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新中國成立後,戲曲藝術開始進入了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的改革進程,越劇也開始了適應新時代的深刻變革。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華東越劇實驗劇團部分團員合影(圖片來源網絡)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為了擴大越劇的表演範圍,適應時代的需要,華東越劇實驗劇團和浙江越劇團進行了男女合演的實驗,創作演出了《風雪擺渡》《未婚妻》《鬥詩亭》《爭兒記》《山花爛漫》和《十一郎》等戲劇。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從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前期,創作出一批有重大影響的藝術精品,如《梁山伯與祝英臺》《祥林嫂》《西廂記》《紅樓夢》。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除此之外,還有一大批優秀劇目蜚聲大江南北。

其中《梁山伯與祝英臺》《情探》《追魚》《碧玉簪》《紅樓夢》等被搬上銀幕。此後,相繼有一批越劇團從浙江和上海走向全國各地。

到20世紀60年代初,越劇已遍佈全國20多個省市。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越劇表演藝術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寫實與寫意、深刻的內心體驗與經過美化的外部動作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重視舞臺整體性和人物的整體性基礎上,追求表演的逼真性、身段動作的準確性和豐富性,著力刻畫人物的性格。

在演現代人物時,越劇的表演強調生活化和規範化結合,體現不同人物特有的氣質。浙江省越劇界從現實生活中提煉出多套新的程式動作,如持槍、打傘、耍手杖等,通過不同劇目的演出實踐,不斷積累,從而使這些新的表演程式多樣化。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在各越劇團體主要演員帶頭和電影、話劇界的指導下,越劇化妝基本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傳統的水粉化妝,臉部為三白,就是白腦門、白鼻中和白下巴;而改革後的越劇化妝,改底色為嫩肉色或肉色油彩,仍保留三白部位的亮色,腮紅塗在面頰上。

根據演員的顴骨高低,臉型不同,改變腮紅塗的位置,不再是滿腮紅;鼻樑改為棕色,眉眼的黑色都有紅色、棕色糅合相間;內眼角和外眼角吸收仕女畫的畫法,加紅色;嘴唇深淺色勾出輪廓,然後用口紅或紅油彩均塗,這樣顯得塗面豔麗奪目,但又自然柔和,和越劇詩情畫意的審美感融為一體。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20世紀60年代以後,衣料試用了新穎的產品,使設計的天地更為廣闊。有些利用古色古香的綢緞紋飾代替繡花,收到了很好的舞臺效果。

由於不懈地探索和積累,越劇服裝的輕柔淡雅和清麗的獨特風格,不斷得到鞏固和發展,並在國內外演出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從而成為中國戲曲服裝中另一種服裝風格樣式。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1977年《忠魂曲》劇照(圖片來源網絡)

1977年,一大批優秀傳統劇目陸續上演。上海越劇院還相繼創作演出了新劇目《忠魂曲》《三月春潮》和《魯迅在廣州》,塑造了歷史人物的形象。

浙江的越劇團,則創作演出了《五女拜壽》《桐江雨》和《花燭淚》等一大批優秀劇目;南京市越劇團也創作演出了《莫愁女》和《報童之歌》等好戲。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一些20世紀五六十年代已成名的演員如陸錦花、王文娟、張雲霞、呂瑞英、金採風和畢春芳等,在藝術上繼續提高,風格更加鮮明,繼袁雪芬、尹桂芳、範瑞娟、傅全香、徐玉蘭和戚雅仙之後,形成了新的流派唱腔。

改革開放後,越劇由復甦而振興,劇團紛紛恢復重建,前後形成10多個流派唱腔。流派傳人如雨後春筍紛紛崛起。一批老藝術家的成就得到了總結,優秀劇目大批湧現,綜合藝術達到了更高層次。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20世紀70年代以後,越劇演員們又吸收了美容的方法,塗粉底,加亮膚色,刷睫毛膏,搽眼影粉,用眼線水畫眼線,用唇線筆畫口紅,用美目貼粘假雙眼皮,以及吊眼角和皺紋,等等。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崛起,給越劇帶來了新的生機,它以整齊的陣容從亮相伊始就確立了它在越劇界甚至是整個戲劇界不可替代的位置。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該團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博採眾長,開拓創新,逐步形成了具有濃郁的江南氣息的優美、抒情、清新、細膩的藝術特色,為國內外觀眾所矚目。

在發展過程中,越劇獨特的藝術特點擴大了觀眾範圍和表演領域,最終越劇發展成為中國獨具風格的第二大劇種。越劇還大踏步地走向了世界,隨著社會的發展,越劇演出幾乎遍及全國各省市,並受到國內外廣大觀眾的歡迎,成為國際文化界所矚目的大劇種。

文化界矚目的大劇種——越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