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這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警匪片,更像一部頗具武俠氣質的西部電影。如果說其他警匪片熱衷於案情破解的話,這部《俠路相逢》更多討探的則是案情還原背後的人文探討,導演邵亞峰真的很會用影視鏡頭講故事。

金庸武俠小說有一句話說“俠之大者,救國救民”,看完《俠路相逢》這部片子,我內心蹦出的第一個詞彙竟然是:俠之大者,隱忍而行。其實,真正意義上的俠者,身上更多的是責任和擔當,哪怕遭遇再多侮辱中傷,仍仗劍濟世,隱忍前行。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蔣漢本是一個優秀的刊警,二十年前在黃河岸邊抓捕文物犯罪團伙時,爆發激烈槍戰,兩個同事在槍戰中以身赴死,而他亦被人誤解為開槍誤殺隊友。面對諸多猜測,蔣漢未做任何解釋,反倒二十年如一日地照顧犧牲隊友的母親和女兒。這一切的一切,被人視為內心歉疚不安之後的精神補償亦在情理之中。但蔣漢本人沒做任何辯解。

影片中有一個橋段:薇薇無意中聽人說當年蔣漢慌亂中誤殺自己的父親時,她目光冰冷狠狠在打了蔣漢一記耳光。彼時的蔣漢就靜靜地站在那裡,一臉的平靜,臉上更多淡然的味道。但是,除了他和現場逃脫的犯罪分子,沒有人知道事情別有隱情。為了戰友的“清白”,他不邀功甚至被罵,其人身上更多擔當,這本就是一種“俠”氣。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與邵兵飾演的蔣漢恰恰相反,姜武飾演的秦晉看起來是一個與世無爭甚至息事寧人溫文爾雅的好人,閒時喜歡捧著《罪與罰》細讀,甚至還能說出妥斯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和相關作品,但歷經半生風雨陰狠老辣。《俠路相逢》中有一個鏡頭:薇薇說你還讀這本書啊,秦晉竟然談起妥斯妥耶夫斯基這本書中的道德和哲學,最後臨了還補了一句:“喜歡的話,你先看。”姜武演出了犯罪梟雄道貌岸然、好色卻又憨厚的狀態。但平心而論,這種狀態和“俠”身上的忍隱氣質無關,大可以用“奸詐”和“偽善”兩個詞彙形容。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蘇軾有首詩裡寫道:“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 一蓑煙雨任平生。”整整二十年,這段抓捕文物犯罪分子的案情,背後揭示的不僅僅是一段“公案”,更是正邪兩方真實狀態背後的人文探討。

孰善孰善,什麼才是大善。有時候,你親眼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相,你親耳聽到的,未必就是事情。所以,在影片的最後,《俠路相逢》出人意料地用現場白描和故事倒推的方式,還原事情真相。這一刻,蔣漢被人誤解多年的身影日漸高大,目光乾淨得讓人憂傷。或者說,伏劍天涯,隱忍而行,本就是俠者沉浸到骨子裡與生俱來的氣質。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更為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俠路相逢》除了縱深探討“罪與罰”中道德主義之外,影像平實,更多黃河流域粗獷之美,影片的敘事風格看似樸素,卻瀰漫出濃濃的西部氣息。這種感覺,讓我想起陳可辛的《武俠》、陳德森的《一個人的武林》或者更早的《雙旗鎮刀客》。任誰也不到雙旗鎮刀客中勝出的竟然是一個其貌不揚的小孩子。《俠路相逢》中的蔣漢不動聲色低調不張揚的表現亦是如此。

《俠路相逢》:俠之大者隱忍而行,犯罪故事拍出武俠風格

《俠路相逢》中人物的對話,更多現實的還原,甚至在裡面可以看到周圍人的影子,這亦非那些伺空見慣模仿好萊塢、韓國或者香港犯罪片套路的影片所能媲美的。敘事風格平實得近似冷靜,在傳統迴歸中擁有新意,犯罪故事也能拍出武俠風格,這亦是該片別具一格的亮點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