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七出——访妻算命(越剧)

剧情

何文秀在海宁避难期间遭恶少张堂诬害,死里逃生,得中状元,封为巡按之后重返海宁寻访失散的妻子王兰英。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七出——访妻算命(越剧)

赏析

尹桂芳很重视出场艺术。“访妻”始于行路,她先在幕内起调:“走啊……”而后出场亮相,在边唱边赶路的表演中亮出何文秀“路遇大姐得音讯”喜出望外的神情和“九里桑园访兰英”急不可待的心境。尹桂芳用纯朴流畅,充满江南水乡情味的[四工调]继续演唱“行过三里桃花渡,走过六里杏花村。七宝凉亭刚穿过,九里桑园前面存。”这曲调本身就使人物与情景水乳交融,而尹桂芳纯朴隽永深沉洒脱、韵味醇厚的唱腔演唱何文秀的声华情釆的美感和魅力,很快使我们感受到她在台上似乎不是演戏给人家看,而是在同我们倾心吐胆一般。于是,当她演唱到“啊呀,看起来果然为我做三周年”时,这“啊呀”两个虚字溢出的激动之情,就使我们感同身受;以致她演唱“感谢你娘子情义长”拖腔落调并深深鞠躬时,全场观众就会情不自禁,不约而同地报以“满堂彩”!戏到何文秀非进屋认妻不可时,尹桂芳又用“啊呀”两个虚字发出“慢来”的心声,接唱“我此番虽然巡按到海宁,却是改名又换姓。立志要除张堂贼,与海宁百姓雪仇恨……”虑及夫妻相认的风声外传,特将“被张堂知道有了准备就”十个字一气速成,声情之急切紧扣人心,而后接唱“除不成”三字骤然拉开字距,如“紧打慢唱”,如此前紧后松反差之强烈,才使何文秀此间不可认妻的情理格外真切生动。其时杨妈妈在劝慰兰英时说出何文秀未必死—尹桂芳报以面露庆幸之色;杨妈妈又说要给何文秀算算命—尹桂芳又报以眼睛一亮,闪出如得天机之光。“算命”也由此成了“访妻”的延续。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七出——访妻算命(越剧)

“访妻”,何文秀在门外见妻,妻在屋内并不知觉,叙事抒情处于单向交流状态。尹桂芳以传神写照的表演和以情动人的唱腔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何文秀的艺术形象。何文秀“算命”则进了杨家门,但妻在内室,情感交流仍有一帘之隔。如何从单向交流进入双向交流,却是何文秀“算命”必须有的上升动作。

尹桂芳先在唱腔上突变,即用苏州弹词的“书调”和杭州滩簧的“武林调”融入自己的唱腔,这就是尹派唱腔中乃至越剧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算命调”,其最大的特色是说唱结合—强化叙事性、丰富表现力和跌宕起伏的自由度,及其唱念做表混合运用的灵活性和节奏感。尹桂芳由此表演何文秀自述人世遭逢的坎坷命运,有情有节,突出重点,由表及里,层层推进。这对观众来说,感受平中出奇的声情,引人入胜,耐人寻味;而对杨妈妈母女而言,越听越惊奇;王兰英则越听越伤心,夫妻俩的情感由此无不在双向交流中汇合了。因而她演唱“命犯小人暗相害,受屈含冤命难存”时,王兰英失声悲呼:“我那屈死短命的官人……夫啊!”尹桂芳出于“耳听娘子哭悲声,文秀心中实不忍”的人物情感,从眼神意态的瞬间万变中发出:“啊,妈妈,此命还好啊是还好!”紧接着从“幸亏又逢贵人星”,到“金榜得中做公卿”,这是真情直陈,演唱的节奏轻快跳跃,一气呵成。尤其是最后“目下夫妻可相会,破镜重圆得欢欣”的演唱,声情之坦诚,已到露真的临界点上了。但杨家母女和王兰英听来,何文秀已屈死三年,沉冤也昭雪不了,如何信其是真?立即报以“胡编乱造哄骗人”,要砸他算命招牌了。真叫宽慰爱妻欲速而不达,尹桂芳由此折向演唱“我路行来听人讲,有一位新任巡按出京邦,明日开衙在海宁,你按院台前去告状”,并声言“一定能够伸冤枉”。这段唱的声情使崩开的距离重又拉近,剧情由此转入代写状纸,王兰英看后感动,竟将何文秀“生前”未穿的一双新鞋酬谢他写状之劳。尹桂芳抓住这个细节借题发挥,剧情由此奇峰迭出—临别故意丢下一只鞋,语气特别亲切地对杨妈妈说:“妈妈,这鞋子我收下一只,还有一只就留在这里。”杨妈妈发问为啥?尹桂芳这才深情含蓄地挑明:“日后鞋子成对,夫妻相会!”话声一落,转身急去。杨妈妈气得将留下的一只鞋掷出屋外,正遇王兰英从内室急出,说状纸的字体很像其夫何文秀的笔迹,杨妈妈一听又急呼其女快将掷出去的一只鞋赶快拾回来!留鞋、掷鞋和拾鞋形成喜剧性特强的系列动作,这是尹桂芳表演何文秀“算命”的神来之笔,也成了《何文秀》中这出折子戏画龙点睛的结尾,奇哉妙也!

「折子戏赏析」第五十七出——访妻算命(越剧)

主演

尹桂芳(1919—2000,女,生于浙江新昌。10岁习艺学旦行,14岁出科搭班,16岁起专演小生。1939年进入上海,常看话剧、电影和姜妙香、俞振飞等京昆生角名家演出,勤于吸收融化,充实、提升自己的演剧水平,并在不断革新中艺事突进,风靡沪上,创始了清纯高雅而又平易近人的尹派艺术,为广大观众喜闻乐见,越坛后人更番传承。代表作有《红楼梦》、《沙漠王子》、《何文秀》、《盘妻索妻》、《屈原》和时装戏《浪荡子》、《秋海棠》等。尹桂芳在台上现身说法的演艺别具“平淡天然,寓雅于俗”的风采,富有“情由心发,神从眼出”的内涵,更见“静则奇沉,动则鼎沸”相映成趣的神似境界。用俞振飞的话来说:“足见真实功夫,近世所绝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