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動力航母 法國大概緣已盡!

3月29日,法國海軍讓·菲力浦·羅蘭中將公開表示,未來法國新型核動力航母的造價不會低於50億歐元。現在,法軍只有一艘戴高樂號航母,其服役年限將於2040年到期。 而新航母的建造工作正在由Naval Group和 Chantiers de l'Atlantique船廠以及負責核反應堆的 Technicatome 公司共同研製;預計,新型核動力航母也可作為無人機應用的平臺。

此前,在法國國防部履職時間不長的女部長佛羅倫薩曾公開表示:法國打算再研製一艘新型核動力航空母艦,且這項新航母的建造計劃財政預算將被優先安排。為此,許多人頗感愕然;因為早在2004年,當時的法國政府和軍方曾斷然宣佈:決定放棄繼續建造第二艘核動力航母的計劃,轉而研製常規動力航母(一度甚至傳出要與英國聯合研製航空母艦)。如果按十多年前設想,繼續堅持下去,法國海軍現役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空母艦將成為法國乃至整個歐洲核動力航母的“孤品”,或將是中型核動力航母的“空前絕後”!

核動力航母  法國大概緣已盡!

法國新航母概念圖

現如今,緣何法國政府和軍方來了個180度的大轉彎,重新青睞起核動力航空母艦?法國海軍是否有能力建造和技術支持核動力航母研發?此外,由於缺乏先進艦載戰鬥機,以及彈射器與預警機等均需依賴美國,因此能否確保這艘“法國製造”的中型核動力航母能按時正常下水,並及早形成戰鬥力?這一系列不確定性與未知數,使得這艘新型核動力航母尚在胎中孕育,似乎就預示著今後將面臨著難產!

首先,為給自己撐門面,挽回不良影響。2001年5月正式服役的法國“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若僅從時間上看,正式服役時間不過十七八年;但如果考慮其之前漫長的12年建造週期,按該航母具體狀況說,它的確有點“老態龍鍾”了。加之,自服役以來,“戴高樂”號問題接二連三、事故不斷:例如,冷卻系統及連接渦輪機等部件不斷髮生故障,核反應堆耐壓殼出現龜裂;且功率太小,導致航速過低(最大航速僅27節);上述核動力裝置的弊端,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後天維護不利、資金不到位等問題。再者,“戴高樂”號下水後才發現飛行甲板太短,無法完成 E-2C“鷹眼”預警機起降,最後不得不返廠全面檢查,將斜角甲板跑道加長4.5米才解決問題。更有甚者,2000年11月,“戴高樂”號航母在北大西洋進行首次遠洋試航期間,一部螺旋槳的槳葉突然斷裂,沉入大西洋洋底。實際上,在製造和安裝螺旋槳的過程中,質量問題就已嚴重顯現;特別是最後的精加工,質量十分低劣,致使螺旋槳葉在航行中斷裂。從某種意義上說,“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從問世到服役迄今,基本上就是一個不甚合格的產品。對此,法國海軍是“心知肚明”的,急欲設計與建造一艘真正超一流的中型核動力航母來給自己撐門面,挽回一系列不良影響。

核動力航母  法國大概緣已盡!

法國新航母概念圖

其次,為與英國叫板中“拔得頭籌”。同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英國和法國,隔英吉利海峽相望,天生的一對“難兄難弟”;不僅兩國的GDP總量旗鼓相當,而且雙方的宗教信仰、文化素養、科技水平,乃至軍事實力等方面,也都相差無幾;各自都稱得上是歐洲地區首屈兩指的“地區大國”,所以長期以來雙方誰也不服誰,總在暗自叫板,欲比高下!可是,近年來英國皇家海軍一口氣接連服役和下水了兩艘滿載排水量達6.5萬噸的“伊麗莎白女王”號和“威爾士親王”號,給英國民眾極大的“揚眉吐氣”,很多人連說話的底氣也都硬了許多!然而,此舉卻把法國人整慘了!原本想利用裝設核動力裝置的“戴高樂”號來為自己“揚眉吐氣”,但卻因它問題迭生,不僅什麼也沒有撈到,反而因其拙劣表現,反倒在法國人心中留下巨大的陰影。為此,新一屆法國政府與軍方早就憋了一口氣,希冀儘早研製一艘響噹噹,性能能蓋過英國人一頭的航空母艦!但是,畢竟法國人在多方面存在“軟肋”和短板,加之“囊中羞澀”,撥給海軍的軍費仍不是很充分,所以未來航母在塊頭和噸位上不可能超過英國航母,那麼只有回過頭沿用自己有些優勢的核動力裝置,來一秀遮百醜,彌補其他方面的不足。

核動力航母  法國大概緣已盡!

法國新航母概念圖

再次,為了拉動法國艦船企業的發展。法國海軍已多年沒有大型艦船的建造與服役了;尤其是近十年來,幾乎沒有滿載排水量超過2萬噸的大中型艦船入役。這種狀況既不利於艦船建造廠家整體的進一步發展,也不利於法國海軍武器裝備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一旦有新航母的設計與建造,將會全方位的拉動與促進包括艦船、飛機、武器、核動力等所有涉軍企業全方位的發展,並取得一系列明顯的經濟效益。

看來,法國的核動航母的建造希望有點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