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古有愚公移山,今有“六老漢”治沙

“六老漢”三代人在甘肅省八步沙苦幹38年,累計治沙造林21.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育草37.6萬畝,把一片寸草不生的沙漠變成了如今生機勃勃的綠洲。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沙丘向著村莊跑,每年逼近七八米,壓田地,埋莊稼,‘一夜北風沙騎牆,早上起來驢上房’……”捋著花白鬍須,說起當年的八步沙,第一代治沙人張潤元臉上雲淡風輕。

1981年,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啟動,老支書石滿第一個站了出來:“多少年了,都是沙趕著人跑。現在我們要頂著沙進,治沙我算一個。

緊接著,同大隊的賀發林,臺子大隊的郭朝明、張潤元,和樂大隊的程海,土門大隊的羅元奎積極響應。他們以聯戶承包的形式,組建八步沙集體林場,投身治沙造林。他們6人所在村莊都緊挨著八步沙,相距不過三四公里,被人們稱作“八步沙六老漢”。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消息傳開,有人疑惑:別人承包良田,他們承包沙漠,是不是精神出了問題?

外人冷嘲熱諷,家人也扯後腿。老婆勸:這把老骨頭,要把命搭進沙漠裡。兒女攔:又不是不養活你們,別受那份罪。

“六老漢”不由得吹鬍子瞪眼:“八步沙治不住,今天享清福,明天你們就喝西北風!”打定主意,老漢們捲起鋪蓋、揹著乾糧,走進沙漠深處。

按照計劃,“六老漢”決定第一年先治1萬畝。他們跑遍了附近和鄰縣的林場,解決了一部分樹苗,不夠的還在自家承包地上種上了樹苗。

6個家庭40多口人全部上陣,在浩瀚大漠裡栽下一棵棵小樹苗。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到了來年春天,樹苗成活率竟然達到七成,“開始我們高興極了,沒想到幾場風沙過後,活下來的樹苗連三成都不到。”造林不見林,“六老漢”心急如焚。

只要有活的,就說明這個沙能治!

“六老漢”沒有灰心,經過反覆摸索嘗試,他們研究出了用麥草固沙、保護樹窩的方法,就是這樣,“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成為他們很長一段時間裡最經濟實用的造林方法,樹苗成活率大大提高。

沙漠離家遠,為了省時間,“六老漢”吃住都在八步沙。張潤元說,每人帶點麵粉、幹饃饃和酸菜,用幾塊石頭支起鍋。更艱苦的,是沒有住處。沙地上挖一個深坑,上面用木棍撐起來,再蓋一簾茅草。這個當地人叫做“地窩子”的深坑,就是“六老漢”的家。

十年過去,4.2萬畝沙漠披綠,六老漢的頭白了,甚至過早走完了人生路。1991年、1992年,66歲的賀老漢、62歲的石老漢相繼離世。後來,郭朝明、羅元奎老漢也相繼離世。組建林場之初,“六老漢”就約定,無論多苦多累,每家必須出一個後人,把八步沙治下去。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1982年,62歲的郭老漢病重,經常下不了床,30歲的郭萬剛接替父親進入林場。

現任八步沙林場場長郭萬剛,當年被父親郭朝明“逼”著回家治沙。當時他在土門供銷社上班,端的是“鐵飯碗”,父親要他回來治沙時,郭萬剛極不情願:“治理幾萬畝沙漠,那是你們幾個農民乾的事?能治過來嗎?”

“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郭萬剛,直到1993年5月5日,才打消了回供銷社上班的念想。“那天我正和羅老漢一起巡沙,中午地上突然就起了‘黃浪’,有50多釐米厚。

在沙漠中迷失方向的羅老漢和郭萬剛,直到深夜才摸回家。從那之後,郭萬剛一門心思撲在造林上。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昏倒在樹坑旁的第一代治沙人賀發林,被送到醫院時已是肝硬化晚期。彌留之際,當著老夥計們的面,賀發林安排後事。“娃娃,爹這一輩子沒啥留給你的,這一攤子樹,你去種吧。”他對兒子賀中強說。

父親臨終前叮囑,不要埋到祖墳,祖墳前有個沙包,擋著他看林子。要埋在八步沙旁,看著我們繼續治沙……

1991年,21歲的賀中強在父親倒下的樹坑旁撿起鐵鍬,進入林場;1992年,22歲的石銀山接替父親進入林場;2002年,30歲的羅興全接替父親進入林場。

就這樣,郭老漢的兒子郭萬剛、賀老漢的兒子賀中強、石老漢的兒子石銀山、羅老漢的兒子羅興全、程老漢的兒子程生學、張老漢的女婿王志鵬接過老漢們的鐵鍬。“六兄弟”成了八步沙第二代治沙人。

2003年,“六兄弟”主動請纓,向騰格裡沙漠的黑崗沙、大槽沙、漠迷沙三大風沙口進發。

2017年,郭朝明的孫子郭璽加入林場,成為八步沙第三代治沙人。

綠色在八步沙不斷延展。如今的八步沙林場,歷經“六老漢”三代人38年的堅守,已從昔日寸草不生的沙漠,變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金山銀山”。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2010年,八步沙林場實現了企業化轉型,探索“以農促林、以副養林、農林並舉,科學發展”的新路子,為林場長遠發展奠定了基礎。

2018年,八步沙林場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種植梭梭嫁接肉蓯蓉、枸杞、紅棗,發展經濟林,幫助從山區下來的移民貧困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實現脫貧致富。

如今,黃花灘生態移民區已建成9個戈壁農業生產基地,有效帶動4640戶貧困戶發展產業。

八步沙林場用一個個治沙奇蹟,生動詮釋了大漠黃沙可以轉變為綠水青山,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讓我們做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治沙造林精神的弘揚者、傳承者,為子孫後代留下一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年輪記|六老漢,三代人,一片綠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