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今天咱们来聊个好玩儿的冷知识:

古代超大型动物园,到底都长啥样?

要解答这个问题,还得从三千年前的周朝说起,早在周朝建立之初,就曾有动物园的雏形出现,那时称为:

囿。(yòu)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从字面意义上拆开解读,“”可看作“围墙”,而“”,在古汉语中意为“”,因此整个“”字的字形结构,合起来正是“围墙中有兽”。

再展开来讲,“”也被认定是“”字最初的形态,即“”这个字,是从象形字“”演变而来,所以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也用来代表“园林”。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囿”到“园”的演变过程

那么最早的囿,为何会是动物园的雏形呢?

众所周知,古代帝王有着巡狩的惯例,为了方便帝王能够在巡狩过程中猎到动物,会先将一些野兽豢养在一定区域内,而这块区域,便被称为“”,因此“囿”这个字的另一层意义,正是狩猎场

按照《诗经·毛传》里的说法,周文王时期的囿,具有较为统一的划定标准:

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

大意为,囿,是划定区域豢养禽兽,以供狩猎之处,天子的规格可达百里,而诸侯则有四十里。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后来因为时局稳定,经济繁荣等客观因素,周文王逐步产生了豢养禽兽,以供赏玩游乐的想法,于是大兴土木,修建了一座宫殿园林,取名为:

灵囿。

同时也称“苑囿”,这是有史可考的第一座动物园,真正为了“游乐”而建,其中不仅饲养了大量珍禽野兽,还饲养着周文王最爱的一种动物:麀鹿,母鹿。麀:yōu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图:灵囿

而在山西出土的“西周刖人守囿铜挽车”,也是对灵囿内动物之多的侧面佐证: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西周刖人守囿铜挽车

这一尊铜挽车的四面与上下,皆刻有伏兽与飞禽,而动物总数竟多达18种,其中精细雕刻出虎熊奔跃的姿态,而车的四面另刻有四个负责看守苑囿的刖人,整体表达出周朝时“修囿为苑,域养禽兽”之意。

同时《诗经·大雅》中也有记载:

王在灵囿 ,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翮翮。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可见当时周文王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就是到灵囿中观赏群鹿奔跑,看鸟飞鱼跃,感受大自然的动物之美,想来必定十分惬意。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再到汉朝,对于豢养野兽,已经有了技术上的突破,且建造技术也达到了新的水平,因此修建的动物园更为恢弘大气,同时随着张骞出使西域,使得异域动物也逐渐进入了中原,从而被汉朝皇室所圈养。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比如现在最常见的犀牛,在西汉初期是经由胡人敬献的奇兽,这也说明了当时的人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物驯养技术,且比西周时期明显先进,

《博物志》中有载:

汉武帝时,大宛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谓欲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搦鼻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博物志·卷三·异兽》

这段记载描述了一则奇闻:大宛北部的胡人进献了一种动物,大如狗,叫声却十分惊人,鸡犬听见便逃,甚至老虎见了它也会畏惧三分,这种动物正是犀牛,之后汉武帝刘彻便把这头犀牛送进了“苑中”,想让它与虎狼搏斗,看看这头犀牛到底有多厉害,没想到猛虎见到犀牛,竟然“匍匐不敢动”。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大家且看这段描述内的“苑中”二字,这里所说的“”,正是西汉时汉武帝刘彻所建“上林苑”,更是当时占地面积最大的皇家园林。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上林苑3D复原图

据考证,上林苑的总面积十分惊人,地跨现在的“

长安区、鄠邑区、咸阳、周至县、蓝田县”,共五区县境,纵横长度超过三百四十里,且引八条长河而入之,凿百池,日夜川流不息。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上林苑规模示意图

其中不仅种植有珍贵的花草树木,更豢养了多达上百种野生禽兽,而且为了方便观赏游玩,汉武帝刘彻极其大手笔的修建了超过七十座宫殿,并将整个园林依照大小和功能,划分成了“

苑、宫、观”三种等级,而上林苑之大,更可容纳上千匹马同时行进,实乃汉代园林之最。

《汉书·旧仪》: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西汉·《上林苑斗兽图》,红框内为上林苑所养的“熊”

同时

《汉书·西域传》也描述出了上林苑中的百兽之多:

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不难想象,当时汉武帝所统治的大汉之强盛,通过上林苑便可窥知一二。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比如有外邦使团前来进献,单是领着他们去一趟上林苑,恐怕就得引起外邦使者的连连惊叹。

整整七十座宏伟离宫,坐落于广阔的上林苑之中,而在此基础上所划分出的三十六苑,皆修建有豪华的宜春苑,以供游客休憩,除此之外,在数十座离宫内,还准备有歌舞盛宴,如果游玩累了,大可进入离宫内,一边欣赏歌舞,一边饮酒享受美食,当然也少不了无处不在的飞禽走兽,汉武帝甚至设立了专门的“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观象观、白鹿观”等动物园,方便集中欣赏奇禽异兽,如果汉武帝想看当时发现的任何一种动物,都能在上林苑中见其踪影,可谓应有尽有,一饱眼福。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当然所耗费的人力与物力,也是极为惊人,单是费尽心思修造上林苑,就足以累坏无数能工巧匠,更别说要日夜伺候这些奇禽异兽的驯兽师了,而且还要保证园林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如果不是强大的国力做支撑,根本不可能,说到这,就不得不赞叹一句大汉之强盛,不负天朝上国之名。

再往后千百年间,虽然也有大型动植物园不断问世,但真正能与上林苑比肩的,我想也就只有宋朝时的“艮岳”了。(gèn yuè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艮岳想象图

最初这艮岳名为“万岁山”,后来也称“寿山艮岳”,或“寿岳”,是由宋徽宗主导修建,集大宋全国之力,前后总共花了六年多的时间才完全竣工(1117年——1123年)。

《艮岳记》:萃天下之伎艺,凡六载而始成,亦呼为万岁山,奇花美木,珍禽异兽,莫不毕集,飞楼杰观,雄伟瑰丽,极于此矣。

建成后的寿山艮岳位于汴京城的景龙门内以东,安远门内以西,整体周长约三公里里,占地面积约为750亩,而内建宫殿多达上百座,遍及珍花异草,飞禽走兽,堪称宏伟壮阔,又精美绝伦。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艮岳平面设想图

宋代著名诗人张淏,同时也是《艮岳记》的作者,曾面朝宏伟壮阔的寿山艮岳,忍不住的由衷赞叹:

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

这句话可谓对艮岳的完美总结,而翻开《宋史》,另有如下记载:

凿圆池为海,跨海为二亭,架石梁以升山,亭曰飞华,横度之四百尺有奇,纵数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为茅亭、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动数千,嘉花名木,类聚区别,幽胜宛若生成,西抵丽泽,不类尘境。——《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

这段描述中的“鹤庄”与“鹿砦”等处,正是饲养白鹤与麋鹿之所在,从后文的“蹄尾动数千

”便可得知,单是艮岳内的鹤与鹿等动物,最少也有上千只,就更别提其他的飞禽走兽数量之巨,足以想见整体园林规模之大,以及饲养动物之品类,均是难以估量。

《艮岳记》:山之上下,致四方珍禽奇兽,动以亿计,犹以为未也。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艮岳记》插图

而最后的“

不类尘境”,更是点睛之语,正是发出了“艮岳不似人间,更像仙宫”的赞叹。

且宋徽宗本人十分喜爱鹿这种动物,《宋史》中也用一种不同寻常的角度,佐证了艮岳内的动物之多:

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这句话说的正是后来金人南侵,宋钦宗为了防止艮岳中的奇珍异兽落入金人手中,便将多达“十余万”的山禽水鸟投入汴河,更杀了“大鹿数百千头”,用来犒劳抵抗金人入侵的三军将士。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汴京宣德楼前演象图》

足以想见这座宋朝第一动植物园的动物之多,到了一种令人咋舌的地步,光是大鹿就有成百上千头,更难想象十余万只山禽水鸟在其中振翅齐鸣的震撼场景,而其背后所付出的代价,却是难以想象的巨大,据说“所费动以亿万计”,有史料为证:

《艮岳记》:自后海内乂安,朝廷无事,上颇留意苑囿,政和间,遂即其地,大兴工役筑山,号寿山艮岳,命宦者梁师成专董其事。时有朱勔者,取浙中珍异花木竹石以进,号曰“花石纲”,专置应奉局于平江,所费动以亿万计。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有人说自从宋徽宗修建艮岳开始,就注定了大宋会逐步的走向灭亡,同时也为北宋国力衰退埋下了伏笔,自然就怪不得后来的元朝名士郝经以诗嘲讽:

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无论如何,古代动物园这一园林形式,历经千百年发展,从周朝时的灵囿,再到西汉时的上林苑,以及宋朝时的寿山艮岳,皆是国力强盛的体现,不然以园林之大,动物之多,若非国力足够强盛,自然也难以支撑,然而即使作为宋朝时闻名于世的寿山艮岳,终究只是在历史中昙花一现的盛举,自从金人攻破汴京后,未过多久,寿山艮岳便被毁于一旦。

《艮岳记》: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大梁陷,都人相与排墙,避虏于寿山艮岳之颠……明年春,复游华阳宫,而尽废之矣。

诚然古代动物园不止本文所述这三座,但总归来说能名留青史的“动物园”,基本都是极土木之盛的超大型豪华园林,无不是帝王为满足观赏游乐,同时也为了展示国力之强而建,但探究这些大型动植物园消失的真正原因,无不带有劳民伤财的消极因素,更免不了令今人感叹,后世唏嘘。

——————

古代能养几千只鹿的超大“动物园”,究竟长啥样?

——————

参考文献:

《诗经·毛传》:囿,所以域养禽兽也,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

《诗经·大雅》:王在灵囿 ,麀鹿攸伏。麀鹿濯濯,白鸟翮翮。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博物志·卷三·异兽》:汉武帝时,大宛之北,胡人有献一物,大如狗,然声能惊人,鸡犬闻之皆走,名曰猛兽。帝见之,怪其细小,及出苑中,欲使虎狼食之。虎见此兽即低头著地,帝为反观,见虎如此,谓欲下头作势,起搏杀之。而此兽见虎甚喜,舐唇摇尾,径往虎头上立,因搦虎面,虎乃闭目低头,匍匐不敢动。搦鼻下去,下去之后,虎尾下头起。此兽顾之,虎辄闭目。

《汉书·旧仪》: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

《汉书·西域传》:明珠、文甲、通犀、翠羽之珍盈于后宫,蒲梢、龙文、鱼目、汗血之马充于黄门,巨象、狮子、猛犬、大雀之群食于外囿。殊方异物,四面而至。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凿圆池为海,跨海为二亭,架石梁以升山,亭曰飞华,横度之四百尺有奇,纵数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为湖,湖中作堤以接亭,堤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为茅亭、鹤庄、鹿砦、孔翠诸栅,蹄尾动数千,嘉花名木,类聚区别,幽胜宛若生成,西抵丽泽,不类尘境。

《宋史·卷八十五·志第三十八》: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新,凿石为炮,伐竹为笓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啖卫士云。

《艮岳记》:自后海内乂安,朝廷无事,上颇留意苑囿,政和间,遂即其地,大兴工役筑山,号寿山艮岳,命宦者梁师成专董其事。时有朱勔者,取浙中珍异花木竹石以进,号曰“花石纲”,专置应奉局于平江,所费动以亿万计。

《艮岳记》:山之上下,致四方珍禽奇兽,动以亿计,犹以为未也。

《艮岳记》:靖康元年闰十一月,大梁陷,都人相与排墙,避虏于寿山艮岳之颠。时大雪新霁,邱壑林塘,杰若画本,凡天下之美,古今之胜在焉;祖秀周览累曰,咨嗟警愕,信天下之杰观,而天造有所未尽也。明年春,复游华阳宫,而尽废之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