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幾根木頭支起腳手架,

不按圖紙施工,

不戴安全帽……

在農村建房,

這種情景常見。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但在龍門縣龍城街道城西村,

這番建築場面卻比較少見。

這是因為,

村裡有個農民工匠協會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培育匠人匠心

城西村是市住建局掛鉤幫扶的貧困村。駐村工作組在走訪中發現,村裡有不少的工匠。早在上世紀80年代,城西村就以木匠、建築工匠的精湛手藝小有名氣,但缺乏系統的學習和培訓是農村建築工匠普遍存在的狀況。

市住建局把這些工匠組織起來,從省裡請來專家,給工匠們講解建築行業的法律法規,提供專項資金培訓工匠們的技能。106名城西村建築工匠通過了廣東省農村建築工匠的培訓考核,並考取了《廣東省農村建築工匠培訓合格證》。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成立城西村建築工匠協會

——廣東省首個村級協會

針對城西村建築工匠較多的實際,市住建局扶貧工作組牽頭,與龍城街道黨工委推動和引導從事建築行業的村民組建城西村建築工匠協會。

2018年10月,城西村建築工匠協會成立,這是廣東省首個村級協會。會員由從事建築行業的村民組成。建築工匠包括了泥水工、抹灰工、油漆工、水電工、木工等等,幾乎涵蓋了建築需要的各個工種。協會現有成員106名,其中黨員3名,平均年齡為35歲左右。

協會制定了《會員終身責任追溯制度》,要求會員在古建築修復,“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動,“穿衣戴帽”工程中下足“繡花”功夫,在建房中嚴格遵守建築規範。

對違法違規會員除經濟處罰外,住建局將在其資質資格、從業限制方面給予處罰,出現危房改造等質量安全的,“一票否決”,切實做到責任可追溯,確保農村房屋建築的質量和安全。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工匠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新景

在城西村近年來開展的村道綠化美化、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危舊房排查工作和村委大樓的建設等工作中,大至村道的施工,小至村口牌坊一棵樹的品種選取,工匠協會的成員貢獻了一份力量,為美麗鄉村建設增添了新景。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散兵遊勇”變身“正規軍”

城西村建築工匠協會的成立,不僅為村裡的工匠們提供了一個信息與技術交流的平臺,拿到培訓合格證書的工匠們,技能提高了,安全意識也提高了,承接工程項目也有了保障,既能在家門口創業致富,也能外出承攬更多的工程。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106名建築工匠從多年的“散兵遊勇”變身為“正規軍”,大批建築工匠返鄉,15位貧困戶實現以“技”養家。

農民工匠協會還成立了黨支部。協會成立不久,經過工匠協會黨支部的聯繫,20多名會員第一次走出家門,赴澳門承接工程,工價翻了2倍。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為城西村建築工匠協會打call!

廣東省第一個!城西村農民工匠協會,你不知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