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們都願意搞科研,而拿不到項目的老師卻安排上很多的課,你覺得科研和教學誰重要?

雅緻靈心


首先,我認為探討這個問題要基於社會現實,任何唱高調和搖旗吶喊都無濟於事。

基於現實我們才能找到破解問題的方法。所以從目前中國高校的發展趨勢來看,雖然國家在反覆強調提高本科教學質量,但是不論是國家和地方政府對高校的考核,還是高校對教職工的考核,科研在高校教師年度和聘期考核中仍然佔據重要地位,像科研論文、學術著作以及國家和地方各級別的科研項目或是橫向的校企項目等等,往往被高校拿來衡量教師的工作業績,而對於教學的考察和考核僅僅限於完成多少學時的教學任務即可。

其次,針對於教授來說,每年的考核任務及聘期的考核指標相當繁重。

為了保持或者維持現有的職稱,舉例來說,某高校教授分為四級,一級最高,如果某教授原為一級,但是在聘期考核時沒有完成規定的科研任務,那麼下一聘期可能降為二級,而級別越高,需要完成的科研任務,如科研項目級別和數量、論文的水平(是否為SCI收錄?一區還是二區,是否是核心期刊)等因素,直接影響到下一聘期的聘任,因此,在教學考核相對容易的情況下,重科研輕教學的情況便成為了大多數高校的現實。

最後,科研和教學的關係。

你隨便問哪個人大家都知道科研和教學同等重要,科研可以完善教學內容,教學可以促進科研發展,道理誰都清楚,可以說兩者同等重要是大家的共識。但是,好像整個評價體系並沒有朝著這樣的“共識”去發展。而由於現在的評價體系導致很多人認為科研才是大學教師最重要的工作,或者說現實使得很多人不得不這樣去做,因為只有這樣,才可能獲得更好的發展。

寫在最後:觀察號認為,國家科技的發展、科研水平的提高,主要是考人才的培養來完成的,而大學是承擔這一任務的重要載體,以學生為本,以本科為本,才能更好的為社會、國家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對此,你是怎麼看的?歡迎關注教育觀察號,加入討論。


教育觀察號


說說當年自己讀研時,身邊那些教授們的情況吧。

專業:工科,比較熱門專業;

學校:排名前20的985理工類大學。

當年自己讀研究生的時候,學院裡的老師,都是名家大師,都比較有實力,不管是院士,教授還是副教授,一般有點水平的老師,每年手上科研項目都很多。包括橫向項目和縱向項目,一般縱向項目是用來發表論文,提高行業知名度的,但對於教授們來說,不怎麼賺錢。

所以,教授們更喜歡做的是和企業合作的橫向項目,金額大、留成高,教授們最後能夠拿到手的錢也多,而且有的還很容易出成果,畢竟企業的項目偏實用型,國家的縱向項目偏理論研究。

我記得我們學院當年的老師們,每年手上項目不斷,有的老師一年項目總額幾百萬,有的幾千萬的也有。這些教授們每年忙得不亦樂乎,手下的碩士博士們也忙得屁癲屁癲的。對於這些研究生來說,老師有項目,這樣就能學到很多實用的專業知識,可以發表高水平論文,可以順利畢業。所以,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大家都很高興。

那麼,學院的專業課怎麼辦?一般來說,專業課不上不行啊,有本科生的,也有碩士還有博士的,總不能讓外學院的老師來說,於是,一般專業基礎課都是由年輕老師去上,特別專業的專業課,在這個專業領域裡的學科帶頭人,或者安排其它教授來上,但說實話,最後落到每個教授頭上的專業課並不多。

這些教授們,個人猜測從心裡是不太願意去上課的,沒人在乎這些課時費了,完全是為了完成任務,他們更多的精力都用在了科研項目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那時候還是十幾年前了,我們學院很多教授們,住別墅開豪車的真的很多,名利雙收。

最後說回到學校的科研和教學哪個更重要?個人覺得,對於大學來說,科研要更重要一些,因為到了大學,學生應該要具備一種自我學習的能力,在一些專業基礎課上,有老師帶入門即可,教學學到的更多的是理論知識,特別對於一些理工科專業來說,動手實踐能力才是更重要的。

如果一個大學,沒有科研能力,沒有科研項目支撐,那麼它的科研水平,專業研究都無法更進一步(個別理論研究的專業除外)。

所以,不管是本科生也好,還是研究生也罷,具備一定的科研能力才是大學裡最應該學到的東西。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教育有故事


問題中的前兩句話表述都是不準確的,教授們不是願意搞科研,拿不到項目的老師也並沒有被刻意安排上很多課,但教學和科研確實都很重要,是高校發展的兩架馬車,短了一個都不行。傳統上高校一般都重科研輕教學,但從最近的政策來看,高校的教學也應被更加重視才行。

教授做科研並非全都是他願意

現在對高校老師的管理制度越來越嚴格,給老師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除了個人意願外,至少還有三個原因驅使教授們搞科研。

  • 第一、在高校的績效考核體系中,高校老師不僅要被安排上很多課,還必須完成一定的科研工作量,不同職稱的老師考核的指標工作量不同。
  • 第二、高校對科研成果都有配套獎勵,一篇高水平的學術論文就可能獎勵他基本工資的數倍,這對老師來講是很誘人的。
  • 第三、學校對各學院每年的科研任務也有目標要求,若完不成目標,會影響整個學院的績效考核。所以,學院為了完成年度科研任務目標,必須動員全院所有人申請課題和完成定量的科研成果,所以教授有時候也會被動員搞科研。
當然學校之間的政策也有不同,有的學校可能對教授級別的可能寬容一些,要求沒那麼嚴格,搞不搞科研也就更多地看他們的意願了。

拿不到項目的老師並不會被刻意安排很多課

  • 相反的,很多高校會設置一定的科研崗,這個崗位招聘的人員不安排教學任務,只讓他們專職做科研,一般都是年輕人,而且他們也不一定就能拿到科研項目或者出科研成果;還有的學校對待新進的年輕老師,會讓他進來學校的前幾年專職做科研,而不安排教學任務,這都是為了學校在國家級項目和高水平成果上能有所突破。
  • 一個老師上課多少還與學科性質和院系老師數量有很大關係,每個學校的情況也不太一樣。有的學校的重要學科小到講師大到教授的授課任務量都很大,而有的學科則相反,這是在每個學校都存在的不平衡現象,與拿沒拿項目沒有多大關係。有的教授拿了很多項目,如果實在沒有老師可以安排授課,他也必須被安排教學任務。有的教授的課比年輕老師還多,因為他們還有碩博士研究生的課要上。

教學和科研誰重要

這是無法比較的兩個方面,它們都是高校的重要職能,少了一個都不行。只不過,現在我國高校的這兩種職能存在發展不平衡的現象,以前往往重高校科研而輕高校教學,造成了我國很多大學的畢業生質量不高的問題。但政府也正意識到這一點,最近很多高校已經響應政策要求,清退了很多不合格的學生,這對大學教學的發展來說,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Pleeza


高校本是學校,是培養人才的地方,教書育人、傳道授業解惑才是高校、教師的主業。相反,科研卻本應是高校的副業,是高校、教師在教學工作之餘根據自己的專長搞的。

可是在諸多的考核評價、職稱評審機制的指揮棒下,教學和科研的地位完全顛倒。一方面高校要爭取好名次,需要申請高水平的項目,發表高層次的論文專利;另一方面,高校教師需要評職稱,就必須把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到出成績和成果的科研領域,根本無暇顧及教學這個主頁。

近年來飽受詬的高校大學生培養質量,無不是這種惡果所致。

這似乎成了一個死結,就像高考一樣,找不到比它更公平的替代辦法,高校也只能繼續爭成果、要排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高校教師如果拿不出像樣的成果,似乎飯碗可能都難保,只能去上課了。


潘潘51600001


這個問題有些不符合高校實際,教授除了科研還必須給本科生和研究生上壹兩門課,主觀願意搞科研不一定能搞科研,首先要選擇好有創新性的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書\\首次評審由五位同行專家匿名評審,至少4名評優方能進入第二輪專家組評審。競爭十分激烈。絕大多數教授的科研項目是由教授指導讓碩士生博士生去完成的,沒有項目經費就不能招收研究生,而指導研究生也是高校重要的教學工作,可以折祘為教學工作量。因為國家更迫切需要高水平人才。申請不到科研項目的副教授按基本工作量要求就會自然多上一些課,優秀的教學為主教師如果評上全國優秀教學課程或出版全國優秀教材也可破格升教授,但無科研經費仍然不能招收研究生。這些都是我和其它教授經歷的實際情況。對於教學和科研原則上各學校都相當重視,不願偏廢那一項。


秦浚川


看到這個問題挺想說說的,正常講高校科研和教學應該是相輔相成的,通過科學研究教師可以掌握學科內前沿的研究成果,通過教學和指導學生將這些內容傳播出去,這其實也是高校與科研院所搞科研不同的地方。但現在的問題在於所有的高校和所有的專業都需要搞科研嗎?不同專業的科研評價體系能相同嗎?科研等於發論文申請項目嗎?剛畢業的青年教師青年學者年紀輕輕因為發了幾篇論文就能破格教授副教授,碩導博導,給各種獎勵待遇,我也理解這是為了吸引人才,可是咱們國家的教授副教授就這麼廉價嗎?他們能教什麼呢?又能教出什麼樣的學生呢?中國的高等教育到底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呢?有人分析過這幾年的考研熱嗎?這麼多人考研為了什麼?這些問題誰來給出答案?現在高校老師都知道教學是費力不討好的事,科研才是自己的事,有了項目有了論文就什麼都好說了。真羨慕屠呦呦先生那個時代,如果換到今天恐怕連教授也評不上。提提疑惑,發發牢騷,看看大家能不能給出答案。


大小自省


教學科研並重才是大學發展方向

我國過去經濟實力有限,傳統上教學在大學是大頭,科研經費少,所以多數老師不需要搞科研就可以很好的工作。隨著經濟發展,國際競爭激烈,沒有原始創新,國家無法立足於世界,必然要求科研的開展!加上改革開放帶來經濟改善,國家有能力投入經費,所以科研越來越引起高校的重視。高校如果不搞科研,國家的實力如何提高,如何參與世界競爭呢?顯然,作為人才集中的高校,責無旁貸!但是,在科研發展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引發思考討論是一種合理存在,不能因此否定科研,也不能因此否定教學,那麼必然是兩者並重!互通有無,取長補短!藉口教學貶低科研或者藉口科研貶低教學都是不對的!但是,摸索一條合適兩者的發展道路才是最根本的出路!還需要探索找到適合我國國情的方法。


charlie劉超


高校三大任務就是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現在還要加上一個傳承文化。所以,對於高校來說,教學和科研都很重要。

但是對於每一個老師而言,並不是都能二者兼顧,有得擅長於三尺講臺,有得更善於在實驗室搞科學研究,並不是每位教師都是教學、科研齊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因此,“精細化分類管理”教師,讓長於教學的老師專心教學,不勉強其從事科研工作;讓長於科研的教師安心科研,同時也安排時間、精力反哺教學;許多教育專家也如此呼籲:不少學者建議,針對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應充分考慮教師勞動連續性、複雜性、創造性及個體自主性特點,探索多元、開放的評價標準。才能合理分配師資,讓二者更加平衡。


小剛哥說教育


兩者都重要。要比較的話,先說教學方面的,會教學生的老師很厲害,學生本就是第一資源,對於老師來說這種好處就像投資,可能會利滾利。再者教育是國家最重要的事情,教學水平代表了國家未來的希望,我相信從事教學更多的老師也會有一種責任感,至於喜不喜歡就看個人了,有些人搞科研沒什麼本事,教學確是一把手,這是很可能的。

科研比教學要重要,這是我的看法。首先教學是為科研打地基的,科研水平才能代表一個國家的科技水準;再者學生要想精益求精,就必須從科研上入手,無論是學校內的科研,還是大公司內的科研,你都要有一定的成績,最好能申請專利。對於老師而言,科研既可以賺錢,又可以揚名立萬,一般帶項目的老師也會要求帶學生的,不過可能研究生以上的學生較多。

現今純教學和純科研的老師應該少之又少了吧?對於教授而言,科研是不可能不做的,教學生特別是碩士博士,老師一定要提供學生足夠的科研機會,也就是項目。


星海拾史


這是個現實問題,也是個延續很久的話題。教學和科研都重要,沒有誰輕誰重。希望教育部門制定政策時能更全面、更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