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鄭松武
“其實當時知道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科目去參加高考的時候,感覺蠻高興的,畢竟這樣可以發揮自己的長處,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績。”今年剛上大一的蘇蘇說。
這個個頭不高,但穿著時尚的姑娘算起來既是最後一批高考的90後,也是全國新高考改革浙江試點實行以來首批高考生中的一員。再談高考這個令人緊張的話題,蘇蘇十分從容和坦然。
而在兩年前,她經歷了一段非常焦慮的時光。作為新高考推行後,第一批走上考場的考生,蘇蘇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真實的高考改革側影。
新高考的第一坎:選考科目的難題
2014年9月,蘇蘇正式成為浙江某中學的高一新生。此時,浙江省已正式發佈了《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試點方案》,宣佈將從2014年秋季入學的高中生開始,分年逐步實施新高考綜合制度改革。
新高考實施後,浙江的高考時間不再是單一的每年6月份,高考科目也不再分文理科。改革方案顯示,高考科目將分為必考科目和選考科目兩大類其中語文、數學、外語為必考科目,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技術等7門科目為選考科目。語文、數學的高考依然在每年的6月,外語每年安排兩次考試,分別為6月和10月,選考科目也同樣每年兩次,在4月和10月。外語和選考科目考生每科可以報考兩次,選其中一次高的成績。
對於當時就讀高一的蘇蘇和她的同學們來說,擺在面前的第一個問題是:到底哪幾門選考科目適合自己?在已經沒有文理劃分的前提下,選擇變得更加多樣又讓人很迷茫。
好在,學校也及時做出了措施。
“上了幾個月的課之後,學校會經常組織各科考試,考試成績出來後加上各科老師對每位學生的分析,給出選課指導建議,讓我們瞭解自己擅長的科目,為高一下學期的選考做準備。”除此之外,學校還會定期組織學生舉行模擬選課。
第一次模擬選課,由於喜歡理科科目,蘇蘇綜合前幾次的考試成績,選擇了化學、生物和地理。“其實我個人更喜歡理科,但物理是個例外,太難,我不喜歡,所以我選擇了跟理科差不多的地理,我的記憶力不好,歷史和政治背不下來。”對於自己的選擇,蘇蘇這樣解釋道。
高一下學期正式選課,不少同學都非常緊張,一旦選擇了就意味著要一直學下去。
對於大家來說,選擇選考科目的第一考慮要素就是難易程度,即考慮這門課適不適合發揮自己最大的優勢,在選考中考出滿意的成績。與蘇蘇一同接受採訪的同學小柳表示,由於自己的理化方面比較弱,自己選擇的是歷史、政治和技術,因為自己的政治成績比較好,而且同時一直是技術課代表,成績很穩定,加上歷史相對簡單,所以做出這個選擇自己也很滿意。
此外,還有一大考慮要素就是興趣。另外一位接受採訪的小王同學則表示,之所以選擇化學、生物和政治,是因為自己非常喜歡這幾門課,尤其是政治,這樣在日後的學習中也會相對輕鬆。在這一點上,選擇了化學、生物和地理的蘇蘇也極其贊同,“畢竟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她說。
經瞭解,多知網發現蘇蘇所在的學校共有500多名新高考考生,其中大部分的學生選考選擇了化學和政治作為自己的選考科目。全年級化學有6個班,政治有4個班。另外還有生物化學固定班2個,政治歷史固定班2個,歷史地理固定班和物理化學固定班各1個。有意思的是,選考科目中選擇人數最少的是物理,大家普遍覺得物理是選考科目中最難啃的骨頭。
選考“賦分制”下,重點高中將佔更多優勢?
新高考實施後,學考(通俗理解,學考相當於高中會考。但2013年浙江省高中會考制度結束,改為學考制度。受新高考影響,從2015學年起考試時間調整為每年的四月以及十月各開考一次。)與選考實行“同卷”政策。前70分基礎題為學考題,後30分為加試分。參加學考的學生只需要答完前面70分,選考的考生則需要答完全部題目,再按比例賦分。
由於蘇蘇的選考科目為化學、生物和地理,那麼她要參加學考的科目就成了物理、政治和歷史。學考一結束,學校就根據之前的選考報考情況,對學生進行了分班。
蘇蘇被分到了生物化學固定班和地理走班。這樣一來,學考結束後,要學習的就是語數英加上生化地和一門技術課,總共7門課程。
談及固定班級和走班制,蘇蘇說:“剛開始挺難受的,尤其是搬書本的時候。遇見的大部分同學都是不認識的,一開始會有隔閡,並且剛開始除了數學老師原來就教過自己,其餘各科老師都是第一次接觸,很不適應。但過了一段時間就慢慢適應了。”
蘇蘇所在的學校將學生選考重點時間放在高三的十月和四月,但之前每年的四月份和十月份也可以報名參加學考。
“我課沒有上完,所以之前(高二)沒敢去報考,但是那時候去了的話也挺幸運的,因為選考的最終成績不是你在考場上考出來的分數,而是根據這次報考的人數按比例賦分後的分數,三分一個檔次。(多知網注:選考科目按等級賦分,每門滿分100分,以高中學考成績合格為賦分前提,根據事先公佈的比例確定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但最低賦分不會低於40分。)就是說假如你考69分和他考70分,也許最終都是屬於73分這個等級。第一批取高考的前30%,第二批前60%,學校常說這模式對我們有利,會有100多人上第一批,但我不這麼看。”
高三這一年的十月,蘇蘇參加了第一次選考。
“當時老師和我們都非常緊張,因為同時存在著語文數學要學考,時間太緊迫,有的選考科目課還沒有上完,大家壓力特別大。只能不停地練習題目,畢竟第一次正式選考,沒有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前人實戰經驗可以借鑑。”
同時,有老師反映了一個現象:新高考給了各個學校較大空間制定本校教學策略,但由於有的學校學生基礎不紮實,會先擠出相對容易考的科目的時間,來分配給考試難度相對比較大的科目上課,也就是相對簡單的科目先不開課,先把難的科目的課先上了,後期再開簡單科目的課。但實際上選考科目的重要性都是一樣的。
當被問及第一次選考的感受,蘇蘇小嘆了一口氣,說:“真的是一言難盡。其實這樣的選考模式對於重點中學會很有利。經常會有人跟我們說我們就是去給那些大牛的重點中學墊底的,但我對於我的選擇不後悔。”
同校的一位老師說,由於重點中學的學生基礎厚實,尤其是理科,以後的專業選擇也比較多,所以重點中學的學生選擇理化科目的人數會相對而言比較多,這樣一來,處於一般性高中的學生就會比較吃虧,因為相比之下,重點中學的學生考試成績必然高一點,所以賦分的時候分數也自然高,這就出現了一般性高中生墊底的現象。
選考結束後:語數英循環上,志願要填80個
四月選考結束後,剩下的日子就只剩下了語數英三門課。
“每個星期只剩下語文數學英語,可以想象一下,學生每天都在語數英中循環是什麼感覺,而且這樣對於語數英三門的老師壓力也是很大,課時量會突然急劇增多。”一位數學老師表示,“另外,這樣子一旦老師想請假,課時將很難調整,牽一髮而動全身,要調的地方非常多。”除此之外,外語考試由一考變成了兩考,這也無形增加了外語老師的負擔。
同時,不少老師都認為,實際上選考的幾門由於賦分制,拉不出多大的成績,真正拉開差距的其實還是語數外三門,尤其是數學。
對於蘇蘇而言,數學也是她的重中之重,所以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了數學上。“我發現一天到晚學數學英語語文,大家的鬥志都不是很高,但語文和數學只剩下一次機會,我感覺更有高考的氣氛,也更加嚴肅緊張。”
7月,蘇蘇拿到了高考成績,雖有小遺憾,但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然而高考系列的長跑並沒有完全結束。
據浙江教育考試院顯示,在新高考招生錄取方案中,普通類平行錄取根據高考總分從高到低,分別按實考人數的一定比例分三段填報專業平行志願和投檔錄取,實行“專業+學校”的模式,每一段最多可以填報80個志願。而之所以這樣設置,一是因為這樣考生無論選了哪三門選考科目,高校錄取率都達到66%,大大降低了學生未被錄取的概率。二是確保優秀生源被錄取到優質高校。三是避免了出現專業調劑的現象。
然而,所以對於學生和家長來說,沒有任何填報志願經驗可以借鑑。蘇蘇認為以前的高校錄取分數線,現在參考價值很小,而且要填80個志願,實在是一件不小的事情。前前後後大約準備了一個多月,蘇蘇看了不少資料,也聽了不少講座。
“我知道填報志願是以專業為主,再選學校,一個專業多個學校,一個學校多個專業,只要我其中一門選考在某所高校所公佈選考科目的範圍內,我就可以報這個學校。”經過一路艱辛努力,最終蘇蘇順利被自己心儀的師範類大學錄取。
在新高考的這場聲勢浩大的變革中,無論是選考,還是最終填報志願,都給學生和學校帶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考驗。變革之下,其中還有更多的執行細節有待繼續完善。
“雖然新高考曲曲折折,但能成為新高考第一批考生,我覺得很幸運。” 蘇蘇最後說道。(多知網 鄭松武)
本文來自多知網,創業家系授權發佈,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閱讀更多 創業家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