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从小学就开始学英语到社会上用处不大,因为口语表达基本不会,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英语有必要从小学起吗?

古浩楠



我是宸霄老师,我来说说下自己的看法。很多东西,不是我们认为有用没用的问题,而是大部分已经变成了社会标准,这些东西都是不得不去做的。既然教育体系规定小学就有英语,那就应该学。


英语的用处,现实点说,有以下两点:


1.升学考试能帮你多拿分,多拿分就意味着好高中,好大学。

2.英语可以帮你交更多的朋友,获得更有用的信息。


第一点,很好理解。如果想去好高中和大学,就英语努点力。很多学生都是在英语上吃了亏,包括我本人在内。如果英语可以多拿分,就会减小别的学科的学习压力。所以英语是有价值的。即便再厌烦,但是已经成为了必考科目,就不要考虑有用没用,而是应该想着多拿分,才是正题。


第二点,信息。人在社会上想快速提升,不是在于你多努力,而是在于你获取的信息,是否有价值。而多一门语言,就多了一条可以获取信息的渠道。一门语言背后的人口大的不得了,光中文背后有十四亿人,那么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从地域,人口覆盖上更不用说,其背后的价值不可估量。你认识的人多了,眼界就开阔了,提升还不快吗?


任何行业都有顶尖精英,也有得过且过的人。不要总是说,这个没用那个没用,有没有用,看自己的水平。所以英语必须学,还要学的好才可以。



英语老师MrAn


我孩子从小说英语,我应该有发言权的。

孩子从小学英语,我说错了错了,应该叫从小说英语。

孩子从小说英语能把英语说得和母语一样,和外国人交流毫无障碍!

而且孩子没有感觉到是在学一种语言,是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另外一门语言。

现在最头疼的是国内没有一个英语的语言环境,而且能说好英语的很少很少,发音几乎都不准,孩子在外面应用英语的场合比较少。

一个小孩在幼儿园以前能很轻松把英语说好。

我的孩子也是从小在家说英语,发一下我孩子的一个小视频吧,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640, "thumb_url": "1a09000025997c91513cd\

乔家大叔


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初中学高中学到了大学还在学,词汇也记了很多,英语文章也基本上都能够看懂,可就是英语的口语交流能力却很弱。这是由于我们长期以来一直没有重视英语口语训练的原因而造成的。我们花点时间专门儿对口语进行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就可以了。

根本没有必要从小学再重新学习,如果认为,要从小学学起,那是因为他对自己这些年的英语学习压根儿就不自信,也是对过去努力的一种否定,英语学习中最忌讳的就是缺乏信心.如果把过去我们学到的英语作为一个弹药库或者粮仓,这是一个最好的也是最积极的一种安排方式,因为我们的口语语言能力不行,并不是说我们的词汇量少而是我们在口语方面的应用能力弱,没有掌握口语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语言的应用技能。我们只要找到问题的症结,然后针对性的解决它就可以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训练英语口语的方法和策略:

第一,要熟练正确掌握48个国际音标,并且学会自然拼读。

第二,要把英语语音的发音规则熟记于心,并且要反复训练熟练掌握,张口就能准确发音。

第三,要把听力和口语贯通起来学习训练,能够将发音和词汇以及句子一一对应起来,并通过口语素材的反复演练,来加强这种语言的辨识能力,为下一步的交流应用打好基础。

第四,要敢于去说,敢于去讲,不要怕犯错误,而且要大量的去讲,在提高自己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逐步思考着西哥自己的口语语言组织表达能力。

第五,要打通语言应用的多种沟通交流方式,比如提高演说能力,谈判能力,营销说服能力等综合能力。

以上这些方面,是我这些年以来在英语口语方面的心得和体会,此刻把它分享出来,希望能够对您有帮助,谢谢阅览,祝你早日成功!





张杰语言艺术


今天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在读英文版的鲁滨逊漂流记,二百多页的插图版看的津津有味,对她来说,英语是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正如英语怎样都无法完全表达中国文学作品的意境与底蕴一样,当把一本外国作品翻译成中文之后,总会有那么一些文化断层。语言这种东西,如果只从考试的角度来学习肯定是无趣且无用的。若只是出国旅游用一下,翻译软件其实也够用。考试和旅游这两个事情可能是很多人认为英语的仅有的用途了吧,所以才有英语无用论的说法。但是我想问,说学英语没有用的人们是否愿意自己的孩子在读硕士博士、在做研究做项目、在做技术交流和商务洽谈时有明显的外语短板呢?做大人的现在没机会用到外语,难道孩子未来也要跟大人停留在一样的高度上吗?


awaychoo


这是因为部分人坐井观天,见识短浅。

现代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成果,是拼音文字的成功,是拼音文字优秀的绝对证据,事实摆在面前,绝对不是几个“爱国主义”的“杠精”能够扳倒的。

中国人从小学英语是国家战略,是国家对民众最基本的教育要求。很多人认为英语没用,长大以后不会从事英语专业,那是纯粹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来思考问题。


英语不单是和老外的交流的工具,也是外界知识获取的唯一途径,是为了孩子成为高级人才而做的基础准备,因为:

任何国际学术期刊,都是英文(都必须有英文版本);

任何重要的学术论文,都是英文(都必须有英文版本);

任何排名靠前的大学,无论是前200,还是前20,都是英文大学占绝对优势——全球菁英都在用英语教育、教学;

全球通用英语的国家171个

中文多少个?朝X,越南早就废除汉字了,(南韩废除汉字后,丝毫不影响他们成为发达国家)全世界唯独日本还是汉字死粉。

个人观点:

中国人为什么学不好英文?甚至有部分人厌恶学英文。

因为学习的方法是错的。

如果像背诵 电话号码一样背单词,一背就是20年,我相信谁都会厌恶——但老师就是这么教的,怎么破。弄懂英文的词根 和造字规律,就事半功倍了,可是这些重要的知识没有编写在教材里,所以导致英语像 黄页本一样难记。


蒲扇老板


本来不想作答。

但越看这个问题越火(可能是提问人的策略?)。

我理一下这句话:

因为小学学英语,以后口语表达不行,到了社会上用处不大,所以没必要从小学起。

—— 这是什么神逻辑?

—— 这是那个双手塞袖筒,蹲墙角晒太阳说的?

他家的孩子学了不会说,就觉得其他孩子也一样吗,他家孩子是站队第一排第一个,别人都向他向右看齐啊。

所以这不是个问题,现在小学都有英语课了。

不想继续写了。

语言,不一定很小就去有板有眼的学,但越早接触越好!


看动画电影学英语


我想说的是,这个问题确实反映出来大多数人学习的一种功利心。所谓的用处大不大,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赚大钱。对吧?

我就问题楼主几个问题。



1. 现在很多父母都在给孩子从小报英语,从一般情况来说,孩子将来的英语都不会太差。现在不是说有没有人学英语,而是你在这么多人中如何脱颖而出?


2. 不是所有行业都需要精通英语的,有些行业哪怕需要看国外资料,将来的技术可能已经完全可以翻译出来。学英语肯定不能说浪费,因为它可以辅助你看一些国外的资料,或者去国外深造。但是这是锦上添花。难道做精一个行业的前提是英语要牛??!!这不是笑话嘛.....


3. 英语现在这么多人学,说白了,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欧美在说英语,我们认为欧美强大,所以他们的英语是主流。那20年后为什么汉语不能成为主流呢?如果你觉得可能性不大,那你就学英语为国家化做准备。



我想说的是,英语学习是对孩子自我的一种锻炼,不要想太多功力的东西,要学就趁早,可以自然习得。不要老是问有没有用,技多不压身,就这么简单!


英语哥Sam


学英语到底有没有用?

先不说英语好的人能方便地读懂外文资料,了解世界最新动态,有机会进入大公司工作,单说现在高考有英语这门课,就一定得学啊,因为关系到总分,关系到你能不能上更好一些的学校,关系到未来是不是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我上学时英语成绩还不错,大学里拿到了英语六级证书。在我全职多年再找工作时,招聘网站提供的后台数据显示,这个证书能够让我在招聘单位收到的众多简历中排到那百分之前20去。这样被招聘单位看到的几率更大,接到面试通知的机会更多。

题主是想说英语口语不好的话,有时并不实用。但升学、就业时能用得上,这不就是最实用的吗?

当然,多学一些口语没有坏处。

搬书回巢,有书智库领读达人,今日头条认证作者,新浪微博认证书评人。图书编辑、网络编辑、运营编辑……这么多年,兜兜转转还是和文字打交道。我愿搬书回巢,助你师逸功倍。

搬书回巢


最需要弄清楚的是应试英语和实用英语的区别,中国教育从小学到大的英语是应试英语,研究语法排序,不是用来与人沟通的英语,即便学得再好,没有语境一样是束之高阁,仅仅为了证书与学历。至于专业英语更是两个领域,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把一个异邦的语言作为必修,抬至与母语和高于自然科学,耗费大量财力物力所产生的社会价值与实用价值完全不对等,甚至把一些语言上不擅长但在自然科学上有创造力和潜力的孩子因此拒之门外,教育的功利虚高实在令人瞠目,英语有用,但绝到不了必修并成为大主课那么重要。英语不降级不做选修,教育改革注定是脱离国之现实,令人失望


树2004


说一个例子。

中国的老人,使用电子产品都有明显的困难。从上一代老人开始用电脑就困难,现在是智能手机。但是欧美老人这个问题轻得多,从七八十年代起老人用电脑等设备就没有我们这么困难。

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电子产品的内在操作逻辑以及外在的操作界面,都是以英文思维设计开发的。会点英文,熟悉基本的英文思维范式,操作起来就可以举一反三。反之,就只能学一步做一步,下一步自己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就像我们身边很多老人那样。

英语对人生活的影响最多的并不在于是否直接使用它,而是这种500年来已经事实上占据世界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