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在颜庙附近没有通往少昊陵的公交车,而在除夕日打车也不容易。一个小三轮过来就要50元,并且不还价。好歹叫住一辆出租车,讲好单程25元。女司机很和善,坦诚地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年三十,平日用不了这么多钱。因为明天计划去邹城,看女司机人不错,我顺嘴儿问到邹城包车需要多少钱。女司机说得100元,但马上补充说,她去不了,初一早上需要到亲戚家拜年。

少昊陵古称云阳山,在曲阜城东的一座小丘上,相传为中国古代“五帝”之一少昊的陵墓。按照先秦时期史官编撰的主要记载上古帝王、诸侯世系的《世本》的说法,少昊是黄帝的儿子,死后葬在鲁故城东门外的寿丘。少昊陵建筑始于何代,史籍没有记载,但在宋真宗巡幸曲阜的有关文字中已经提到少昊陵的有关情况。关于少昊,历代史家有多种说法,且大相径庭。但因为是在曲阜游览,就不妨把曲阜人比较喜欢的说法当作正解,也算“入乡随俗”。

少昊陵远离主路,如果不是坐出租车,要自己找还真不好找。景区门前没有任何游人,也没有车辆,冷清的程度比颜庙更甚。超低的人气加上50元的门票,让已经有些疲惫的妻女觉得有些不值,遂让我一人进去,她们俩只在门前拍照留念。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少昊陵正门前立有一座四柱三门冲天式石牌坊,坊额书楷体“少昊陵”三个大字。此坊为清乾隆六年(1751年)奉敕重建,监立者是孔子六十七代孙、曲阜知县孔毓琚。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正门面阔三间,灰瓦悬山顶;剥落的彩绘,让其更显庄重朴素。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进入正门,可见一个古柏参天的宽阔庭院。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庭院北端建有歇山顶享殿五间和悬山顶东西配殿各三间,前者为绿色琉璃瓦,后者为灰瓦。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这三座殿堂均为明代遗构。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享殿内神龛中供奉有“少昊金天氏之神位”木主。这块神主牌位中“金天氏”的依据,来自《曲阜县志》“少昊金天氏。”的记载。神龛上方的“金德贻祥”匾额为乾隆帝御笔,其中“金德”一词源自少昊“以金德王天下”的传说。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东西配殿内布置有介绍少昊生平事迹的展览。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在西配殿廊下、享殿后侧的庙墙和两座配殿的南墙旁立、嵌有多快碑石,均为明、清两代皇上遣使祭拜少昊陵的记事、赞词碑。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在这些碑石中,年代最早的为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以明嘉靖朝致祭的最频繁,达9次之多;致祭的最高级别官员为清乾隆朝的一位吏部右侍郎。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清康熙七年(1668年)致祭碑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从这些碑石纪录中我们还发现,明代皇帝多是着遣曲阜地方官致祭,而清代多是由中央派出高级官员前往祭祀。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明天启元年(1621年)致祭碑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致祭碑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从享殿背后的墙门进入,即来到少昊陵的后半部分。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甬道尽处是一座由2662块条石砌筑的棱台形建筑,这就是俗称的“万石山”,即“寿丘”。“寿丘”是轩辕黄帝出生地的纪念建筑物,始建于北宋年间;后因避孔子名讳,改称“寿陵”。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台顶建有歇山顶小室,内中供奉有黄帝汉白玉雕像。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明代误将“寿丘”圈入少昊陵院内,使后人误以为其即为少昊的陵墓。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向北转过“寿丘”,可见一座土堆坟茔,这才是少昊陵,也就是世称的“云阳山”。《阙里志·古冢》对此有非常明确的记载:“少昊陵,在寿丘东北三十步,少昊葬于云阳。”两座历史性建筑距离如此之近,让人匪夷所思,难怪古人会将其混淆。

曲阜行——少昊陵怀古

陵前的“少昊陵”碑由山东籍著名书画家王学仲题写,字应该不差,但上石和刻工实在不敢恭维,竟然将“陵”字弄得得歪歪扭扭。

从我走进少昊陵到我半小时后走出来,景区里只有我一个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