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是老大還是老二?

皇黎民


古云: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孔子作為儒家思想體系的創立者,亳無疑義是偉大的。儒家思想影響了中國幾千年,至今仍滲透和體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信他的人,獨尊儒術。棄他的人,批林批孔。但究竟如何看待,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過去評論不一,而今爭論不休,足見其影響之深遠。聖人當年攜子路遊歷諸國、問津江湖之時,恐怕沒有想到這些。

人們對待某種思想的態度,更多反映為一種需求,而不同人群的需求是不一樣的。當思想成為政治上的需要,也就不可避免地站立到了風口浪尖,尊崇既至,譭譽亦來。尊崇是因為確實有現實指導意義,譭譽也並不針對思想本身,而是為了對立。

在世界思想史上,孔子是舉足輕重的大家,研究世界思想史、研究中國發展史,避不開他。蓋因有他,西方研究者才不敢輕視中國思想界。正因有他和他的思想,中國文化傳承才多了生生不息活力。

作為人之個體,孔子在他的當世亦是卑微的。因為思想,孔子一直在閃爍光芒,照亮著人世的天空。有了影響世界的思想的人,就是思想家!這個"家"是別人封的,當之無愧。


白鶴書屋


試答: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是老大還是老二?

“老二”。

在批林批孔時期,我上小學三年級。每天幾乎不上課,寫批林批孔的“批判稿”是每天的主要“課程”。

現在我理解所謂的“批林批孔”,就是把死去2年零4個月的林彪和故去2千4百年的孔子“綁定”之後,進行“評論”和“謾罵”。

那個時候,把孔丘、孔子、孔聖人叫“孔老二”。今天看起來,很是荒唐。

不管怎樣去“評說”,孔子在中國人的思想裡是“萬代宗師”的“禮”念,改變不了。

“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天又生我們,長夜才復旦”可見,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的地位。


孫慶國的文話旅行筆記


孔子不僅在中國第一,而且在世界也是第一!

文革時期,中華大地流行起了一股批孔潮流,通過妖魔化的侮蔑,迂腐、愚昧、反動、呆板、專制、下流成為孔子的代名詞,“孔老二”也成為了對孔子的蔑稱。在文革批孔最嚴重的1974年,甚至還出現出版了由巴金編文,顧柄鑫、賀友直繪畫的《孔老二罪惡的一生》連環畫。對孔子進行了顛倒黑白的人身攻擊,對儒家文化進行妖魔化的侮蔑。

真實的孔子是全人類第一個聖人,全世界第一個老師!

儒家思想自漢武帝時期的公元前134年開始,一直被封建社會統治階級用做國家一元化的指導思想2045年。

一、原汁原味的儒家文化是一種既有道德功能、又有政治功能的全能文化

我們之所以說儒家文化是一種全能文化,就是因為儒家文化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代的封建社會既是百姓“修身齊家”的道德文化、做人文化,踐行文化,也是帝王“治國平天下”的政治文化、治國文化、實踐文化。

孔子的一生都在不遺餘力地宣揚他的“仁學”,並在周遊列國時不厭其煩地宣傳他的政治主張——“仁政”,可惜沒有一個國君理睬他,卻遭受了不少白眼、委屈、恥辱。

孔子主張的理想社會模式是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得其所、人人為公、人盡其力的世界大同。孔子把腦海中夢想的社會理想模式拿出來與春秋時代的統治者交流時,只能得到統治者的恥笑、嘲笑;

孔子開辦了私塾的教育模式,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序漸進的教育思想再過一萬年也不會過時。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體文化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主體思想是以人為本的的人學,人學思想有兩個基本概念:人與仁。

第一,什麼是人?

西方人認為人是上帝創造的。中國人認為人是自然進化的。所謂人,就是具有仁義禮智信五條做人品德、做人品質、做人品行的孝子、善人、好人、君子。否則,就是有人形、沒人性,披人皮、沒人格,穿人衣、沒人品的衣冠禽獸。

第二,什麼是仁?

西方人認為人是罪惡的化身。人的一生就是向上帝懺悔的一生,人生過程就是贖罪的過程,是上帝拯救靈魂的過程。

中國人認為人是善良的化身。

仁者愛人,最低限度不害人;

義者助人,力所能及幫助人;

禮者敬人,放下傲慢尊敬人;

智者明人,明辨是非聰明人;

信者誠人,光明正大不欺人!

由此可見,

儒家文化是明明白白的道德文化、做人文化、踐行文化。和神神叨叨的神學文化、神秘文化、修行文化有著本質的區別。

二、董仲舒既是儒家文化的繼承者、發展者,也是儒家文化的篡改者

董仲舒改造過的儒家文化,“三綱”、“四權”思想是封建主義的腐朽思想,“五常”思想是人文主義的偉大思想

公元前134年,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儒生董仲舒獻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漢武帝採納了這個建議。從而結束了秦漢以來“師異道、人異論、百家殊方”的思想文化混亂局面。為封建社會提供了正統的社會主流文化,為漢唐盛世提供了統一的國家指導思想。

至此,儒家文化不僅成為漢唐王朝的國家指導思想,而且成為歷朝歷代封建王朝的統一指導思想、社會主流文化。從此,儒家文化徹底解決了國家指導思想始終如一的問題。儒家文化如同國家的靈魂,國家政權可以推翻,皇帝可以消滅,但新的國家政權、新的皇帝仍然沿用儒家文化的兩大功能治國安邦。這就是儒家文化不朽的魅力,這就是儒家文化如鐵的軟實力,這就是儒家文化神奇的凝聚力、吸引力、粘合力!

提出這個建議的董仲舒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採納這個建議的漢武帝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因為他們兩個人共同解決了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一大難題,即國家指導思想多元化造成國家政出多門、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混亂局面。當儒家文化成為國家一元化的指導思想以後,認識統一了、政策一致了、行動統一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民族的凝聚力增強了,國家的向心力增強了。從而開創了大一統中央集權封建帝國的時代巔峰。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思想觀點雖然荒唐可笑,但是卻給封建統治者提供了國家政權合法性、合理性的理論依據。董仲舒提出的“三綱五常”思想觀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三綱”本來是指父與子,夫與妻,君與臣之間的相互關係。父為子綱,夫為妻綱、君為臣綱,從倫理道德角度講是正確的。任何一對矛盾都必然存在主要與次要兩個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事物的性質。但是把父與子,夫與妻,君與臣相互之間的道德規範,政治化、制度化、法律化是完全錯誤的。董仲舒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就不是一個道德問題,而是一個政治問題、制度問題、法律問題。所以,董仲舒的“三綱”與“四權”是徹頭徹尾的封建主義腐朽文化,沒有一星半點兒的儒家文化味道。但董仲舒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五常”思想觀點卻非常正確,因為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五條道德標準。聖人孔子只提出“仁、義、禮”三個字,孟子提出“仁、義、禮、智”四個字,董仲舒完整提出“仁、義、禮、智、信”五條道德標準,這是對儒家文化的偉大貢獻,這是中國人學思想的偉大成果。由此可見,董仲舒“三綱”、“四權”思想是封建主義腐朽文化。董仲舒的“五常”思想是人文主義的偉大思想。

三、朱熹閹割的儒家文化,淪落為徹頭徹尾的封建主義腐朽文化

朱熹宣揚的“存天理,滅人慾”禁慾主義謬論,徹底顛覆了儒家文化“食色,性也”的人本主義思想光輝。把人的自然慾望當成社會罪惡,這是禁慾主義的荒唐思想。有資料顯示,在朱熹謬論未出來之前,古代婦女為亡夫守節而不肯改嫁的婦女數量不足百人,而朱熹謬論出來之後,婦女就算想改嫁,但受到朱熹謬論毒害之後,也不敢改嫁。此時為亡夫守節的婦女數量成千上萬,成為中國婦女的千年噩夢!

附:孔子家訓

孔氏家族目前在世的就有200多萬人,光曲阜就有15萬人。孔家分成20派,有60支,管理這樣一個大家庭,既要有硬性規定的嚴格要求,又要有家庭文化的軟性影響。因此,孔家後人就按家規和家風的要求,擬定了一套家訓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自我檢點,不扯濫務;

居身簡樸,辛勤勞杵;一絲一縷,恆念力物;

粗茶淡飯,慎近酒酤;恪守信義,鄰里互助;

忠厚傳家,苦讀詩書;振振繩繩,繁我孔族。

家風在塑造人的過程中,起到的是奠基的作用。這個作用是人生一切行為規範的前提。人一來到世間,剛站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良好的家庭育人環境,一直都在推動這個家族不斷向前發展。


董海發


說明白一些,凡尊孔者,無一不是滿腦子封建等級意識之人,還是倚權得勢的中上階層之話語人。也就是說,國民很少有尊孔者,由於發言權掌握在這些人手裡,因此不乏造勢條件,便顯得氣勢熏灼,咄咄逼人,顯示猖狂。本身這不算問題,因為人各有志,愛好是每個人的權力。問題在於今日之文明的時代,生則平等已經成為了大趨勢,還因為它支撐著民主、自由以及公平公正,在此時依然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顯然是不合時宜了。況且,我們的歷史已經清清楚楚寫滿了故步自封,自以為是,寫滿了落後和屈辱,真不知道為什麼還有人會頑固地信從呢?難道可以與事實不顧嗎?也許它真的說的很好聽,實際則是經歷了兩千多年,也只是說說,並沒有讓國人忠義禮知信,也沒有叫百姓安分守己,聽天由命,更沒有使民眾溫良恭儉讓,表現出太多的德行,等於是浮雲,讓人傾慕,竟可向往,就是太高,夠不著,也只當是聽聽音樂,撈個心曠神怡,此外毫無意義。關鍵是,現在是一個務實的時代,人們需要為生存而奔忙,真的沒有時間來欣賞音樂。因此,再別張揚這些沒有用的陳詞濫調了,我們面臨的問題有太多,它解決不了,不僅過去不行,現在更不行。還有一點很重要,國人還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其尊崇的是人人平等,是從來就沒有救世主,是人民為世界的主人,這和儒家思想是格格不入的,根本不是一個層次。所以,孔子當不了老大,能成為老二已經是給他面子了。


辣眼刺鼻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封建皇帝,都讓孔子當教育部長。

孔子當了2000多年的教育部長,當然是老大了。

孔部長用儒家思想教育老百姓。

在孔部長的親切教導下,所有的老百姓都變成了愚昧無知,沒有思想,沒有自我認知的勞動工具。

鑑於孔部長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封建皇帝們世世代代都給孔府很高的俸祿。

今天的某些人還要請孔部長當教育部長。

讓孔部長教育現代人。

請問大家,

孔部長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千秋萬代家天下的理念,您接受嗎?

孔部長用培養奴才的方法培養學生,您覺著合適嗎?

為封建皇帝服務了2000多年的孔部長,能為人民服務嗎?


用戶2514177795319


孔夫子不是沒有缺點,有缺點,但wg 小將說不上來,成天說那些老掉牙的維護封建等級制度,那我問你2500多年前還能說些什麼?說民主自由?說人們生而平等?在那個年頭說這樣的話不就是痴人說夢嗎?歷史有它發展的必然規律,任何一個偉人都會為歷史侷限所限,拿現代標準去要求古人,你心裡還有良心嗎?還有公平公正嗎?一個接受過現代化教育的人都無法做到公平公正的評價一個歷史上的偉人,憑什麼要求2500多年前的聖人擁有現代人的思想境界呢?孔子說了適合他時代的話,為那個時代所適用就是偉人。對於今天的人們,這些只有參考和啟發作用。不可能再在現今社會上使用,用了,那隻能證明我們現在的人全都是傻子,而絲毫無損他們是古聖人。尊重我們的偉人,只要你有足夠的本事,你也可以站在偉人的肩膀上成就你更偉大的事業,創造出你更偉大的思想。那不是一味靠貶損古聖人來抬高自己,那隻能顯得你更像一坨屎。


yusjldr有想法的人


我覺得好有一比,日本天皇,萬世一系,皇統從未中斷,而且從來沒有人覬覦天皇之位,想要取而代之。就算扔了原子彈也不行。

中國雖然王朝家姓換得勤,但在思想文化領域,兩千年來,卻基本上也是萬世一系,法統從未中斷,而且從來沒有人覬覦孔子聖人之位,想要取而代之。蒙元尚且尊奉其為“大成至聖文宣王”,滿清把祭孔定為每年的年例。

所以,孔子的地位是很明白的了。


齊文刀


對孔子的評價,就是對中國兩仟年封建社會的評價;同樣,也是對以孔子儒家思想體系下的中國政治的再認識。

認識儒家思想的核心,一個字:禮;將封建制度的社會等級,以不可逾越的文化方式固定下來,維持世襲的王朝統治;這就是禮教。對此,魯迅先生也用兩個字作了對應:吃人!封建制度淪落半封建半殖民地形式下,中國的衰弱以鴉片、中國人以“東亞病夫”、中國的國情以割地租界軍閥割據、中國的國力奄奄一息、中國人普遍的麻木不仁,當年的中國、就是一隻待宰的羔羊!

禮教之於中國,幾乎要滅亡中華民族。要論孔子欲罪中華民族,當第一人——第一罪人!

我不明白!為什麼歷史歷歷在目,獨尊儒家、儒家敗家已是不爭,居然還有人歌功頌德?

我倒是特別贊成將《孔子學院》開遍全世界;但我覺得不靠譜;外國的“聖明君王”民選、選民作主。

儒家極力維護的君權皇綱,雖然把儒家扶上了文化正統,然而,儒家只是皇族達官的奴才和看家狗;儒家的思想沒有支撐住一個不亡的朝代,反倒是奴顏婢膝附上一個又一個、越來越沒落的王朝,它是當仁不讓的頭號“掃帚星”,也是數一數二的超級奴才。

說孔子大?說孔子二?孔孟之道的儒家思想是差點埋葬中華民族的大墳墓;死捧著封建社會思想的腦殼、二!


胡湘閩


孔子不但是偉大的思想家,理論家,教育家,還是偉大的革命家,革命一詞本身就是出自孔子筆下,論語,湯武革命,革命的目的就是誅殺獨裁暴政,孟子曰,湯武誅獨夫,獨夫就獨夫民賊,孔子倡導革命是中國歷史第一人,也是中國有文字記載第一個提出來的,其思想,觀點與革命精神在論語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孔子的法制思想領先古羅馬500年,比西方法制思想奠基人孟德斯領先:1800年,尚書五刑疑,赦。就是疑罪從無。在全世界第一個提出男女平等,子曰男尊女卑,在全世第一個提出,反對人治,提倡法制,君君臣臣,君子以振民育德,奉法以利民,折獄無論,以意為限。在全世界第一個提出民主憲政的人,子曰,天道之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他的中庸之道,是西方哲學的指導方針,西方那套扛精理論離開“中庸”什麼都不是了,都不敢說極端話,包括你的辨證法,辨來辯去你還得回到園心,他的道德規範,仁義禮智信是世界標準,不論全世界任何民族,宗教,團體,個人沒人敢說不對,仁即人道主義,信即信譽契約精神,仁即西方的仁慈,人性化管理,孟子的人權大於主權成為西方價值觀,仁愛西方學會了叫博愛,孔子不光是中國的財富,還是世界的財富,整個伊斯蘭教的創始人,先知默罕默德認為真正的智慧在中國。同代西方大思想家摩尼才說除了兩隻眼眼看世界的中國人,一隻眼睛看世界的希臘人,其他民族都是瞎子。可想而知,他將希臘的蘇格拉底看成了獨眼龍,只有孔子才是世界偉大的思想家,偉大的理論家,偉大的教育家,偉大的革命家……。


騎馬神魚


孔子在中國思想史上,無疑是老大。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曾掀起“批林批孔”的高潮,孔子被蔑稱為“孔老二”。“孔老二”之稱,也並不是有多大的貶義,就如張老三、王老五一樣,只是一個排行而已。為什麼有人把孔子稱為“孔老二”呢?只因孔子是孔家的第二個孩子,名曰“仲尼”,仲也就排行老二,被喊“孔老二”,的確有些不受尊重的意思。

儒家思想在先秦時期什麼都不是,孔子周遊列國,到處宣揚他的“仁”和“禮”,但幾乎沒有引起哪個國家的重視。這其中,就是孔子看到春秋後期“禮崩樂壞”,各諸侯國的王們不奉周天子為王,一個個擁兵自重,成了和周天子平起平坐的國王。在孔子看來,這是無君無父的表現,沒大沒小,沒有一點禮節。因此,周遊列國,到處宣揚他的禮節和仁義。可是,人都是自私的,誰不想自己說了算呢?也就沒人聽孔子的。

後來,秦國商鞅變法,法度嚴厲,秦國便強大起來,到戰國末期,秦滅六國建立了秦朝。秦朝便以法家思想為立國思想。由於秦始皇想尋找長生不老藥,詢問方士,方士多次騙秦始皇海上有仙山,山上住神仙,而方士最後逃跑,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一怒之下,坑殺了一些方士,並燒了方士的一些書籍。於是便給後世落下了“焚書坑儒”口實。

在漢朝前期,儒家學說並不受用。漢武帝即位之後,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於是,漢武帝便“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思想便成為自漢代以後各封建王朝的政治統治思想。而董仲舒,又在儒家思想中摻入了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實際上,董仲舒所推崇的“孔子之術”,就是“君權神授”。而人要分君臣父子,上下尊卑,要懂得各自所處位置。告訴天下人,皇帝是上天的兒子,天子是人類的最高統治者,任何人不得反抗和褻瀆。而關於君臣之禮,孔子曾說:“君使臣有禮,臣事上以忠”,後來,這句話被後世儒家繼承者們解讀為“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王,子不得不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思想成為中國人兩千年的思維羈絆。而儒家學說中的“禮”和“仁”卻成了封建統治階級的假話和偽裝。孔子說“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可是帝王家爭奪皇位時,兄弟之間卻要大開殺戒,父子之間卻要逼宮。可見,封建統治者的口是心非。特別是後世出現的《二十四孝》和《弟子規》這類的東西,直接把孩子變成了愚忠愚孝的小傻瓜。到清代中國便落後西方近兩百年。

那麼,儒家思想對於今天的人是否有用呢?當然有用,完全可以將他作為一種修身的讀物。因為它可以讓人變得更懂禮貌,更善良。那就是“禮”和“仁”。如果將其解讀為服從,絕對服從,那儒家思想就成了害人的東西。因此,對於儒家思想,要看我們怎麼理解,甚至是用於什麼目的。但無論如何,儒家思想在今天都不能佔據每個人的大腦,一旦佔據,就會走上極端,極速倒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