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1970年10月5日,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唐代窖藏金銀器數百件,其中發現銀開元421枚(均為容弱版,有些帶左角甲紋)與金開元30枚(均為短頭元正樣)。現收藏於西安大雁塔附近的陝西曆史博物館。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金開元直徑21.5-25mm,厚1.5mm

重約6.6-8.36克,含金量81.6%-94.36%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銀開元直徑25-26mm,厚2mm

重約6-6.5克

見《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文物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金銀開元存世量稀少,平常不容易接觸到,有些泉友容易、銀開元與鎏金或白銅開元混淆,有泉友問到我如何能夠快速識別金銀開元通寶?這裡給大家一個相對簡單的方法。

其實我認為通過版式、材質是可以肉眼識別的,不過對於一般泉友來說有些難度。最簡單最科學的方法就是測試其密度。

下面方法,簡單易行,首先需要準備工具:

1、小電子秤

2、可以裝水的小容器,不能超過電子秤稱量最大值

3、一根細線

4、最好用蒸餾水,自來水也可以

下面為實測白色開元通寶密度過程:

步驟一:直接用電子秤測量開元通寶的重量,得到數字A並將其記錄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步驟二:再測量裝了水後的容器重量,得到數字B並將其記錄。注意水不要太滿,不然錢幣放入後水會溢出,但也不能太少,必須保證水能淹沒細線掉著的錢幣,錢幣又不接觸到容器。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步驟三:將繫上細線的錢幣,慢慢放入水中,直到錢完全入到水裡,又不接觸容器。這時測量其重量,得到數字C並記錄下來。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總結:將步驟三得到的數字C,減去步驟二的數字B,得到一個數字C-B,然後用數字A除以(C-B)就是密度。

即:4.15/0.46=9.02

銅的密度是8.96,其結果9.02略大於銅的密度。所以這一次測試的實物只能是銅合金開元通寶。這枚錢雖然顏色看著雪白,平常我們也俗稱叫做白銅,但其實並非化學意義上的白銅,仍是鉛錫青銅合金。

再測一枚開元通寶錢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4.66/0.45=10.356

銀的密度是10.49,第二次測試的,這枚是我們為《開元通寶圖譜》精裝本配套用的新鑄銀開元通寶錢。測試密度接近於銀的密度,是因為鑄造的時候摻雜了少許其它金屬以及測量誤差所致。

金開元俺沒有,所以用半截南宋金鋌替代做金的密度測試: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金、銀開元通寶快速鑑別法


19.91/(61.83-60.71)=17.78

純金的密度為19.32,所以,第三次測試的南宋金鋌的純度還不夠,但密度已經遠遠大於銅和銀的。

原理:水的密度為1.0。將錢幣放入水中,但不接觸容器,也就是水排開了錢幣的容積,增加了容積那麼多的水的重量。增加的重量也就是錢幣的體積。錢幣質量(重量)除以體積,得到的數據就是密度,對照密度表,就能很快查出金屬錢幣的質地。當然,如果是其他金屬器物,也一樣能查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