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靈魂式教學法長什麼樣?

被遺忘的靈魂式教學法長什麼樣?

深諳養生之道的人,會通過各種方式使其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然而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擁有一個強健的體魄只是基本要求,我們還要在其基礎上尋求更多的滿足。

管子言道:“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

有了物質基礎後,自然便會去尋求精神文明,同樣地,有了強健體魄後,也必然想要提高精神素養。

那麼問題來了:

我們如何在健康長壽的基礎上成為一個“道德充實”的有德之人?

又如何在平凡的外貌下培養出一個高尚有趣的靈魂呢?

01

靈魂教學,打造有趣的靈魂

一提到“有德之人”,我們自然而然就想到了孔子所說的“仁義禮智信”,這便是儒家的大德品質;而在道家看來,這個“德”卻非儒家的“仁義”,而是代表著“真性自然”。

但無論這個“德”是什麼含義,它都有著超越形體的崇高地位。

正如郭沫若所說:“絕對的精神超越相對的形體。”

精神上的崇高不僅可以彌補形體上的不足,甚至還可以凌駕於形體之上,這其中頗有些“內涵大於長相”的意思。

莊子曾為了說明“德有所長,而形有所忘”的道理,特意編出了幾個有關殘疾人的故事。

被遺忘的靈魂式教學法長什麼樣?

第一個殘疾人叫做王駘,在當時他是一個類似於孔子的大學者,門下弟子眾多,幾乎佔據了半個魯國。他雖然在學生數量上與孔子相似,但他們的教學理念卻截然相反。

孔子主張孜孜不倦地“言傳身教”,而這個王駘選擇“不教授、不議論、不示範”的三不管教學方式。

雖然王駘的教學方式看著十分消極甚至是不負責任,但其學生卻個個是“有德之人”,無論到哪裡都受到別人的尊敬。比起孔子用“身與口”來教學,王駘更樂於用“靈魂”來教學。

正所謂“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

意思很明顯,流動的水是無法完整清晰地映射出自己的面貌的,只有靜止的水才可以清晰地倒映出人的面貌,如此看來,止水勝過流水遠矣。

理解了這句話,我們再來看王駘與孔子二人的教學方式。王駘明顯採用了“止水”的靜態方式,而孔子則採用了“流水”的動態方式。

所謂“天地有大美而無言”,王駘正是如此,所以他能發明出“靈魂教學”這一極高深的教學方式。

“靈魂教學”是一種別開生面且十分高大上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不僅要求傳道者有著極高的道德修養,還要擁有能夠感染他人的“有趣的靈魂”。

“正己性,方能正眾性”,王駘可謂深得其中三昧。

02

靈魂有趣,何懼皮相

盧梭說:“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靈魂教學”高就高在它是一種“天然去雕飾”的純粹之法,有著感人至深的力量。

王駘以一個老師的身份向我們展示了“有德之人”的感染力,那麼接下來我們不妨再來看看一個有關學生的故事。

相傳鄭國有個叫做申屠嘉的人,他與王駘一樣,也是個殘疾人。他與鄭國的國相子產一同求學於伯昏無人。有一天子產對申屠嘉說道:“以後我如果出去的時候,你就留下;我如果留下,你就出去吧。”

到了第二日,子產發現申屠嘉依舊與自己同席而坐,完全將自己的話當做了耳旁風。於是子產氣沖沖地走到了申屠嘉面前,質問道:“你一個普通的殘疾人,居然與我這個國相平起平坐,你憑什麼?”

申屠嘉看著怒氣衝衝的子產,淡淡答道:“你我同在先生門下學習大道,本是以德相交,成為朋友。如今你卻用形體和官位來貶低我,難道這就是你我尋求大道的初衷嗎?”子產聽了申屠嘉的話,羞愧難當,只好默不作聲。

03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這個故事很簡單,但卻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理:不要以貌取人,不要以勢壓人,要以德服人。

“靈魂”本來就是內在的,屬於內在美,而一個人的靈魂直接決定了他的氣質與品格。

被遺忘的靈魂式教學法長什麼樣?

一個健全的人未必能活出“人樣”,而擁有崇高的靈魂才是一個人應有的樣子。

喬斯坦·賈德說:“唯有在靈魂中,我們才能與生命的偉大與神秘合而為一。”

只有擁有了“高大上”的靈魂,才能更好地體悟生命的樂趣。

有了強健的體魄與高尚的靈魂,我們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不僅如此,我們的更高需求是要成為一個了不起的“博大真人”。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