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一、 嘉靖時代,兵部尚書夏言力主收復河套,反而被奸臣嚴嵩誣陷勾結蒙古意圖謀反,遭嘉靖皇帝冤殺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明朝堅持文官帶兵制度,兵部尚書多為毫不知兵的腐儒,難得還有夏言這樣富有戰略眼光者。當時蒙古內部分裂,互相攻殺,韃靼部可汗主動請降,以河套草原為厚禮。明朝卻把這天大的陷餅扔出了門外,實在是天下頭號傻瓜。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若河套草原在明朝手裡,既可為軍隊提供大量馬匹,建立一支高素質的騎兵隊伍,又可以河套草原為基地,遏止滿清對於蒙古草原的擴張,實為制約滿清的一個重要棋子。可惜明朝卻忙於內鬥,棄重要戰略要地於不顧,可悲可嘆。

二、張居正死後,其新政措施被徹底廢除,張居正家人也被辦罪

張居正當政十年,國家財政收入每年有八千多萬,超過康乾盛世的最高水平,萬曆九年時的國庫存糧充盈,即使十年鬧災顆粒無收也足以支用,這一點連漢朝文景之治也不可及。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可惜了萬曆皇帝這個敗家子,張相國一死就倒行逆施,一條鞭法全部廢除,稅收改為竭澤而漁的政策,還鬧的山東蘇州接連發生民變。明朝後期國庫的空虛,起義四起。禍根正在於此。

三、薩爾滸大戰,明朝四路大軍全軍覆沒,滿清崛起

直到今天人們還搞不明白,十萬對六萬,用的也都是名將,咋就打不過努爾哈赤的六萬女真人呢!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明朝當時不缺良將,熊庭弼和孫承宗都是文武雙全的將才,可萬曆皇帝偏偏放著不用。以至讓努爾哈赤一戰定乾坤,從此和大明朝分庭抗禮。

四、天啟末年崇禎初年,滿清兩次進兵朝鮮。

朝鮮嚮明朝求救,明朝皇帝置之不理,並禁止遼東大軍援救朝鮮。朝鮮滅亡,成為滿清藩屬。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萬曆皇帝再糊塗,也還知道朝鮮中國唇亡齒寒的道理,硬是不惜花七年時間把小鬼子打趴下。有人說明朝皇帝有骨氣,看看這兩個傢伙的表現,是有骨氣的作為嗎?

若朝鮮不丟,明朝就有了一個收復遼東的基地,丟失朝鮮如損一臂膀,可謂痛心疾首。

五、天啟末年,袁崇煥與滿清議和,遭閹黨誣陷,被迫解職,議和遂告破裂。

實際上議和是個中性詞,關鍵是看在什麼條件下議和,議的又是怎樣的條款。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當時明朝國內朝政腐敗,關中連年饑荒,民變四起,明朝太需要充足的時間去整頓內部,安撫民眾恢復生產了。一旦條約訂立,滿清與明朝就可進入相持階段,明朝有充足的時間和國力來準備收復遼東,而以滿清的人口和國力,是無論如何也拖不過明朝的。只要明朝皇帝有收復山河的決心,女真人的覆滅就只是時間問題。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可偏偏明朝皇帝一幅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概,慷慨忠烈的荒唐。此後,李自成起義,明朝軍隊內憂外患,兩線作戰,終於導致了國家滅亡的下場。

六、滿清第一次兵圍北京戰役。

皇太極用反間計騙崇禎殺了袁崇煥,明朝自壞長城,此後,滿清數次經蒙古入寇北京,給明朝以沉重打擊。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殺了袁將軍,寒了二十萬遼東軍民的心,還有誰能為這樣的朝廷盡忠。袁將軍死後,其部將多人投降滿清,祖大壽雖至死未給滿清出一計,其部隊卻成了滿清滅亡明朝的先鋒,孔有德等人更是封王封侯。

此後,明軍叛變者日益增多,遼東防線更為虛弱。

七、明朝末年,關中持續八年大旱,鬧的民變四起

李自成張獻忠揭竿起義,天下大亂。明朝曾一度取得平叛勝利,收復張獻忠,擊敗李自成,贏得了一時的安定。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但天災持續,明朝又沒有采取措施進行賑濟,導致民變再生,李自成東山再起。最終滅亡明朝。

八、明清松山戰役

明軍十三萬清軍十萬,主將洪承疇定下步步為贏的戰略方針,以相持戰的戰法,依靠優勢的火器防禦層層阻擊清軍,幾乎把清軍拖垮。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可惜糊塗的崇禎皇帝好大喜功瞎指揮,接連四道詔書逼洪承疇出戰,洪承疇痛哭一場,明知必敗依然出擊。結果兵敗被俘。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此戰是明清之間最大規模的主力決戰,自此,明朝盡失關外堡壘,山海關成為前線。清朝掌握了全線進攻明朝的戰略主動權。

九、北京失陷後,南明建立,不久清軍南度長江,兵不血刃佔領南京,南明小朝廷滅亡。

不容否認江南百姓和官兵的抗擊還是英勇的,嘉定,江陰和揚州都給了滿清以極大打擊,他們打出了中國人最後的血性和勇氣,可謂是雖敗尤榮。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可一個無能的皇帝加幾個賣國的大臣,就足以把國家賣掉了。

十、 永曆政權建立

李定國將軍在雲南貴州一帶連破清軍,殺死清軍兩位王爺,清軍在西南的兵力幾乎被損失殆盡。滿清統治區裡大量漢軍也舉兵起義響應。李定國於是奏請永曆帝出兵四川。搶在清軍主力南下前佔領巴蜀和漢中地區,以進兵中原。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但永曆帝卻擔心李將軍功高震主,於是令其原地休整,並派孫可望分其兵權,誰想孫可望舉兵叛亂,永曆政權發生內訌,叛亂雖最終平息,但南明元氣大傷,更使清軍贏得了集結兵力的時間。不久吳三桂進兵雲南,永曆政權滅亡。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明朝不缺將才,可惜皇帝無能,用人不當。讓這最後的機會也白白流失掉了。之後,李定國敗退緬甸,含恨客死他鄉,永曆皇帝被吳三桂活捉,用弓弦勒死。明朝也就這般壽終正寢了。

明朝本有十次機會免於滅亡,可惜的是,一次也沒抓住

由此看,並不是滿清滅亡了明朝,而是我們自己葬送了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