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長失聯、負債百億、裁人萬人一代國產手機巨子「金立」消亡史

在資本危機爆發近一年後,手機制造商金立不僅沒有獲得融資,而且失去了很多市場份額,這讓人感到尷尬。如今,金融資本鏈斷裂不僅影響了自身,而且還有大量供應商受到拖累。由於過度營銷和定位不明確的問題,金立在過去的一年裡已經陷入了塵埃之中。即使有融資,競爭激烈的市場也沒有追悔的餘地。

董事長失聯、負債百億、裁人萬人一代國產手機鉅子“金立”消亡史

無人接盤的囧地

金立的接盤俠遲遲沒有現身。今年3月,金立表示,該公司正在談判融資,並將有戰略資金進入。據瞭解,在金立金融危機之後,誰接手市場一直是炒作的主題,包括海信、 TCL、甚至360等廠商已經與金立進行了討論和合作。但現在,在過去的七個月裡,金力不僅沒有獲得融資,而且變得更加沉默。

今年年初,金立董事長劉立榮承認公司存在資金鍊問題,但仍持較為樂觀態度,並計劃償還債務。根據他的計劃,金立將分三步解決資金鍊問題:“首先,介紹合作伙伴,確保生產和銷售,市場有未來;二是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提高信譽;第三,出售資產以償還債務,並獲得債權人的支持。“

劉立榮當時透露,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工作已經取得進展,整體計劃仍在談判中。如有必要,他可以放棄控制權。

然而,直到今天,金立仍然沒有融資和重組的跡象。據相關消息,劉立榮當時承諾承諾不會跑路,但已經滯留香港數月。幾名金立員工已經離開。

目前,金立的寶貴資產已基本封存,劉立榮及其妻子的個人資產也被凍結。根據中國判決文件網,金力目前涉及124起民事訴訟。其中,有15名債權人申請了訴訟前的財產保全。

金立危機爆發後,供應商受影響最大。為了談判欠款,最近有近50家中小型供應商聚集在金立總部。一些供應商表示他們在去年9月之後沒有收到付款。個別供應商表示,欠款累計達5000萬元人民幣。其中金銘電子和金卓通信應收賬款賬面餘額3763萬元,計提壞賬準備金額163萬元。

金立副總裁徐力出面安撫供應商,但沒有給出具體的還本付息計劃。供應商詢問當前的資產重組。徐力回應稱,資產重組仍在繼續,但成功的希望並不大。如果不成功,下一步可能是開始破產重組。金立財務總監何鼎還在金立總部召開了供應商債權人小型會議。他表示,除了重組外,金立還在考慮“債轉股或將債務打包成信託”等。“如果信託業務產生了一些收入可以分配給每個人。目前,我們的手機互聯網有收入,可以被剝離。我們的手機品牌運營的利潤也可以分配給每個人。

董事長失聯、負債百億、裁人萬人一代國產手機鉅子“金立”消亡史

  • 沒有節制的營銷

劉立榮在前一次採訪中曾提到,近年來投資約100億元對金立的資金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也導致了金立最近出現的資金鍊危機。正如他所說,金立的營銷費用非常高,兩年內花費超過60億元,電視、視頻網站、國家機場、聚焦LCD、城市框架和戶外,金立的廣告無處不在。

在市場營銷方面,下重金學習了OPPO、 vivo的金立,卻沒有得到理想的結果。劉立榮曾經說過:“只有達到全球1億單位的銷量,公司才能安全。”然而,據研究機構GFK稱,2014年金立移動在中國的銷量為1494萬,份額僅為3%。這是劉立榮2017年初在中國銷售至少3000萬臺的目標的一半。2018年,金立的上半年手機銷量僅為373萬臺。

運營商世界網絡主編康釗指出,劉立榮的風格與廣東的許多企業家一樣,並且願意花錢進行商業推廣,特別是在電視臺等平臺上。它可以被描述為“花錢如流水”。在這方面,通信世界網絡總編劉啟成也表達了同樣的看法。他說,金立的營銷推廣非常強大,成本自然很高。它超出了許多手機制造商所說的單獨的代言費。在過去的兩年裡,金立先後邀請了很多名人代言,並沒有在資金問題上控制資金。

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金立在過去兩年中只改變了一些發言人,其中包括馮小剛、於文樂、薛志謙、吳剛和劉濤等所有熱門流量IP。令人尷尬的是,這些星星背後的粉絲在年齡、價值觀、消費觀不盡相同。當屬不同“陣營”,也讓人無法理解金立的品牌定位。

然而,在康釗看來,金立遇到資金鍊的最重要原因是產品缺乏核心競爭力。 “金立的產品總體看來支撐不了自身的價格,也沒有給消費者精品化的感覺,可能是因為這幾年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金立的產品價格漲了不少,價格不夠,對於消費者的吸引力降低了。雖然在運營商渠道和線下渠道有多年的佈局,但作為補充因素,渠道容量難以幫助金立站在市場上。“康釗認為,金立可能仍存在產品積壓問題。2017年底,金立一口氣發佈了8款全面屏手機,但這8款手機在市場上都沒有掀起太大風浪。

董事長失聯、負債百億、裁人萬人一代國產手機鉅子“金立”消亡史

不可預知的未來

截至目前,金立的安達會計師事務所已完成對大部分供應商的相關債務的盡職調查。關於金立的實際債務總額,有媒體報道金立的實際債務超過200億元,但在上一次債權人會議上,何大兵否認了這一說法,稱“調整結果顯示實際欠款是高於此。

即使債務沉重,金立似乎仍然堅持“不破產不重組、”的立場。有傳言說債權人有權引入投資來源,但金立並不活躍,原因可能不是放手。

除金立大廈外,金立名下的資產亦擁有微眾銀行及南粵銀行的股份。據報道,這是債權人最初關注的主要業務以外的投資,而不是手機業務。根據目前的房地產價格,2015年投資12.36億元的金立大廈至少價值20億元。除了微眾銀行和南粵銀行的兩筆金融投資外,這三項就價值70億元,三年時間增加了兩倍多。

不過,一些分析師表示,如果他們接管金立及其資產,也意味著承擔了金立的所有債務,這個數字超過了100億元。無論是金立還是收購方,都有複雜的考慮因素。 “如果事情發生在三年前,金立不愁沒有接手人。2015年,中國的智能手機市場迎來了重大洗牌,OPPO、 vivo、華為、小米紛紛上升,大廠小吃工廠,就是做大規模這是常見的做法。現在,無論你是誰,都很難開始購買可能在兩三年內消失的品牌。“

即使金立獲得融資和重組,也難以上交。劉啟成認為,整個手機圈的競爭現在激烈。考驗的是企業的綜合實力。它不僅需要資本市場的計算能力,還需要從產品設計到渠道,再到供應鏈的整合和市場的營銷。錯誤是就是致命的打擊,所以現在手機企業首先要活著,第二,以確保他們不犯錯誤,基本上,犯錯誤的公司很可能被淘汰。從這個角度來看,金立更難以翻身。近年來,華為、小米、 OPPO、 vivo一直在不斷研究和應用新技術,並將AI、物聯網應用於自己的產品,不斷提高產品的技術意識,提升他們自己的品牌。根據市場研究機構Kantar World小組的數據,2016年蘋果和“華為、小米、 OPPO、 vivo”佔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79%,而2017年這一數字為91%。前“中國酷派聯盟”(中興通訊、華為、酷派、聯想)曾經成為國內手機的領先製造商,但近年來已經易手,成為“華為、小米、 OPPO、 vivo”的世界。

董事長失聯、負債百億、裁人萬人一代國產手機鉅子“金立”消亡史

從整個手機市場的角度來看,紅利已大大減少。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出貨量為1.96億臺,同比下降17.8%。 2017年成為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轉折點,智能手機銷量開始萎縮。在國內市場,2017年手機出貨量達到4.59億部,同比下降4%。這種下降趨勢已持續近一年半。工業觀察員洪世斌指出,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金立更難以生存,更不用說回覆往日風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