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治療 山西省環保轉向源頭治理

佈下環保天羅地網

今年的生態環境大會提出,要堅持“靶向治療”。在環境汙染治理上,堅決反對“一人得病,全家吃藥”的簡單粗暴做法,做到“靶向治療”,就是哪個企業出問題就治理哪個企業,不搞同行業通治,企業的哪個環節出問題就治理哪個環節,不搞全鏈條通治,實現生態環境治理精準化、效益最大化。從去年以來,我省各市紛紛出招,完善硬件,提升軟實力,汙染防治更加精準、科學。

針對城市環境汙染特點,晉中市首家劃定1+6城市汙染通道聯防聯控區域,投資1700萬元實施網格化精準監控,全面掌握區域汙染物實時分佈濃度、形成原因、傳播過程等,開展PM2.5源解析、雷達掃描組成分析和揮發性有機物專項監測。該項目實施以來,已累計完成日常報告435份、專項報告165份,初步實現了區域環境空氣質量管控的靶向性和精準性。

長治市開展重點工業企業信息化管控平臺建設、揮發性有機物監控平臺建設、工業企業無組織揚塵在線監控平臺建設、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微觀站點等項目,對各類汙染物實施精細化、信息化管控。

晉城市推進企業環境監控數字化,按照“應裝盡裝、不留空當”的原則,在原有550套自動化監控設備基礎上,投資3500萬元,對62家企業安裝184套自動監控設施,實施監控企業主要汙染物排放情況投資2300萬元,對市區及周邊33家重點涉氣企業安裝34套微站,實時檢測區域空氣質量。投資200多萬元,對197家企業安裝用電監管設備,全程監督企業停限產和環保設施運行情況。依託80個大氣汙染熱點網格,對汙染源汙染排放實施精準溯源,以監管的“硬措施”落實生態的“硬約束”。

運城市先後投入4000多萬元,建成覆蓋監測、監察、監控等方面的13大系統,實現了全市空氣質量實時監測、汙染來源區域快速判斷和鎖定、空氣質量趨勢演變及預警、重型汙染機動車快速鎖定和重點流域、重點工業園區水汙染自動監測和自動溯源。堅持把空中與地面,點與面有機結合起來,先後建成投運了顆粒物質譜在線源解析系統、3D氣溶膠激光雷達、在線VOC源解析系統、道路揚塵汙染車載走航監測、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等能力建設項目,精準治汙能力建設走在全省前列,二氧化硫和綜合指數在全省下降最快。

治汙避免“一刀切”

除了完善環保工作硬件,各市還與相關科研院所合作,精準分析區域環境汙染特點,從源頭治汙,並嚴格落實企業“一廠一策”,避免“一 刀切”。

長治市成立了由華北電力大學牽頭的國家級大氣汙染防治“一市一策”研究團隊,定期召開主城區大氣汙染源分析研判會,對長治市大氣重汙染成因進行長期追蹤研究治理,為三年藍天保衛戰作戰計劃提供科技支撐。還出臺了《長治市2018-2019重點行業企業差異化錯峰生產實施方案》,對全市鋼鐵、火電、焦化、水泥、建材、化工等行業實施了差異化錯峰生產。有905家企業納入重汙染天氣應急預案應急減排清單,較去年增加156家,基本實現了涉氣企業全覆蓋。

晉城市以“三化”推進工業企業整治,加快推進企業汙染治理標準化、數字化、規範化建設。投資6.5億元對10家水泥企業、14家煤化工企業、2家焦化企業、10家鋼鐵(含高爐鑄造)企業實施了特別排放限值。並按照“行業定標準、企業樹標杆”的原則,邀請中國環科院、太原理工大學、省化二院專家對煤化工、鋼鐵(冶鑄)、焦化、水泥等重點行業開展綠色績效評估,從企業工藝裝備、汙染治理、汙染排放、環境管理等4方面28個環節進行全面評估,定出4個等級,為實行差異化管控,避免一刀切提供保障。嚴格錯峰調控,從去年8月開始,提前對重點企業實施錯峰生產,將全市重點行業的179家企業納入了錯峰生產範圍,精準落實錯峰生產措施。強化重汙染天氣應對,將1110家企業納入應急減排清單督促企業落實“一廠一策”,細化應急減排措施。

太原市針對揚塵汙染、交通汙染、散煤治理、工業汙染等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啟動揚塵汙染防治攻堅戰、柴油貨車和散裝物料運輸車汙染治理攻堅戰、工業企業提標改造攻堅戰等九大攻堅戰,真正找準環境的破壞人、汙染源的製造者,對這些個人、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懲治和精準打擊。如在施工工地揚塵管控上,將揚塵管理不到位者納入建築市場信用管理體系。還聘請專家防治小組,建立常態化調度機制,每日推送攻堅戰報,明確過去24小時重點問題成因,提供每日工作重點。

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秋冬防以來,我省強化精準治汙,科學實施錯峰生產,全省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思路更加清晰、任務更加明確、舉措更加精準,各市強力支持涉及環保能力建設的項目,提升生態環保能力項目建設,為精準治汙提供技術支撐。

為了進一步提升科學治汙、精準治汙的能力,運城市2019年在擬再投入5000萬元,按照“發現問題、摸清現狀-分析問題、研判成因-進決問題、精準打擊”的工作邏輯,構建“測——評——管”三位一體閉環管理體系,建設環境立體監測、環境綜合研判、環境監管、環境質量保障指揮調度和技術支撐五大平臺,形成數據說的清、決策評的準、事件管的住、趨勢可研判的體系。初步實現了汙染源“看得見、會研判、能定位、善指揮、有對策”,保證了哪個縣市環境問題突出就採取市縣聯動、集中核查,什麼行業汙染嚴重就治理什麼行業,哪個企業超標超量排汙就處罰哪個企業,提升了精準性。運城市去年中心城區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為6.53,下降14.5%,達標天數同比增加15天,PM2.5濃度為60ug/m3,下降13%,降幅排在全省第一,特別是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攻堅至今,二氧化硫濃度降幅排名全省第一,PM2.5濃度降幅排名全省第二。

2月22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汙染防治協同推進會指出,京津冀大氣汙染防治科技創新要找準著力點,要用最小的代價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一定要找影響最大的關鍵問題先開刀。去年以來,我省在精準治汙上重點發力,實現了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平均濃度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8%;綜合指數6.39,同比下降10.8%,重汙染天減少3天,5項汙染物指標全部下降。( 來源:山西日報 程國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