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十侯爵,五位大司马

衣赐履按:西汉末年,皇太后王政君家族把持朝政。外戚专权,是西汉的政治特色之一,但王家的专权则绝无仅有,一个是时间长,前后持续四十余年;再一个是兄弟子侄轮着掌权,就跟在银行拿号排队似的,接力当大司马;还一个是,专着专着,就把大汉江山给“禅让”过来了。今天简要讲一讲老王家这些“出类拔萃”的人物,顺便讲一点他们骄(令)奢(人)淫(羡)逸(慕)的生活,呵呵。

老王家的台柱子:皇后王政君

话说长安有个廷尉史(司法部总务官),名叫王禁,胸怀大志,不拘小节。两大爱好:一为喝酒,二为纳妾。生了四个闺女,八个小子,二闺女名叫王政君,为正妻李氏所生。

衣赐履说:原文为“禁有大志,不修廉隅,好酒色”,真想不明白“有大志”和后两者是什么关系,呵呵。

李氏怀着王政君时,曾经梦到月亮钻到肚子里。王政君逐渐长大,出落得花儿一样,而且性情温柔,谨守妇道。到了婚嫁年龄,家里给王政君许配了人家,可是还没过门儿,对方就死了。后来,东平王要把王政君接到府里当姨太太,还没成行,东平王死了(前52年,宣帝刘病已封儿子刘宇为东平王,而王政君打算进王府应在前54年之前,时间上有出入,疑有误。也可能是史家为了让王政君这样的牛人有些牛经历,讲起来才能眉飞色舞)。王禁大异,就请相士给王政君相面,结论是“贵不可言”。王禁于是教女儿读书,弹琴。大约在前54年,王政君十八岁,家里把她送入宫中,在掖庭做家人子。

一门十侯爵,五位大司马

【得有这个姿色】

衣赐履说:家人子是后宫嫔妃的职称,嫔妃一共十五级二十一档,家人子当是第十五级上家人子或中家人子,是级别最低的嫔妃(详见拙文《扒一扒汉元帝刘奭姨太太们的职称》)。

此处存疑,一说是元帝刘奭增加了嫔妃的编制,但王政君入宫时是宣帝刘病已时期,不知何故。

前51年,太子刘奭宠爱的司马良娣(太子正妻称“太子妃”,姬妾分二级,一级“良娣”,二级“孺子”)病死了,临死前说自己是被其他姬妾咒死的,刘奭非常悲痛,竟然病倒,为了表达对众姬妾的愤怒,干脆拒绝跟她们睡觉。不睡觉就不可能生儿子,皇储没儿子可不是儿戏,连老爹刘病已都着急了,专门叮嘱皇后从后宫的“家人子”里挑几个美女送给刘奭。刘奭来朝拜的时候,皇后打个响指,从后面飘出五个美女,一溜排在刘奭面前。长御(女官名)询问刘奭喜欢哪个。刘奭本来对哪个也没兴趣,但不便拂了皇后的美意,就胡乱指了一个。当时恰巧王政君坐在刘奭边上,穿的衣服镶有红边,跟另外几个颇有不同,长御以为太子说的是她,就向皇后报告。当天王政君就被送进太子宫中,刘奭见到王政君后兴致大发,立即宠幸,刘奭后宫的姬妾有十几个,有的宠幸了七八年,却从来没有人生育,但这个王政君一次御幸便怀孕了,之后生了个儿子,就是成帝刘骜。

衣赐履说:所有的传奇轶事只想告诉你,王政君当皇后是上天注定的。

另,刘病已从自己的小老婆里挑出一个,送给儿子当小老婆,这不合汉朝的礼制啊!似乎说明,“家人子”这个级别的,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嫔妃。在受到皇帝宠幸之前,可能也像现在的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一样,按工作年头儿,股级、科级、处级慢慢往上调;一旦受到皇帝宠幸,才成为真正的嫔妃,实现龙门一跃。

前49年,刘病已逝世,刘奭即位,是为元帝。立刘骜为太子,封王政君为婕妤,封王禁为阳平侯。三天之后,立王婕妤为皇后。

衣赐履说:王政君活了八十多岁,历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子、王莽七任皇帝,是老王家名符其实的台柱子,倘不是她活得足够久,王莽岂能取汉而代之?

王家第一位大司马:大弟王凤

前42年,阳平侯王禁去世,长子王凤继承爵位,任卫尉(皇城保安司令)、侍中(宫廷随从)。前33年,刘奭(读如士)逝世,太子刘骜继位,是为成帝,皇后王政君升格为皇太后。刘骜封大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主管宫廷机要)。

前32年,正月,封三舅王崇为安成侯,食邑一万户(老二王曼应该是在前32年之前就去世了)。前27年,六月,刘骜给四五六七八舅封侯,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逢时为高平侯。五人同一天受封,世称“五侯”。此外,他们还有个堂兄弟叫王音,在宫里头当侍中。

王凤当大司马、大将军十余年,前24年,刘骜和京兆尹王章密谋撤换王凤,王凤得到消息后,采取紧急措施,通过太后王政君,一举扭转局势,成功干掉了王章。在这个过程中,堂弟、侍中王音居功至伟,成为王凤的亲信。前23年,王音升为御史大夫(详见拙文《京兆尹王章玩儿了一把“真心话大冒险”,但是玩儿砸了》)。

当时王氏家族的权势越来越盛,各郡太守、各封国宰相和各州刺史,全都出自王氏门下。五侯奢华攀比,行贿的人携带珍宝,蜂拥而至。五侯喜欢人才,只要有本事的,他们就给钱,以养士为荣。这些人自然投桃报李,四处传播老王家的好人好事,王家美誉遍及天下。

前22年,秋天,王凤病重,刘骜多次亲临看望,握着他的手,边哭边说,大舅啊,你万一不测,我想让四舅王谭接替你,怎么样?

岂料,王凤竟然强行起身叩头,含泪说,王谭等人虽然是我的亲兄弟,但是奢侈放肆,不能作为表率来教化百姓,不如御史大夫王音严谨持重,臣愿以性命保荐他。

这是为什么?原来,王谭虽然是王凤的亲弟弟,但是为人傲慢,颇有点瞧不上大哥的意思,平时不肯向王凤服软,而堂弟王音,不但帮助王凤化解了一场危机(王章事),而且平日对王凤十分尊敬,像儿子对待老子一样侍奉王凤,因此,王凤推荐了王音,

王家第二位大司马:堂弟王音

前22年,八月二十四日,王凤去世。九月二日,刘骜任命御史大夫王音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四舅王谭封为“特进”(官位仅次于三公)。

前18年,五舅王商生病,想找个避暑的地方好好养病,就向刘骜借用明光宫(长安城内,桂宫附近。臣子借住皇帝的宫殿,权势可见一斑)。后来,王商凿穿长安城墙,引来沣水(发源于陕西省户县南秦岭北麓,往北流,注入渭河),注入他家花园的水池,这样,不用出门,就可以行船取乐。游船上树起羽毛华盖,四周张挂帷幔,划船的人唱起南方的民歌,真是风光无限。有一次,刘骜到王商家,看见池水是穿城挖渠引来的,登时怒火中烧,不过没有发作,强行忍住。

又一次,刘骜微服出行,经过七舅王根家,看见园中修筑土山、渐台,完全是按白虎殿(位于未央宫中)修建的,刘骜大怒,回宫后,以五侯僭越为理由,指责车骑将军王音。

一门十侯爵,五位大司马

【白虎殿估计不会这么悲催,呵呵】

王商、王根听说后,十分恐慌,就跑到姐姐王政君那里撒泼,一个说要割掉自己的鼻子(劓刑),一个说要在自己脸上刺字(黥刑)。刘骜听说后,更加怒不可遏,就派尚书(宫廷秘书)去责问司隶校尉(京畿卫戍司令)和京兆尹(首都长安特别市长),明知王商等奢侈、僭越等种种不轨行为,甚至窝藏坏人,却都阿谀纵容,不举奏揭发,将他们绳之以法。司隶校尉和京兆尹两人在禁宫门外叩头请罪。

衣赐履说:谁敢抓他们?

刘骜又给王音下策书,说是要惩罚那几个舅舅,让他们到王音处等候处理。当天,刘骜还诏令尚书(宫廷秘书署),呈报汉文帝刘恒诛杀舅父薄昭的档案。

衣赐履说:前170年,文帝刘恒的舅父薄昭,杀害政府使节。刘恒不忍心处决,就派公卿陪他饮酒,暗示他自裁,薄昭不肯。刘恒再派文武百官前往痛哭吊丧,薄昭无可奈何,只好自杀。刘骜拿出这段公案,警告舅舅们,皇帝杀舅舅,不是没有先例。

王音坐在草垫子上,请罪待刑(古代囚犯斩首时,避免血流满地,都衬草垫)。王商、王立、王根都背负刀斧(斩刑用)和砧板(切肉用的垫板),表示谢罪待刑。

就这么闹了一阵子,这事儿也就过去了,刘骜不过是要吓唬吓唬他们,没打算动真格的。

王音虽然也是皇亲,但深深知道,自己只不过是堂舅,那哥儿几个是亲舅,所以小心谨慎,勤于职守。到前20年,刘骜封王音为安阳侯,食邑和五侯同等,都是三千户。

衣赐履说:从武帝刘彻开始,宰相封侯已成惯例,但大司马并没有类似的规定。虽然此时大司马的权力早已凌驾于宰相之上,但王音并不是侯爵,本年封侯。

王政君怜惜二弟王曼早死,兄弟八人,只有他一人没有封侯,王曼有个儿子叫王莽,没能得到与老王家其他兄弟同样的待遇,王政君有事儿没事儿就说这件事儿。四舅王谭、五舅王商和很多朝中要员都称赞王莽。前16年,刘骜下诏追封王曼为新都哀侯,王莽承袭爵位,称为新都侯。后来,又封王政君大姐的儿子淳于长为定陵侯。王氏亲属中,共有十个侯爵爵位(王政君的七个兄弟,堂弟王音,侄子王莽,外甥淳于长,一共十个。注意,这些爵位都是皇帝封的,不是继承来的,也就是说,老王家侯爵的编制是十个,当过侯爵的人,远不止这个数)。

王家第三位大司马:五弟王商

前17年,四舅王谭去世,刘骜觉得没让王谭当大司马,有点过意不去,就想在其他舅舅身上挽回一下,于是,擢升五舅王商为特进,统领城门卫兵,与车骑将军王音一样,可以设置幕府(将军的行政机构),任用参谋人员。

前15年,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去世,刘骜任命五舅王商为大司马、卫将军(首都卫戍司令),六舅王立接替王商,为“特进”,统领城门卫兵。

前13年,十一月,王商因病免职。前12年,二月,王商复出,仍任大司马、卫将军。十二月二日,刘骜任命王商为大将军,十二月十八日,王商去世。

王家第四位大司马:七弟王根

五舅王商死了,按照所谓的顺序,应该轮到六舅王立当大司马了。然而出了点小情况。

先前,王立派他的门客,通过南郡(湖北省江陵县)太守李尚,侵占少府(宫廷供应部)开放给百姓的耕田数百顷,然后再高价卖给政府,收取一亿以上的价款(这种事情真是由来已久,呵呵)。丞相司直(宰相府执行官)孙宝,上疏检举。刘骜震怒,决定不让王立上台,而是用了七舅、光禄勋(宫廷禁卫官司令)、曲阳侯王根辅政。

前12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插一段官场老狐狸的故事:

前20年,宰相张禹因年老多病,辞去职务。刘骜命他以侯爵(安昌侯)身份,每月一日、十五日,参加朝会,加位“特进”(朝会时,位置在三公之下,侯爵之上)。接见礼节,跟接见宰相一样,赏赐前后达几千万之多。

前12年,张禹请求刘骜把平陵(昭帝刘弗陵的陵墓,陕西省咸阳市西平陵乡南)肥牛亭那片土地赐给他。王根表示反对,认为此地在平陵墓园寝庙附近,是游衣冠(每月初一,把高祖的衣冠从陵墓的宫殿中移到高帝庙里,谓之“游衣冠”)的必经之路,应换一块地赐给他。刘骜不听,终于把那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对张禹十分妒恨,多次在刘骜面前诋毁张禹。但是,刘骜却越发尊敬厚待张禹,张禹每次患病,刘骜都打听他的饮食休息情况,甚至亲自到张禹家问候。张禹的小儿子没有官职,张禹就在刘骜面前频频盯着小儿子看,刘骜就在张禹床前封他为黄门郎(禁宫顾问官)、给事中(御前监督官)。张禹虽然家居,但国家每有大事,刘骜必与他磋商后才决定。

当时朝廷里很多人上书,谈论灾异的出现,都是王氏专权所致。刘骜也认为颇有道理,但又拿不太准,就到张禹家亲自询问。张禹知道自己年纪大了,子孙实力不济,现在与王根不和,一旦自己死了,恐怕家族将有大祸,就对刘骜说:

《春秋》上记载的日食、地震,或者因为诸侯互相攻杀,或者因为夷狄侵犯中国。上天降下灾异,含意十分深远,难以明见。因此孔圣人很少谈论天命,也从来不说神怪之类的事。所谓天命、天道,连子贡之辈都没听到孔子谈论,那些见识肤浅鄙陋的儒生所说的话,就更不值一提了。陛下应该静下心来,修明政治,多为善举,这才是对上天警戒的应对之道,才符合儒家教义的本意。那些胡言乱语之人,误人不浅,不要相信和任用他们。一切只按儒学经术,去作判断。

刘骜一向信任爱戴张禹,因此不再怀疑王氏。很快,张禹的话就传到王根以及其他王氏子弟耳中,他们对张禹的表现非常满意,张王两家,建立了亲密友谊。

衣赐履说:张禹就是一位所谓的忠臣啊!然而,你如果是刘骜,你又能判断张禹说的对还是不对呢?呵呵。官场老油条啊。

另,刘骜身边,都是王根的人。

王家第五位大司马:侄子王莽

前8年,王根辅政有五年了,请求退休,刘骜为他加封五千户,赐给四匹马的坐车,黄金五百斤,免职回家。在此之前,定陵侯淳于长凭借外戚身分,加上足智多谋,担任了卫尉、侍中,按“顺序”可以由他辅政(照理应该轮到八舅王逢时了,不过这个家伙命不好,已经死了)。但是,新都侯王莽突然大义灭亲,告发淳于长曾经与红阳侯王立相勾结犯下重罪,淳于长下狱而死,王立被遣送回封地,此一段公案,我们到讲王莽时再详述。

一门十侯爵,五位大司马

【帅哥王莽,呼之欲出了】

于是,曲阳侯王根推荐王莽接替自己,刘骜也认为王莽具有忠诚正直的名节,便将王莽由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提升为大司马。

王莽本年三十八岁,大权在手,怀揣梦想,踌躇满志,他要打破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王朝!

【欢迎扫描关注我的个人公众与“衣赐履和金大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