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成立於2002年的金立手機,曾經年產量突破8000萬臺,然而就在最近,債務纏身的金立手機失去了最後一張“安全牌”。18年,深圳法院公告稱已接受金立的破產清算申請。

作為金立的掌舵人,劉立榮一直在等待可以挽救金立的白衣騎士出場,然而十幾個月,白衣騎士遲遲未出。就這樣金立一個劃時代的功能機王者終於褪去了自己最後的光芒。對於劉立榮來說,金立造就了他人生的輝煌,也最終將他拉下神壇。如果時間倒退到94年,他是否還會選擇這條路?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劉立榮

跳槽小霸王,躍升管理部長

1994年,22歲的劉立榮從中南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了天津市有色金屬研究所,一個月500元的工資羨煞旁人。但是劉立榮只幹了一年就去了廣東闖蕩。後來他回憶說:之所以走的那麼決然,是因為聽同事說,當時新上任的50多歲的所長,是歷任所長中最年輕的一個。當時劉立榮想的是:幹得再好竟然也就50歲當個所長,他不甘心。由於學歷不錯,劉立榮很快獲得了當時世界做拉鍊最大的一家日本公司YKK的一個基層管理幹部職位,3000元的月薪,是研究所的六倍。但是當時日資企業非常迂腐,公司內部有著森嚴的等級制度:公司高層只能是日本人,中層則全是香港人,大陸人最多隻能做基層管理者。劉立榮這次待了半年就離開了,他的下一站,是中國電子科技的傳奇企業:小霸王。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段永平

提起小霸王就不得不說段永平。段永平,江西泰和人,1982年浙江大學無線電系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電子管廠。後攻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計量經濟學專業,取得碩士學位。小霸王崛起的最大功臣正是段永平。1988年,江西農村小青年段永平剛剛拿到人大計量經濟學專業的碩士學位證書,就在同學的引薦進了日華電子電器設備廠(後改名小霸王)。“北京對我這種人成功的概率不會大,這裡不太適合我,我想到思想開放急需人才的南方去。”不到一年,廠長的重擔落在他身上。後來在談及這樣短時間的升職經歷時,他認為工廠看的就是履歷表,當時對人最初的印象與瞭解,都是通過單薄的一張紙來獲取。八九十年代高學歷人士的學位證書,無異於企業最好的敲門磚,尤其那時候才剛剛吹上改革開放的春風,考上大學和光宗耀祖劃上等號,落選的要麼千方百計去當兵,要麼找後門進工廠。

段永平當上廠長一年後,幾乎是同一時間楊明貴和張雨南來了。楊明貴後來成為小霸王公司的製造副總,而張雨南一開始是開發部經理,隨後才升任為副總經理,主管生產。比起楊明貴,張雨南更讓人難以忘懷。印入眼簾,瘦瘦高高,幾乎不笑,整張臉可以用陰鷙形容。那時大家叫段永平“阿段”,而叫張雨南是“張工”——嚴肅又嚴謹,工人都是敬畏他的。在廠長的帶領下,小霸王迅速崛起。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的廣告,讓小霸王無人不知。隨著小霸王的迅速壯大,小霸王與其上屬怡華集團的關係開始微妙起來,怡華經常將小霸王的盈利抽走,另作它用。處處受掣的段永平極力爭取小霸王的股份制改革,但是卻被怡華一拖再拖。於是在中山小霸王電子工業公司如日中天之際,最大功臣、領導者、總經理段永平突然提出辭職。在段永平宣佈消息的會議上,許多人懵了,他們把目光投向段永平,甚至有人抽泣起來。在後來段永平的歡送酒會上,場面一度十分悲壯,許多人一邊喝酒一邊哭,段永平也醉得不省人事。段永平離開後小霸王開始了人事地震,幾百人相繼離職,中層幾乎被抽空。原小霸王的總經理助理、外銷部長、內銷部長、工程部長、計調部長、生產部長、計財部長、後勤部長、供應部長……都在後來段永平創建的步步高裡找到了相似的職位。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立榮和同窗李盛在小霸王的人事真空期進入,成為了一名技術員。這裡有個他倆應聘的小故事:劉立容和他的同學李盛去小霸王應聘技術員。出門前,李盛不慎碰翻水杯,將兩人的簡歷浸溼了。他們將簡歷放在電風扇前吹,李盛把簡歷和其他一些東西放進了包裡,就連連催劉立榮快走。可劉立榮卻將簡歷夾進一本書裡,又認真地壓平整,才雙手將書捧在胸前出門。李盛不由埋怨說:“你真磨蹭!”到了小霸王公司的招聘現場,負責招聘的副總經過交談,對他倆良好的專業知識很滿意。然而,當他們遞上簡歷時,李盛的簡歷不僅有一片水漬,且放在包裡一揉,加上鑰匙的劃痕,已經不成樣子了。那位副總不由皺了皺眉頭。到了下午,劉立榮被通知去面試,並且應聘成功。沒得到面試機會的李盛急得快哭了!劉立榮便說:“我們去問問吧!”當他們詢問時,那位副總馬上反問李盛:“你連自己的簡歷都沒能力保管好,我怎能相信你工作上的能力?”一旁的劉立榮斗膽說:“他是我同學,專業如識比我過硬,既然你相信我,也應該相信他……”李盛這才得到了面試的機會。好在面試時表現不錯,李盛最終也和劉立榮一樣被小霸王公司聘為技術員。劉立榮很勤奮,也能吃苦,在小霸王期間幾乎每天早出晚歸,抽七元錢一包的紅雙喜,對車床起落架的任何故障都瞭如指掌,為了寫一份標準的操作規範,還花了近一個月時間。“如何啟動,包括插座怎麼拔,拔出後放在何處,寫得一清二楚。”僅僅半年的時間,劉立榮因為被楊明貴賞識,從一個技術員躍升到了生產管理部長。

千機pk,殺出血路

2003年,波導、TCL和康佳3家企業手機產銷排名前十,國內市場佔有率共計31.6%,在這三個品牌的帶動下,國產手機品牌市佔率也由1999年的5%飆升至54.7%。就單單波導一家,其銷售量在03年就突破1000萬部,超過摩托羅拉、諾基亞,稱雄中國內地市場。隨著手機市場的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生產手機.然而2005年,手機消費市場開始發生變化,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越來越明顯,波導這批國產手機廠商的短板也逐漸顯現。在隨後的千機pk中,當年的波導手機由於自身研發實力不強,市場份額迅速萎縮到不足1%。波導神話破滅。消失的不僅有波導還有迪比特手機、科健、夏新以及南方高科有限公司在國家專項科研經費支持下完成的GSM手機等,然而金立憑藉“超長待機、高性價比”的特性突圍,並在2006年打敗眾多品牌拿下手機線下市場第一,一時間風光無兩。在總結波導、夏新的失敗時,劉立榮認為任何企業的成功和失敗都應歸結於內在的因素而不應該歸結與外部因素。而後驕傲地說,在他們最沒落的時候,反而是金立增長最快速的時候。而這些歸納或許就為金立的褪色埋下了伏筆。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金立a320

智能時代,逐漸被淘汰

2007年,iPhone第一代剛剛推出,距離引爆智能手機時代近在咫尺。 智能手機的出現,打亂了國內手機廠商的節奏,同年,魅族創始人黃章下定決心從MP3轉型為智能手機廠商。當新秀開始入局時,以功能機為主場的金立卻仍堅守陣地。2010年中期,劉立榮做夢也沒有想到金立已經走到了由盛轉衰的臨界點,手機市場風雲突變,智能機成為了真正的主角,魅族,OPPO,小米vivo等等年輕一輩的手機品牌,如雨後春筍一般,不斷的開始崛起,打的金立措手不及, 一向以穩健著稱的金立直到11年的年底才匆忙的推出智能手機,但是最好的時間段已經過去了,市場的格局發生了大改變,金立慢了一步,錯失了搶佔智能手機市場的最佳時機。伴隨著激烈的競爭,金立的市場份額逐漸降低至3%。

這和當年唯我獨尊的情形截然不同。國內市場沒有保住,金立選擇開拓海外市場然而隨著小米、OPPO、vivo等同樣物美價廉的國產手機殺入海外市場,缺乏賣點的金立隨即黯淡下去。即便金立此後採用了廣開市場的策略,將手機產品打入了緬甸、泰國、尼日利亞和一些歐洲國家,也終究毫無起色。

戰略轉型,明星代言,企圖扳回一局

在主業經營不利的情況下。2014年,劉立榮大手筆購入銀行股權、投資地產和建設生產基地。在其他國產手機品牌向智能機發起進攻的時期,金立卻走出了重資產模式,給資金鍊施加了巨大的壓力,隨之而來的是出貨量低迷等連鎖反應。戰略轉型的失敗不僅讓劉立榮陷入了沉思。2016年,OPPO、vivo以明星代言、節目冠名等洗腦式品牌營銷刷新人們認知,加上線下銷售渠道搭建相當完善,成為了中國前五的手機廠商。 OPPO、vivo採用的爆款策略,使劉立榮幡然醒悟。於是金立這兩年的策略就偏向於請流量巨星做代言人,獨家冠名綜藝節目,這些營銷費用高達60多億元。但是這些終究無法挽回市場份額。劉立榮曾說過,“國產手機的技術、品牌等問題都會長期存在,不可能一下子全部解決,必須一步步來。這個需要時間,也就是要‘熬’。”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金立熬垮了許多競爭對手,這次,金立似乎熬幹了自己。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資金斷鏈,四面楚歌

在2017年底,金立的日子過得有點艱難,尤其是在資金鍊危機與股權凍結的消息傳出後,業內對金立的猜測也紛至沓來。

劉立榮承認了公司存在資金鍊問題。他表示:“金立資金鍊問題爆發的主要原因是2016年和2017年營銷費用與投資費用投入超限。2016-2017年金立營銷費用投入60多億元,近三年對外投資費用30多億元,兩項費用接近100億元,對金立資金鍊造成很大影響,導致貨款週轉困難,在拖欠貨款後被供貨商申請資產保全。”

在資金鍊問題爆發後,歐菲光科技停止向金立供貨。在劉立榮看來,歐菲光科技的斷供導致金立短期償債壓力變更大。“我們在生死關頭向歐菲光科技高層求助,請求解除微眾銀行股權以外的其他資產保全,並全面恢復供貨。因為歐菲光科技斷供對生產影響很大。”然而歐菲光科技並不是慈善家。

金立的處境已經岌岌可危。既無資金,又無存貨。究竟何去何從劉立榮自己也不知道,金立這艘大船正在慢慢下沉。

挪用資金,自暴自棄

按照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此前的承諾,金立在做出售資產的工作,一邊償債一邊生產,希望通過尋找出售資產來度過這次危機。

劉立榮當時還透露了金立解決資金鍊問題的三個步驟:首先,引入合作伙伴,確保生產與銷售,市場在就有未來;第二,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增加公信力;第三,出售資產償債,獲取債權人支持。

然而17年的聖誕節,一名金立股東爆料稱:劉立榮去過兩次塞班島。第一次就輸了20個億。第二次,與劉立榮私交甚好的幾位朋友,親自飛到了塞班想勸他回頭,沒想到看到的是卻是賭桌上堆積如山的籌碼。最後一把牌,就一把牌,一次性輸了7億美金。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元。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股東們推測過,劉立榮挪用公款的數目可能在60億左右。劉立榮也對此作出大方回應:沒有百億,輸掉十幾個億,承認是從金立借用資金作賭本。在金立最危急的時候,劉立榮不但不想辦法經營公司,反而冠冕堂皇跑去賭錢,之前的承諾就如一紙空文。風雨飄搖的金立已經承受不起這根最後的稻草。

大勢已去,無力迴天

2018年3月,金立籌劃的20億元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2017)宣告終止,金立邁入資不抵債的深淵。

2018年5月8日,廣東華興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以被申請人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為由,向深圳中院申請破產清算。

2018年10月底,金立唯一發行的“16金立債”到期未能兌付,共涉及5.45億元,公告稱劉立榮也無法履行代償業務。隨後金立副總裁俞雷辭職。

12月10日,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廣東華興銀行深圳分行對被深圳市金立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提出的破產清算申請。

發展超過16年,曾經被稱為國產機中高端豪華手機品牌的金立已經成為了過去。

金立崩盤:劉立榮的跌宕人生

無奈的供貨商

截至18年末,金立總資產202億元,總負債約為280億元。其中牽連400多家大大小小的企業欠款,10餘家上市公司。

12月份,21層金立辦公室的前臺無人接待,原本可以容納數百位員工的辦公室幾乎人去樓空,只剩下寥寥數位員工繼續留守。上門討債的供應商們很快佔據了開闊的前臺空間,辦公區的員工也沒有對這一群“不速之客”的到來作出任何回應。

供應商們就那麼在前臺三三兩兩地站著,希望金立方面能夠派出代表來進行對話。但是他們沒有等來任何回應。

這些供貨商只好離去,留下的只有無奈和悔恨。

結語

佩劍指東南,前程好風光。風雨終屹立,寒冬獨自香。一十六年,終赴一炬,當時繁榮今何處。不堪回首,塞班之賭,葬送前程淚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