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別處》:詩人的現實與幻想,卑劣與崇高!

《生活在別處》是米蘭.昆德拉的主要長篇小說之一。原名《抒情時代》,考慮到讀者的第一印象與銷量而改名。

“生活在別處“是蘭波的一句名言。蘭波作為一位天才詩人,成為法國文學史上的最引人注目的詩人之一,他的超現實主義對後世有深遠影響……

主人公“詩人“雅羅米爾從出生成為了母親瑪曼的唯一。

《生活在別處》:詩人的現實與幻想,卑劣與崇高!

他是瑪曼生活的轉折點,也是瑪曼的一切。瑪曼對雅羅米爾的愛是唯一的同時也是自私的。她一手塑造了詩人雅羅米爾。從五歲時,瑪曼的一次無意發現便註定了雅羅米爾成為詩人的結局。母親的愛與鼓勵,旁人的誇獎帶給雅羅米爾滿足,他喜歡被人注目,被人誇獎的滋味。並深深的樂在其中。這也是他寫詩作詩的動力源泉。

然而,一切不可能這樣順利的下去。他遺傳了母親的美麗,因為聰慧讀書比同齡人小,因此,看起來他沒有男子漢或者成年人的魅力。他深深的自卑著,為沒有女友而煩惱,為不能得到尊重而憂慮。由此,他幻想了一個叛逆的少年,一個暗中進行革命的少年,一個引誘少女又將其拋棄的少女,由此來滿足自己作為一個男子漢的氣概。

《生活在別處》:詩人的現實與幻想,卑劣與崇高!

掩飾的往往便是自卑的。沒有約會,沒有女友的他,終於在一次辯論的時候大展其才華,並吸引了一個女孩的注意,然而家庭因素的影響,他不能突破自己,約會失敗。

瑪曼對他的干預,沒有私人空間,甚至連衣服都必須按照瑪曼的安排穿著,她的愛,容不下另外一個女人的分享。尤其是丈夫對她的不忠與冷淡,她歸結於雅羅米爾的出生於成長,所以,雅羅米爾更是她的一切,她的愛希望能在雅羅米爾那得到回應。愛,可以無私,可以自私,可以唯一,但是愛,必須要有回應。

《生活在別處》:詩人的現實與幻想,卑劣與崇高!

他對女友的要求標準時特殊的,他希望她醜陋,而他作為一個拯救者存在,以此突出自己的特殊與偉大。他愛上紅髮女孩的原因及其簡單,她不漂亮,有紅頭髮,臉上長滿雀斑,又矮又胖,只是一個售貨員。這一切都是他愛上紅髮女孩的原因,他享受著有女友的那種驕傲。因為對比,他發現了自己的不獨立,什麼都受瑪曼的限制。他要求女友對他的絕對忠誠,並想著濟慈對其妻子的要求不忠誠就燒死。

《生活在別處》:詩人的現實與幻想,卑劣與崇高!

他對女友的評判標準,完全是基於男人對女人的控制與佔有之上。她只能聽她的,只能屬於他。他享受讓她痛苦讓她窒息的感覺。

女友被抓,僅僅只是一個遲到的理由,這也反映了捷克共產主義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