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從“無心計”的弱智親王到“攻心計”的一代明君

唐宣宗:從“無心計”的弱智親王到“攻心計”的一代明君

唐朝中後期,宦官取得了禁軍的領導權,因此很多時候皇帝的繼任者往往不是皇帝說了算,而是由手握兵權的宦官決定,宦官們一般會擁立上一任皇帝的兒子或者兄弟作為新一任皇帝。但是,有一位幸運者比較特殊,他是以“皇太叔”的身份繼任皇帝的。這位幸運者,就是有“小太宗”之稱的唐宣宗李忱。

如果古代有奧斯卡影帝獎的話,唐宣宗絕對是奧斯卡影帝無可爭議的獲得者。他在做皇帝前隱忍多年,把自己偽裝成木納愚笨之人,在他登基做皇帝后,他才展現出真實的自我,人們發現他精明能幹,虛心納諫,有唐太宗的風範。原來他多年的裝傻不過是韜光隱晦,等待時機,真是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唐宣宗是唐憲宗的十三子,年少時被封為光王,雖然貴為皇子,但是由於他的母親鄭氏出身低微,原本是鎮海節度使李錡的侍妾,後來李錡造反被殺,鄭氏入宮做宮女,被唐憲宗臨幸後生下李忱。因為自己母親的身份,他總是被其他皇子嘲笑捉弄。於是他將自己封閉起來,終日沉默寡言,對任何事都無動於衷。久而久之,身邊的人都認為這是個弱智的人。

唐宣宗:從“無心計”的弱智親王到“攻心計”的一代明君

甚至連他的晚輩也把他當做取笑的對象。有一次他的侄子、當時已經做皇帝的唐文宗李昂在十六宅宴請諸王,李昂看到李忱又像往常一樣一個人在思考人生,於是決定作弄一下叔叔,李昂對大家說:“誰能讓光王開口說話,朕有重賞。”結果在座的各位使盡渾身解數,也沒能讓李忱說一句話,並且無論別人如何戲弄,李忱也沒有表露出一絲不快。李忱這副痴呆的模樣,把天子李昂也逗得捧腹大笑。但是,有一個細心的親王察覺出異樣,他就是後來的唐武宗李炎。李炎心想:正常人如果被這麼多人捉弄,肯定會發火,像光王這樣無動於衷的太反常了,光王莫非是扮豬吃老虎?於是,李炎暗暗留了心眼。

唐文宗駕崩後,李炎在宦官的擁立下成為新一任皇帝,他覺得身邊留著心裡高深莫測的光王是個隱患,於是他決定除掉光王。可是光王畢竟是自己的親叔叔,而且又沒犯罪,無端殺害恐怕人心不服,於是李炎決定對光王採取暗殺行動。李炎安排了各種各樣的鴻門宴讓光王參加,他邀請光王一起玩馬球,然後找人對光王下黑手,把光王推下馬,想在混亂中用馬踩死光王,誰知道光王命大,只是摔得鼻青臉腫但是卻保全了性命。李炎不死心,繼續找各種機會謀害光王。於是光王頻頻遭遇不測,在宮中走路被絆倒了滾下臺階,在大雪紛飛的時候和皇上出遊,光王又莫名其妙地跌落馬,在冰天雪地中失去知覺。但是,每次光王好像都有神功護體一樣,雖然總是遍體鱗傷但是性命無憂。

唐宣宗:從“無心計”的弱智親王到“攻心計”的一代明君

古巴前總統卡斯特羅一生遭遇六百多次暗殺,但是都幸運的躲避成功。光王和卡斯特羅一樣,冥冥之中自有神靈庇護,所以李炎組織了多次針對光王的暗殺行動都失敗了。這下李炎坐不住了,光王心機叵測而且如此命硬,對自己絕對是嚴重的威脅。於是李炎決定採取措施,直接解決光王!

有一天,光王突然被四名內侍宦官抓起來關進了永巷,幾天後又被捆得像個肉粽一樣扔進了宮廁。這時內侍宦官仇公武對武宗說,這個傻子命硬,乾脆讓我拖出去一刀宰了。武宗同意了。仇公武隨後趕到宮廁把奄奄一息的光王撈了出來,並且偷偷把光王運出宮外。從此光王暫時離開了京城,流落民間。

會昌五年(公元845年),年僅31歲的唐武宗由於長期服食丹藥而病危,由於武宗的兒子年幼還沒來得及策立太子。這給了手握兵權的宦官們把持朝政的良機。於是當時的宦官頭子馬元贄和仇公武決定擁立光王為新一任儲君,光王被立為皇太叔。

會昌六年(公元846年)三月,唐武宗病亡後,光王以皇太叔的身份繼承皇位。馬元贄和仇公武打的如意算盤是光王痴呆,是個做傀儡的好人選。前面兩任皇帝唐文宗和唐武宗都是狠角色,唐文宗雖然志大才疏,但是極度厭惡宦官,曾經策劃了“甘露之變” 想將宦官一網打盡,最後由於行事不周失敗了。而唐武宗更是雄才大略的主,他繼位後不久就逼擁立自己的大宦官仇士良退休。宦官們在這兩個皇帝手下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現在重新立了一個傻子做皇帝,宦官們的春天就要到來了。但是,很快宦官們發現,他們的如意算盤打錯了。宦官們的春天是暫時不會來了,來的是嚴冬!

唐宣宗:從“無心計”的弱智親王到“攻心計”的一代明君

登上皇帝寶座的李忱好像換了一個人,再不是那個木納愚笨的光王。他在登基的第二天,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唐武宗的宰相李德裕貶官,使李得裕從此退出了中央政權,結束了持續四十多年的牛李黨爭。

對積留的政務他處理得頭頭是道,他敏銳果斷、不凡見識,令宦官們不寒而慄,令大臣和百姓欣慰不已。他不怒自威,對宦官們嚴格約束,在宣宗期間,宦官們終久未能興風作浪。他親君子,遠小人,以法治國,勤於政事,從諫如流。在他的精心治理下,大唐帝國重新煥發了生機,後人稱他統治時期為“大中之治”。由於國力有所回升,唐宣宗在對外戰場上也取得了輝煌戰果,他派兵擊敗了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河湟之地,取得了晚唐最輝煌的軍事成果。

唐宣宗:從“無心計”的弱智親王到“攻心計”的一代明君

令人惋惜的是,唐宣宗到了晚年也重新走上先輩們嗑丹藥的道路,到了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他的病情惡化,於大明宮駕崩,享年五十歲。

唐宣宗的一生,充滿了戲劇化,他像奧斯卡影帝,一人分飾兩角。他的前半生,為了躲避險惡的宮廷鬥爭,他韜光隱晦,掩飾自己的才華,等到登基做了皇帝后,他才展現出真實的自我。在這點上他和北齊的開國皇帝高洋十分相似,高洋也是前半生把自己偽裝成傻傻的老實人以躲避哥哥高澄的迫害,等到高澄被害後,高洋立刻展現出他精明強幹的一面,全盤接手高澄所有的權力,連他的對手宇文泰都對他稱讚不已,認為高洋的能力不在其父親高歡之下。愛好學習的唐宣宗不知道是否從高洋這裡學習了韜光隱晦之策?總之,唐宣宗是一個好皇帝,也是一名優秀的演員。這就是一代影帝唐宣宗的戲劇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