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周國平講座:關於閱讀與寫作,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知道的事

眾所周知,在語文學習中,閱讀和寫作是兩大關鍵。

與此同時,閱讀和寫作又是密不可分的,閱讀是提高寫作能力的源泉,孩子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才能耳濡目染,積累素材,具備堅實的寫作基礎。如果說閱讀是內化,那麼寫作便是外化。

說到這裡,有些家長可能要問了,孩子平時也閱讀了大量的課外書,可為什麼閱讀和寫作能力還是提不上去?

面對家長和孩子們的困惑,本期學而思大語文大師課講座,我們特別邀請到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老師,與150個學而思學員家庭,面對面進行交流與分享。在現場,周老師不僅以作家的身份向有志於閱讀與寫作的小學生們進行宣講,更是用兩個孩子的父親的身份,向現場家長們分享子女教育的一些心得體會。

周國平講座:關於閱讀與寫作,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知道的事

中國當代著名學者、作家周國平老師

語文課真正的使命

一是母語訓練,二是心靈培養

閱讀也好,寫作也好,主要是通過語文課進行的,那語文課的使命到底是什麼呢?

一個是母語訓練。尼采曾說過:“母語就好比文化的母乳。”每一個人,都是從小在母語的環境中學會表達、學會思考、學會交流的。

在周老師看來,一個人的母語水平好不好很重要。一個民族的文化主要是通過語文保存的,母語是一個人精神上的祖國,愛國首先就是愛母語、學會運用母語。孩子將來從事的職業或許千差萬別,每個人的個人天賦也有差異,但不管什麼職業,母語水平都是基礎能力,閱讀、寫作、表達交流能力都是基本要求。

另一個是心靈培養。在語文學科領域,從學習內容來說,除了聽說讀寫,還有兩種能力:感和思。“感“即感受的能力,”思“即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有助於一個孩子心靈的健全,它可以帶給孩子們豐富的情感感受力與深刻的思辨能力。

語文學科不僅是一門知識性的學科,更是一種能力訓練,如果既有高超的母語水平,又養成了健全的心靈,那麼我們就可以說這個孩子的語文水平是高的。而不管是母語訓練還是心靈培養,共同途徑都是閱讀和寫作。

閱讀一定要選擇偉大的書

讀什麼,是閱讀中的第一個要點。周國平老師曾說到:“一個人如果只讀平庸的書,那麼他一定是個平庸的人。而如果他要讀一些偉大的書,他不一定會變得偉大,但這些潛移默化的內容,至少會讓他的心靈有了更高的方向。”

什麼樣的書才是好書、有含金量的書呢?是那些閃耀著人性與思想光輝的經典作品。經典作品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曾經歷過多少代人的選擇、無數時光的沉澱。文學作品能夠讓孩子見識到、接觸到更廣泛的世界,更早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多樣性、豐富性、差異性,打開孩子的知識面。

當然,閱讀時一定要記筆記,記住那些對你有啟發的、喜歡的內容,記住那些你突然冒出的某些想法。如此一來,不僅能夠強化孩子對該段內容的記憶,還能夠積累素材,等到真正寫作文的時候,靈感自然而然就會到來。

周國平講座:關於閱讀與寫作,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知道的事

家長和孩子們聽的very認真呢

怎麼樣才算是正確的“寫”

什麼樣的作文才是一篇好作文呢?有人說句子優美,有人說要有形容詞,有人說要有套路,什麼排比句、倒裝句、反義詞統統用上……周老師卻不這麼認為。

作文一定是正確的寫作。第一,首先要做到誠實,真聽、真看、真感受,不要編造假的、虛幻的內容。第二,文章表達一定要準確,好的想法就一定要有好的表達,要尋找到最能精確描繪自己所見所想的表達方式。第三,要注意簡潔,不要囉嗦。一旦有廢話,就沖淡了自己所感受到、所思考的東西,文章也會成為流水賬。寫作過程體現的是一個人真實的、獨立的思考,以及正確表達的能力。

等等,這就結束了?

NO~NO~NO~

為了促進孩子與周國平老師的進一步交流

我們在最後一個環節

安排了“互動對話”!

讓我們一起看看

周國平老師和孩子們將擦出怎麼樣的火花?

哈哈哈,不得不說

這群小朋友提的問題都很專業呢~

周國平講座:關於閱讀與寫作,家長和孩子都應該知道的事

老師,我有問題要請教

孩子1:“老師,我現在特別喜歡閱讀校園小說,幽默搞笑的,但是媽媽總說三觀不正,我想知道校園小說是好書麼”?(ps:嗯~這娃道出了無數小朋友的心聲~)

周國平老師:“關於校園小說,我看的很少,不算熟悉。但是我們也不能用小說類型去歸納一本書的好壞。任何一個門類中,都是既有好的、也有壞的。關鍵是你要掌握判斷的標準,除了校園小說,你還要看一些公認的好作品,如此一來,你就可以用經典作品的水準去衡量你所讀的每一本書,具有辨別好書壞書的能力。慢慢地你就會發現那些校園小說中的好作品,丟掉那些壞作品。”

孩子2:“老師,您覺得怎麼才能用自己的所學寫出一篇精彩的作文呢?”

周國平老師:“有這個想法真的很好,但一篇精彩的作文不是偶然產生的,這需要很多的積累

,就像我前面所有的,需要閱讀大量好書。其次是運用。運用過程是個需要思考的過程,把合適的積累運用到合適的場合去,選擇最準確的使用場景。“(ps:沒錯,先給自己定個小目標~)

孩子3:“老師,我讀了很多書,也摘錄了不少好詞好句,就是應用不到作文中怎麼辦?“

周國平老師:“我不主張你把大量的精力花在摘錄好詞好句,單純地記住這些句子,這樣是機械的在學習。而且所謂好詞好句都有它原本的語境,可能這句話聯繫它所在的上下文是真正好的,但你把它拿出來用在不相干的地方,它就不再是準確的、優秀的表達了。你真正要學習的是好詞好句好在哪裡?作者為什麼用這個詞去表達?這個表達為什麼最符合語境的需要?這些道理是可以推廣的。“

孩子4:“老師,我讀的書挺多的,我覺得我作文寫的很好,但是作文素材我為什麼老是找不到?”

周國平老師:“讀書雖然多,但是沒有記筆記,所以會一直會使用別人的素材。以後在閱讀的時候,可以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記錄下來。在生活中發生的事情,也要主動地去收集。如此一來,素材慢慢積累就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