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八旗制度是清代的一個獨特製度。大清是滿洲人創立的,滿洲人又自稱為旗人,所以滿洲為大清國之本,而旗人是滿洲人之本。瞭解八旗制度及其演變,對於瞭解清朝之特色及盛衰,至關重要。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八旗制度到底是怎麼起源的呢?

這要說到遊牧部族的特色了。

滿清是誕生於東北白山黑水之間的一個漁獵部族,漁就是捕魚,獵就是弓馬騎射。這是滿族人與漢人最大的不同,內地漢人最擅長的就是種莊稼,世代精耕細作,面朝黃土背朝天,以此謀生。而東北的漁獵部族,除了部分區域農業種植之外,還可以在靠彎弓射獵的方式謀生。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皇太極曾言:“我國家以騎射為業,今若不時親弓矢,惟耽宴樂,則田獵行陣之事,必致疏曠,武備何由而得習乎?蓋射獵者,演武之法。”(《清太宗實錄》)

清代以“騎射”為國本,就是要保持這一民族特性。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八旗制度,就是起源於滿族漫長的狩獵史。

滿洲人打獵,多是數人結隊而行,組成一個包圍圈,因此有“圍獵”之稱。一般是十個人一隊,選一個領頭的,這個領頭的就叫“牛錄額真”,“牛錄”滿語是“大箭”的意思,“額真”是主人的意思。這種十人的小隊伍,狩獵之時相互配合,打仗時候,也是一個單位。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圍獵圖卷

努爾哈赤在萬曆十一年(1583)憑祖上留下的十三副遺甲起兵之後,就有了以牛錄額真為統領的隊伍。之後勢力漸增,一個牛錄增加到三百個人,這時候的牛錄額真就是個不小的將官了。在萬曆二十九年(1601),努爾哈赤設黃、紅、藍、白四旗,統轄的戰士有一千二百多名。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努爾哈赤像

之後努爾哈赤不斷取得軍事上的勝利,掠奪周邊各部族人口,編入行伍,牛錄的數量也不斷增加。從萬曆二十九(1601)年到四十三(1615)年,十五年間,牛錄數量增加到了四百個!

努爾哈赤也是人,不是神,一個人去直接統轄這麼多牛錄額真,想想也是挺累的,於是就在牛錄額真之上,添加中層領導,採用多層級的管理方式。

《武皇帝實錄》記載: “太祖削平各處,於是每三百人立一牛祿厄真,五牛錄立一紮攔厄真,五紮攔立一固山厄真,固山厄真左右立美凌厄真。原旗有黃、白、藍、紅四色,將此四色鑲之為八色,成八固山。”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八旗之旗幟式樣

八旗制度之雛形正式出現:

時間: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

創建人:努爾哈赤

內容:300人為一牛錄,設牛錄額真管理;五牛錄為一甲喇(扎攔),設甲喇額真;五甲喇為一固山,設固山額真。在原來黃、白、藍、紅四色旗的基礎上,增設鑲黃、鑲白、鑲藍、鑲紅四色,組成八旗。固山額真為旗主。

旗幟式樣:黃、白、藍、紅四色旗為方形雲龍紋,黃、白、藍三色鑲紅邊,紅旗鑲白邊。

八旗軍原來是這樣誕生的,難怪大明無法抵擋

八旗鎧甲式樣

八旗兵從此成為誕生於白山黑水的一支強大力量,開始了征服東北各部,與大明爭奪江山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