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期,八路軍的武器一般都是從哪來的?

夏目歷史君


從紅軍時期開始,共軍的武器就主要依靠繳獲來補給。槍,炮,子彈,都是這樣。但是,根據地時期、抗戰和解放戰爭三個時期,每個時期又有些不同。

紅軍時期,各個根據地的武器都依賴繳獲,不僅是槍炮,而且包括子彈。基本上沒有自給能力。

抗戰時期,有些根據地有自己的兵工廠,也能造一點槍支和子彈,但後來也基本上轉為主要造子彈了。

解放戰爭時期,前期也和抗戰時期一樣,自己能造的很少,但到後期,自己造的就比較多一些了。但即便是到後期,自己造的武器彈藥也仍然是少數,大部分還是靠繳獲。

一直到抗美援朝已經開始,第一批入朝的部隊中,武器也還是萬國博覽會,各種武器都有。從最古老的漢陽造,到比較新式的美製武器和蘇制武器,都有。

這三個時期,唯一比較例外的,就是手榴彈。從紅軍時期開始,到解放戰爭結束,手榴彈始終以自己造的為主。

原因也不難理解。相對而言,製造槍炮、子彈所需要的工業基礎和精密程度更高,而當時中國的工業基本上都集中在大城市。共軍各個時期都處於被包圍的狀態,根據地都以農村為主,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

從北洋時期開始,中國就已經形成了一些比較重要的兵工廠。

比如從吳佩孚時期開始,鞏義就是主要的軍工基地。漢陽鐵廠也是一個重要的兵工廠,後來使用很廣的漢陽造,就是漢陽兵工廠出產的。

東北軍的瀋陽兵工廠更是一度號稱亞洲最大兵工廠,具備組裝戰鬥機的能力。長三角地區,上海的江南造船廠也具備造槍炮的能力。甚至連馬家軍,都在青海化隆建立了自己的兵工廠。

但共軍始終沒有這樣的能力。只是在抗戰時期,一度發展了一些小規模的兵工廠,可以造槍,但是很快也放棄了。因為沒有配套設施,原材料比較短缺,划不來,不如繳獲來得快。

而共軍之所以能造手榴彈,也就是因為手榴彈的工藝相對比較簡單。不過,各個根據地所造的手榴彈的形制都不一樣,規格也不一樣。

比如四方面軍自己造的手榴彈,在當時被稱為馬尾手榴彈。在鄂豫皖地區的鬥爭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到了川西北之後,這種手榴彈就不好用了。為什麼呢?因為在川西北密林地區作戰時,經常會手榴彈扔出去了,結果掛在樹上,掉不下來的情況,在空中爆炸了。

武器彈藥的缺乏是始終存在的。比如紅軍時期,在中央蘇區,剛從地方部隊升為野戰部隊的部隊中,第一次上戰場的時候,差不多隻有一半人有槍,而且每個人只配發五發子彈。其他人都是拿著大刀長矛和手榴彈,就直接上戰場了。

這種武器狀況也決定了共軍的作戰方式。這也就是為什麼共軍作戰時特別注重在運動戰中伏擊敵人,利用敵人行軍隊列轉換為戰鬥隊形之間的時間差,突然發起進攻,而且是儘量靠近敵人再開始進攻。

一方面是因為子彈珍貴,越靠近越有可能做到“每一顆子彈都消滅一個敵人”,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越是靠近,越是有利於通過投擲手榴彈來造成敵人的殺傷。

同樣是因此,共軍在伏擊戰中,往往是在完成戰術包圍之後,通過手榴彈對敵人造成一些殺傷之後,就開始吹衝鋒號,向敵人衝鋒,開始進入肉搏戰階段。

這也是共軍的作戰特點中特別突出近戰、夜戰和山地戰的原因。槍炮少,重武器少,更多的依賴手榴彈和肉搏戰,所以一旦敵人已經擺開架勢,構築好陣地,共軍打起來就會特別費勁。

抗戰初期,共軍和日軍作戰總感覺比較費勁,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日軍不僅在行進中遇到伏擊時就地轉入防禦的速度很快,單兵作戰能力更強,更是因為,日軍在撤退時有破壞武器的傳統,所以共軍無法通過作戰來繳獲槍支彈藥來補充。

西路軍失敗,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馬家軍的槍支彈藥也是比較緊張的,而且騎兵為主。所以每次出戰,馬家軍士兵基本上只帶很少的子彈,所以撤離戰場也比較快,即便能夠消滅敵人,也很難繳獲比較多的武器彈藥來補充。


蕭武


1944年6月22日,八路軍朱德總司令在延安對中外記者批露,我黨領導的八路軍主力部隊(不含地方武裝和群眾武裝) 已發展到474000人,而自抗戰爆發以後,重慶政府只在頭兩年提供了三個師45000人部隊的部分彈藥補充,更沒有成規模撥發槍械。因此隊伍不斷擴大的八路軍,其武器裝備只能通過生產自造、繳獲敵人、收編武裝而來。

其中最大的一筆武器獲得來自於“山西新軍”,在1939年的“12月事變”後,山西新軍大部加入八路軍,根據史料記載,共得:“槍95000支,輕重機槍1500挺、晉造山炮36門、迫擊炮150門”。



一,自產武器遠遠不能滿足軍需。

八路軍在挺進華北抗日後,雖然總部和各大軍區都建立了兵工廠,但由於技術有限和材料匱乏,根據數據統計,整個抗戰八年生產出來的步槍和擲彈筒等武器不過數萬支(件),顯然遠不能滿足八路軍日益擴大的需要。延安曾經提出每年造槍10000支的要求,但就當時的條件來說,這一任務基本無實現的可能。

比如1940年7月定型的“八一式”馬步槍,全槍重3.36公斤,口徑7.9毫米,雖然性能尚可,但產量十分有限,一直到1945年抗戰結束前總共才生產了9000支,這簡直是杯水車薪。因此在1941年前後,延安命令各兵工廠將主要精力用於翻造子彈,從而使子彈的年產量達到68萬發,手榴彈月產量15000顆。



二、戰場繳獲才是主要武器來源。

根據八路軍第129師的一份抗戰前四年的報表,在對日偽軍和對頑軍的作戰中,武器繳獲的數量一直大於損失,但彈藥的繳獲卻遠遠跟不上戰場消耗,這也是各兵工廠轉變重點翻造子彈的原因,但進一步影響了武器的生產數量。

比如由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和山東抗日武裝合編建立的山東軍區,在八年抗戰期間共繳獲:步騎手槍207000支、各種炮955門、輕重機槍1106挺,炮彈16800發、子彈和手榴彈越370萬粒(顆),需要指出的是,這裡面繳獲自偽軍和頑軍的數量佔據很大成分。



三、收編武裝獲得一定數量武器。

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後,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軍隊在華北地區迅速潰敗,留下大批散兵遊勇和武器彈藥,因此在抗戰初期,收編地方和雜牌武裝曾一度是八路軍擴軍的主要方式之一,當然也包括他們所攜帶的武器裝備。比如在冀魯豫邊區,八路軍的作法是將各種形式的抗日隊伍先改編成脫離生產但不脫離地方的游擊隊,再逐步升級為正規團隊。

再比如冀東地區兵員數量很龐大的“平西抗日遊擊隊”,原非我黨領導的地方武裝,但是在地下黨及其領導下的青年學生打進去後,便牢牢地掌握了營連兩級部隊,最終迫使其總隊長趙侗放棄了前往太原投奔閻錫山的計劃,接受了到抗日根據地整編的方案,這些部隊的武器裝備則基本來自於原國民黨地方保安團、警察局等系統,以及潰敗時遺棄的大批槍械彈藥。



四、戰區撥付只佔其中很小的比例。

重慶軍政部對八路軍的武器彈藥撥付是通過閻錫山第二戰區進行的,主要集中在1937到1940年期間,皖南事變後所有的武器、彈藥、糧餉全部停發。同時也與閻錫山的抗日態度也是息息相關的,1937年日軍初犯山西時,閻錫山急需八路軍開赴前線助戰,因此撥發了一批晉造湯姆遜衝鋒槍、迫擊炮等武器,但1939年以後抗日態度轉為消級,自然也就不再給八路軍提供武器彈藥。

除此之外,蘇聯政府確實在抗戰初期秘密提供了一些武器,比如八路軍長沙通訊處就轉運了120支蘇制轉盤機槍到延安,主要負責此項工作的則是八路軍駐蘭州辦事處,因為在1937到1939年間,從新疆到蘭州的公路基本掌握在蘇聯手中,以便給國民政府運輸援助物資。但受限於當時的政治形勢,蘇聯援助的武器雖然沒有準確的數字,但數量肯定不會很大,從1938年底開始,國民黨開始監控新蘭公路上的蘇聯車隊。



季米特洛夫當時的回應是:“假若援助了,這可能不是幫了你們,而是害了你們”,1939年後蘇聯與日本簽定所謂和平條約,中斷了對重慶政府的軍援,自然也更無法援助八路軍,之後國民黨軍隊加強了對陝甘寧邊區的封鎖,蘇聯軍援更無可能。

正是主要依靠消滅敵人來武裝自己的方式,以及艱苦奮鬥的自力更生精神,八路軍堅持了八年抗日戰爭,並在戰爭中逐步發展壯大,當1945年日本宣佈投降時,八路軍和新四軍正規部隊已達120萬人,武器裝備水平也得到較大改善。


度度狼gg


抗日戰爭中,八路軍一直面對武器彈藥緊缺的問題

在抗戰中我軍曾經長期面臨人槍比例失衡,彈藥不充足的困境,也經常因為武器彈藥缺乏而遭受日軍欺壓,這是一件十分令人心痛的事情,可以說,武器彈藥一直是制約中國軍民抗戰的重要因素。

在1937年八路軍完成改編時,120師只有四門迫擊炮,三十五挺重機槍,四千支步槍,子彈276955發,當時120師有9595人,平均每個人不足30發子彈。

實際情況遠比這還要困難,八路軍除了武器彈藥匱乏,還存在武器口徑不統一,缺少重武器,就連刺刀都配不齊,根據日本一名侵華士兵的回憶錄顯示:“八路軍,在最初所使用的武器只是鋤頭、棍棒等”。由此可見,抗日戰爭時期我軍武器的匱乏程度。

很多影視作品中對八路軍武器彈藥的短缺也有表現,在《亮劍》中,李雲龍的獨立團就經常缺乏彈藥,最嚴重的時候,部隊人均只有四發子彈,根本無法進行正常的戰鬥。

然而在武器彈藥緊缺的情況下,八路軍編制人數卻不斷增加,這更加導致了對武器的需求。

那麼,八路軍的武器彈藥一般都是從哪裡來的呢?

國民政府與蘇聯的援助

根據國共談判時的協定,在進行全面抗戰時,國民黨應該給予八路軍、新四軍的武器彈藥進行補充,在抗戰初期,國民政府進行了一定的補充。

1939年八路軍就曾領到國民政府220萬發子彈,4萬枚手榴彈,1.4萬枚迫擊炮彈。

然而八路軍隸屬於閻錫山的戰區,在補給武器彈藥的時候,國民政府多有剋扣,尤其是閻錫山往往先給自己的晉綏軍補充,然後再給八路軍。

蔣介石對八路軍是極為謹慎的,對槍械子彈補給很少,尤其是在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國民政府進入消極抗戰狀態,1939年12月晉西事變後,國民黨乾脆停止了對八路軍武器裝備的撥發。

除了國民政府的援助外,蘇聯的援助也是八路軍獲取武器彈藥的一個來源,但是抗戰初期蘇聯對中國的援助主要是支援國民政府的正面抗戰,因此對八路軍援助並不算多,相關資料顯示,1937年蘇聯從新疆這條線運來步槍15箱,子彈31箱,1938年運送16車武器彈藥。

1938年6月之後,國民黨加緊對蘇聯軍運車輛的交通管制,蘇聯對八路軍的援助基本斷絕。

日蘇簽訂互不侵犯條約後,迫於日方的壓力,蘇聯停止對華武器援助。

戰場繳獲敵軍武器

沒有槍和炮敵人給我們造,八路軍想來重視對敵武器繳獲,但是這個過程並不容易,林老總在總結平型關戰鬥經驗的時候就說過日軍“戰敗負傷亦不肯繳槍”,彭老總總結平型關大捷中,“只繳到不上一百條完整步槍”。

由此可見,依靠戰場繳獲日軍武器是不現實的,尤其是接受軍國主義教育的頑固日軍,更是寧肯毀掉武器,也不會留給八路軍。

而在戰鬥中,消耗的彈藥也是驚人的,根據1941年後勤工作報告顯示即使打了一個大勝仗,繳獲的武器彈藥也很難補充在戰鬥中消耗的。

但是,相對來說,繳獲偽軍則相對容易一些,八路軍繳獲的武器,大部分應該是來源於偽軍。

自力更生的兵工生產

面對武器彈藥奇缺,沒有固定來源的情況,八路軍希望依靠自主製造來解決這一困境。

因此,在各個根據地都設有兵工廠,以晉驥豫根據地的兵工廠來說,到1938年時就有工人上千人,能夠生產步槍和手榴彈等武器,1939年時在朱老總的指示下建立了黃崖洞兵工廠,主要製造步槍。

然而,在鬼子掃蕩的時候,該兵工廠被毀,這就是《亮劍》中山崎大隊摧毀的兵工廠,後來引發了李家坡戰鬥(原型是關家堖戰鬥),可見敵後生產也不是太容易。

據相關統計表明,抗戰期間各個格局第生產的槍支總計一萬一千支,機槍33挺,50毫米擲彈筒4155門,迫擊炮908門,手榴彈450萬枚,地雷20萬個。

敵後生產只是生產一些技術不太高的手榴彈和地雷,遠遠不能滿足八路軍對武器的需求。

可見,武器彈藥的短缺從來都是制約八路軍抗戰的重要因素,貫穿整個抗日戰爭,這一問題都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解決!


史論縱橫


賀綠汀1937年所做的《游擊隊之歌》中有如下歌詞:

“沒有吃,沒有穿, 自有那敵人送上前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



這兩句歌詞雖然雖然充滿革命樂觀主義精神,但也反應了我黨領導下的武裝力量的困窘狀態。八路軍擁有的武器裝備型號繁雜、嚴重缺乏重武器和各種彈藥,其來源也眾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自給自足。八路軍總部設有軍工部,各部隊、各根據地也大都設有兵工廠。據八路軍軍工部資料記載,1940年全年軍工部下轄的各兵工廠共生產步槍3360支,手榴彈7.4萬餘枚,子彈12萬餘顆,燃燒彈200個,地雷95個。主要以生產各種彈藥為主。



二,繳獲自敵偽。這個很好理解。但實際情況卻並不樂觀,日本鬼子並不像神劇中那麼“弱雞”,所謂“殺敵一萬自損八千”。往往一場勝利後的繳獲比自己消耗的少的多。中央軍委在給各根據地的指示中,一再反覆強調對日作戰,消耗與繳獲的不成比例:“ 在與日寇戰鬥中,槍械彈藥之繳獲較少”。但在對偽軍的戰鬥中繳獲還是相當可觀的。



三,國民政府撥付。1938年曾由中央撥發了120挺輕機槍和6門機關炮;其餘槍支彈藥,主要由閻錫山所主持的第二戰區撥發,具體數目不詳。1939年之後基本斷絕。

四,收編和民間蒐集。抗戰初期收編是八路軍擴編和武器的主要來源。最初是收編民間武裝,爭取與動員有武裝的農民或土匪,還有些處於搖擺觀望狀態的武裝組織。他們所攜帶的各式武器成為八路軍武器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五,蘇聯援助。這部分來源由於資料的限制,具體援助規模還不清楚,但確是事實存在的。八路軍駐新疆和蘭州的辦事處,就順利承擔了秘密接收、轉運蘇聯武器的重任。1937年12月21日,有“蘇俄軍車五輛,載紙張、白糖、步槍十五箱、子彈三十一箱,交八路軍辦事處收轉”;1938年2月16日,“有軍車十六輛,全系步槍、輕機關槍、炮彈、手榴彈等”;1938年5月30日,“蘇俄軍車二十五輛,武器彈藥、貨物、食品等交八路軍辦事處轉 。

以上五個方面就是八路軍武器的大致來源,具體份額作為個人無法考證。


燃燒島鏈


八路軍手上的武器來源有:紅軍時期遺留,收編友軍,中央政府補充,自制,繳獲。這裡面繳獲佔大多數。

我們不妨單從步槍數量看八路軍武器的不同來源所佔比例。

截止到1945年春,八路軍共裝備有步槍37萬支;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兵工廠自制步槍11000支;在1937年八路軍剛剛完成改編的時候,不會超過2萬支長槍;因為根據1937年120師參謀長周士第日記記載,全師馬步槍一共4091支(全師14000人),由於三個師裡115師人數最多,裝備最齊整,所以槍自然比120師和129師多,因此推算八路軍至多不會超過2萬支步槍。而八路軍最大的一次收編,是收編了山西的新軍,一次性入賬了2.5萬支長槍。當然土匪,地方保安團,地主武裝的收編,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但數字無從考證。





那麼國民政府給了什麼,給了多少呢?斯大林給國民政府援助了夠武裝100個團的軍火(斯大林賣腎援華不是白叫的,比德械規模大多了),蔣介石只給八路軍撥了120蘇制挺機關槍和6門蘇制反坦克炮,這是唯一可以查到的武器調撥記錄,其他的就是閻錫山撥給八路軍幾十萬發子彈,不包括槍支;還有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衛立煌為表達歉意(林彪被國軍誤傷事件),給八路軍贈送了100餘萬發步槍彈和25萬枚手榴彈。同樣一條槍沒有。

以上就是原有,收編,自制的步槍數量。當然八路軍通過在敵佔區“走私”也可以買到一些軍火,但在重重封鎖下這個數量能有多少呢?可以說剩下的來源基本上就是繳獲。一是從日軍手上繳獲,二是從偽軍手上繳獲。大家注意一點,繳獲是要付出代價的,打的好可以繳獲,打得不好,非但沒有繳獲,反而要損失手上的武器。
展示繳獲日式步槍的八路軍戰士



一次戰鬥過後,八路軍戰士集體換上了日式軍大衣

按照美方當年的評估,認為中共繳獲了9萬支日式步槍;可以認為絕大部分是從日軍手上繳獲的,因為偽軍一般仍使用國府配發步槍;雖然汪偽有幾個精銳師配發了日式裝備,但汪偽和八路軍交手不多,主要是新四軍和他們打。按照八路軍自行統計的殲敵數量,日偽軍被殲滅的比例為1:2,考慮到偽軍作戰意志薄弱,主動給八路軍送槍送子彈的事情不少,從偽軍手上繳獲的步槍有18萬支已經是最保守估計。因此從日偽軍手上繳獲的步槍不會少於27萬支。

八路軍武器來源基本就是這樣,由於數據來源本身不都是嚴謹的,因此只供參考。但不論如何,從八路軍武器來源的考證上,都可以打破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


紙上的宣仔


首先要說明下,八路軍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都是缺少武器的!

八路軍出師抗日的時候,三個師四萬多人,只有一萬多條槍.人均子彈不超過30發。而同時期,日軍每名士兵有120發子彈:身前兩個彈夾各30發子彈,身後彈盒裝60發。



1940年,八路軍發展到四十萬人,各型槍支9萬條。等到抗戰結束後,八路軍發展到百萬人規模。但是,槍支還是不能滿足人手一把,只有37萬條槍。而且,很多槍使用過度,膛線都磨平了。


子彈在整個抗日戰爭期間,都很奇缺。每名士兵只給五發子彈,打完三發就不捨得開槍了。而且,要是作戰只有消耗子彈沒有繳獲,士兵還會被批評。敵人稱呼八路軍為“三槍土八路”!

迴歸正題,八路軍最主要的武器來源是邊區兵工廠自制。

八路軍兵工廠能造很多種武器:步槍,機槍,子彈,手榴彈,地雷,迫擊炮彈等。其中,造的最多的是子彈(780萬發)和手榴彈(480萬顆)。


手榴彈對八路軍很重要,因為沒有足夠槍支。所以,很多戰士背上六顆手榴彈就上戰場了。

子彈都是撿新彈殼復裝,只能重裝一次。所以,八路軍一直很缺子彈。抗戰八年,八路軍消耗了不到五千萬發子彈。八路軍自制肯定不夠用,所以,要省著用。

國民黨子彈比較富裕,抗戰時,國軍自己累計生產子彈約11億發。另外,外購了5.7億子彈,美國又援助了7億子彈。所以,國軍每年有3億子彈可以消耗。

其次,戰場繳獲也佔了比較大比例。

抗戰初期,八路軍的伏擊戰收穫頗豐。可是,後來日偽軍發現了八路軍繳獲物物資的需求。於是,日偽軍開始破壞武器。甚至,日軍要求偽軍領子彈的時候,需要驗彈殼。

為了多繳獲物資,八路軍只能儘量避免打長時間的攻堅戰和消耗戰。偽軍成了八路軍最喜歡的攻擊目標。當然,八路軍也做過“吃虧”的買賣。

例如,為了打百團大戰,八路軍消耗了70萬發子彈,19000發各種炮彈。而繳獲的子彈才三十多萬發。明顯“賠本”了。

最後,蔣介石發工資,和外部支援也很重要。

蔣介石就在初期給八路軍發過武器。後來,老蔣發現八路軍私下擴編現象嚴重。所以,什麼都不給了。外國援助的抗日物資都被蔣介石自己留下了。

蘇聯曾多次送給八路軍物資。1938年,蘇聯送給八路軍60車物資。包括步槍,機槍,子彈等。



衛立煌將領曾一次性送給八路軍一百萬發子彈,和25萬顆手雷。

1940年,八路軍收編四萬來人的山西新軍,一次得到2萬5千餘條槍支。


勇戰王聊歷史



抗戰時期,八路軍武器來源途徑有很多:

一是八路軍兵工廠自己生產。但八路軍的兵工廠其實就是個小作坊。生產能力底下。產品質量不高。根本無法滿足八路軍的需求。

二是國民政府撥付。國民政府是通過第二戰區總指揮閻錫山,給八路軍補充武器彈藥的。八路軍三個主力師只有三萬餘人。後來發展到幾十萬。國民政府依然按照三萬人的標準撥付。遠遠不能滿足八路軍的需求。

三是戰場繳獲。在山西,晉綏軍和中央軍與日軍在正面戰場作戰。八路軍就在後方伏擊日軍的運輸隊。運輸隊彈藥物資最多。忻口會戰結束前,八路軍富的流油。

忻口會戰十八路後,晉綏軍和中央軍撤退至中山區。山西大部分領土被日軍佔領。沒有主力部隊與日軍正面作戰。日軍就能集中兵力對八路軍進行掃蕩。八路軍再也無法伏擊日軍的運輸隊。尤其是在日軍的五一大掃蕩中損失慘重。

山西淪陷,國民政府也無力給八路軍撥付彈藥物資,八路軍沒有能力伏擊日軍的運輸隊。八路軍的物資彈藥陷入極度匱乏中。

後來八路軍通過其他多種手段獲得物資裝備。


楊朱學派


八路軍武器有幾個主要來源,第一就是繳獲,但是單獨靠繳獲還是不夠的。比如,晉察冀軍區第4軍分區37-39年戰鬥消耗和繳獲數字,可以看到,打日軍消耗還是大於繳獲的。

另外,就是八路軍主要需要79子彈和駁殼槍子彈,這些在日軍哪裡是沒有的。比如羅峪戰鬥,我軍消耗79子彈1990發,65子彈769發。可以看出大部分還是79子彈,也就是漢陽造步槍,捷克式輕機槍是主要武器。

第2個途徑就是克服困難,自己生產。整個抗戰期間,八路軍總部軍工部下屬各廠、所總計修理槍械數萬支,修炮約1000 門,造槍9758 支,生產擲彈筒2500 具,迫擊炮改平射炮近百門,復裝和新制子彈223 萬餘發。

製造手榴彈58 萬餘枚,擲彈筒彈19.8 萬餘發,各種口徑迫擊炮彈3.8 萬發,指導與協助地方生產地雷、手榴彈1000 萬枚以上,生產無煙火藥7700 多公斤,硝銨炸藥11750 多公斤。打偽軍,其實也是一個重要武器來源,因為武器制式相同,也更容易繳獲。在山東抗日根據地,八年間,共繳獲步騎手槍20.7萬餘支,炮955門,機槍1106挺,炮彈1.68萬發,步槍手榴彈369.77萬餘顆。其中大部分都來自於偽軍。

在1940年閻錫山的山西新軍起義的時候,帶來的武器包括,精銳部隊約三四萬,好槍約二萬五千支。要知道當時,整個八路軍25萬人,也只有步槍95000支,輕重機槍1500挺,山西造山炮36門,另外平射炮和迫擊炮150門。

最後就是收編地方民間槍支,比如抗戰中,土匪出身的偽軍頭目傅瑞五帶著數百人棄暗投明,帶來了300支步槍和7挺機關槍,還有7門山炮。葛榮華河北景縣人,七七事變後,他打出抗日旗號,四處收繳地主槍支,時間不長竟然建立起3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的隊伍。1938年6月其加入八路軍。


深度軍事


抗日戰爭是我們中國人都應該銘記的一段歷史,我們的對手日本已經進行了工業化,而中國還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可以說,與日本相比,我們是全方位的落後。這種落後在武器裝備的差距上體現的淋漓盡致。而長年在敵後作戰的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則裝備更差。那麼,在抗戰期間,八路軍的武器一般從哪裡來呢?主要有以下幾個來源:

一 自己造

由於日軍不斷的實行封鎖與掃蕩,再加上國軍還時不時的製造小摩擦,八路軍的處境非常艱難。尤其是武器彈藥,常年匱乏,為此,中央對建造兵工廠非常重視,希望通過自立更生來緩解武器彈藥缺乏的問題。

黃崖洞兵工廠就是八路軍的一顆掌上明珠,工廠年產武器彈藥可裝備12個團,還研發出我軍第一種制式步槍--"八一"馬式步槍,第一種自產"擲彈筒"等,為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同時也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械人才。

但是 ,由於敵人的封鎖,根據地沒有冶煉黃銅的設備,不能自制槍彈殼,只能利用舊彈殼製造復裝子彈,還需要大量的鋼、鐵、銅、鉛等金屬材料,原材料的供應形勢非常緊張。為此,1939 年2月11日,朱德、彭德懷等八專門要求八路軍各部每次戰鬥後均應收集彈殼,同時發動群眾收集銅。

以下是一份抗戰時期八路軍軍工部主要武器彈藥產量的統計表

從表中可以看出,從1938年到1945年間,八路軍共生產了步槍約0.97萬支,復裝子彈約237.5萬發,手榴彈約58.1萬顆,還生產了無零炮2500門,炮彈約19.8萬發,迫擊炮彈約3.7萬發。考慮到八路軍的擴軍速度,這個產量是遠遠不能滿足的。

二 從敵人手裡繳獲

“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繳獲是八路軍最主要的武器來源。

據統計,八年抗戰期間,八路軍共繳獲長短槍 約45.5萬 支、輕重機槍約7500 挺、各種口徑炮 1288 門。

但是,要從日軍手裡繳獲,非常難,而且還少。

第129師在長樂村戰鬥中消滅日軍 1500 多人,但是隻繳獲了 60 多支步槍,3 挺輕機槍,戰馬 10 餘匹。戰鬥中,689 團和 772 團都曾奪過大炮,但又被敵人奪回去了.

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日軍逐漸轉入重點守備,作戰完全依靠汽車、火車之不斷輸送,前線部隊所攜帶之彈藥器材不多,因而戰場繳獲更加不易。

抗戰期間,偽軍數量大約400萬,主要在敵後維護治安,偽軍多是日軍強拉的淪陷區老百姓,或是收編的土匪、潰軍等,也有部分投降的原國民黨軍隊,戰鬥力很差,打起仗來往往一觸即潰,其裝備大都落在了八路軍手中,偽軍成了八路軍武器裝備的主要搬運工。

例如,在1943 年 8 月太行軍區、冀南軍區各一部和冀中警備旅共同發起林南戰役中,共殲滅日偽軍 7000 餘人(大部分是偽軍),繳獲步槍 3118 支、輕機槍 83 挺、迫擊炮 20 門、山炮 1 門,極大的補充了部隊。

從 1944 年開始,解放區軍民開始進行局部反攻,日軍已成為強弩之末,大批偽軍反正,八路軍攻克了大量城鎮,各部隊繳獲軍械物資的數量迅速增加。

三民間獲取

從民間獲取武器彈藥也是八路軍的的一項重要來源。

從鴉片戰爭以來,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戰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尤其是在中原、華北地區,有大量的武器散落民間。據估計,在抗日戰爭開始時,山東農村居民的手中大約有 30 萬支步槍。河北民槍也很多,不少群眾自動攜槍參加義勇軍,嚴重的武器問題逐漸得到了解決。晉察冀邊區附近的保定、石家莊、忻口、娘子關、太原都是抗戰初期的大戰場,國民黨軍隊撤退時,留下了不少槍支、手榴彈,邊區許多游擊隊初組建時裝備主要來源於此。

此外,八路軍還利用各種關係和途徑購買武器彈藥。一些部隊專門派人在游擊區內及敵佔區購買,步槍子彈每粒五角到六角,駁殼槍彈每粒五元左右,多利用地方關係來進行。

而且,八路軍駐各地的辦事處也積極向各方面籌措彈藥,送到抗日根據地。

以上就是八路軍武器來源的幾個主要渠道,當然還有戰區撥付,但是由於國民黨一直是按3個師4.5萬人計算,而且國共兩黨關係微妙,因此這方面獲得的武器很少。

我是一卷青史,歡迎留言評論加關注,一起聊歷史!

一卷青史


抗日戰爭初期,蔣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與楊虎城將軍扣押了蔣介石,爆發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在中國共產黨的調節下,西安事變獲得和解,蔣介石終於同意停止內戰。1937年8月25日,國共兩黨終於達成協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宣佈將紅軍主力改編國民革命軍第八路。

“小米加步槍”就是形容八路軍武器彈藥的饋乏,缺乏重武器,八路軍的武器來源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獲取。



一、從戰場繳獲,一場大小勝戰,清掃戰場後,或多或少會繳獲一些武器彈藥,型號繁多,總比大刀長茅好。

二、在一些根據地已經能自己造一些輕武器,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自己造的武器質量與威力還是不足,數量也不夠,但已能多少能自己自足。


三、成為國民革命軍的戰鬥序列,為了一致抗日,國民政府也會分發一些武器彈藥給八路軍。

四、國際抗法西斯同盟國以及共產國際的支援一些武器彈藥。

五、收編日偽軍,也能獲得一定的武器彈藥。

六、偷襲日偽軍的軍火庫、或收復日偽軍佔領地,也可以獲得武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