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請回答1993


1993年

1993年的春天,40多歲的他第一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

從養鵪鶉、賣飼料的創業青年,到站在大會堂發言,他奮鬥了11個年頭。

面對眼前的4支話筒,臺下的2000多位政協委員,他手心緊張得滲出了汗滴。

《私營企業有“希望”》,一語雙關,這是他演講的題目。


劉永好!請回答1993

劉永好介紹1993年


他說,私營企業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見證者和參與者。

他說,私營企業員工會用勤奮和智慧為國家、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話音一出,臺下掌聲雷動,經久不息。

這一年,改革開放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政策多、力度大。

也就在這一年,國家提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念。

私營企業迎來了發展的春天。

2003年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打破了很多人平靜的生活。

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公司放假,人們紛紛戴上口罩,不去人流密集的場所。

然而,50多歲的他卻牽頭開啟了一次重要的調研之旅。

與他同行的,還有數位政協委員、民營企業家,甚至包括當時已年過古稀的經濟學家厲以寧。

看工廠、進企業、走訪產業園……

半年時間裡,他們的足跡遍佈遼寧、廣東、四川等多個省份。

這趟旅程,讓國內非公所有制經濟的發展狀況,被系統梳理、歸納。

2004年

2004年1月,一份“熱騰騰”的報告出現在了中南海的辦公桌上。

數據翔實、內容深刻,這份報告受到時任國家領導人的高度重視和親自批示。

一年後,醞釀多時的《非公36條》在熱切的期盼中頒佈。


劉永好!請回答1993

關於非公36條的回覆


這是國內第一個促進非公經濟發展的系統性政策文件。

貫徹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則。

短短12字,讓民營企業家歡呼雀躍,也讓參與其中的他倍感欣喜和榮耀。

2018年

2018年,60多歲的他步入耳順之年,卻活力依舊。

這一年的全國“兩會”,他走上了“委員通道”。

站在紅毯上,面對中外媒體的長槍短炮,他侃侃而談。


劉永好!請回答1993

2018年,劉永好走上“委員通道”


他說,鄉村振興要靠現代農民和技術人員。

城裡有白領、藍領、金領,在鄉村就應該有“綠領”。

什麼是“綠領”?

他說,這是一群與青山綠水為鄰、發展綠色農業的新型農民。

他說,“綠領”一族熱愛土地,能吃苦,懂技術,也很時尚。

他拍著胸脯保證,未來的“綠領”,會是讓大家都羨慕的職業!

簡單幾句話,勾勒出農業創新的發展方向和藍圖。

迴歸自己的老本行,他在農業扶貧的道路上走得巧妙而堅定。

2019年

劉永好!請回答1993

四川臺記者黃若斯採訪劉永好



今年全國“兩會”,他帶來8個提案。

關鍵詞聚焦“三農建設”“企業轉型”“非公經濟發展”,乾貨滿滿。

今年,他還帶來了3張照片和一張文件。

1993年的照片中,是那個站在話筒前略顯緊張的年輕創業者。

2003年的文件裡,讓人嗅到了一絲“大動作”前的緊張感。

2018年的照片上,則是一位指點江山、意氣風發的中年企業家。

記憶不會隨著時光泛黃褪色。

27年過去,翻開回憶的匣子,這個時代的每一次蛻變依舊讓他心潮澎湃。

從10多億到1300多億,從三五千人到七萬多名員工,

增長的不僅是銷售額、職工數量,還是民營企業家的信心。

27年來,他站在民營經濟發展的潮頭搖旗吶喊、奔走呼號;

27年來,他將民營企業家的聲音帶到“兩會”現場,初心未改。

到底,什麼是他的“初心”?

或許,從他為企業取的名字就能窺得一斑。

他是住川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他說,生而逢時,是最幸福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