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关系,现在的京杭大运河是解放后根据元(明清)运河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修整扩建而成的,元运河是取直了隋运河,是现在运河的前身。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隋运河是隋炀帝杨广时期(施工期:公元605年-公元610年)开凿的,以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运河组成并勾连起桑干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的隋朝大运河,隋朝大运河总体走势恰似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开封是其“顶角”,长安与洛阳通过通济渠西段(今洛河河道)、黄河、广通渠与开封相连,通济渠西段、洛阳、黄河、广通渠、长安依次连缀隋朝大运河顶角开封的横向延长线。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隋朝大运河在黄河以南的部分(即通济渠、淮河、邗沟、长江、江南河)主要是为了将江南钱粮供给到受到战乱削弱的北方,进而维持隋王朝官僚体系在长安、洛阳两京的正常运转。这条河段也便因为这一“供给中央”的使命而得到后继者唐王朝的重视,在疏浚河道有意加强了这一段落的修建,安史之乱以后,唐王朝更努力地保持这一“生命线”,吸收江南经济补给,以应对北方的藩镇、吐蕃及回纥。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朝大运河是元世祖忽必烈时期(施工期公元1283年-公元1293年)开凿的,以通惠河、御河、会通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组成并勾连起海河、漳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的元朝大运河。明朝初年,又先后两度疏浚会通河,这才形成了明清时期勾连起北京地区与江南地区的京杭大运河。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不再为长安与洛阳绕那么大一个弯,而是略有弧度地绕过泰山,直奔元大都与明清北京,元朝的政治中心处于长城内外农牧产业区之间的元大都,从此彻底取代曾经的关中与中原,北京成为元明清三朝的军政中心。因此,元朝大运河在开凿之时,不再需要考虑“中原”这个支点,仅仅需要把元大都与江南直线连接起来便好,因此“由弯变直”。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隋朝大运河与北京幽州城(北京)的关系是供给中央与经略边镇的关系,是中央工程部分用来供给东北战略的关系,所以河道是“弯转”的,而元朝大运河与北京城的关系则是中央工程供养中央,比隋朝大运河与幽州的关系更直接,所以河道是“径直”的。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解放后对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使其重新发挥航运、灌溉、防洪和排涝的多种作用,部分河段已进行拓宽加深,裁弯取直,新建了许多现代化码头和船闸,航运条件有所改善。季节性的通航里程已达1100多千米。江苏邳县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吨的船队可以畅通无阻。

隋运河,元运河,和现在的京杭大运河三者之间的关系

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