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今天咱們來聊個好玩兒的冷知識:

古代超大型動物園,到底都長啥樣?

要解答這個問題,還得從三千年前的周朝說起,早在周朝建立之初,就曾有動物園的雛形出現,那時稱為:

囿。(yòu)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從字面意義上拆開解讀,“”可看作“圍牆”,而“”,在古漢語中意為“”,因此整個“”字的字形結構,合起來正是“圍牆中有獸”。

再展開來講,“”也被認定是“”字最初的形態,即“”這個字,是從象形字“”演變而來,所以囿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也用來代表“園林”。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囿”到“園”的演變過程

那麼最早的囿,為何會是動物園的雛形呢?

眾所周知,古代帝王有著巡狩的慣例,為了方便帝王能夠在巡狩過程中獵到動物,會先將一些野獸豢養在一定區域內,而這塊區域,便被稱為“”,因此“囿”這個字的另一層意義,正是狩獵場

按照《詩經·毛傳》裡的說法,周文王時期的囿,具有較為統一的劃定標準:

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

大意為,囿,是劃定區域豢養禽獸,以供狩獵之處,天子的規格可達百里,而諸侯則有四十里。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後來因為時局穩定,經濟繁榮等客觀因素,周文王逐步產生了豢養禽獸,以供賞玩遊樂的想法,於是大興土木,修建了一座宮殿園林,取名為:

靈囿。

同時也稱“苑囿”,這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座動物園,真正為了“遊樂”而建,其中不僅飼養了大量珍禽野獸,還飼養著周文王最愛的一種動物:麀鹿,母鹿。麀:yōu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圖:靈囿

而在山西出土的“西周刖人守囿銅挽車”,也是對靈囿內動物之多的側面佐證: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西周刖人守囿銅挽車

這一尊銅挽車的四面與上下,皆刻有伏獸與飛禽,而動物總數竟多達18種,其中精細雕刻出虎熊奔躍的姿態,而車的四面另刻有四個負責看守苑囿的刖人,整體表達出周朝時“修囿為苑,域養禽獸”之意。

同時《詩經·大雅》中也有記載:

王在靈囿 ,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翮翮。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可見當時周文王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靈囿中觀賞群鹿奔跑,看鳥飛魚躍,感受大自然的動物之美,想來必定十分愜意。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再到漢朝,對於豢養野獸,已經有了技術上的突破,且建造技術也達到了新的水平,因此修建的動物園更為恢弘大氣,同時隨著張騫出使西域,使得異域動物也逐漸進入了中原,從而被漢朝皇室所圈養。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西漢·錯金銀雲紋青銅犀尊(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比如現在最常見的犀牛,在西漢初期是經由胡人敬獻的奇獸,這也說明了當時的人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動物馴養技術,且比西周時期明顯先進,

《博物志》中有載:

漢武帝時,大宛之北,胡人有獻一物,大如狗,然聲能驚人,雞犬聞之皆走,名曰猛獸。帝見之,怪其細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見此獸即低頭著地,帝為反觀,見虎如此,謂欲下頭作勢,起搏殺之。而此獸見虎甚喜,舐唇搖尾,徑往虎頭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閉目低頭,匍匐不敢動。搦鼻下去,下去之後,虎尾下頭起。此獸顧之,虎輒閉目。——《博物志·卷三·異獸》

這段記載描述了一則奇聞:大宛北部的胡人進獻了一種動物,大如狗,叫聲卻十分驚人,雞犬聽見便逃,甚至老虎見了它也會畏懼三分,這種動物正是犀牛,之後漢武帝劉徹便把這頭犀牛送進了“苑中”,想讓它與虎狼搏鬥,看看這頭犀牛到底有多厲害,沒想到猛虎見到犀牛,竟然“匍匐不敢動”。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大家且看這段描述內的“苑中”二字,這裡所說的“”,正是西漢時漢武帝劉徹所建“上林苑”,更是當時佔地面積最大的皇家園林。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上林苑3D復原圖

據考證,上林苑的總面積十分驚人,地跨現在的“

長安區、鄠邑區、咸陽、周至縣、藍田縣”,共五區縣境,縱橫長度超過三百四十里,且引八條長河而入之,鑿百池,日夜川流不息。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上林苑規模示意圖

其中不僅種植有珍貴的花草樹木,更豢養了多達上百種野生禽獸,而且為了方便觀賞遊玩,漢武帝劉徹極其大手筆的修建了超過七十座宮殿,並將整個園林依照大小和功能,劃分成了“

苑、宮、觀”三種等級,而上林苑之大,更可容納上千匹馬同時行進,實乃漢代園林之最。

《漢書·舊儀》:苑中養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西漢·《上林苑鬥獸圖》,紅框內為上林苑所養的“熊”

同時

《漢書·西域傳》也描述出了上林苑中的百獸之多:

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巨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不難想象,當時漢武帝所統治的大漢之強盛,通過上林苑便可窺知一二。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比如有外邦使團前來進獻,單是領著他們去一趟上林苑,恐怕就得引起外邦使者的連連驚歎。

整整七十座宏偉離宮,坐落於廣闊的上林苑之中,而在此基礎上所劃分出的三十六苑,皆修建有豪華的宜春苑,以供遊客休憩,除此之外,在數十座離宮內,還準備有歌舞盛宴,如果遊玩累了,大可進入離宮內,一邊欣賞歌舞,一邊飲酒享受美食,當然也少不了無處不在的飛禽走獸,漢武帝甚至設立了專門的“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觀象觀、白鹿觀”等動物園,方便集中欣賞奇禽異獸,如果漢武帝想看當時發現的任何一種動物,都能在上林苑中見其蹤影,可謂應有盡有,一飽眼福。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當然所耗費的人力與物力,也是極為驚人,單是費盡心思修造上林苑,就足以累壞無數能工巧匠,更別說要日夜伺候這些奇禽異獸的馴獸師了,而且還要保證園林每個環節的正常運轉,如果不是強大的國力做支撐,根本不可能,說到這,就不得不讚嘆一句大漢之強盛,不負天朝上國之名。

再往後千百年間,雖然也有大型動植物園不斷問世,但真正能與上林苑比肩的,我想也就只有宋朝時的“艮嶽”了。(gèn yuè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艮嶽想象圖

最初這艮嶽名為“萬歲山”,後來也稱“壽山艮嶽”,或“壽嶽”,是由宋徽宗主導修建,集大宋全國之力,前後總共花了六年多的時間才完全竣工(1117年——1123年)。

《艮嶽記》:萃天下之伎藝,凡六載而始成,亦呼為萬歲山,奇花美木,珍禽異獸,莫不畢集,飛樓傑觀,雄偉瑰麗,極於此矣。

建成後的壽山艮嶽位於汴京城的景龍門內以東,安遠門內以西,整體周長約三公里裡,佔地面積約為750畝,而內建宮殿多達上百座,遍及珍花異草,飛禽走獸,堪稱宏偉壯闊,又精美絕倫。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艮嶽平面設想圖

宋代著名詩人張淏,同時也是《艮嶽記》的作者,曾面朝宏偉壯闊的壽山艮嶽,忍不住的由衷讚歎: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勝!

這句話可謂對艮嶽的完美總結,而翻開《宋史》,另有如下記載:

鑿圓池為海,跨海為二亭,架石樑以升山,亭曰飛華,橫度之四百尺有奇,縱數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為茅亭、鶴莊、鹿砦、孔翠諸柵,蹄尾動數千,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麗澤,不類塵境。——《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

這段描述中的“鶴莊”與“鹿砦”等處,正是飼養白鶴與麋鹿之所在,從後文的“蹄尾動數千

”便可得知,單是艮嶽內的鶴與鹿等動物,最少也有上千只,就更別提其他的飛禽走獸數量之巨,足以想見整體園林規模之大,以及飼養動物之品類,均是難以估量。

《艮嶽記》:山之上下,致四方珍禽奇獸,動以億計,猶以為未也。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艮嶽記》插圖

而最後的“

不類塵境”,更是點睛之語,正是發出了“艮嶽不似人間,更像仙宮”的讚歎。

且宋徽宗本人十分喜愛鹿這種動物,《宋史》中也用一種不同尋常的角度,佐證了艮嶽內的動物之多:

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欽宗命取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新,鑿石為炮,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啖衛士雲。

這句話說的正是後來金人南侵,宋欽宗為了防止艮嶽中的奇珍異獸落入金人手中,便將多達“十餘萬”的山禽水鳥投入汴河,更殺了“大鹿數百千頭”,用來犒勞抵抗金人入侵的三軍將士。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汴京宣德樓前演象圖》

足以想見這座宋朝第一動植物園的動物之多,到了一種令人咋舌的地步,光是大鹿就有成百上千頭,更難想象十餘萬隻山禽水鳥在其中振翅齊鳴的震撼場景,而其背後所付出的代價,卻是難以想象的巨大,據說“所費動以億萬計”,有史料為證:

《艮嶽記》:自後海內乂安,朝廷無事,上頗留意苑囿,政和間,遂即其地,大興工役築山,號壽山艮嶽,命宦者梁師成專董其事。時有朱勔者,取浙中珍異花木竹石以進,號曰“花石綱”,專置應奉局於平江,所費動以億萬計。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有人說自從宋徽宗修建艮嶽開始,就註定了大宋會逐步的走向滅亡,同時也為北宋國力衰退埋下了伏筆,自然就怪不得後來的元朝名士郝經以詩嘲諷:

萬歲山來窮九州,汴堤猶有萬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國,亡宋誰知是石頭?

無論如何,古代動物園這一園林形式,歷經千百年發展,從周朝時的靈囿,再到西漢時的上林苑,以及宋朝時的壽山艮嶽,皆是國力強盛的體現,不然以園林之大,動物之多,若非國力足夠強盛,自然也難以支撐,然而即使作為宋朝時聞名於世的壽山艮嶽,終究只是在歷史中曇花一現的盛舉,自從金人攻破汴京後,未過多久,壽山艮嶽便被毀於一旦。

《艮嶽記》: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大梁陷,都人相與排牆,避虜於壽山艮嶽之顛……明年春,復遊華陽宮,而盡廢之矣。

誠然古代動物園不止本文所述這三座,但總歸來說能名留青史的“動物園”,基本都是極土木之盛的超大型豪華園林,無不是帝王為滿足觀賞遊樂,同時也為了展示國力之強而建,但探究這些大型動植物園消失的真正原因,無不帶有勞民傷財的消極因素,更免不了令今人感嘆,後世唏噓。

——————

古代能養幾千只鹿的超大“動物園”,究竟長啥樣?

——————

參考文獻:

《詩經·毛傳》:囿,所以域養禽獸也,天子百里,諸侯四十里。

《詩經·大雅》:王在靈囿 ,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鳥翮翮。王在靈沼,於牣魚躍。

《博物志·卷三·異獸》:漢武帝時,大宛之北,胡人有獻一物,大如狗,然聲能驚人,雞犬聞之皆走,名曰猛獸。帝見之,怪其細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見此獸即低頭著地,帝為反觀,見虎如此,謂欲下頭作勢,起搏殺之。而此獸見虎甚喜,舐唇搖尾,徑往虎頭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閉目低頭,匍匐不敢動。搦鼻下去,下去之後,虎尾下頭起。此獸顧之,虎輒閉目。

《漢書·舊儀》:苑中養百獸,天子春秋射獵苑中,取獸無數。其中離宮七十所,容千騎萬乘。

《漢書·西域傳》: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於後宮,蒲梢、龍文、魚目、汗血之馬充於黃門,巨象、獅子、猛犬、大雀之群食於外囿。殊方異物,四面而至。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鑿圓池為海,跨海為二亭,架石樑以升山,亭曰飛華,橫度之四百尺有奇,縱數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為茅亭、鶴莊、鹿砦、孔翠諸柵,蹄尾動數千,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麗澤,不類塵境。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及金人再至,圍城日久,欽宗命取山禽水鳥十餘萬。盡投之汴河,聽其所之。拆屋為新,鑿石為炮,伐竹為笓籬。又取大鹿數百千頭殺之,以啖衛士雲。

《艮嶽記》:自後海內乂安,朝廷無事,上頗留意苑囿,政和間,遂即其地,大興工役築山,號壽山艮嶽,命宦者梁師成專董其事。時有朱勔者,取浙中珍異花木竹石以進,號曰“花石綱”,專置應奉局於平江,所費動以億萬計。

《艮嶽記》:山之上下,致四方珍禽奇獸,動以億計,猶以為未也。

《艮嶽記》:靖康元年閏十一月,大梁陷,都人相與排牆,避虜於壽山艮嶽之顛。時大雪新霽,邱壑林塘,傑若畫本,凡天下之美,古今之勝在焉;祖秀周覽累曰,諮嗟警愕,信天下之傑觀,而天造有所未盡也。明年春,復遊華陽宮,而盡廢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