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子戲賞析」第五十七出——訪妻算命(越劇)

劇情

何文秀在海寧避難期間遭惡少張堂誣害,死裡逃生,得中狀元,封為巡按之後重返海寧尋訪失散的妻子王蘭英。

「摺子戲賞析」第五十七出——訪妻算命(越劇)

賞析

尹桂芳很重視出場藝術。“訪妻”始於行路,她先在幕內起調:“走啊……”而後出場亮相,在邊唱邊趕路的表演中亮出何文秀“路遇大姐得音訊”喜出望外的神情和“九里桑園訪蘭英”急不可待的心境。尹桂芳用純樸流暢,充滿江南水鄉情味的[四工調]繼續演唱“行過三里桃花渡,走過六里杏花村。七寶涼亭剛穿過,九里桑園前面存。”這曲調本身就使人物與情景水乳交融,而尹桂芳純樸雋永深沉灑脫、韻味醇厚的唱腔演唱何文秀的聲華情釆的美感和魅力,很快使我們感受到她在臺上似乎不是演戲給人家看,而是在同我們傾心吐膽一般。於是,當她演唱到“啊呀,看起來果然為我做三週年”時,這“啊呀”兩個虛字溢出的激動之情,就使我們感同身受;以致她演唱“感謝你娘子情義長”拖腔落調並深深鞠躬時,全場觀眾就會情不自禁,不約而同地報以“滿堂彩”!戲到何文秀非進屋認妻不可時,尹桂芳又用“啊呀”兩個虛字發出“慢來”的心聲,接唱“我此番雖然巡按到海寧,卻是改名又換姓。立志要除張堂賊,與海寧百姓雪仇恨……”慮及夫妻相認的風聲外傳,特將“被張堂知道有了準備就”十個字一氣速成,聲情之急切緊扣人心,而後接唱“除不成”三字驟然拉開字距,如“緊打慢唱”,如此前緊後松反差之強烈,才使何文秀此間不可認妻的情理格外真切生動。其時楊媽媽在勸慰蘭英時說出何文秀未必死—尹桂芳報以面露慶幸之色;楊媽媽又說要給何文秀算算命—尹桂芳又報以眼睛一亮,閃出如得天機之光。“算命”也由此成了“訪妻”的延續。

「摺子戲賞析」第五十七出——訪妻算命(越劇)

“訪妻”,何文秀在門外見妻,妻在屋內並不知覺,敘事抒情處於單向交流狀態。尹桂芳以傳神寫照的表演和以情動人的唱腔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塑造何文秀的藝術形象。何文秀“算命”則進了楊家門,但妻在內室,情感交流仍有一簾之隔。如何從單向交流進入雙向交流,卻是何文秀“算命”必須有的上升動作。

尹桂芳先在唱腔上突變,即用蘇州彈詞的“書調”和杭州灘簧的“武林調”融入自己的唱腔,這就是尹派唱腔中乃至越劇音樂史上絕無僅有的“算命調”,其最大的特色是說唱結合—強化敘事性、豐富表現力和跌宕起伏的自由度,及其唱唸做表混合運用的靈活性和節奏感。尹桂芳由此表演何文秀自述人世遭逢的坎坷命運,有情有節,突出重點,由表及裡,層層推進。這對觀眾來說,感受平中出奇的聲情,引人入勝,耐人尋味;而對楊媽媽母女而言,越聽越驚奇;王蘭英則越聽越傷心,夫妻倆的情感由此無不在雙向交流中匯合了。因而她演唱“命犯小人暗相害,受屈含冤命難存”時,王蘭英失聲悲呼:“我那屈死短命的官人……夫啊!”尹桂芳出於“耳聽娘子哭悲聲,文秀心中實不忍”的人物情感,從眼神意態的瞬間萬變中發出:“啊,媽媽,此命還好啊是還好!”緊接著從“幸虧又逢貴人星”,到“金榜得中做公卿”,這是真情直陳,演唱的節奏輕快跳躍,一氣呵成。尤其是最後“目下夫妻可相會,破鏡重圓得歡欣”的演唱,聲情之坦誠,已到露真的臨界點上了。但楊家母女和王蘭英聽來,何文秀已屈死三年,沉冤也昭雪不了,如何信其是真?立即報以“胡編亂造哄騙人”,要砸他算命招牌了。真叫寬慰愛妻欲速而不達,尹桂芳由此折向演唱“我路行來聽人講,有一位新任巡按出京邦,明日開衙在海寧,你按院臺前去告狀”,並聲言“一定能夠伸冤枉”。這段唱的聲情使崩開的距離重又拉近,劇情由此轉入代寫狀紙,王蘭英看後感動,竟將何文秀“生前”未穿的一雙新鞋酬謝他寫狀之勞。尹桂芳抓住這個細節借題發揮,劇情由此奇峰迭出—臨別故意丟下一隻鞋,語氣特別親切地對楊媽媽說:“媽媽,這鞋子我收下一隻,還有一隻就留在這裡。”楊媽媽發問為啥?尹桂芳這才深情含蓄地挑明:“日後鞋子成對,夫妻相會!”話聲一落,轉身急去。楊媽媽氣得將留下的一隻鞋擲出屋外,正遇王蘭英從內室急出,說狀紙的字體很像其夫何文秀的筆跡,楊媽媽一聽又急呼其女快將擲出去的一隻鞋趕快拾回來!留鞋、擲鞋和拾鞋形成喜劇性特強的系列動作,這是尹桂芳表演何文秀“算命”的神來之筆,也成了《何文秀》中這出摺子戲畫龍點睛的結尾,奇哉妙也!

「摺子戲賞析」第五十七出——訪妻算命(越劇)

主演

尹桂芳(1919—2000,女,生於浙江新昌。10歲習藝學旦行,14歲出科搭班,16歲起專演小生。1939年進入上海,常看話劇、電影和姜妙香、俞振飛等京昆生角名家演出,勤於吸收融化,充實、提升自己的演劇水平,並在不斷革新中藝事突進,風靡滬上,創始了清純高雅而又平易近人的尹派藝術,為廣大觀眾喜聞樂見,越壇後人更番傳承。代表作有《紅樓夢》、《沙漠王子》、《何文秀》、《盤妻索妻》、《屈原》和時裝戲《浪蕩子》、《秋海棠》等。尹桂芳在臺上現身說法的演藝別具“平淡天然,寓雅於俗”的風采,富有“情由心發,神從眼出”的內涵,更見“靜則奇沉,動則鼎沸”相映成趣的神似境界。用俞振飛的話來說:“足見真實功夫,近世所絕少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