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窝弹区是什么?看似小小的设计差异,背后却有很多因素

坦克的窝弹区是什么?看似小小的设计差异,背后却有很多因素

熟悉坦克的军迷一定知道窝弹区这个概念,但是绝大多数军迷也只是停留在知道窝弹区但是不知道窝弹区是什么;这是一个牵扯到穿甲武器和装甲防护的问题,在早期坦克的技战术经验尚不发达的时候,窝弹区并没有被真正重视,但是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的大规模应用,人们开始发现窝弹区对于一辆战车来说影响非常大。

所谓窝弹区,其实就是指坦克的一个薄弱点——炮塔和车身的链接座圈;这个位置没有任何装甲防护,但是一旦被击毁,坦克的炮塔无法旋转,会让战车直接失去战斗力;由于在二战中,常规穿甲弹面对斜面装甲很容易产生跳弹,所以炮塔和车身很容易产生一个空隙,著名的T34坦克就是这样。

坦克的窝弹区是什么?看似小小的设计差异,背后却有很多因素

一旦炮弹击中炮塔下部,或者车身中上部,那么炮弹产生跳弹就会直接摧毁炮塔和车身之间的座圈,把整个炮塔掀翻。但是,随着传统穿甲弹被新兴的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取代之后;跳弹这一防御手段就变得毫无意义,斜面装甲在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面前和普通装甲并无区别。

这也就导致了窝弹区的弱点更加明显,因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不需要跳弹就可以直接击穿窝弹区的座圈。为了针对这这个缺陷,苏系坦克和西方坦克采用了不同的办法。

坦克的窝弹区是什么?看似小小的设计差异,背后却有很多因素

苏系坦克吸收了T34的教训,压低了炮塔高度,同时采用了首上迎敌,炮塔直接“无缝贴合”在平整的车体身上;所以苏联的T系列坦克基本上都已经没有窝弹区了。但是西方各国却采用的是首下迎敌,也就是说坦克炮塔和车身直接是有一个斜角的;这是为了能够在防御战中,可以躲在掩体后获得更大的俯角,但是窝弹区毫无疑问就暴露了出来。

为了避免被直接掀翻炮塔,西方国家的主战坦克前一般都会配备厚实的复合装甲,尽可能地覆盖住窝弹区,这样虽然会大大增加炮塔和车身重量,但是也在保护了窝弹区的同时,拥有足够的俯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