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從複利思維開始

隨著自媒體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想要通過寫作來開拓自己的副業,無論是用來抗擊未知的風險,還是讓自己的生活多一點保障,特別是在當前的特殊時期,使得人們對於副業的需求更甚,總之寫作能力成為了當下人們所重點提升的能力。

秋葉大叔的《寫作7堂課》分別從框架式寫作、複利式寫作、碎片化寫作、聯機式寫作、結構化寫作、清單式寫作、覆盤式寫作7個方面闡述瞭如何去增強寫作能力,打造個人品牌。但是讓我陷入思考的是複利式寫作。


寫作,從複利思維開始

寫作7堂課

“複利”最先是在金融領域,好的投資,加上時間的力量可以獲得指數倍的收益。而用在寫作裡,複利的力量同樣讓人震驚。比如說俞敏洪老師出版的詞彙書,每一年參加研究生考試的考生幾乎人手一本,這不僅為他帶來了豐厚的版稅回報,也讓他的知名度在考生群體中直線上升。但是很多人只想著通過寫作來賺錢,如果僅僅看到稿費那便是對複利威力的忽視。

例如,當你看到自己的榜樣在日更,你也蠢蠢欲動註冊一個平臺的賬號,也開始日更,期望能夠像榜樣一樣賺到錢。或許你還發現竟然自己的同學已經出書了,你也急不可耐地約稿出書,但是忽視書籍質量,最終結果往往會南轅北轍,自己累得不行,還沒有賺到錢。

寫作最容易發揮複利作用要依託於所寫作品的質量。在金融領域裡,想要獲得高回報首先要有好的投資標的。而作品質量好壞,隨著時間的沉澱,將會呈現完全不同的結果。好書如同《論語》,被人稱讚為“半部論語治天下”,直到今天也是人們所學習的內容。

好的作品,能夠經受得住時間的洗禮。作品質量的好壞最大的影響因素不是文章詞句的優美程度、也不是文章標題是否吸引人,而是能夠給人帶來思想上的啟發,打造底層思維,幫助讀者掌握技能。看這些書時,會經常覺得燒腦,但是內容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學會的,是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決策。

即使人人都喜歡快餐式的文章,但是創作乾貨高質量的文章才能促使自己成長。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消化和吸收,輸出自己對於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思考,一方面加強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隨著時間增加,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你的專業性,從而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可能性。具體如何來寫呢?

寫作,從複利思維開始

以質量為複利的寫作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思考:

寫出觀點的高度:好的語言總是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例如《思考,快與慢》這本書裡,通過很多小實驗讓人們感受大腦是如何控制我們,那些反直覺的觀點更是讓人陷入對思考的沉迷。

寫出內容的深度:不只是看到表面的現象,更能深入分析其中的原理,背後的邏輯。例如施展老師的《樞紐》一書,他以中國的超大規模性為線索,將中國從古至今的歷史串聯了起來,給出了統一的解釋框架,給讀者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角度。

寫出視野的廣度:需要不同領域的知識積累,融會貫通。曹雪芹一本《紅樓夢》就名垂千史,而這本書也被人們稱為百科全書式的長篇小說,有著細膩的人物刻畫以及精美的詩詞歌賦,以至於衍生出專門研究《紅樓夢》“紅學”專家。

寫出人文的溫度:需要有很強的同理心和共情能力。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讓所有讀過此句子的人免不了回憶出自己的青春故事。一句“我是人間惆悵客”又讓多少人心有慼慼。

寫作要對自己有所要求,寫出對他人有用的文字,不完全是憑著自己的喜怒哀樂隨意表達自己的感受看法。即便蹭熱點,也要寫出自己的內容,而不是人云亦云。雖然一下子難以達到流芳百世的高度,但是可以用心來耕耘自己的乾貨文。乾貨文大多是以技能為主,所以可以以專題形式來寫時間管理,精力管理,如何理財,如何製作海報等等,總會有人需要你寫的內容。

巴菲特提出的複利效應,三個影響因素:足夠的本金,好的投資渠道,足夠的耐心和時間。相比寫作,有好的平臺,寫出好的文字,不斷迭代,堅持提升自己,終將遇見那個不一樣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