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上課總是沒時間進行課堂練習?每次都是講完內容就下課了?

黑洞之視界


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十幾的老師來說,對這個問題我也一直在思考,想要找到更好的途徑,讓所有的練習在課堂完成,而不是留到課下。這裡邊主要講究的是個課堂教學效率的問題,並且我個人一直在努力踐行著這樣的一種理念,課下少給孩子佈置枯燥乏味的作業,爭取把新知的學習與練習都放在課堂上,實現課堂效率最大化,並且我個人認為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其實,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過去傳統的一些教育教學思想也逐漸不能適應當下的教育教學模式了。一方面老師需要以全新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不斷地加強自身的業務學習以及專業進修;另一方面,也需要及時地走下高高的講臺,放下身段主動走近學生,和學生打成一片,及時地瞭解學生們的真實想法與實際需求。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這對於高效率的課堂教學是大有益的。

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可能會讓這個問題變得簡單一些:

一、細化預習案,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

長期以來很多老師只知道安排學生預習,但從來沒有教過孩子預習,以至於預習的效率不高,那麼課堂效率又怎麼會高呢?不同的學科應該有一套不同的預習模式,使學生一拿到這項作業,立刻知道自己該從何入手。通過預習,學生還可以提前將某些習題解答出來。老師可以將學生們都會的習題簡單的進行指導,從而將更多的精力放到重點、難點的題目上,這樣可以更加合理的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從而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

二、重視課堂生成,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思路。

墨守成規只會將課堂的教學變得古板和死氣沉沉。只有氣氛活躍的課堂教學才能吸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如果一節課順利完成可以給孩子以大的獎勵,使孩子期待下次繼續有好的發揮,得到更大的獎勵。

三、精心設計教學,使課堂始終充滿樂趣。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將課前精心設計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練習形式或遊戲環節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之中,讓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學習知識。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參與者,教師不但要時時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更要適時地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調控,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教師還要以與學生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認真傾聽學生的探討,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引導學生解決一些他們無法解決的難題,幫助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除了師生互動外,教師還要為學生創造生生互動交流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探討,引導學生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多問幾個為什麼,發表自己的不同見解,使每一位學生都有主動學習和創新的機會。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教學效率一定會提高。

四、課後善於反思,積累經驗,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作為教師,我們課後要善於反思,每上完一節課後,教師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回憶一下上課所講的內容、學生的學習情況,從中找出本節課的亮點與不足之處,然後隨手記錄到教案後面,或者用筆記的形式記載下來,作為課後反思的基礎材料,以便能在以後的教學中應用。教學反思可以是一句話、兩句話、一段話或者兩段話,當然如果能夠寫成總結或是一篇文章更好。教學反思主要是記錄課堂教學中的點點滴滴,即使是一個很細小的問題也不要輕易放過去。教學中的亮點要繼續保持下去,並不斷創新,存在的問題應該認真分析,摸索出應對的策略,在今後的教學中把問題預設在備課時,儘量不要讓問題出現在課堂中。此外,教師還要重視與其他教師之間的交流,經常主動去聽其他教師的課,也主動邀請其他教師來聽自己的課,上完課後教師之間能及時交流、反饋互相聽課的情況,彼此切磋,爭取上好每堂課,上出精品課。不管是教師自己的課後反思,還是教師之間的互相交流,都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其實,能不能提高課堂效率,最關鍵的因素我認為在於老師掌控全局的能力,一個負責的老師不會忽視任何一個細節,不會一成不變地照搬教案,一定會想各種方法去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減輕學生的負擔,在這方面魏書生老師可以說給所有的老師做出了榜樣,值得我們學習!


張張9463


課堂時間緊張,原因很多,下面給出幾個改善措施。

1.落實五不講

學生沒預習不講,學生會的不講,能討論的不講,偏題怪題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

2.增強時間觀

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分配合理的時間,備課時就要有設計,不斷增強時間觀念,控制在規定時間講解,一切為教學服務,不要扯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

3.備課不放鬆

課前充分備課,每個環節都做到心中有數,便能大幅壓縮授課時間。

4.投放前置題

課前投放前置問題,鋪墊基礎知識,降低學習難度,加快學習進程。


質力課堂


上課沒時間進行課堂練習,我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我來說說原因。

一、複習太多

總想認真複習,通過作業或者考測發現了許多知識盲點和方法思路問題,想借助課堂複習環節加以解決,求其放心。無奈問題有點多,難度有點大,不知不覺中,時間過了一半,後面再上新課內容,哪還有時間進行練習。


二、新授太多

有時貪戀“多多益善”,一堂課準備了很多新授內容,高估了學生接受能力,把學生當做容器,一廂情願地灌啊灌。新知對於學生而言,本來就很難,加上孩子注意力和思維活躍性有一定時限,等孩子們明白,下課時間已到。

三、“生成”太多

為了體現課程的開放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新的教學理念主張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即有些知識不直接告訴,教師要利用啟發、引導、演示等,組織生自主、合作、探究,參與知識的建構過程。有時突然發現一個“思維火花”或者大家感興趣的話題,立即藉機拓展延伸,“剎車”不住,信馬由韁,等到回到計劃的內容時,時間已經花完了。


四、評價太多

有時候突然興趣大發,滔滔不絕地談論自己的“輝煌人生”和“奇思妙想”,試圖啟發激勵學生。有時發現孩子們作業和學習態度不端正,從學習意義、到感恩家長、到自身臉面、再到能力和水平見證等,“循循善誘”“情理兼備”,試圖打動人心,勸告學生好好學習,結果時間消耗掉了,卻只感動了自己。還有,課堂中發現有人開小差、做小動作、惡作劇,停下講課,“專項”處理,大發雷霆,訓誡懲罰,“殺一儆百”,最後忘記了上課。


五、備課不充分

沒有釐清重難點,沒有設計好掌握要點的方法,沒有計劃好各個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和過渡銜接,導致課堂上“臨場發揮”“自由發揮”,有時遇到問題甚至卡殼蒙圈,在組織語言上也是磕磕絆絆。備課不充分,少了環節設計和語言組織,少了課堂把控和學情分析,也少了預設以及可能發生問題的預判,導致上課效率低下,耗時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