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国人的骨子里,家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依靠。情感上,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现实中,家人之外,莫过于还要有一个居住的房子才有家的感觉。这些年来,我对自己历次的搬家经历总是记忆犹新。

第一个家是借住在姑姑屋里。作为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一代,90年代末,我搭上大学毕业生分配政策的末班车,在长沙参加工作。刚参加工作,每个月275块钱的工资还没发,身无分文,只能借住在姑姑家。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溁湾镇老照片

当时她住在溁湾镇的窑坡山,一个高出街道路面很多的坡上,靠近当时的商业职业学校,一栋二层的小楼。她住二楼,也只有一间带厕所和厨房的木楼板房。房顶倒是有一个1米多高的小阁楼,从进门的门上洞口搭楼梯可以爬到阁楼上去,放了一张床,我就借住在这里。

我在这里住了大致两个月,每天回来吃晚饭。当时的小表弟也才四岁多,饭后就逗一逗他玩,算是帮忙。

印象最深的是上厕所的困扰,晚上整栋楼的大铁门是关闭的,出不去,所以我晚上就尽量少喝水,以防万一。虽然阁楼放有一个痰盂,以备急用,但总不习惯。一是适应了乡村厕所宽大敞绰的自由空间,二是阁楼狭小,生怕弄出声响,或者弄到楼板上,搞得自己胆颤心惊。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溁湾镇老照片

还好,借住的日子里,好像我硬是没有用到这个装备,也就少了一个大清早起来爬楼梯倒痰盂的亲身体会,但一到晚上就紧张的心情也是很长时间才慢慢淡忘。

在我有了一点收入后,就赶紧自作主张到对面通往警察学校的半途中一农户家里租了一个一楼的单间搬走了,记得月租是150块钱。虽然付完房租我每个月只有100多块钱不到的生活费了,姑姑姑父也极力挽留,但我仍然执意搬走了。

这是我的第一次搬家。

这段时间,单位和居住地隔着湘江,我每天往返于河西河东。湘江一桥是必经之路,有时候是坐公车,有时候是走路,后来大部分时间是骑单车。那时候正是冬天,有时下班晚,公车已经没有了,就只能步行了。很多个寒冷的冬夜,我衣衫单薄地穿行在桥上的人行道,感受着江上吹过来的冷风,却不觉得冷,只仰起头挥动双臂大踏步前行,有一种自由的豪迈,朝着对岸星星点点的灯光。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第二次搬家大约是在一年后。单位将解放西路福临巷空置出来的一间房屋分配给我居住,于是我结束了租房的生活,上班也就近了很多。记得当时刚搬到这里,正好我的同学罗开车来看我(现在的他已经是同学中老板级的成功人士了),看到我的房间里除了一个布衣柜,连床都没有,我还在打地铺睡觉,颇觉惊奇。我告诉他,这样很好了,至少省去了租房子的费用,水电还免费。不久购买了一张棕垫床才结束打地铺的日子。

后来,因为单位人员异动,我又先后频繁搬了几次家。从福临巷搬到下黎家坡,再到百合巷,最后搬到了西湖桥的吉庆里。这样前后算起来搬家有五次之多。好在都没什么家当,除了一个读书时爸妈给我的一个大木箱子,一些锅碗瓢盆,没什么值钱的大物件。

在这个时期,买得最贵的东西就是一个中文BP机,后来换成了波导带翻盖的第一台手机,也从二手市场淘过带天线的黑白电视机。当时也没有搬家公司之类的,都是自己和一帮朋友用自行车解决。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现在,当年居住的地方,有几处已经在城市建设的拆建过程中不复存在,代之而来的是拔地而起的崭新的高楼大厦,如华远华中心、九龙仓等。

搬住的这几处房子,全都是砖木混合结构房屋,一间房也就10来个平方,只有外墙是砖砌的,间墙一般为板壁,贴满了报纸。虽然房子周边基本是市中心,业态繁多,热闹熙攘,但房屋大多是老旧低矮拥挤密匝的砖木房子。

我的身份是施工员,所以经常穿梭于这些街巷,在棚户区走家串户。周边的马家巷、坡子街、药王街等多是宽窄不一的小弄巷,巷旁满是挤挤挨挨的木质、砖木混合的房屋,甚至有的是板壁墙,房顶多是油毡、彩条布铺盖的。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这些老房子,多是长沙文夕大火之后建筑的,当时因为建材奇缺,施工紧急,所以多为就地取材,自行施工所建,因此形状各异,材料五花八门也就不足为奇。单位北边隔条巷子,就是当时隐居在闹市的花鸟市场,七层楼高,砖混结构,算是一栋体面而规模较大的建筑。

出门右拐,就是名气很大的太平街,整条街都铺满了麻石板,和它交叉的金线街也全是石板路,锃亮宽厚的地面,感觉稳当而光鲜。太平街口的贾谊故居,就在每天的上下班路上。现在的太平街、坡子街,较当年更为有名,商品琳琅满目,人流如织,个性十足,智慧商圈建设使流通更加地方便。

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障年轻的快乐。从乡村来到城市,没有攀比,能有一个地儿住,大点小点、破旧点和阴暗点都无所谓。有一份工作,觉得只要勤快点,努力点,用劳动获得报酬,就觉得很自豪,也很满足。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这段时间业余除了读点书,就喜欢上了听收音机,因为也没有别的可以享受的了。听得最多的是一档叫作“心灵之约”的节目,陌生的城市熟悉的角落,午夜的电波陪伴了少年的孤独,抚慰了青春的心灵,希冀了成长的美好。

庆幸的是,单位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也多,大家熟悉以后就在一起玩了,有了一片适合自己生长的小森林。同事中的长沙伢妹子,生性豪爽,每每傍晚时分,即邀朋引伴,

浩浩荡荡地去宵夜。

我向来是随大流吃拌片,有约照样赴,有酒照样喝。坡子街、樊西巷的夜宵店,我们都是常客。解放西的酒吧,正是红火的年代,偶尔也去凑热闹。不会跳舞,但不影响我和大家一起起哄高歌的快意。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休息日,漫步在学宫门正街一线

,穿行在文庙坪“道冠古今”的牌坊下,听一听长郡中学的朗朗书声,日子也就在无声地流趟。也正是大家的陪伴和接纳,我也逐渐融入到这个城市,形单影只却也并不孤单。

日子久了,我也稍作回报,处理的方式,就是隔三差五招呼大家在自己的住处聚餐。这种办法大家也都能够欣然接受,因为年轻,可以更加放肆地嗨起来,少点菜不要紧,只要花生米够就好,划拳吆喝之中,也不妨碍啤酒瓶垒得更多更快。

印象中喝倒几个的场面不少,不过也无所谓,哥们两个搂在一起在地上睡一觉,天一亮翻个身就过去了。其中也不乏巾帼豪杰,不知使了什么障眼法,怎么也撂不倒,敬酒的须眉每次都甘拜下风,引来众人的一通嗤笑。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2009年,距离来到这个城市刚好十年的时间,赶上经适房政策的好形势,我用结婚余下的一点钱,终于买下了家庭的第一套房,开始了房奴的苦役生活,但总算有了安家的感觉。这十年,努力工作,结婚生子,换工作岗位,人生事业有了一点起色(有一些值得感恩和铭记的人和事,值得珍藏的记忆)。

2016年,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作为家长,心理上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读书的机会,同时也希望自己能够在一个配套比较成熟的小区居住,下定决心,用卖掉经适房的钱,在河西梅溪湖罝换了第二套房。这在当年是无论如何想都不敢想的,虽然身上的包袱又一次加重,很快又将面临着搬家的烦恼,但仍然觉得这是快乐的烦恼,是担当责任的付出,是值得品尝的人生滋味。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对于长沙这座城市的发展,我为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走街串巷进行直管产修缮整理,是我最初工作的开始,它为这座城市租住这类房子的人群日渐改善了居住环境;作为普通干部参与简牍博物馆征拆的建设,为拉通书院南路二环到三环付出过自己日夜的辛劳;参与抗洪抢险用责任坚守,扫雪除冰奋战在一线;创建文明城市,维护安定团结,联村帮户携手奔小康也是工作的必修课。

做这些工作,从没觉得要得到谁的夸赞,只不过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最大限度做到尽其才、成其德。一个社会,如果勤劳者、诚信者不能通过劳动来获得安定的生活,那是社会的制度还存在缺陷。

从借住到换房,长沙20年搬家琐忆

从借住到换房,让我在长沙这个幸福的城市拥有了自己的小幸福,个人的奋斗史也是长沙发展进步的印证。这些,只是四十年改革开放宏篇画卷中的一滴小浪花。但正是这无数个小浪花,汇聚成了新时代中国扬帆起航的擎天巨浪,在通往梦想的征途中所向披靡,信心百倍!


  • 文/星空夜色晚,长沙生活集经授权发布,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发送:[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