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把語文定位為知識,錯在哪裡?

語文教育要做什麼


在我眼中,語就是母語,文就是人文。語文教育主要的使命就是兩條:第一,母語訓練;第二,人文素養的培養,或心靈的培養。

“語文是一種知識”——如果這樣定位就錯了。語文主要不是知識,是能力。從母語訓練來講,要培養的是說、讀、寫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閱讀的能力和文字表達的能力。從人文培養、心靈培養來說,要培養感和思的能力。感是感受能力,心靈的豐富,對人生、對世界有豐富的感受。還有一個,獨立思考的能力。一個人有敏銳豐富的感受能力,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是一個有人文素養的人。

母語訓練的重要性在哪?第一,它是人生全部教育的起點。尼采有一個比喻:母語是一個人的文化母乳。母語是一個人心靈成長最重要的環境,人都是在母語的環境裡、在母語的滋養下學會思考、表達、交流的。

現在改革開放,我們教育的孩子們,以後可能會有各式各樣的出路。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生活,母語訓練都非常重要。我有個觀點,什麼叫愛國?愛國就是愛母語。母語是你最重要的祖國。

一個民族最重要的特徵是什麼?語言。一個民族如果語言被消滅了,這個民族就不存在了,就被別的民族同化了。如果有好的母語訓練,你走到天涯海角,在文化上都是有根的。

第二個重要性,母語訓練是一切後續教育的基礎。大學以後就分專業了,畢業後人們要從事不同的職業。不管從事什麼職業,母語是必須具備的技能。在母語的範圍內能正確地思想、閱讀、寫作,是各個專業必須具備的能力。哪怕理工科,搞科學研究,寫研究報告也必須有這樣的能力。

語文教育的第二個使命,是心靈的培養,人文素質的培養,其中最重要的是感受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養。

閱讀的目的:知、情、德


母語訓練、心靈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是不可分的,主要都是通過閱讀和寫作來培養。

閱讀我想講三個問題,為什麼讀、讀什麼、怎麼讀。

為什麼讀?這就是閱讀與成長的關係。一個人閱讀習慣和品位的培養,和一個人心靈的成長,兩者是一回事,是同步的。

在孤立的環境中,一個人的精神是不可能成長的。他一定要有一個環境、一個精神的氛圍。

從橫的方面來說,從空間來說,他生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和人接觸,要過社會的生活,要有各種的交流,包括上學,他需要這個環境。從豎的方面來說,從時間來說,人的心靈成長離不開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不可能脫離這個傳統來孤立地過自己的生活。

什麼叫做有文化?在我看來,就是你進到人類精神生活的傳統裡去思考。離開傳統是不可能有心靈成長的,必須要吸收精神的養料,這些養料主要是以書籍的形式存在的。人類有一個精神生活的傳統,這個傳統最主要的載體就是書籍。通過去讀人類用書籍形式承載的精神財富,把這些變成自己的財富,一個人的心靈就豐富、成長了。

心靈成長是人的精神能力得到成長,一般來說,精神能力分成三個方面,知、情、德。通過閱讀、學習,能讓這三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發展和生長。

從智力來說,通過閱讀、教育,讓一個人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心,能夠獨立思考,這是最重要的,不在於知識。懷特海說,什麼是教育?等你把在課堂上學的東西都忘記了,把為考試而背誦的東西都忘記了,剩下的東西就是教育。如果把這些都忘記後什麼都沒剩下,那就白受了教育。剩下的東西是什麼?是一種融入你的血肉的智力活動的習慣。

一個人通過受教育、閱讀後,學習和思考成了本能,不學習、不思考就難受,教育就成功了。

我始終強調知識不是第一的,能力是第一的。從智力來說,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一種智力活動的習慣,是最重要的。如果一個人在學校裡僅僅學了知識,但不具備上述能力,基本上我可以斷定,他出去後在學習上不會再有長進,到此為止了。但一個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我體會很深。學校裡學的一些東西我全部忘記了,但我最慶幸的是,在學校教育裡培育了智力活動的習慣。

從小學、中學、大學出來以後,一個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兩個:一是快樂學習的能力,一是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可以換一個詞,一是快樂閱讀的能力,一是自主閱讀的能力。一個人喜歡閱讀,能按照自己的興趣來支配閱讀,這樣的人就具備了一種最重要的能力,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

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什麼?就是讓受教育者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這個能力,他自己會一輩子學習。否則,教育都是表面的。可見讓一個孩子愛讀書、會讀書是多麼重要。

從情感教育來說,最重要的目標是培養敏銳的感受力,有豐富的心靈,而不僅僅是學點繪畫、音樂等等的技能。培養豐富的心靈,閱讀是重要的途徑之一。

第三,德育的目標應該是讓人擁有善良高貴的靈魂,而不僅僅是道德規範。

教育應該抓在根本上,讓人成為一個人性意義上優秀的人,擁有自由的頭腦、豐富的心靈、善良高貴的靈魂,這才是一個值得爭取的目標。僅僅是知識,甚至更低一點,為了將來有一個好的職業,這些目標太可憐了。人只有一輩子,不活出人的光彩來,僅僅在那裡過一個物質上好的生活,你的價值沒有真正實現出來,太可惜了。

一定要讀經典的好書


接下來講講讀什麼。我讀書時的選擇非常明確,看經典著作和名著。一定要讀好書。我把讀書作為一種追求和喜好,讀書經驗可歸納為“三個不”

。第一個“不”,不務正業,博覽群書。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就必須規定自己走一條狹窄的路嗎?規定自己這一生就幹一件事嗎?你應該享受作為一個人的美好和豐富,所以沒必要受專業的限制。第二個“不”,不走彎路,直奔大師。我說的這種經典著作是一代一代會讀書的人挑選出來的,他們讀了以後都覺得這是好書。有些書可讀可不讀,有一些是必讀的。第三個“不”,不求甚解,為我所用。哪怕是讀經典著作,我也不是為了做學問。我是為了自己心智的生長,讓自己過高品質的精神生活。

好的閱讀材料非常重要。一方面,我們要挑適合孩子閱讀程度的書;另一方面,一定不要對孩子的理解能力估計過低。尤其是哲學方面的,孩子對哲學的悟性要比大人好很多。

標準答案:我做閱讀理解,也只有69分


有一回我朋友上初中的女兒拿一份試卷給我,說周叔叔你自己做一下。題目是《人的高貴在於靈魂》,我按照考題來做,做完後她按照標準答案給我打分,打了69分,她說你還不如我呢,我得了71分。

這裡就有問題了,作者讀了之後不能理解自己的作品。當然,作者自己的理解也不是標準。可是現在這種考試的方式真正能考出一個人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嗎?我覺得不能。

這就是對語文的定位發生了錯誤,現在這種測試的方式,把語文定位為知識,這是錯的。起碼語文不僅僅是知識。現在,語文主要考三種知識。

第一,語詞,要寫對,不能寫錯。字寫對是應該的,但這個不是很重要,這是遲早都會的事。我兒子現在五年級,很不耐煩背生詞、背單詞,他經常錯。錯了以後,每個字都要抄五遍、十遍,我經常看見他含著眼淚在抄,有那麼重要嗎?這遲早都會的。

第二,語法修辭。有的卷子裡提問:這段文字用了什麼樣的論證方法?都是我的文字,我說不出來什麼論證方法,寫的時候哪想到用了什麼論證方法?後來我一看,大開眼界,這麼多論證方法:道理論證、舉例論證、對比論證、正反論證、比喻論證、引用論證等等。太可怕了。如果人寫作時要想這麼多,這篇文章就寫不下去了。

讓孩子知道是什麼論證方法,很重要嗎?那段話他理解就行了,不一定非要讓他說出是什麼論證方法。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都是默會的,用不著死記硬背。沒一個作家是因為牢記了這些修辭和語法知識成為一個好作家。

第三,把內容歸結為一些知識的要點。一篇課文,要記住主題思想、段落大意,然後再問你某幾句話的含義是什麼。這些東西拿給我,我自己真說不清楚。

把語文歸結為知識,問題在什麼地方?


第一,把理解簡單化了。理解一個文本並不是把這些語法、修辭、段落大意等知識要點拎出來,記住了就算理解了。文本的意義遠遠大於這些知識的總和,意義在這些知識之外,反而被漏掉了。

第二,阻礙了理解。語文教學往往逼迫學生去找標準答案,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真正理解課文上面。一個人一定是帶著自己的心靈積累去讀任何文本的,這是閱讀不可違背的一個規律。這恰恰是閱讀的一個前提、一個條件,是件好事情。閱讀理解的過程就是你的心靈積累和文本的意義兩者相互作用的過程,文本的視界和接受者的視界發生了融合。

我相信一個好的文本是沒有標準答案的,它可以讓一代一代人不斷重新理解,這才是好文本。僅僅包含幾個知識要點,那是非常糟糕的文本。

我們在自然的狀態中閱讀時,哪個人會去想語法關係、主題思想是什麼?你會這麼想嗎?想著這些問題去閱讀的人,我覺得是一個傻瓜。自然的閱讀狀態就是一個好文章你讀了以後高興,讀進去了,調動了很多你自己的感受。我們應該讓孩子們享受這樣的自然閱讀過程,不要用那些知識點去敗壞他們的閱讀興趣。

寫作:童趣的,好玩的,不是高大上的


語文課上,寫作文也是一大塊。我強調要正確地寫,不要優美地寫。我曾跟一個作家辯論,他說要寫得優美,我說優美不應該是標準。當然,你喜歡優美可以去優美。但寫作最重要的東西,是真實、準確。反映出我們平時思考感受的真實狀況,沒有人是用美文去思考的。

什麼叫正確的寫?第一,寫什麼。要寫真實的感受和獨立的思考。感受要強調真實,思考要強調獨立,是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一篇文章如果什麼真實的感受都沒有,什麼獨立思考的東西都沒有,就是廢紙,毫無意義。

真正的寫作衝動就是因為你有了真實的感受和獨立的思考,想表達出來。為寫文章而寫文章,沒有意義。

讓孩子們寫文章時,出題目、輔導,重點要放在這裡,要把孩子們真實的感受和自己的想法引出來。現在小學裡有些作文題目根本不適合孩子們寫,他們毫無體驗,只能編。有的題目孩子們是有體驗的,但是老師往往規定幾個要點,如果不符合要求,寫得很有童趣,也通不過。小學生寫作文的重點應該放在童趣,寫好玩的事、好玩的想法,這時寫作是快樂的,寫毫無感受的東西是痛苦的,是在對付,對付不好還要受懲罰,很痛苦。至於語句是不是很通順,有沒有錯別字,我真覺得不重要。寫作源頭不能被堵塞了。

有些老師往往要學生寫一些高大上的題目,這很可怕,孩子對這些東西是完全沒有概念的,你在逼他編造,在服從社會某種要求,這是一個非常不合理的要求。養成習慣以後,他自己不會思考了,他覺得自己思考是錯誤的,這非常可怕。寫作文,應該讓一個人的精神素質健康地發育。弄不好,往相反的方向發展,很糟糕。

第二,怎麼寫?我強調的是要誠實地表達,誠實是最重要的。有了真實的感受、獨立的思考,就把它原原本本地表達出來,尋找準確的語言把它表達出來,這就是好文章。在這方面,教學中也有一些問題,作文往往是有套路的,這非常可怕。每個小孩都不一樣,如果孩子寫出來的作文都千奇百怪,各有自己不同的地方、好玩的地方,我覺得你成功了,你是一個好老師。如果寫出來的作文都差不多,千篇一律,你這個語文老師就很糟糕,你的引導肯定有問題。

還有一種風氣,就是讓孩子們抄寫好詞好句,在考試寫作文的時候用上。當然,一個人在學習寫作的過程中,有時需要一些模仿。但要讓孩子們清楚模仿僅僅是一種手段,最後的目的還是要形成他自己的寫作方式。我強調真實感受、獨立思考、誠實表達,其實作家裡能這樣做的人也不多,有些作家非常注意修辭,這當然可以,但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講的這三點,這樣的作品含金量是高的。應該要讓孩子去讀這樣的作品,受到薰陶,同時告訴他們,你也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不用模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