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藝術家鄙視我們這些俗人?讀朱光潛《美學》解讀藝術與人生

文學是屬於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稱之為文字的藝術,我們讀朱光潛的美學,就是了解這種藝術與世俗、藝術與人生的關係,可以為我們打開人生的另一扇門,看到不一樣的人生風景,在寫這篇文章之前,看到清華大學的一位教授說,

我們如今被純粹理性所禁錮,這是一種被扭曲了的人生

確實,如果我們不瞭解藝術,不懂的欣賞文學,那我們就只能生活在一個純理性的世界中,不斷的忍受現實慾望和所謂便捷的生活方式帶給我們的異化,這讓我想起前幾天一個親戚,年紀也就是六十歲左右,如今去醫院都不能自己掛號和繳費,原因是機器代替人工,我們不否定這種技術帶給我們的便捷和高效,但同樣也異化了我們人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由過去的人與人的交流,變成人與機器的交流,因此藝術的有用之處就出現了,面對冰冷的機器帶給人類的情感和思維異化,藝術審美的需要就體現出來了。

為什麼藝術家鄙視我們這些俗人?讀朱光潛《美學》解讀藝術與人生

我們回到朱光潛的美學藝術著作中來,在他的美學著作中詳細的闡釋了這種理性的異化,和文學藝術審美的重要性,藝術是情趣的表現,人生如果離開了情趣也許就和機器無異,在他的字裡行間中透露出的觀點就是:沒有藝術的人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人生

創造和欣賞都屬於藝術活動,一個沒有創造和一個沒有欣賞的人生,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前後矛盾的名詞,他把人生本身定義為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就是自己創作的藝術品,我認為這句話真的值得我們深思。我們對於自己創造自己的藝術人生,有著直接的主觀決定性,我們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完全的去藝術化,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造成器。人生就如一塊頑石,有的人試圖用一生把自己雕琢成一件藝術品,而一部分人卻對自己這塊頑石無動於衷。

對於藝術欣賞,我們總會有些不明白,甚至是不可思議,以至於表示懷疑,看著西方的一張裸體美女藝術油畫作品,我們總會懷疑那些欣賞它們的藝術家,是在沽名釣譽、譁眾取寵,我們總會懷疑他們的眼睛真的能看到除了敏感部位之外的“美”嗎?忘記在哪裡看到這樣一句話來解釋藝術審美,這句話是:

是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

為此我拿一個最直觀的例子來解釋這句話吧,我把那副藝術品換成一篇文學藝術作品,比如我們如果生活在魯迅的那個時代,我們生活在魯迅筆下的那個村子,我們能看見什麼?也許和其他村民一樣,看到的祥林嫂也不過是祥林嫂,看到的孔乙己也不過是平常的孔乙己,我們也許就是那個冷眼看芸芸眾生的店小二,我們也許就是坐在酒館看誰誰誰去買被血浸泡過的饅頭給孩子治病的人等等。

為什麼藝術家鄙視我們這些俗人?讀朱光潛《美學》解讀藝術與人生

但是透過藝術審美的眼光去看魯迅的文學作品,我們和整個世界就有了藝術的距離,在魯迅作品裡我們為阿Q的精神勝利法而感到羞愧,我們看到愚昧,看到了那個時代人的劣根性,看到了那些人的無奈和悲傷,同時也看到了自己,這就是藝術審美,它讓你看到我們曾經所看不到的東西,我相信如果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也就明白為什麼藝術審美不會拿著小流氓的眼光,來看裸體女人的藝術油畫作品,因為藝術具有縱深的眼光,一種看似虛構的藝術卻比現實更真實!

有人說文學是無用的,有人辯解這是文學藝術的無用之有用,假如我們每天生活在風景區,我們住在一個旅遊古鎮,我們總會對自己身邊的“美”置若罔聞,我們似乎根本發現不了這種美,我們也會懷疑為什麼會有人千里迢迢來到你身邊看這裡的美景,我們也會懷疑自己竟然為了詩和遠方背起行囊去遠方,這完全可以解釋文學藝術的無用與有用

因為我們把身邊美的東西一直當成一種功利性東西

,比如美麗的街道當成一種可以去往你工作辦公室的路而已,看見某座房子就想到它是誰的家,看到某個泉,就想哪天帶著桶過來打點泉水回去(濟南看見過市民去泉眼打水),這就是我們對“美”的存在的態度,我們一直把美當成一種功用,把街道,把房子,把泉水都看成一種功用化的東西,因此我們看不出它本身的美,如果我們把這種近距離推遠,拉出一段距離使其產生審美距離,脫離了功用,於是美就出現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從自己呆膩的地方去別人呆膩的地方,才能發現美是一個道理

為什麼藝術家鄙視我們這些俗人?讀朱光潛《美學》解讀藝術與人生

藝術家就是以這種視角看世界,我們大多數人卻迫於實際生活的需要,把利害看得太認真,不能站在審美的距離之外看人生世相,於是這樣一個繽紛多彩的世界就除了飲食男女的欲求之外,其他無任何意義,這樣的生活自然就沒有了情趣,為什麼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們的文學界重新把文以載道的理論給否定,就是因為作為藝術的“文”一但用以“載道”的功用,這種藝術就失去了美,變成一種功利性的工具,以至於最終成為宣傳工具,導致某個時期的混亂“惡果”。

如果我們回到朱光潛所說的藝術人生,從人生的角度去理解,在倫理上看人生有善有惡,從藝術審美的角度看,就是美和醜,那這種善惡美醜到底有著何種的聯繫?從某一個角度上說,倫理道德的價值都是聯繫著實用,而藝術的美醜是超實用的,具有藝術的審視都是超越這種狹隘的功利性倫理道德,上升為無所為而為的美感活動體驗,在他們眼中,仁義忠信都是善,都是要與人群的幸福相互聯繫,而美之所以為美,是因為本身的美,它不在於針對人群的效用(但也不代表對人群沒效用),朱光潛這樣解釋,假如世界上只有一個人,他不能進行道德行為,但可以進行審美活動,善惡倫理是有所依賴,而“美”的價值是內在的。

有了情趣的生活,才會有藝術的人生,人可以把自己創造成有情趣豐富的,看到世間到處都是美的,同時去享受這種美所帶給自己的愉悅,一種是把自己創造成情趣匱乏的,對於事物都沒有任何的審美趣味,終日拼命解決自己所謂的被慾望遮掩的“溫飽要求”。當我們嘲笑那些不修邊幅的藝術家時,也許有些是在從事行為藝術,但不能否定他們也許有著自己的藝術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