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國平:教育的目標

周國平:教育的目標

1. 成長的真理

成長的真理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本質上都是自學,一切教育本質上都是自我教育。不論體制如何,你們都不可只是被動地接受教育。教育是心智成長的過程,你們要自己做這個過程的主人。放棄做這個主人,任憑成長受外界的因素支配,是對成長的真理的背離。

2. 自我教育的能力

每個人與生俱來就有潛在的心智能力,教育是這個能力的生長。如果一個教育體制是好的,好就好在為生長提供了自由而又富有激勵因素的環境。人是要一輩子學習的,學校教育只是為一輩子的學習打基礎,這個基礎就是自我教育的能力。有沒有這個能力大不一樣,那些走出校門後大有作為的人,未必是上學時各門功課皆優的“好學生”,但一定是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安排自己的學習的“自我教育者”。檢驗一個人的學校教育是否合格,最可靠的尺度是看他走出校門後能否堅持自主學習。

3. 智力素質高的學生

教育的目標,第一要讓學生喜歡學習,對知識充滿興趣,第二要讓學生善於學習,在知識面前擁有自由。一個學生在總體上對人類知識懷有熱烈的嚮往和濃厚的興趣,又能夠按照自己的興趣方向來安排自己的學習,既有積極的動力,又有合理的方法,他就是一個智力素質高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日後一定會自己不斷地去拓展知識的範圍,並朝某一個方向縱深發展。

4. 對今天的學生說

我對今天的學生說:你所學到的一切,將來都會用上的——除了為應試死記硬背的知識。我的意思是說,你在學習上第一要自己做主,第二要放鬆心態,真正學到一點東西,而不去問它們是否有用。凡真正學到了的東西,一定會有用的。為應試死記硬背的知識,當然不是你真正學到了的東西。

5. 教育的使命是傳承高貴

關於教育的使命,可以有種種不同的表述。但是,在我看來,無論怎麼表述,出發點都應該是對人類生活和個人生活的目標的定位。在談教育之前,我們首先要確定,對於人類和個人來說,怎樣的生活狀態是值得追求的。做這個判斷當然不是根據某種抽象的理想,因為我們已經擁有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而對某個值得追求的目標的不懈追求是這部文明史中的事實。人類歷史上曾經產生過一些偉大人物,使人性中的高貴成分得到發展,使人類臻於美好和完善。

6. 真正的教育

天生萬物,唯獨人有能思考真理的頭腦,能感受美和崇高的心靈,能追求至善和永恆的靈魂,因為這些精神性的品質,人才成其為萬物之靈。為了生存和發展,人需要改變外部世界,從事物質生產,因此積累了實用性的知識。在教育中,知識的學習是一個必要部分。然而,如果脫離人類精神性品質的傳承,只是傳授實用性知識,這樣的教育就是把人引向與萬物之靈相反的方向,使之成為萬物中平庸的一員,至多是生存技能高超的一個動物罷了,因而不配稱作教育,只配稱作謀生訓練。真正的教育理應使人在知識面前保持頭腦的自由,在功利世界面前保持心靈的豐富,在物質力量面前保持靈魂的高貴。

7. 教育與培訓的不同

培訓是以職業為目標的知識傳授和技能訓練,教育是真正的人的形成,精神屬性的生長,成為人性意義上優秀的人。培訓有必要,但如果培訓成了教育的全部,真正的教育就不存在了。

8. 基礎教育的目標

基礎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階段,也是最艱難的階段。懷特海在論述智力發展階段時指出:小學和大學都以自由為主導,唯有在中學階段,紀律是主導,自由必須從屬於紀律。按照我的理解,自由是順應興趣,而紀律是服從必須。在小學階段,智力教育的重點是激發和培育一般的求知興趣,在大學階段,則是根據業已明確的興趣方向自主地學習。中學階段的情況卻大不相同,不管是否感興趣,學生必須學習大量基礎知識。因此,中學生是最辛苦的,中學老師也是最難當的。當然,沒有興趣的學習是低效率的,而困難正在於如何引導學生對必須學的知識產生興趣,使紀律成為自由選擇的結果。

事實上,即使在學習基礎知識的過程中,有三個因素也是具有超越知識本身的價值的,那便是:一、通過文史哲課程的學習受到人文薰陶,擁有豐富的心靈和高貴的情懷;二、通過數理化課程的學習得到思維訓練,培養智力活動的興趣和習慣;三、通過全部課程綜合瞭解人類知識的概貌,猶如在胸中畫一張文化地圖,為確定個人興趣方向和今後專業選擇提供依據。在我看來,這三者是比知識更重要的目標,而如果它們在教學中得到充分的體現,就反而能夠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和效率。

9. 大學階段的自由

在經歷了中學的紀律階段以後,學生在大學進入了自由階段。但是,這個自由應該是一個飽滿的心智在某個知識領域裡的盡興漫遊,其前提是對人類知識的一般興趣和對所學專業的特殊興趣。一個學生倘若沒有這兩種興趣,便與這樣的自由無緣。

10. 教育必須慢

教育要能夠喚醒個人經驗,開放創造機遇,就必須慢。世上一切好東西,包括好的器物,好的詩,好的教育,都是在從容的心境下產生的。今日教育的快,實質是急功近利,讓學生做的大量事情與教育無關,甚至是教育的反面。

11. 關於好生源

衡量大學教育的水平,標準不是招進了什麼樣的人,而是培養出了什麼樣的人。我很擔心,在大學尤其名牌大學急功近利的現狀下,好生源也會被教壞了。

12. 人和人才

問:在您看來,未來社會需要怎樣的人才?

答:我們最需要的是人,人才倒在其次。教育是人的成長,是真正的人的形成。背離此,就不會有人才,只會有工具之才。

13. 我的教育夢很古老

問:請您描述一下您心中的教育夢。

答:我的教育夢很古老,先秦的諸子百家、古希臘的哲學家學園是樣板。(周國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