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亞洲乃至世界,再次迎來一年一度的“博鰲時間”。

3月28日,備受關注的2019年博鰲亞洲論壇年會在海南博鰲隆重開幕。本屆大會以“共同命運,共同行動,共同發展”為主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既有精彩的與會國家領導人和國際政要發表主題演講,也有較小規模的分論壇觀點碰撞,思想激盪。博鰲論壇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今年的博鰲論壇年會,舉行了一場主題為“WTO改革”的分論壇。論壇氣氛熱烈,與會者眾多,既有世界貿易組織(WTO)上訴機構創始成員、前主席詹姆斯·巴克斯,前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意大利經濟發展部副部長邁克?傑拉奇等重量級人物,也有來自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府官員、經貿專家和工商企業的代表。

據報道,與會者們人士的發言出現了少有的立場趨同和一致:支持WTO進行改革,但改革不能任性,要立足於重視WTO,支持WTO,改善WTO,加強WTO;要維護WTO 的權威性,重振WTO的爭端解決機制,而不能使其削弱甚至關閉,更不能因為個別成員的一意孤行,阻撓反對而導致WTO爭端仲裁機構陷入癱瘓。

他們的理性觀點,代表了世界貿易多個方面、多個層面的強烈呼聲,值得國際社會認真傾聽。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在世界經歷大變局,國際經濟發生深刻變革,全球貿易出現重大變化,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抬頭的嚴峻形勢下,世界貿易組織(WTO)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新考驗、新挑戰。

WTO確實需要改革

WTO被稱為“經濟聯合國”,其前身是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與關貿總協定相比,世貿組織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等當多種貿易形態和關稅,而關貿總協定僅適用於商品貨物貿易,覆蓋面有限,僅適用於當時的世界貿易格局。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立,歷經坎坷。二戰結束後,在美國、英國和蘇聯等大國的主導下,國際上於1945年10月首先成立了以“維持世界和平與安全”為宗旨的聯合國,隨後在當年12月同時成立了兩大經濟機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本來,根據佈雷頓森林會議的提議,還準備發起成立一個國際貿易組織,從而形成二戰後“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國際經濟機構,但後來因為美國不同意,國際貿易組織未能成立。

美國在19世紀末期就躍升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了美國一個快速崛起的機會,讓美國從債務國變成債權國,完成從富國到強國的轉變。二次大戰後,美國實力進一步增強,不僅是軍事大國,而且也成了經濟、貿易、金融大國和全球知識高地。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美國對戰後全球貿易是有其深刻長遠考慮和戰略規劃的,時機不到不出手。美國反對成立國際貿易組織,但贊成簽訂關貿總協定,作為推行全球貿易自由化的臨時契約。

關貿總協定設立後,先後主持了多輪多邊關稅與貿易談判。1994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部長會議決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貿易組織。1995年1月1日,WTO正式開始運作,其主要職責是管理協調世界經濟和貿易秩序,其基本原則是通過實施市場開放、非歧視和公平貿易等原則,推進實現世界貿易自由化的目標。

WTO的初衷

WTO的宗旨主要有六條,包括擴大貨物和服務的生產與貿易;通過實質性削減關稅等措施建立一個完整的、更具活力的、持久的多邊貿易體制;以開放、平等、互惠的原則,逐步調降各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並消除各會員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歧視待遇等。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歷史地看,美國在WTO的成立和發展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美國也藉助美國超強的經濟實力和國際貿易能力,在很長的時間裡一直在實際主導著世貿組織,尤其對WTO新成員的增加,美國有著其他成員所不具備的舉足輕重的話語權。

WTO成立時僅有23個成員,之後逐步擴大,目前已擁有包括中國在內的164個成員,成員貿易總額達到全球的98%。WTO也因此成為了當今世界最重要的國際經濟組織之一,擁有對全球貿易的管理、組織、協調、調解和提供五大職能。從理論上講,具有很高的權威性。

WTO 成立以來,進行了大量全球貿易管理、協調和爭端仲裁,功不可沒。但任何國際組織都有時代的侷限性。WTO成立至今24年多,成員情況發生了巨大變化。儘管WTO成立以來一直在進行各種調整,出臺新的規則,但其當初的框架、規則和運作機制基本上保持了原樣。新形勢下,WTO日益暴露出不足和侷限,尤其難以應對外部的各種新挑戰和新危機。

因為當初的條件和侷限,WTO不同於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雖然後來從關貿總協定轉變為世貿組織,但留給人們的最初印象始終難以抹去,可謂先天不足。

直至今天,WTO仍非“法律意義上”的正式國際組織。WTO是一個典型的“成員國主導型”國際組織,總幹事和秘書處只是被動執行的角色,更多扮演的是“協調人”和“發言人”角色,屬於國際組織中的“另類”。因為缺乏足夠的法律權威性,無法像聯合國等其他國際組織那樣行使真正意義上的監管職能。

冷戰結束後,特別是本世紀以來,國際政治、地緣政治和世界經濟、國際貿易都在發生重大變化,有些是顛覆性的。國際政治與經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但WTO的管理協調範圍,主要還停留在過去的範疇,監管和仲裁的方式也需要改善。

對於大量新的經貿易方式、形態和關稅手段涉及不多。如對於數字經濟等新興和前沿的經貿易行為和方式,目前WTO 還大多處於監管協調的盲區,無法確保全球貿易體系更好地回應成員需求,更有效地應對世界經濟貿易的新變化新挑戰。

WTO遭吐槽

由於多種因素,WTO的公正性和運作透明度等也不無存疑。一些國家對於WTO 框架下的不公和不合理機制表示不滿,批評WTO存在明顯的“密室會議”運作,即在不少情況下由少數國家組成的小團體閉門商議,而後就達成協議,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意願和權益得不到保障,聲音得不到傾聽,有時因為一些議題議案“已經生米煮成熟飯”,小國即使不同意也無能為力。

特別是WTO的上訴仲裁機構,主要由大國把持主導,不少國家不滿。WTO允許成員國在對外調整貿易關稅時,可以“國家安全為由”享受豁免,給個別國家濫用國內法加徵關稅和逃避監管留下了很大隱患,提供了藉口。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目前,WTO本身不堪重負,處境艱難。WTO的重大職能之一是全球貿易爭議爭執仲裁。近年來,WTO 接收的貿易摩擦爭端仲裁申請不斷增加,2014年為14起,2016年增加到16起,2017年WTO共受理了17起案件。

去年以來,國際貿易摩擦加劇,WTO收到的貿易爭端案件數量創下了16年來的新高,僅前9個月就收到30起貿易摩擦磋商申請。

WTO上訴機構是核心機構,常設7位法官,然而由於個別國家的消極和連續不斷地阻撓,上訴機構一直無法開啟法官“納新”工作。目前WTO上訴機構正式法官“缺額”,如不趕緊遴選增補,則 WTO中樞機構將瀕臨癱瘓的局面。

更為麻煩的是,WTO對一些貿易爭端案件的處理頗感棘手。WTO總幹事阿澤維多認為,WTO是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平自由貿易發展的基石,應該發揮積極作用,但他也坦言,“目前看到的所有貿易緊張局勢,都無法通過技術機制來解決,既然全球貿易危機是政治性的,就需要政治解決方案,各國就需要進行政治對話”。對話不成,WTO也無法仲裁,即使仲裁也難執行。

美國拋出自己的方案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目前,不少成員對WTO表現出不滿,紛紛主張和贊成改革,希望WTO通過改革,更好地體現權威性、時代性、合理性、公正性、全面性,以更積極有效地履行職責,促進國際自由貿易。

美國總統特朗普上臺後,多次對WTO的裁決機制表達失望,指責WTO上訴機構越俎代庖,立場偏袒,效率低下,偏向他國,使美國吃了虧。

今年1月15日,美國向世貿組織提交了一份文件,題為《一個無差別的世貿組織:自我認定的發展地位威脅體制相關性》,之後又提出一份總理事會決定草案,要求取消WTO一大批發展中成員享受特殊和差別待遇的權利。

WTO的改革步履艱難

WTO 的成員中,三分之二是發展中經濟體,美國堅持要求取消一大批發展中成員一直以來所享有的“特殊和差別待遇權力”,遭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絕大多數成員的堅決反對。

實際上,華盛頓也很清楚,這樣的改革方案是行不通的。

美國對WTO的心態,一直都很複雜。WTO是在美國的一手謀劃和推動下創立的,在過去很多年裡,美國實際在主導著WTO,掌握著WTO的實權,而現在美國又想邊緣化WTO。美國這樣做,主要原因在於世界經濟貿易的形勢、格局等變了,美國感到難以再利用WTO的現有規則和仲裁製度為其利益服務。

東方智庫 ▏博鰲呼聲:世貿組織改革 任性不得

值得注意的是,在WTO的改革問題上,美國的一些西方盟友,同樣出於自身利益需要,與美國持有相近或相似的立場。

由於成員分歧嚴重,WTO的改革步履艱難。但任性改革,顯然此路不通。(本文作者為東方智庫首席研究員)


東方智庫原創稿件受法律保護,歡迎轉載並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授權專用)。本文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東方網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