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戰爭新視界,專注近代戰爭歷史,鑑古知今 ,以史明理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無論是在西伯利亞大草原上,還是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亦或是在高加索山脈之上,有一款武器一直伴隨著蘇軍走南闖北,南征北戰。它既能打坦克,亦能打步兵,可謂是蘇軍火炮序列中的“萬金油”,它就是大名鼎鼎的——ZIS-3 76.2毫米加農炮。今天我就和大家聊聊這款“萬金油”般的武器是如何“萬金油”的。

20世紀30年代後期蘇聯武裝力量開始了新一輪的軍事改革。這項宏偉的計劃包括建立更合理的軍隊編制、確立更暢通的指揮體系和裝備威力更強大的武器。當時蘇軍步兵師仍然裝備著帝俄時代設計的1902/30型3英寸(76.2毫米)加農炮,而這種老舊火炮已遠遠不能適應當時的戰場環境。針對這種情況著名的格拉賓火炮設計局在1935—1939年間先後設計了φ-22和φ-22-YCB型76毫米加農炮 雖然性能上有了一定提高 但總體設計仍不理想。

與此同時,蘇聯還在發展防護力強大的重型坦克。他們認為德國肯定也在進行類似的工作,為了對付這種威脅,必須開發新型反坦克炮,因此格拉賓於1941年初設計了ZIS-2型57毫米反坦克炮。這是當時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反坦克炮。格拉賓後來又想如果將φ-22-YCB的炮身裝在ZIS-2的炮架上會不會得到理想的師屬加農炮呢?經過周密的核算、設計師大膽地在改進後的φ-22-YCB炮身裝上了ZIS-2的炮架。新型的火炮被命名為ZIS-3。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ZIS-2反坦克炮雖然比ZIS-3更早研發出來,並且穿甲能力遠超後者,但由於其價格昂貴,不便於大批量生產,且反步兵能力不如後者,所以ZIS-2只在生產很少一批後就被停產了,只有到戰爭後期,德軍裝甲越來越厚ZIS-3已經不能應付時,蘇聯才重新開始生產ZIS-2。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ZIS-3型76毫米加農炮的側面視圖

ZIS-3型76毫米加農炮的戰鬥任務是消滅敵有生力量,破壞敵步兵火力點和壓制敵炮兵,擊毀敵坦克裝甲車輛,破壞敵鐵絲網障礙物,消滅敵掩蔽部和永備火力點。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ZIS-3主要執行伴隨步兵衝擊、遂行火力支援和反坦克任務。蘇軍轉入反攻後,許多先遣支隊都加強有1個ZIS-3炮連或炮營。二戰結束後ZIS-3成為社會主義陣營的標準裝備。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曾經在朝鮮戰爭中廣泛使用這種火炮。50年代中期我國曾少量仿製,稱為五四式76毫米加農炮。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蘇軍炮兵連隊正在開火支援前線部隊

ZIS-3的炮手班由 8人組成,其中炮長、副炮長各1名,炮手6名。炮長負責訓練炮手和指揮全班人員進行戰鬥;副炮長兼瞄準手,負責瞄準操作瞄準具、瞄準機和發射。ZIS-3是典型的牽引式火炮,由炮身和炮架兩大部分組成。戰鬥狀態全重1.15噸,行軍狀態全重1.85噸。其發射榴彈時初速為680米/秒,最大射程13.29千米;發射穿甲彈時初速為662米/秒。火炮的最大射速25發/分,持續射速15發/分,在前部還裝有一個防護用的3毫米盾板。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正在做射擊準備的ZIS-3火炮,士兵們身背M1903“莫辛·納甘”步槍和PPSh-41衝鋒槍,並且使用了不同的供彈具。ZIS-3射速快、精確而可靠,受到蘇聯炮兵的歡迎。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蘇軍炮兵對目標進行瞄準,並且做射擊準備

ZIS-3剛裝備部隊時正值蘇聯最困難的時期,所以主要使用畜力拖拉,一般用4~6匹馬挽 曳,另需1~2輛前車作為彈藥車和炮手座車。隨著美國援助汽車數量的不斷增加,統帥部直轄炮兵和一些快速部隊開始用美援10輪卡車牽引火炮,先遣支隊的炮兵連則更喜歡用道奇中吉普或M一3裝甲偵察車牽引。火炮在良好和一般道路上的運動速度分別為40千米/小時和 30千米/小時,野速度為1O千米/小時。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蘇軍使用美國援助的10輪重型卡車牽引ZIS-3火炮,一般的蘇軍炮兵部隊是沒有這種待遇的。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蘇軍還會使用T-70輕型坦克來牽引ZIS-3火炮

ZIS-3可以使用當時蘇聯所有的76毫米彈藥。雖然彈種數量很多,但主用彈為榴彈和穿甲彈。穿甲彈榴彈射擊2米高的目標時,直射距離為820米。在1942年中期以前,ZIS-3完全可以對付德軍的任意一種坦克裝甲車輛。可是自1942年秋開始,德軍將新式的”虎”式重型坦克投入戰場,其正、側裝甲達到了102毫米和82毫米,使 ZIS-3必須從接近自殺的近距離才能擊穿它,而且德軍逐步改進了大量使用的III型和IV型坦克,把前裝甲加厚到80毫米,因此設計師布爾密斯特羅夫領導的小組於1943年 4月研製了線軸式高速穿 甲彈。這種穿甲彈有一個較小口徑的硬質合金彈芯和一個適口徑的軟殼。當彈丸命中目標時就可以獲得更大的比動能以增加侵徹威力。不過炮彈太輕,彈形也差,速度降很快,因此其有效射程很近。

和其前輩相比,ZIS-3的另一個優點是零件數量大幅度地減少了。1門φ-22火炮有2080個零件、φ22- YCB有1057個,而 ZIS-3僅有719個!蘇聯火炮生產廠家也逐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1936年生產 1門 76毫米火炮需要 2034個工時,到1939年降低到1300個,1942年又降低到1029個。到ZIS-3生產的高峰期時僅需751個工時即可生產一門。ZIS-3火炮是第一種採用流水線組裝作業法生產的蘇聯火炮,併成為蘇聯在二戰期間產量最大的身管火炮。二戰期間還生產了12671門以ZIS-3為主武器的 SU-76自行火炮。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使用ZIS-3加農炮作為主炮的SU-76自行火炮,又可支援步兵又可反坦克。

ZIS-3服役後首先裝備了新組建的反坦克炮兵團,每團5個連,每連4門炮。1942年5月最高統帥部直轄的反坦克炮兵團首先在危如累卵的哈爾科夫前線參戰。1943年後反坦克殲擊炮兵團擴編為24門。隨著ZIS-3產量的穩步上升,步兵師也開始裝備,每個師有32門,其中12門編入師轄的反坦克殲擊炮營。1943年夏為了抵禦德軍在庫爾斯克即將發起的進攻,蘇軍又建立了3團制的反坦克殲擊炮旅,轄72門ZIS-3。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自 1944年後 ZIS-3穿甲威力已不能對付德軍的新式戰車,所以從1945年6月起,蘇軍步兵師中的反坦克殲擊炮營用ZIS-2反坦克炮替換了ZIS-3。蘇聯文獻承認:“在戰爭的後期,4門制的炮連在與經過改進了的德軍重型和中型坦克以及自行火炮的戰鬥中遭到了極大的困難。為了有效地打擊德軍坦克,蘇軍炮手常常要把敵人的坦克放到500米乃至300米距離 以內才開火射擊。這樣德軍坦克只要兩三分鐘就能運動到蘇軍的炮位前。在這樣短暫的時間內,蘇軍炮手的命運便已經決定了——要麼將德軍擊退,要麼犧牲,除此之外沒有第三條路可以選擇。這裡有一個ZIS-3加農炮與德軍“虎”式坦克較量的戰例。

1943年秋,蘇軍西南方面軍已經推進至第聶伯河左岸城市扎波羅日外圍。德軍為了保住這個重要的橋頭堡,調來了裝備有45輛“虎”式坦克的第506重裝甲營。該部對蘇軍連續進行了數次反擊,結果戰到9月26日,僅剩9輛能夠使用的坦克。當日,506裝甲營出動了全部的9輛重型坦克,在第9裝甲師部分坦克的支援下,向對面蘇軍近衛機械化第1軍發起了進攻,試圖消滅蘇軍的炮兵部隊。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德軍裝甲縱隊突破蘇軍步兵的防線後,很快被蘇軍近衛炮兵第116團第2營營長伊薩科夫大尉和第4連連長蓋倫科上尉發現。他們看到,敵坦克正在向自己的側翼迂迴機動試圖將炮 兵團包抄殲滅。伊薩科夫首先用無線電向團長報告了情況並請求指示。團長只吼了一聲“你 自己看著辦!”隨後便關掉了話筒。兩位軍官只好跳出營部掩蔽部向最近的4連陣地飛奔而去。那裡的灌木樹籬里正隱蔽著4門ZIS-3加農炮。戰士們按照伊薩科夫的命令挖出駐鋤 把炮管朝右轉了90°對準了來襲的德軍坦克。軍官和軍士換下了剛參軍的瞄準手親自操作火炮。伊薩科夫特別強調要射擊“虎”式的側裝甲和履帶,並要求看到自己揮動紅旗後再開火。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虎”式慢吞吞地翻越蘇軍陣地前的小丘一個接一個的炮塔逐漸從土包後顯現出來。這時炮長謝德侖克中士等不及了,焦急地開了第一炮可是卻沒有擊中。炮口煙暴露了他的發射陣地。德國坦克迅速回擊,直接命中了謝德侖克的炮位,把他和火炮炸得粉碎。首戰告捷的德軍大意起來稍微轉了個彎,側裝甲完全暴露在蘇軍火炮的射界內。伊薩科夫連忙搖動紅旗 ,各連進行了一輪急促射。4輛德軍坦克被擊毀,其中包括 2輛“虎 式坦克。德軍承受不了這樣的損失,開始後撤。這時,2營6連從另一方向開火,又擊毀了2輛坦克。撤退中的德軍也進行了猛烈還擊。第6連連長馬雷金上尉被一發直接命中的穿甲彈打成兩段,排長科洛馬季和另外10名軍士和士兵也犧牲了。在這次戰鬥中,德軍付出了3輛“虎“式全毀、6輛受傷的沉重代價,至此第 506重裝甲營已沒有1輛可以使用的坦克了。

上打坦克,下打步兵,蘇軍的“萬金油”火炮——ZIS-3

想了解更多近代戰爭的相關知識,就快來關注我吧!如果有任何建議與疑問,也歡迎大家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