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一、 嘉靖时代,兵部尚书夏言力主收复河套,反而被奸臣严嵩诬陷勾结蒙古意图谋反,遭嘉靖皇帝冤杀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明朝坚持文官带兵制度,兵部尚书多为毫不知兵的腐儒,难得还有夏言这样富有战略眼光者。当时蒙古内部分裂,互相攻杀,鞑靼部可汗主动请降,以河套草原为厚礼。明朝却把这天大的陷饼扔出了门外,实在是天下头号傻瓜。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若河套草原在明朝手里,既可为军队提供大量马匹,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骑兵队伍,又可以河套草原为基地,遏止满清对于蒙古草原的扩张,实为制约满清的一个重要棋子。可惜明朝却忙于内斗,弃重要战略要地于不顾,可悲可叹。

二、张居正死后,其新政措施被彻底废除,张居正家人也被办罪

张居正当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每年有八千多万,超过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万历九年时的国库存粮充盈,即使十年闹灾颗粒无收也足以支用,这一点连汉朝文景之治也不可及。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可惜了万历皇帝这个败家子,张相国一死就倒行逆施,一条鞭法全部废除,税收改为竭泽而渔的政策,还闹的山东苏州接连发生民变。明朝后期国库的空虚,起义四起。祸根正在于此。

三、萨尔浒大战,明朝四路大军全军覆没,满清崛起

直到今天人们还搞不明白,十万对六万,用的也都是名将,咋就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六万女真人呢!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明朝当时不缺良将,熊庭弼和孙承宗都是文武双全的将才,可万历皇帝偏偏放着不用。以至让努尔哈赤一战定乾坤,从此和大明朝分庭抗礼。

四、天启末年崇祯初年,满清两次进兵朝鲜。

朝鲜向明朝求救,明朝皇帝置之不理,并禁止辽东大军援救朝鲜。朝鲜灭亡,成为满清藩属。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万历皇帝再糊涂,也还知道朝鲜中国唇亡齿寒的道理,硬是不惜花七年时间把小鬼子打趴下。有人说明朝皇帝有骨气,看看这两个家伙的表现,是有骨气的作为吗?

若朝鲜不丢,明朝就有了一个收复辽东的基地,丢失朝鲜如损一臂膀,可谓痛心疾首。

五、天启末年,袁崇焕与满清议和,遭阉党诬陷,被迫解职,议和遂告破裂。

实际上议和是个中性词,关键是看在什么条件下议和,议的又是怎样的条款。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当时明朝国内朝政腐败,关中连年饥荒,民变四起,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整顿内部,安抚民众恢复生产了。一旦条约订立,满清与明朝就可进入相持阶段,明朝有充足的时间和国力来准备收复辽东,而以满清的人口和国力,是无论如何也拖不过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复山河的决心,女真人的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气概,慷慨忠烈的荒唐。此后,李自成起义,明朝军队内忧外患,两线作战,终于导致了国家灭亡的下场。

六、满清第一次兵围北京战役。

皇太极用反间计骗崇祯杀了袁崇焕,明朝自坏长城,此后,满清数次经蒙古入寇北京,给明朝以沉重打击。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杀了袁将军,寒了二十万辽东军民的心,还有谁能为这样的朝廷尽忠。袁将军死后,其部将多人投降满清,祖大寿虽至死未给满清出一计,其部队却成了满清灭亡明朝的先锋,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

此后,明军叛变者日益增多,辽东防线更为虚弱。

七、明朝末年,关中持续八年大旱,闹的民变四起

李自成张献忠揭竿起义,天下大乱。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胜利,收复张献忠,击败李自成,赢得了一时的安定。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但天灾持续,明朝又没有采取措施进行赈济,导致民变再生,李自成东山再起。最终灭亡明朝。

八、明清松山战役

明军十三万清军十万,主将洪承畴定下步步为赢的战略方针,以相持战的战法,依靠优势的火器防御层层阻击清军,几乎把清军拖垮。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可惜糊涂的崇祯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挥,接连四道诏书逼洪承畴出战,洪承畴痛哭一场,明知必败依然出击。结果兵败被俘。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此战是明清之间最大规模的主力决战,自此,明朝尽失关外堡垒,山海关成为前线。清朝掌握了全线进攻明朝的战略主动权。

九、北京失陷后,南明建立,不久清军南度长江,兵不血刃占领南京,南明小朝廷灭亡。

不容否认江南百姓和官兵的抗击还是英勇的,嘉定,江阴和扬州都给了满清以极大打击,他们打出了中国人最后的血性和勇气,可谓是虽败尤荣。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可一个无能的皇帝加几个卖国的大臣,就足以把国家卖掉了。

十、 永历政权建立

李定国将军在云南贵州一带连破清军,杀死清军两位王爷,清军在西南的兵力几乎被损失殆尽。满清统治区里大量汉军也举兵起义响应。李定国于是奏请永历帝出兵四川。抢在清军主力南下前占领巴蜀和汉中地区,以进兵中原。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但永历帝却担心李将军功高震主,于是令其原地休整,并派孙可望分其兵权,谁想孙可望举兵叛乱,永历政权发生内讧,叛乱虽最终平息,但南明元气大伤,更使清军赢得了集结兵力的时间。不久吴三桂进兵云南,永历政权灭亡。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明朝不缺将才,可惜皇帝无能,用人不当。让这最后的机会也白白流失掉了。之后,李定国败退缅甸,含恨客死他乡,永历皇帝被吴三桂活捉,用弓弦勒死。明朝也就这般寿终正寝了。

明朝本有十次机会免于灭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没抓住

由此看,并不是满清灭亡了明朝,而是我们自己葬送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