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请回答1993


1993年

1993年的春天,40多岁的他第一次走进了人民大会堂。

从养鹌鹑、卖饲料的创业青年,到站在大会堂发言,他奋斗了11个年头。

面对眼前的4支话筒,台下的2000多位政协委员,他手心紧张得渗出了汗滴。

《私营企业有“希望”》,一语双关,这是他演讲的题目。


刘永好!请回答1993

刘永好介绍1993年


他说,私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见证者和参与者。

他说,私营企业员工会用勤奋和智慧为国家、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话音一出,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这一年,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政策多、力度大。

也就在这一年,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

私营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003年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打破了很多人平静的生活。

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公司放假,人们纷纷戴上口罩,不去人流密集的场所。

然而,50多岁的他却牵头开启了一次重要的调研之旅。

与他同行的,还有数位政协委员、民营企业家,甚至包括当时已年过古稀的经济学家厉以宁。

看工厂、进企业、走访产业园……

半年时间里,他们的足迹遍布辽宁、广东、四川等多个省份。

这趟旅程,让国内非公所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被系统梳理、归纳。

2004年

2004年1月,一份“热腾腾”的报告出现在了中南海的办公桌上。

数据翔实、内容深刻,这份报告受到时任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自批示。

一年后,酝酿多时的《非公36条》在热切的期盼中颁布。


刘永好!请回答1993

关于非公36条的回复


这是国内第一个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

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

短短12字,让民营企业家欢呼雀跃,也让参与其中的他倍感欣喜和荣耀。

2018年

2018年,60多岁的他步入耳顺之年,却活力依旧。

这一年的全国“两会”,他走上了“委员通道”。

站在红毯上,面对中外媒体的长枪短炮,他侃侃而谈。


刘永好!请回答1993

2018年,刘永好走上“委员通道”


他说,乡村振兴要靠现代农民和技术人员。

城里有白领、蓝领、金领,在乡村就应该有“绿领”。

什么是“绿领”?

他说,这是一群与青山绿水为邻、发展绿色农业的新型农民。

他说,“绿领”一族热爱土地,能吃苦,懂技术,也很时尚。

他拍着胸脯保证,未来的“绿领”,会是让大家都羡慕的职业!

简单几句话,勾勒出农业创新的发展方向和蓝图。

回归自己的老本行,他在农业扶贫的道路上走得巧妙而坚定。

2019年

刘永好!请回答1993

四川台记者黄若斯采访刘永好



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8个提案。

关键词聚焦“三农建设”“企业转型”“非公经济发展”,干货满满。

今年,他还带来了3张照片和一张文件。

1993年的照片中,是那个站在话筒前略显紧张的年轻创业者。

2003年的文件里,让人嗅到了一丝“大动作”前的紧张感。

2018年的照片上,则是一位指点江山、意气风发的中年企业家。

记忆不会随着时光泛黄褪色。

27年过去,翻开回忆的匣子,这个时代的每一次蜕变依旧让他心潮澎湃。

从10多亿到1300多亿,从三五千人到七万多名员工,

增长的不仅是销售额、职工数量,还是民营企业家的信心。

27年来,他站在民营经济发展的潮头摇旗呐喊、奔走呼号;

27年来,他将民营企业家的声音带到“两会”现场,初心未改。

到底,什么是他的“初心”?

或许,从他为企业取的名字就能窥得一斑。

他是住川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他说,生而逢时,是最幸福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