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聊到了“大棚房”整治的原因,這也引發了咱們鄉村創業者的激烈討論。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辛辛苦苦的“經營”,一夜之間變成泡沫,固然讓人痛心。

但筆者也發現,真的還有許多鄉村創業者沒有了解大棚房被拆的根本原因。

又好像不論什麼原因,都可以被歸結為一句話:

“說建就建,說拆就拆”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個局面?

大棚房整治中有沒有違規行為

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國家繼續堅持,強勢整治大棚房呢?

希望我們今天都可以帶著理性客觀的心態一起深入瞭解事件始末。

不放過對任何違規行為的批判、也不誤解任何合理整治行為。


1“大棚房”的由來


中國從建國以來一直確立重工業發展戰略,直到1979年,農村進行了經濟體制改革。

除農業種植外,林業、畜牧業、漁業和副業等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增長,情況開始出現引人注目的變化。

然而中國經濟改革時間短,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許多困難。

2000年初,湖北省監利縣棋盤鄉黨委書記李昌平給朱鎔基總理寫信提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在此之後,“三農”問題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反響。

中共中央也於2003年正式將“三農”問題寫入工作報告,國家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補貼。決心解決三農問題、推進農村發展。

至此,農村經濟從較為單一的農作物經營向“鄉村旅遊”“休閒農業”等多種經營的商品經濟轉化。

“大棚房”問題,正是在這個轉換過程中誕生的。

2009年,北京市昌平區居民胡德路以北京市六合成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六合成公司”)的名義與昌平區崔村鎮南莊營村經濟合作社簽訂土地合同,承包南莊營村346畝土地建設日光溫室大棚,租期為30年。

合同約定,這些土地用於發展法律政策允許的涉農項目。

原本從事民營醫療行業的胡德路籤訂土地承包合同後,陸續建設了178棟大棚,主要用於種植草莓為主的設施農業。

但未曾想到的是,之後草莓出現滯銷,大棚種植陷入虧損。六合成公司陸續將大棚轉租給個人,租金為每棟大棚每年6000元,租期從2年到20年不等。

“搞農業利潤比較低,週期也比較長,不少像六合成這樣的企業一虧損就堅持不住了,便想辦法把大棚轉租出去,這樣來錢快。

”當地一位知情人說。

“一轉就靈”的秘密在於,轉租出去的大棚不再用於純農業生產。

據上述知情人介紹,租大棚的人大多數是北京城區人,租賃大棚的目的是種蔬菜、水果自用,“有屬於自己的一塊地,週末帶親朋來這玩玩”。

大棚轉租到個人手中後,有的在大棚周圍建起了鐵柵欄並上了鎖,有的在大棚旁修建了硬化的水泥路面,有的對大棚的耳房進行了擴建,有的甚至在大棚內蓋起了農家院、挖了地下室……

(信息來源:人民網新聞《5個黨組織因“大棚房”問題被集體問責》)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六合成農業園違規“大棚房”拆除整改清理後全景


就這樣,農業大棚逐步變成了當地居民口中的“大棚房”,一些以園區形式存在的農業公司,也逐步把園區的名稱從“農業園”改為“觀光園”,做起了“休閒農業”。

開發者以較少的投入,通過改變大棚用途就能夠"坐地生金";購買者以較低的價格就能夠擁有一片土地,稍加裝修就可以滿足城裡人的"田園夢"。

再加上發展轉換期間,大批鄉村創業者對種植農業、設施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的定義不清楚,也沒有分清不同類型農業對於土地的要求,為了增加營收、快速發展,大棚房的野蠻生長隨之開始。


2為什麼非拆不可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也曾提到,大棚房被拆的原因,是將農用地“非農化”。

然而,通過深入溝通我們發現,有許多朋友,都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他們不是為了賺錢而去“違法”,很多人一根筋的認為,我就是在做休閒農業,這也是一種發展方式,為了發展佔用一些耕地也無可厚非。還有些人是看著別人做了,自己也就做了。

面對社群裡這些鄉創朋友們的問題,我們不得不再強調一點。

中國從1979年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開始,“決不放鬆糧食生產”的方針就一直沒有動搖過。

為此,我們也一直奉行著世界上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

嚴格限制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對耕地實行特殊保護,堅持“農地、農有、農用”的原則。

我們首先要理解,這些舉措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限制任何人的發展。

大家做農業賺了錢,GDP蹭蹭蹭上去了,為啥還不樂意呢?

因為這涉及到了中國13.9億人的溫飽問題!

從京津冀到黑龍江、四川、濟南、鄭州、西安、長春、烏魯木齊···全國大棚房屢禁不止、愈演愈烈,大有“野火燒不盡”之勢。

據農業農村部、自然資源部統計,截至3月17日,全國共發現“大棚房”問題16.8萬個左右,涉及佔用耕地13萬畝,這還不包括未統計拆除的部分。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要知道我國人均耕地不過1.4畝/人,遠低於世界平均標準50%,近年來耕地資源一直持續下降,耕地質量也不容樂觀,並且在耕地上建造房屋,對土地造成的惡劣影響是不可逆的,這些土地或許再也無法供給糧食!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每佔用一塊耕地,人民就少一碗飯吃。

袁隆平先生能夠開發出超級雜交水稻,最初的突破來源於海南的野生水稻。但是,隨著對耕地資源的侵佔,海南已經找不到這種野生的水稻品種了。

中國不惜一切代價,挖掘一切潛力,保障糧食生產,在這樣的努力下,我們實現了糧食12年連增。

難道我們要在今天辜負前人的努力,退回餓肚子的時代嗎?

當然,有人可能還會說,我們還可以進口糧食啊。

試問一句,在如今的國際形勢下。

中國人的飯碗是掌握在俄羅斯、美國手裡安全,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更安全呢?

“大棚房”觸及到了我國耕地資源紅線,是影響中國人飯碗的問題,拆除是必然的。

我們也都應該明白,“土壤才是農業發展的基石”。



3大棚房為何如此頑強

搞清楚了大棚房為什麼非拆不可,我們也從中發現了不少問題。

既然是嚴重違規行為,又為何能在全國範圍內建設起來?

違規建設的大棚房,早在十年前就存在,到底是什麼讓“大棚房”如此“頑強”?

1、建起來

如此大面積的佔用耕地,執法部門在日常監管中到底有沒有盡責?建起來的大棚如何獲得許可?

這其中有沒有利益輸送?

通過我們對事件全網的調查發現,全國政府都對此進行了嚴查。

由於農民能從“大棚房”獲得收益,有的村幹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再加上建設大棚本身還能獲得一筆補貼,因而不斷有人鋌而走險。

農村人不懂什麼是侵佔耕地,執法人員也不懂嗎?

這些系列案件涉及北京、山西、天津、河北、安徽、山東、河南7個省、直轄市,其他地區的情況,可見一斑。

2、拆不掉

2009年,背景昌平區委農工委、市規劃國土委昌平分局和崔村鎮政府在清理整治“大棚房”150宗、問題大棚7887棟後,組織了一次聯合驗收。

未形成驗收報告即向有關部門上報“已整改完畢”。

至此,從當地政府的官方文件上看,“大棚房”已在昌平區絕跡了。

這類問題在大棚房整治中,不是少數。

河北省廊坊市對有關鄉鎮國土、農業部門73名責任人進行追責問責。其中,留黨察看1人,撤職3人,責令辭職1人,記大過1人,黨內嚴重警告15人,黨內警告19人,因已過世或已被開除黨籍不再追究4人,與其他問題併案調查處理1人,運用第一種形態處理28人;涉及副處級幹部1人,正科級幹部18人,副科級幹部24人,一般幹部和村街幹部30人。

北京市紀委監委成立工作專班,建立線索移送和統一管理機制,對“大棚房”相關問題線索統一管理並及時轉辦督辦,開展現場檢查786次、約談205人、談話提醒45人,發出監察建議10份。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推諉塞責,有關部門不擔當不履責,直接導致了大棚房拔地而起,也讓十年的整治成為“一陣風”,死灰復燃。



4重新出發


大棚房專項整治固然沒錯,但這其中不乏初心為善的“休閒農業”,他們在用心發展,響應國家號召。

在提交各類申請審批時,沒有人告訴他們這是違建,甚至還獲得了各類優質發展基地、景區的認證。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而當他們投入了更多資金的今天,這些建設又不得不被拆除。

我們不能否認這些創業者為農村發展所做出的貢獻。

目前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年接待遊客已超過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從業人員845萬,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

不僅農民的收入翻了幾番,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也緩解了“產業單一”、“空心村”的現象,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隨著鄉村振興行動持續的推進和消費需求的持續上升,未來還需要更多的休閒農業、鄉村旅遊從業者為美麗鄉村的建設助力。

“大棚房”說建就建,說拆就拆?一起看大棚房整治始末。


如果這些真正優質的農莊、基地也被“一刀切”的拆除,那這些鄉村創業者、社會投資人的心血,我們該如何填補?

這是否會繼續加劇社會上“傻子才投資農業”的說法?

所以,在大棚房整治過程中,能否採用更合適的方式,最大限度減少國家或個人財產的損失呢?

比如針對實實在在發展設施農業,沒有借設施農業之名,來發展經營性“大棚房”的企業,是否能根據實際情況,判定拆除面積,避免所有的大棚都以“不超過15平方米”、“5%以內,但最多不超過10畝”來一刀切呢?

畢竟休閒農業的發展會需要附屬設施,如果附屬設置也算在面積之內,不能超過5%的話,是否很難滿足未來的發展呢?

我們堅決支持動真格的大棚房專項整治行動,那些利用“大棚房”行他事的利益方不能被姑息,但是真正優質的“休閒農業”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產業升級,同樣不容忽視。

我相信,如果我們能理性客觀的看待問題,平靜合理的處理問題,未來在各方參與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們一定能解決“大棚房”,打造出真正“可遊、可養、可居、可業”的農村環境。


編 輯 / imRice

關注公眾號:啟源社,後臺回覆“大棚房”即可獲取相關政策文件打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