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劉法三:大棚“無孔壓膜”發明者,投身蔬菜產業30載

壽光,屬平原農耕區,是聞名世界的 “中國蔬菜之鄉” ,壽光蔬菜種植歷史悠久,早在北魏時期,種植已極具規模。後來經過大膽創新,特別是在20世紀80年代末,以王樂義為代表的一群壽光人,大膽嘗試,從

東北瓦房店引進的“琴絃式”蔬菜大棚在壽光三元朱村試驗成功,一場綠色革命席捲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結束了中國北方冬季吃不上新鮮蔬菜的歷史。


家住壽光市古城街道野虎村的劉法三,便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引領壽光蔬菜產業發展中,做出了重要貢獻——發明塑料大棚“無孔壓膜”技術,默默無聞奉獻蔬菜產業30餘載。年已67歲的劉法三,中等身材,黝黑的臉膛,歲月的年輪已爬滿他的面頰。見到記者一行來訪,劉法三非常熱情,幾句寒暄過後,便打開了話匣子。


看到廣闊前景 力求精益求精


據劉發三介紹,1989年冬,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從三元朱村傳遍了全縣,那就是從東北瓦房店地區引進改良的冬暖式蔬菜大棚建造技術黃瓜嫁接技術

獲得成功,尤其是冬暖式大棚覆蓋聚氯乙烯無滴塑膜,並利用嫁接技術在數九寒冬季節生產出鮮嫩的黃瓜,這對多年來種植大棚蔬菜(耐寒粗菜)、研究蔬菜大棚建造和種植技術的劉法三來說,無疑是一種震撼和鼓舞。1990年春天,壽光縣委、縣政府召集全縣種植蔬菜大棚的技術人員專門到三元朱參觀學習,使他眼前一亮,看到了壽光蔬菜發展的廣闊前景。


參觀中,劉法三細心觀看了大棚骨架的結構造型,認真分析了大棚的建造工藝,開闊了視野,得到了啟發,使他既驚喜又著急,感觸頗深。驚喜的是,我們壽光人學到了外地蔬菜種植先進經驗,著急的是外地先進的蔬菜種植技術走在了壽光的前頭。


在那個時代,冬暖式日光蔬菜大棚,已是當前全國最先進的塑膜蔬菜大棚,是塑膜蔬菜大棚由種植耐寒粗菜向種植精細菜、高檔蔬菜發展的歷史性大轉變,大大加快了壽光縣蔬菜生產的步伐。


但是,再先進也有短板,利用小竹竿夾膜鐵絲穿孔壓膜,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病。一個50米長的蔬菜大棚,要穿透2000孔洞才能固定塑膜,不但滴水漏氣,而且造成棚內汙染嚴重,大棚的採光和保溫均受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深冬高寒時期,還得用火爐和木炭火加溫,才能勉強維繫棚內作物的日常生長,產量質量仍不理想。


經過反覆考慮,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他腦海裡閃過:每個大棚都是利用塑膜來作為保溫和採光的首選材料,如何使大棚不滴水,不漏氣,不汙染,是提高塑膜蔬菜大棚效能的關鍵,要使大棚發揮應有的最佳效能,絕不能再繼續沿用鐵絲“穿孔壓膜”方式。他經過深思熟慮,開始研究如何設計一個比較理想、更為先進的“無孔壓膜”日光蔬菜大棚。


經過反覆探索論證,最後他選定了用鐵絲或尼龍繩進行無孔壓膜。

但是壓膜前棚膜怎樣固定,壓膜線如何固定?怎樣埋設墜石?壓膜東西橫向還是南北縱向?這種壓膜方式能否適應於各類大棚骨架?能抗幾級風?各種難題擺在了他的面前。


他認真查閱趙鴻均編著的《塑膜大棚園藝》和國內外多種溫室大棚建造工藝的有關材料,發現除小拱棚有利用鐵絲壓膜以外,其它各類大棚概不見“無孔壓膜”先例。劉法三深切體會到了在中外前無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感,但是他有個倔脾氣,認準的事就不會輕易放棄!


劉法三:大棚“無孔壓膜”發明者,投身蔬菜產業30載

▲劉法三設計的”無孔壓膜“技術圖紙


塑料大棚“無孔壓膜”技術蜚聲全縣


1990年秋,為確保設計成功,他到自己的蔬菜大棚上做過多次模擬試驗。就連大棚塑膜上那個穿固膜鐵絲和放風帶所烙的褲管,也是經反覆研究才成型的。最後採用了距離較短的南北縱向壓膜方式。這年冬天,一個利用鐵絲或壓膜繩壓膜的新型日光高溫蔬菜大棚終於在封凍前順利建成,栽上了嫁接黃瓜苗。一個冬天過去了,劉法三親手設計的新式蔬菜大棚,經受了整個秋冬風雨雪的嚴峻考驗。


他為自己的設計的“無孔壓膜”塑料大棚取名為“密閉式日光高溫棚”。實踐證明,這種大棚比穿孔壓膜大棚的溫度高出4-5℃,劉法三的棚膜一次性使用壽命延長到2年以上,棚內作物發病率大大降低,產量、質量明顯提高。


塑料大棚“無孔壓膜”技術很快推廣全縣乃至被全國的菜農普遍引用,它的試驗成功,為社會帶來了不可估量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今,隨著歲月的流逝,壽光蔬菜大棚已從第一代,發展到第六代智能式大棚,但是對於塑料大棚“無孔壓膜”技術,很多人卻不知道他的發明者是誰?


劉法三:大棚“無孔壓膜”發明者,投身蔬菜產業30載

▲劉法三查看大棚覆膜狀況


“無孔壓膜”迅速推廣 劉法三成了蔬菜專家


為了儘快將塑料大棚“無孔壓膜”技術推向社會,1991年4月,劉法三寫了一封未署名的信,寄給了壽光縣委主要負責人。這封信引起了縣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


2個月後,縣蔬菜辦公室領導,驅車趕到野虎村蔬菜大棚區,看到了劉法三設計的大棚後十分驚訝。幾天過後,30多部大小車輛陸續駛進野虎村棚區和大街小巷,縣蔬菜辦的領導,帶領全縣各鄉鎮主管蔬菜生產的負責人、村幹部及大棚戶代表一行300多人,在一片讚譽聲中參觀了劉法三的“無孔壓膜”塑料大棚,縣蔬菜辦主要領導主持了現場會,號召各鄉鎮立即進行大棚改造。


塑料大棚“無孔壓膜”技術發明成功,在全縣迅速掀起老棚改造及新棚建造的熱潮。各鄉鎮及科技部門紛紛邀請劉法三講授塑料大棚無孔壓膜及蔬菜種植技術。


他每到一地,首先了解當地實際情況,根據作物適應性能,結合土、肥、水質精心調研後,進行科學指導種植。為滿足和鄉鎮大面積推廣的需求,他白天與菜農手把手傳授技術,夜間通宵達旦,編寫指導材料,他查閱多種種植技術資料,結合自己10幾年大棚蔬菜種植經驗,集大棚建造工藝、蔬菜育苗、種植、管理、防疫、治病理論知識,為科技部門網絡技術信息,編著技術材料,提供了重要依據。


劉法三:大棚“無孔壓膜”發明者,投身蔬菜產業30載

▲劉法三被聘為科技副鎮長


受聘科技副鎮長 把山嶺薄地變成綠色銀行


1995年夏秋之交,正值大棚建造時節,劉法三被邀聘來到諸城市孟疃鎮這一山嶺瘠薄之地。在當時規劃的建棚基地上,正是棉花坐桃,玉米抽穗之際。本來農民對大棚蔬菜種植既陌生又有疑慮,儘管作物長勢不好,卻是當地農民唯一的經濟來源,為建棚而毀掉用汗水澆灌的莊稼,讓大多數人難以接受,因此成為全鎮大棚推廣的一道難題。


為使大田農作物損失降到最低程度,而又保證達到建棚目的,劉發三提出了這樣的設想:首先安排及時精心育苗,讓建棚戶吃上“定心丸”。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基建準備,待作物基本成熟,疾搶快收爭時間,集中人力、機械齊上陣。邊清地,邊施工。建成一個,移栽一個……

他的設想提出以後,鎮領導極為欣賞當場拍板:“就這樣辦!”


這一工程方案的實施,特別是及時育苗這一“激將法”,大大激發了建棚戶自我加壓的建棚熱情----秋收的信息尚未傳開,許多建棚戶眼見自己的黃瓜苗一天天長大,便迫不及待地“寧收九成九,不收十成熟”,千方百計求親靠友搶收玉米,爭拔棉柴。一場爭先恐後的建棚熱潮在鎮府領導和劉法三的指導下蓬勃展開。當年,孟疃鎮糧、棉、大棚蔬菜全面大豐收的喜訊轟動了全市。諸城市委、市府領導多次帶領各鄉鎮負責人深入棚區參觀考察,並給予高度評價。劉法三以業績卓著、知識淵博被聘為孟疃鎮科技副鎮長。


1999年秋,壽光市正值籌備蔬菜科技示範園,劉法三作為科技園的技術員,勇挑重擔迎接著新項目的挑戰。


紮根故土持續奮戰 原種研發項目再結碩果


採訪結束之際,劉法三向記者介紹,回憶為壽光蔬菜產業發展所做的貢獻,他感到無比幸福,不僅奉獻了社會,還體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他說,自己研究設計的以鐵絲和壓膜繩壓膜的“無孔壓膜”技術,是在中外史無前例的狀況下研究、設計並試驗成功的,“可以斷言,再過30年也不會有人超越這項技術!”


近年來,古城街道提出了打造“番茄小鎮”的戰略規劃,為了發揮餘熱支持家鄉發展,晚年再為家鄉發展做出點貢獻。他利用近10年時間,又對西紅柿原種進行了研製,經過近十代分離,目前已分離出三四個父本和母本原種,已對雜交技術進行了試驗並獲得了成功。他說,人的一生就是奮鬥的一生,希望這項研發成功的西紅柿原種在不久的將來能夠為家鄉番茄產業的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