來說,正常兒童都喜歡與同齡人交往,並十分看重友誼,但具自卑心理的兒童絕大多數對交朋結友或興趣索然,或視為“洪水猛獸”。

(4)難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強的兒童在學習或做遊戲時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時間集中注意力,這是因為“揮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5)經常疑神疑鬼。自卑兒童對家長、老師、小夥伴的評論往往十分敏感,特別是別人對他們的批評,更是感到難以接受,甚至耿耿於懷。長此下去,他們還可能發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總是無中生有地懷疑他人不喜歡自己。

(6)過分追求表揚。自卑兒童儘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會反常地比正常兒童更追求家長和教師的表揚,而且可能採用不誠實、不適當的方式來獲得,如弄虛作假、考試作弊等。

(7)貶低、妒忌他人。自卑兒童的另一變態反應是:常常貶低、妒忌他人,如可能為鄰桌受到老師表揚而咬牙切齒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學家認為,這是他們為減輕自己因自卑而產生的心理壓力所設計的宣洩情緒的渠道,儘管這樣並不奏效。

(8)自暴自棄。佔大比例的自卑兒童往往會表現為自暴自棄、不求上進,認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還可能表現出自虐行為,如故意在大街上亂竄,深夜獨自外出,生病拒絕求醫服藥等,似乎刻意讓自己處在險境或困境之中。

(9)迴避競爭、競賽。雖然有的自卑兒童十分渴望在諸如考試、體育比賽或文娛競賽中出人頭地,但又無一例外地對自己的能力缺乏必要的自信心,因而斷定自己絕不可能獲勝。由此,絕大多數自卑兒童都是儘量迴避參與任何競賽,有的雖然在他人的鼓勵下勉強報名參賽,但往往在正式參賽時又會臨陣逃脫。

(10)語言表達較差。據專家所做的統計,80%以上的自卑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較差,他們或表現為口吃,或表達不連貫,或表達時缺乏情感,或詞彙貧乏等。專家們認為,強烈的自卑感極有可能阻礙了大腦中負責語言學習系統的正常工作。

(11)對挫折或疾病難以承受。自卑兒童大多不能像正常兒童那樣承受挫折、疾病等消極因素帶來的壓力,每每遇到小小失敗或小小疾病便“痛不欲生”,有時甚至對諸如搬遷、親人患病等意外都感到無所適從。

消除兒童自卑的8個方法


消除兒童自卑心理的方法

克服自卑心理,幫助其樹立自信心,是家長幫助兒童進步的關鍵。那麼如何消除兒童的自卑心理?根據兒童具體情況,採用一些效果顯著且易於操作的方法,以下方法可供參考。

(1)改變形象法。自卑的兒童,通常具備服飾保守、說話吞吞吐吐、走路畏縮等特點。從改變服飾、說話的音量、走路的姿勢入手,便是改變他們的心態、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條捷徑。國外最近的實驗結果顯示,人在舉重的時候如果大聲喊叫,就能多使出15%的力量,舉起更重的槓鈴。實驗同時還證實,昂首闊步的舉止以及整潔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專家認為,家長對有自卑心理的兒童應特別注意教育他們改變自己的形象:穿整潔大方的服裝,講話爽快,走路昂首闊步等。

(2)語言暗示法。語言是思想的表露。積極的語言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情緒,改變消極的心態,因而家長可以有意識地用“你真聰明”“你一定行”之類的積極語言為兒童打氣,或是在此基礎上,讓兒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擬定一句鼓舞鬥志的話,每天上學之前都念上幾遍,在語言暗示後再滿懷信心地去上學。

(3)預演勝利法。每當兒童遇到困難不敢接受挑戰時,就要求他們先在頭腦中想象完成任務時的勝利情景。這種白日夢式的預演勝利法,對於幫助兒童戰勝恐懼心理,愉快地接受富有挑戰性的任務,具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4)發揮長處法。“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和劣勢。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長,就連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個人若能揚長避短,強化自己的長處,就是有殘疾的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功的快樂。因此,消除兒童的自卑心理,要善於發現他們的長處和優勢,併為他們提供發揮長處的機會和條件。

(5)儲蓄成功法。自信是成功的保證,自信也是建立在成功的經驗之上的。科學研究表明,每一次成功,人的大腦便有一種刻畫的痕跡—動作模式的電路紋。當人重新憶起往日成功的動作模式時,人又可重新獲得那種成功的喜悅,從而消除自卑,充滿信心。在消除兒童自卑心理時,為了能讓他們生活在成功的體驗之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指導他們建立成功檔案,將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與進步都記錄下來,積少成多,每隔一段時間就拿出來看看,經常重溫。

(6)洗刷陰影法。失敗的陰影是產生自卑的溫床。有自卑心理的兒童遇到的挫折與失敗比一般兒童要多得多,及時洗刷失敗的陰影是克服自卑、保持自信的重要手段。洗刷失敗陰影的方法很多,較為常見的有2種:一是家長要幫助兒童將失敗當作學習的機遇,認真分析失敗的原因,從失敗中學習和吸取教訓,總結經驗;二是徹底遺忘,家長要幫助兒童有意將那些不愉快的、痛苦的事情徹底忘記,或是用成功的經歷去抵消失敗的陰影。

(7)比較分析法。兒童其實是很脆弱的,有一顆玻璃心。這顆脆弱的心如果承載太多來自父母的負面語言,將會碎裂成無數的自卑因素,刺傷自己。誰也不喜歡總是受父母的數落、指責。兒童通常是越表揚越上進,越批評越下滑。用自己的長處去比別人的短處,對於“羨人之長,羞己之短”的兒童來說,採用逆向比較,選擇別人的短處作為比較的對象,對於消除自卑心理、達到心理平衡,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降低追求法。一位哲人說過:“追求越高,才能的發揮就越充分。”對於後進兒童來說,與其空談立志,去當愛因斯坦式的劃時代的科學家,還不如訂幾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讓這些兒童適當降低追求,將大的目標分解成若干小目標,做到一學期、一個月,甚至一個星期都有目標可尋。目標變得小而具體,就易於實現,這樣一來兒童就每時每刻都有成功感,就可更快地進步。

喜歡本篇文章,請隨手點贊,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7門師資認證培訓課程簡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